首页 > 文献资料
-
抗独特型抗体的研究现状
在目前的免疫技术中,抗独特型抗体的研制是一种可行的免疫原替代技术.抗体的独特型是指存在于抗体分子上的独特型抗原决定簇的总称,它反映抗体分子的多样性.独特型抗体(Ab1)是指具有独特型抗原决定簇的抗体,而抗独特型抗体(Ab2)是指针对抗体的独特位产生的抗体.该技术首次出现于1974年,Jerne在Burnet的细胞克隆选择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免疫网络学说,在Jerne提出免疫网络学说的基础上,Nisonoff和Lamoyi明确指出,抗独特型抗体实质上能替代抗原诱导特异性免疫应答,是近年来生物技术研究的一个热点,尤其作为人、畜疾病防治的一种新制剂,已展示出十分诱人的前景[1].
-
草原革蜱中肠抗原诱导动物的免疫抵抗效果研究
蜱类传播的疾病是全球范围内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能给人类和动物传播200余种疾病,危害严重.另外,肉用动物感染蜱后,体重下降,经济损失较大.控制蜱类仍是防治蜱媒传染病和降低畜牧业损失的有效手段.目前,控制措施主要是使用化学杀虫剂,但长期使用化学杀虫剂不仅使蜱类产生抗性,而且还造成环境污染.因此,探索蜱类新的防治方法是当务之急.本研究用草原革蜱中肠抗原对家兔进行人工免疫,观察其诱导的免疫抵抗效果,为研究抗蜱疫苗提供基础资料.
-
草原革蜱中肠抗原诱导宿主产生的抗长角血蜱的交叉免疫
用同种抗原诱导动物宿主产生的免疫反应防治同一种蜱已有研究[1,2],媒介硬蜱间的交叉免疫抵抗报道不多,研究内容仅限于对吸血量的影响[2],为了探讨异种媒介硬蜱间的交叉免疫现象,作者等进行了草原革蜱(D.Nuttalli)中肠抗原诱导的免疫反应对长角血蜱(H.longicornis)的交叉免疫抵抗研究.
-
干扰素及其临床应用(续)十一Ⅱ、Ⅲ型干扰素
1 Ⅱ型干扰素1.1 概述:干扰素-γ属Ⅱ型干扰素γ型干扰素(IFN-gamma)同名有:抗原诱导干扰素(Antigen-induced interferon);免疫于扰素(Immune interferon(IIF);Ⅰ型干扰素(Type-2 interferon);T干扰素(T interferon);有丝细胞分裂素干扰素(Mitogen-induced interferon);酸不稳定干扰素(pH2-labile interferon);巨噬细胞激活因子(MAF,macrophage activating factor);T细胞替代因子(TRF,T-cellreplacing factor)等.
-
G145R变异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诱导的抗体性质研究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变异可导致抗原性改变.HBsAg a决定簇常见的变异位点是G145R.G145R变异可能改变原来的抗原表位,并形成新的抗原表位.本研究探讨G145R HBsAg能否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及免疫应答的情况.
-
更正
本刊2015年第35卷第7期发表的论文《结核杆菌抗原诱导非人灵长类特异性IFN-γ的差异性分析》,基金项目更正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01261)。
-
调节性T 细胞在糖尿病中的免疫保护作用及治疗进展
调节性T 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为一类特殊的T 淋 巴细胞亚群,因能够有效抑制自体免疫活性、预防人类的自体免 疫性疾病而受到广泛关注.Tregs 通过对其他免疫细胞的负调 节发挥维持免疫稳态的作用.已知Tregs 主要分为两类,天然的 Tregs(nTregs)以及外周抗原诱导的Tregs(iTregs).nTreg 是源自 胸腺的CD4 +CD25 +T 细胞,大约占外周CD4+T 细胞的5% ~ 10%[1] ,主要通过细胞间相互接触发挥免疫调节作用.iTregs 为 外周CD4 +CD25 -Treg 细胞由小剂量抗原或免疫抑制性细胞因 子诱导而成,是具有免疫活性的Foxp3+iTregs[2] ,包括Tr1、Th3 等细胞,主要通过分泌IL-10 和TGF-β发挥免疫负调控作用.
-
外源性抗原诱导内皮细胞增殖及其MICA分子的表达
MHC-Ⅰ类相关链A(MICA)位于人类第6号染色体,属于非经典HLA-Ⅰ类基因家族.抗MICA抗体与肾移植排斥反应相关及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观点已得到学者的广泛认同~([1-2]).MICA分子在移植物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特别是在内皮细胞膜蛋白的表达.增加了MICA抗原在移植受者体内成为抗移植物靶目标的可能性~([3]).
-
妊娠期辅助T细胞功能变化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妊娠时,母体不排斥半同种异体胎儿,是极其复杂的免疫学现象.大量动物实验已经证明,妊娠期Ⅱ型辅助T细胞(Th2)分泌的细胞因子增多,Ⅰ型辅助T细胞(Th1)分泌的细胞因子减少.近年来,Fas抗原诱导的细胞凋亡与辅助T细胞(Th)功能的关系,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研究通过对孕妇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进行诱生培养,测定上清液中Th1、Th2型代表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含量,并检测Th细胞表面Fas抗原的表达,旨在观察妊娠期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与Fas抗原诱导Th细胞凋亡的关系,进一步探讨母体不排斥胎儿的妊娠免疫耐受理论.
-
黑素相关抗原诱发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
黑素相关抗原诱发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动物模型的建立,对于开展葡萄膜炎基础和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动物模型以前葡萄膜炎为主,且可复发,不伴松果体炎及视网膜炎,更能代表人类葡萄膜炎中常见的类型—前葡萄膜炎。本文就有关黑素相关抗原诱导的动物模型特征及其在葡萄膜炎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阳离子脂质体包裹急性髓系白血病可溶性蛋白抗原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作用
我们用干燥的阳离子脂质体包裹白血病可溶性蛋白抗原,然后致敏树突细胞(DC),再诱导出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为治疗急性白血病微量残留病(MDR)提供一种新思路.
-
072 小分子α4β1整合素抑制剂BIO-1211阻断羊哮喘模型抗原诱导的气道反应及气道炎症
-
肿瘤抗原诱导的T淋巴细胞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复发的临床观察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单纯手术切除后的复发率高达40%~70%[1].由于体内残留细胞是复发根源,临床上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常用方法仍以卡介苗及丝裂霉素、噻替派等膀胱腔内灌注为主,但总的疗效不理想.新兴的生物疗法已成为治疗肿瘤的又一模式.自1998年起我科已成功地为37例病人采用卡介苗与膀胱肿瘤可溶性抗原共同诱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及其培养上清进行膀胱内灌注治疗,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
不同抗原诱导后小鼠调节性T淋巴细胞趋化特性动态研究
目的::了解不同抗原诱导下调节性T淋巴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表达的情况及在趋化因子CCL20、CCL22引导下T淋巴细胞的趋化行为。方法:用C57BL/6小鼠皮肤抗原、卡介苗或生理盐水诱导BALB/c小鼠,于诱导后1、2、3及4周,用流式检测两组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悬液中CD4+CD25-T、CD4+CD25+CD127-T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CCR4和CCR6表达的动态变化,并用趋化试验观察CCL20、CCL22作用下各CD4+T细胞亚型的趋化特性。结果:①皮肤抗原诱导组CD4+CD25-T细胞表面CCR4表达平均荧光强度在第4周时显著高于第3周,卡介苗诱导组趋化因子受体表达无显著变化;皮肤抗原诱导组CD4+CD25+CD127-T细胞表面CCR4表达平均荧光强度在第4周时高( P<0.05),卡介苗诱导组趋化因子受体表达无显著变化。②皮肤抗原诱导组CD4+CD25-T细胞表面CCR6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在第2周高( P<0.05),卡介苗诱导组是第4周高(P<0.05);皮肤抗原诱导组CD4+CD25+CD127-T细胞表面CCR6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前两周显著高于第3周、第4周( P<0.05),在卡介苗诱导组第2周及第4周比第1周高( P<0.05)。③CCL20趋化下CD4+CD25+CD127-T细胞的趋化指数在卡介苗诱导4周时较高(P<0.05),皮肤抗原诱导2周和4周时升高(P<0.05);CCL22趋化下,卡介苗诱导组与皮肤抗原诱导组CD4+CD25+CD127-T细胞的趋化指数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提示Treg表面趋化因子受体的表达与抗原性质有关。②诱导早期CCL22对Treg细胞的趋化作用明显,诱导后期CCL20作用明显。
-
Caspase-8信号事件对免疫反应的活化调节作用
在机体的免疫系统中,抗原诱导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并使其具备效应功能,而后生理性的死亡诱导信号活化并促使扩增的效应淋巴细胞通过凋亡而被清除,从而得以维持机体的免疫稳态.
-
葡萄球菌细胞壁成分和超抗原诱导IFN-γ过程中IL-18、IL-12的不同作用
-
012 HDV抗原诱导的CTL应答可抑制小鼠肿瘤形成
-
乙肝特异转移因子与甘草甜素对慢性乙肝疗效的对比观察
乙肝特异转移因子(苷必妥)是经特异性乙肝抗原诱导,由T细胞产生并能转移或增强对特异抗原的细胞介导免疫能力的特异性小分子物质[1].我科共使用苷必妥治疗35例乙型肝炎,并与同期用甘草甜素治疗的病人相对照,特将疗效报告如下.
-
078化学因子对血吸虫抗原诱导的肉芽肿形成的应答
-
免疫刺激序列与DNA疫苗
DNA疫苗是将保护性抗原的编码基因克隆到真核质粒表达载体上,重组质粒接种后编码基因在活体内表达,形成抗原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