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两种腰部固定法在腰大池持续引流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两种腰部固定法在持续腰大池引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2例持续腰大池引流时间大于24h并小于7d的患者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贴可舒愈肤膜腰部固定法,穿刺处的引流管用缝线固定后直接用6cm×7cm贴可舒愈肤膜覆盖固定,再将体外引流管用贴可舒固定至腋中线上髂前上棘与肋弓下缘连线的中点位置.实验组采用贴可舒愈肤膜加3M透明贴膜腰部固定法,穿刺处的引流管用缝线固定后,将距穿刺点10cm以内的无菌引流管逆时针呈倒"e"型盘起再用贴可舒覆盖固定,再用两张4cm×6cm的3M透明贴膜固定体外引流管至腋中线上髂前上棘与肋弓下缘连线的中点位置.比较两组一周内的换药次数,并发症的发生率,体外引流管部位皮肤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一周内换药次数、并发症的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引流管周围皮肤过敏情况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贴可舒愈肤膜加3M透明贴膜腰部固定法的运用能更有效地固定腰大池引流管,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护理换药工作量,具有实用的临床意义.
-
不同固定方法在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比较3种固定方法在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行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各40例,分别采取肩部固定法、腰部固定法和腰部改良固定法,比较3组患者置管后留置期间并发症的发生、固定部位皮肤损伤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采取肩部固定法、腰部固定法和腰部改良固定法的3组患者发生管路滑脱分别为5,4,0例,发生引流不.分别为7,6,1例,发生穿刺点感染分别为8,8,2例,发生脑脊液漏分别为5,6,0例,发生颅内感染分别为7,9,1例,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05,5.01,4.71,6.21,7.13;P<0.05)。3组患者换药次数分别为(10±1.78),(10±2.28),(3±1.1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3.54,P<0.05)。3组患者压疮发生例数分别为7,5,0例,满意例数分别为20,24,33例,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20,9.64,P<0.05)。结论腰部改良固定法的运用减少了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的并发症,减少了固定部位皮肤损伤情况、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增加了管路固定的有效性,具有临床应用意义。
-
持续腰大池引流术在颅脑外科患者中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持续腰大池引流术在颅脑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5例颅脑外科患者, 均给予持续腰大池引流术, 观察引流成功率、置管时间、引流量、并发症、治愈率等.结果 6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引流, 其中脑挫裂伤合并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平均置管时间为(7.1±1.2)d, 平均引流量为(244.2±21.5)ml/d;脑出血后脑水肿平均置管时间为(6.4±1.1)d, 平均引流量为(238.5±27.2)ml/d;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脑水肿平均置管时间为(6.6±1.3)d, 平均引流量为(241.6±25.0)ml/d.65例患者术后均缓解临床症状, 无并发症的发生, 治愈率为100%.结论 持续腰大池引流术在颅脑外科患者中治疗效果佳, 引流成功率高, 有效地缓解病情, 值得推广.
-
持续腰大池引流术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分析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traumatic subarachnoid hemorrhage,TSAH)是颅脑损伤的一种常见情况[1],同时,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加重继发脑损伤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可并发脑缺血及脑积水,在临床治疗中,对于蛛网膜下腔中的积血的清除尤为重要[2]。本研究选择溧阳市人民医院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97例,分组予以持续腰大池引流术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持续腰大池引流术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积水 -
持续腰大池引流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和护理
持续腰大池引流术是指通过持续体外引流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及维持颅内压在相对较低状态,同时辅以鞘内注射药物而达到治疗目的的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避免反复腰椎穿刺的优点,方法简便易行.使用腰大池引流术,通过持续引流脑脊液,可以降低颅内压,治疗脑脊液漏等,效果显著.但如护理不当,术后可能会合并并发症,对于其术后并发症积极分析原因和精心护理是有效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疗效的可靠保证.
-
持续腰大池引流术的护理
目的 探讨总结持续腰大池引流术在神经外科疾病中的临床护理.方法 对44例神经外科疾病患者施行持续腰大池引流术,对其操作方法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总结,评价其效果.结果 44例患者治疗效果良好,临床症状缓解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 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持续腰大池引流术成功的关键,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
持续腰大池引流并鞘内给药治疗颅内感染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持续腰大池引流并鞘内给药治疗颅内感染的护理要求及质量.方法:对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该院13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总结性分析.结果:持续腰大池引流并鞘内给药治疗术后颅内感染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结论:护理人员掌握严格、有效的护理操作,能有效的促进颅内感染患者痊愈.
-
对接受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和持续腰大池引流术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
目的:探讨对接受颅内动脉瘤栓塞术联合持续腰大池引流术治疗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在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颅内动脉瘤栓塞术联合持续腰大池引流术治疗的4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48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甲组和乙组.对这两组患者均使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联合持续腰大池引流术进行治疗.在其围手术期,对乙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甲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然后,对比两组患者颈项强直持续的时间、头痛持续的时间及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乙组患者相比,甲组患者颈项强直持续的时间、头痛持续的时间均更短,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对接受颅内动脉瘤栓塞术联合持续腰大池引流术治疗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
持续腰大池引流与多次腰椎穿刺术引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比较
目的:探析持续腰大池引流与多次腰椎穿刺术引流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36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根据引流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取持续腰大池引流术,对照组采取多次腰椎穿刺引流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GCS评分为(12.3±2.1)分,与对照组的(10.1±2.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脑脊液红细胞低于100×106/L时间为(7.6±1.5)d,对照组为(10.7±1.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与对照组(55.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良好率为66.67%,死亡率为0,对照组分别为33.33%、33.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采取持续腰大池引流术能够降低并发症,缩短引流时间,更好地改善患者预后.
-
颅内压监测下持续腰大池引流血性脑脊液的安全性及效果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致残率、病死率.本院选取8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栓塞后针对血性CSF实施ICP持续监测下腰大池引流,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8月8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19例,女20例,年龄30 ~ 60岁,平均年龄(55.75±2.45)岁.对照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29~60岁,平均年龄为(53.42±1.34)岁.2组患者年龄、性别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神经外科疾病行持续腰大池引流术65例围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疾病患者行持续腰大池引流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5例神经外科疾病患者行持续腰大池引流术的操作方法与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5例患者经持续腰大池引流和精心护理,除2例死亡外,无一例患者发生并发症.结论:精心围术期护理能有效降低行持续腰大池引流术治疗神经外科疾病患者的颅内压,改善脑脊液循环,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持续腰大池引流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行持续性腰大池引流术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患者康复治疗效果.方法 符合纳入标准的51例tSA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22例)与对照组(29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并给予常规腰大池置管引流,置管3~5 d.入组时及术后2d分别评定两组患者头痛的程度、脑膜刺激征、脑脊液红细胞计数(CSF-RBC),并在入组时及术后1个月按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定患者的综合功能,比较两组症状、体征、CSF-RBC及FCA评分改善程度,分析FCA评分改善程度与CSF-RBC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2 d内反映头痛程度的视觉模拟评分及反映脑膜刺激征的胸颌距明显减少,CSF-RBC明显下降,2日下降(59±25)%,1个月内FCA总分明显增加,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CA评分与CSF-RBC呈明显负相关(P<0.01).结论 行持续性腰大池引流术有助于tSAH患者早期综合功能的康复.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持续腰大池引流的时机对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影响
目的 分析发生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行持续腰大池置管引流术距出血发生间隔的长短对患者发生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7年9收治的178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依据患者行腰大池置管引流术距出血的时间分为24小时以内(A组56例)、24~72小时(B组79例)、超出72小时(C组43例)三组,分析行腰大池置管引流距出血时间的长短对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的影响.结果 三组中发生分流依赖性脑积水为:A组5例(8.9%)、B组8例(10.1%)、C组12例(27.9%).三组间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许越早行持续腰大池引流于预防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效果越好.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持续腰大池引流术 分流依赖性脑积水 -
简易腰大池引流装置研究及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腰大池持续引流术(LCFD)是临床上近几年开展的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由于现有引流装冒成本较高,价格超3000元,操作较复杂,使腰大池持续引流术在基层医院推广有—定的困难。为使该项技术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使广大患者得到及时、合理、便捷、经济的治疗,我们尝试研究1种便捷和经济实惠的引流装置来代替现有引流装置。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