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副衣原体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作者:李涛;刘劼

    副衣原体是1999年被正式命名的新的衣原体.大量证据表明它与人类呼吸道感染密切相关,研究表明还可能与动物的泌尿生殖道、眼部感染及全身性疾病有关.针对副衣原体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的研究为临床、检测和防治提供了重要线索和途径.西文就副衣原体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副衣原体BN9株成堆裸露颗粒的发现及其形成机制探讨

    作者:李勤学;姜庆五;沈洁;李子华

    目的探索副衣原体在棘阿米巴内的生长发育变化特征.方法采用阿米巴共培养技术,通过染色和电镜观察了解不同时期滋养体中副衣原体生长的形态变化.结果在电镜下,可见副衣原体BN9存在典型的二个生活形态:即网织体和原体,在滋养体内可形成成熟的吞噬内体,网织体在吞噬内体内以二分裂方式繁殖,然后发育成成熟的原体颗粒,吞噬内体中,可见原体与网织体并存;胞浆中可见较多的游离原体颗粒.在成熟囊胞中,胞浆内可见较多的游离原体颗粒.感染后期,观察到成堆的的圆形裸露的颗粒,有原体和网织体,而宿主阿米巴的细胞结构已被溶解,吉姆尼兹染色表现为蓝紫色.结论副衣原体在阿米巴内可形成吞噬内体,出现二个发育期:网织体期和原体期,可发生胞内释放,反复形成吞噬体而复制繁殖,终导致阿米巴滋养体裂解或溶解;轻度感染的滋养体可发生囊胞化,成熟囊胞的胞浆内可携带有感染能力的原体颗粒.

  • 副衣原体的生物学特征及分离培养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新蓉;刘劼

    副衣原体是1997年初从2例女性阿米巴感染者鼻黏膜中分离出来的细胞内共生微生物.现有的证据表明副衣原体是引起人类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因此,其分离培养对研究其致病机制以及快速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 自由生活阿米巴胞内寄生菌研究进展

    作者:李勤学;姜庆五

    自由生活阿米巴主要包括棘阿米巴属、耐格里属、哈氏变形虫属和瓦氏变形虫等,以细菌和其它微生物为食,被微生物界称为"特洛伊木马"[1],是许多细菌的环境贮存宿主和传播媒介.自1980年首次发现嗜肺军团菌能在自由生活阿米巴中繁殖生存[2]以后,近20年来,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用阿米巴培养方法,一些曾经未能识别且难以培养的革兰阴性菌,如军团菌样的阿米巴致病菌、副衣原体胞内菌,立克次体相关菌、鸟分支杆菌、李斯特单细胞菌[3,4]等被发现,它们对人类的致病性渐受人们的重视.胞内菌的研究已成为国际微生物学科的一个新领域,国内尚处于空白.目前已发现并研究较多的胞内菌主要有军团菌样的阿米巴致病菌(Legionella-like amoebal pathogens,LLAPs)[5,6]和副衣原体胞内菌(Chlamydia-like endosymbionts)[2].本文从阿米巴胞内寄生菌的寄生性、致病性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和流行情况等介绍国外研究新的进展.

  • 副衣原体及其潜在致病性研究进展

    作者:石君帆;钱凯先

    副衣原体是1997年首次在自生生活的阿米巴中发现的细胞内共生体,可观察到原体和网状体两种不同的发育期.副衣原体的生命复制周期与衣原体非常相似,两者的核糖体rRNA基因具有80%~90%的同源性.呼吸道感染可能因衣原体属或两种副衣原体菌株(Z-agent和Bng)而引起,近有研究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鉴别出副衣原体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一步证明了副衣原体是一种潜在的致病菌.本文就近年有关副衣原体的分类、宿主、潜在致病性及诊断方法等研究进展作了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