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一起人7型腺病毒引起的幼儿园聚集性疫情调查

    作者:潘欢弘;魏雄杰;宗俊;杨其松;刘晓青

    目的 分析江西省某幼儿园呼吸道感染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病例临床特征及病原学特点,探寻疫情发生原因,为此类疫情的防控提供经验.方法 通过询问幼儿园园长和各班级老师,以及调阅医疗机构的病例信息等方式搜索病例.应用流行病学调查表收集病例的基本信息、临床症状、发病经过,以及流行病学史等内容.使用荧光定量PCR仪对采集的病例标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并对阳性标本进行病毒分离,使用基因分析仪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同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结果 本次疫情发病32例,均为学生,发病率为15.69%(32/204);90.6%(29/32)的病例集中在4月27日至5月4日发病,主要表现为高热、干咳,并伴有肺部炎性改变;病例中年龄大的6岁,小的2岁,发病年龄集中在3~5岁,占病例总数的90.6%(29/32).大(1)班发病率较高,为17.7%(6/34),学前班发病率较低,为9.4% (3/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79,P=0.74);男性发病率为17.82%(18/101),女性为13.59%(14/1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0.69,P=0.45);一楼学生发病率为13.08%(14/107),二楼为18.56%(1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5,P=0.34).通过病毒核酸检测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在病例标本中检出H7型腺病毒.结论 本次疫情是由人H7型腺病毒引起的聚集性疫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和呼吸道飞沫传播.幼儿园通风条件差、晨午检等制度不健全,是造成疾病蔓延的主要原因.

  • 上海市某高级中学学生结核病疫情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李静;江渊;唐利红;张祖荣;张阳奕;武洁;王莉莉;郁晨蕾;李向群;沈鑫;朱国峰

    目的 采用分子流行病学和传统流行病学相结合的方法分析2014年8-9月发生在上海市闵行区某高级中学的结核病聚集性疫情.方法 根据首发患者线索,对该校全体师生分阶段采用肺结核症状筛查和胸部X线摄影检查,胸片有异常阴影者进一步行CT扫描检查,再经临床专家组会诊后筛查出可疑患者进行实验室检查(包括痰涂片、分离培养及GeneXpert MTB/RIF检测).将收集到的结核分枝杆菌菌株进行“9+3”12个位点(QUB11b、QUB18、Mtub21、MIRU26、QUB26、Mtub04、MIRU31、MIRU40、VNTR2372,VNTR3820、VNTR3232、VNTR4120)结核分枝杆菌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Mycobacterial interspersed repetitive unit-variable number tandem repeat,MIRU-VNTR)多态性分析.结果 密切接触者中筛查出该校学生中疑似肺结核患者12例,终确诊肺结核患者11例,其中分枝杆菌培养阳性5例,一线抗结核药物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结果均敏感;GeneXpert MTB/RIF检测4例患者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阳性,对利福平敏感.将本次结核病疫情首例患者菌株,以及密切接触者筛查分离培养得到的5株菌株和1株该校2012年11月确诊肺结核患者保存菌株(共7株菌株)进行“9+3”的12个位点MIRU-VNTR基因型分型.结果显示,7例患者9个位点拷贝数均相同;3个高变位点中除1例患者在VNTR3820位点相差1个拷贝数外,其他位点拷贝数均相同.结论 此次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中有12例患者确诊为肺结核,其中6例患者的菌株与2012年发病患者的菌株具有同源性.因此,发现学校结核病患者应及时诊断和治疗,同时将分子诊断技术应用到结核病筛查工作中,以尽早控制疫情的发生和蔓延.

  • 某高级中学结核病爆发分离菌株的实验室鉴定

    作者:王胜芬;王莉;杨立军;姜广路;夏辉;周杨;尚美;李强;赵冰;赵雁林

    目的 鉴定从某中学结核病爆发分离菌株的种属.方法 2006年5-8月辽宁省某高级中学部分学生出现活动性结核病的临床表现,从10例涂片阳性患者的痰标本中分离得到3份菌株经表型鉴定方法,传统生化方法,扩增hupB基因、dnaA-dnaN和NTF-1区;Spoligotyping以及MIRU基因分型;16S rRNA基因、16S-23S ITS和hsp65基因测序以及hsp65基因限制性酶切分析进行鉴定.结果 临床分离株经生化方法初步鉴定1株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和2株为非结核分枝杆菌,随后经表型鉴定和扩增hupB基因、dnaA-dnaN和NTF-1区;Spoligotyping以及MIRU基因分型,说明属于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的菌株为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基因型现代株,MIRU基因型为223325173533.经16S rRNA基因、16S-23S ITS和hsp65基因测序以及hsp65基因限制性酶切分析说明属于非结核分枝杆菌的菌株为猪分枝杆菌.结论 从结核病爆发累及病人的标本中分离出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基因型现代株和猪分枝杆菌,猪分枝杆菌在暴发流行中的意义尚需进一步研究.

  • 上海市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分析

    作者:李向群;陈静;饶立歆;江渊;李静;夏珍;栾瑞融;沈鑫

    目的 了解分析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的发生发展,为有效控制其传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2011年4月至2015年12月间发生的8起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的发生发展和处置情况;开展密切接触者筛查和医学观察,随访追踪其发病情况;对培养阳性菌株进行基因型分型,判断患者间的传播情况.结果 8起疫情共12例指示患者.指示患者均为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监测发现,7例在寒、暑假期间发病.筛查密切接触者2353名,随后的2年医学观察中有84例发病,6个月内密切接触者发病占后续发现患者的73.81%(62/84),6个月至1年中发病占15.48%(13/84),1年后发病占10.71%(9/84).对2~9例的聚集性疫情进行分级处置,平均处置延误时间由2013年前的47.00 d下降到2013年后15.50 d(经Wilcoxon秩和检验,P<0.05).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2起引起聚集性疫情的8株菌株(一起3株、另一起5株)VNTR14位点基因型拷贝数均相同.结论 应加强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严格落实新生入学体检及学生假期后返校时的传染病自主申报制度,加强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的主动监测和对聚集性疫情中密切接触者的管理,及时发现和治疗肺结核患者,有效控制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的蔓延和传播.

  • 采用分子流行病学和传统调查相结合分析嘉祥县某中学结核病聚集性疫情

    作者:李建翠;汪延举;史衍席;王秀珍;李学政;王海英

    目的 分析2007-2008年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某中学一起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的情况.方法 以线索病例为依据,对该校3254名学生进行PPD试验和症状筛查.对分离培养的Mtb进行24位点分枝杆菌散在重复单位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Mycobacterial interspersed repetitive unit-variable number tandem repeat,MIRUVNTR)基因分型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菌阳患者暴露程度和确诊为活动性结核病患者(active tuberculosis,ATB)或潜伏感染者(LTBI)的关系.结果 筛查该中学学生的Mtb潜伏感染率为28.8%,共确诊10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其中3例培养阳性.24位点MIRU-VNTR基因分型3株菌株结果显示,2株菌株基因型成簇,1株菌株位点Mutub4、Mtub21和QUB-26拷贝数不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菌阳患者同班级或同年级是被诊断为ATB或LTBI的危险因素.结论 该次结核疫情中,3位菌阳患者在学校引起了一定程度的传播,可能导致了另外7例ATB的暴发.因此对学生结核病患者的及时确诊和有效治疗,以及对学生及时进行结核病筛查对控制学校结核病暴发具有重要意义.

  • 重庆市某高校学生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的调查分析

    作者:段维霞;刘英;汪清雅;张文;庞艳;陈伟;胡代玉;吴成果

    2016年9-12月,通过对重庆市某高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个案调查、接触者筛查、现场环境和防治工作调查等方法收集资料.运用SPSS 16.0对收集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该校共发现33例患者,包括2起学生结核病聚集性疫情和28例散发患者.患者以涂阴肺结核为主,90.9%(30/33)患者通过筛查集中发现,肺结核检出率为0.30%,84.8%(28/33)患者无肺结核可疑症状,51.5%(17/33)患者有肺结核接触史,30.3%(10/33)患者经常去网吧.2014级、2015级和2016级学生肺结核检出率分别为0.48%(9/1868)、0.47%(16/3382)和0.19%(8/4213).2014级和2016级学生肺结核检出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8,P=0.029),但和2015级学生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P=0.965),2015级和2016级学生肺结核检出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96,P=0.047).可见,该校结核病疫情较严重,应进一步加强高校结核病防控工作.

  • 湖北省孝感市某企业近年肺结核发病情况调查分析

    作者:李双初;郭玉霞;叶龙玲;程芝;王俊;陈红璋

    孝感市结核病防治所2017年8月对某企业近年肺结核发病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2242名员工中发现肺结核患者13例,其中12例在1年内发病;首发患者所在工作班组员工有224名,PPD强阳性率为63.8%(143/224),确诊7例患者;首发患者所在的宿舍楼层有员工36名,PPD皮肤试验强阳性率为75.0%(27/36),确诊4例患者.分析表明,该疫情为同一首发患者所致的2处结核病疫情暴发;造成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是首发患者没有及时隔离和进行规范的治疗和管理,以及企业生产车间和宿舍楼层通风不良.因此,各医疗卫生机构应该严格执行《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的规定,根据各自的职能,分别做好肺结核和疑似肺结核患者的报告、转诊和治疗管理工作,以及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的筛查;同时指导企业加强对员工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避免发生类似疫情.

  • 结核感染猛于虎“防-管-扶-法”可驯服

    作者:方勇;肖和平

    结核病是目前全球第九大致死疾病,排名甚至高于艾滋病,发病率居高不下.我国是全球第三大结核病高负担国家,公共聚集场所(如学校)是结核病传播的高发区.近我国发生多起校园结核病聚集性疫情暴发事件,使学生和家人在“躯体、精神和经济”等多方面蒙受打击.面对结核感染的威胁,我们可以从“职能部门的主动防控”、“强化结核病患者的管理”、“政府和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立法管理结核病传染源”几个方面进行遏制.

  • 学校结核病突发疫情处置的思考

    作者:成君;夏愔愔;刘二勇;周林

    近年来,学校结核病疫情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聚集性疫情仍时有发生.2006年至今,全国共报告近80起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发生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的学校多为寄宿制学校,约70%发生在高中或中专,约20%发生在民办学校.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处置常见误区:(1)缩小或盲目扩大密切接触者筛查范围.疫情处置初期多存在筛查范围不足,造成患者发现不及时;疫情加重后又盲目扩大筛查范围,造成资源的浪费.(2)密切接触者筛查方法不规范.《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规范》要求,对密切接触者采取症状筛查、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和胸部X线摄影检查相结合的筛查方法.部分疫情现场对15岁以上人群不进行X线摄影检查或仅进行X线胸部透视(简称“胸透”)检查,造成患者发现不及时.有的现场因资源丰富或疫情压力,采用胸部CT检查方法进行密切接触者筛查,由于敏感度增加而发现了许多非活动或活动性不易鉴别的小结节病变,造成人群恐慌,也增加了疫情处置的压力.(3)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强阳性密切接触者干预不力.多数地区未对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强阳性者进行抗结核药物预防性治疗,部分现场出现疫情反复.(4)不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及不必要的辅助治疗.不合理地选用二线抗结核药物治疗现象常有发生;低剂量或超限剂量给儿童结核病患者用药;医生迷信静脉用药;患者无并发其他感染依据情况下,滥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不必要的免疫增强治疗,过度的护肝治疗.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应以教育系统和学校作为责任主体,在教育和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按照《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2017版)》的要求开展.

  • 学校结核病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处置专家共识

    作者:上海市防痨协会;中国防痨协会青年理事会;《中国防痨杂志》编辑委员会

    学校是人群密集的场所,容易发生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甚至结核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本专家共识从学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置及效果评估三方面,对指示病例及密切接触者调查方法、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及结核潜伏感染者诊断治疗与管理等提出了相关建议.

  • 重视与规范学校结核病暴发疫情的处置

    作者:路希维;王毳;陆伟

    结核病暴发是我国校园面临的严峻公共卫生挑战,建立科学的结核病暴发疫情处置流程和防治对策是做好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要保障.笔者综合国内外文献,对结核病暴发疫情的定义、分类、分级响应、调查处置流程及预防进行系统归纳和整理,明确了结核病暴发疫情调查的目的、方法和内容,并结合我国学校结核病流行特点和当前面对的挑战对结核病暴发疫情的处置流程进行补充和完善,重点介绍了患者管理、接触者暴露分级与干预、提高潜伏感染者依从性,以及应对舆情危机等方面的新理念和新策略.

  • 西宁市首起乡镇中学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分析

    作者:赵生虎;封永建;赵振川;李伟

    目的 了解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特点,为控制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2009年9月西宁市首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乡镇中学所有病例进行问卷调查.对发病3d内患者采集咽拭子标本,使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对密切接触者进行7d的医学观察.收集学校所在社区部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了解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状况.结果 疫情持续14d,共发生流感样病例96例,罹患率为18.46%.采集53份患者咽拭子标本中27份甲型H1N1核酸为阳性,阳性率为50.94%.302名密切接触者未发生被感染病例.275份社区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甲型H1N1流感核酸阳性率为10.18%.结论 西宁市首起乡镇中学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感染来源为社区;甲型H1N1流感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与季节性流感相似.

  • 2011-2015年嘉兴市秀洲区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分析

    作者:周建红;张艳;邱圣

    目的:了解嘉兴市秀洲区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5年秀洲区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监测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1-2015年全区报告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202起,1 177人发病,平均罹患率为1.47%(1 177/80 087).聚集性疫情起数与总病例数分布较为接近.聚集性疫情起数分布地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不同办园性质上有差异;时间呈双峰型分布,发病高峰在4-6月(50.00%,101/202),次高峰在10-12月(34.16%,69/202);95.05%发生在托幼机构.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可由一种病毒型别或多种病毒型别感染所致,2011年CoxA16型为主(50.00%),2012年EV71型为主(31.82%),2013年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主(31.58%),2014年和2015年以CoxA16型为主(30.43%,34.78%),近年来混合感染占比较高(12.50%~22.92%).结论:加强幼托机构手足口病发病监测,及时发现聚集性疫情,早处置是防控手足口病的重要措施.同时加强手足口病病原监测工作,了解病原变异情况.

  • 2008-2009年美国食源性鼠伤寒沙门菌病暴发情况简介

    作者:徐进

    2008年9月1日至2009年2月17日,美国发生了由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导致的食源性疾病暴发,44个州报告了642名实验室确诊病例,9人死亡.流行病学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表明,致病食品为美国食品企业生产的污染了鼠伤寒沙门菌的花生酱.

  • 2008年美国圣保罗沙门菌暴发疫情报告

    作者:张昕;欧剑鸣;冉陆

    自2008年4月起,美国43个州和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地区发生了圣保罗沙门菌暴发,报告实验室确诊病例超过1 400例,病例一对照调查结果显示,暴发可能是由受污染的西红柿或辣椒导致,目前仍在进行食品溯源调查.通过本案例可以窥见美国食源性疾病监测、暴发识别和确认、暴发调查和处置的现况.

  • 秦皇岛市海港区某村庄手足口发病爆发调查分析

    作者:祖香雨;余艳琴;郝金奇

    目的 针对秦皇岛市海港区某村庄发生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流行特征,了解和指导农村地区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的依据.方法 收集2011年6月21—27日秦皇岛市海港区某村庄11例手足口发病爆发疫情信息,观察发病时间及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病毒等,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该次手足口病疫情共报告11例患儿,疫情主要在农村地区,男女比为1.2:1,发病高峰在6月21—22日,该次流行病毒有CoxA16阳性6例阳性率为54.54%,EV71阳性4例阳性率为36.36%,和其他肠道病毒为1例阳性率为9.1%,无交叉阳性样本.结论 农村地区手足口病改善卫生条件、加强发病监测和健康教育,及时发现聚集性疫情,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 云南省德宏州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现况及影响因素

    作者:郭浩岩;段松;庞琳;项丽芬;叶润华;杨跃诚;陆继云;罗巍;曹卫华;邢彦;卢小鹏;孙江平

    目的 了解云南省德宏州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云南省德宏州2005-2007年艾滋病病例报告数据、2003-2007年吸毒和暗娼人群监测数据等资料,并于2007年10月26日-11月7日开展专项调查,对暗娼、嫖客、感染者及其配偶、关键知情人等共计685人进行定性访谈,了解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的影响因素.结果 2007年1月1日-9月20日报告的1636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患者)中,经性传播的比例占52%.586例经性传播感染的人群中,40.6%有商业性性行为,28.6%有婚外非商业性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均低于30%.2003-2007年暗娼哨点监测结果显示,娱乐场所暗娼HIV阳性检出率为3.3%~5.5%,近1个月与客人的安全套使用率为29.4%~84.4%,但与固定性伴的安全套使用率仅为9.5%~34.8%.暗娼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95.0%,但在部分预防知识上仍存在误区.结论 目前性传播已成为德宏州艾滋病传播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卖淫、嫖娼、姘居、多性伴、随意性行为等现象普遍存在以及安全套使用率低等是导致德宏州艾滋病经性途经传播的重要原因.

  • 集中式供水污染致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的调查

    作者:郑慧贞;郭汝宁;李剑森;张正敏;李晖

    目的 了解一起感染性腹泻暴发的病因、感染来源,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疫情蔓延.方法 对涉疫的Y镇北部5个村委会的现住居民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用统一的调查表登记2007年11月20日以来所有有腹泻或呕吐症状之一者.对Y镇北部5个村委会的供水系统、3个自然村的环境及部分患者家庭进行现场卫生学调查.面访部分病例.用Real-time PCR和巢式PCR方法 检测患者粪便标本诺如病毒核酸.结果 2007年11月24日至12月3日,Y镇北部饮用A自备自来水的村民共发生腹泻或呕吐病例435例,发病率12.93%.病例分布在饮用A自备自来水的所有村委会,高发病率21.23%(100/471),低5.21%(20J/3s4),饮用A自备自来水与发病之间有关联性(RR=9246,95%C/:6.25~13.68).发病时间集中在25-27日,占85.9%(262/305).调查S2村委会某自然村年龄别发病率分别为,0岁~组20.0%(3/15)、10岁~组17.3%(9/52)、20岁~15.2%(16/105)、60岁以上23.3%(7/30),各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5,P>0.05).病例大多病情较轻,经门诊对症治疗后痊愈,无住院和死亡病例.现场调查和水质日常监测发现水处理过程存在消毒不落实的情况.A自备自来水水质检测细菌学指标不合格.患者2份呕吐物和1份粪便未检出沙门菌、志贺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3份患者粪便和3份患者肛拭诺如病毒检测,Real-timePCR 3份阳性,巢式PCR 6份阳性.对供水管网进行清洗消毒后病例迅速递减.采取消毒饮用水和健康教育等综合措施后,疫情迅速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本次疫情为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可能是因A自备自来水受污染而引起的暴发.

  • 塞拉利昂应对埃博拉出血热疫情的西区大会战行动及其实施效果评估

    作者:陈勇;吴丹;张文义;陈泽良;常国辉;田曙光;杨瑞馥;刘超

    目的 分析塞拉利昂埃博拉疫情暴发期间实施的西区大会战(WAS)行动情况,并评估其实施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4年11月19日至2015年1月27日塞拉利昂WAS行动实施前后报告出现的3 813例实验室确诊的埃博拉出血热病例,根据中国援塞移动实验室检测队在塞拉利昂疫情防控过程中的具体实践进行总结归纳,按照WHO公布的埃博拉出血热病例定义进行病例诊断,将所有病例数据纳入进行统计分析.比较WAS行动实施前后床位数、确诊病例数、检测样本数和阳性率的变化.结果 自2014年12月17日WAS行动开始实施至15 d后,埃博拉出血热留观中心和治疗中心合计床位数由640张增加至960张,实验室增加6家,2015年1月份,又增加来自美国和荷兰的实验室各1家.WAS行动实施前1个月的样本总数为7 891份,实施后1个月为9 783份,样本数增加了24.0%.送检样本的埃博拉病毒阳性率从WAS行动实施前1个月的22.2%(1 752/7 891)下降至11.0%(1 077/9 783),其中,血液标本检测阳性率从WAS行动实施前1个月的39.6%(248/626)下降至27.4%(131/478)(χ2=17.93,P<0.001),尸体的口腔拭子检测阳性率从22.7%(103/454)下降至10.2%(62/609)(χ2=31.03,P<0.001).WAS行动实施3周后,西区和塞拉利昂其他4个热点地区报告埃博拉出血热确诊病例数均下降.WAS行动实施42 d后,塞拉利昂埃博拉确诊病例数由初日均63例下降为10例.结论 WAS行动在快速控制塞拉利昂埃博拉出血热暴发疫情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对今后防控类似重大传染病疫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2011-2013年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中时间模型和时空模型应用效果比较

    作者:赖圣杰;廖一兰;张洪龙;李小洲;任翔;李夫;余建兴;王丽萍;余宏杰

    目的 比较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简称预警系统)中时间模型与时空模型的预警效果,为预警模型的进一步改进提供依据.方法 2011-2013年中国CDC通过预警系统在20个省份的208个试点县(区)同时应用时间模型和时空模型,根据发病水平对16种传染病分两类进行预警分析,结合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16种传染病个案数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暴发事件,采用预警信号数、灵敏度、错误预警率和及时性等指标,比较两个模型的暴发探测效果.结果 对于16种传染病整体而言,时间模型与时空模型的灵敏度分别为96.23%(153/159)和90.57%(144/1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04,P=0.109);时间模型的错误预警率(1.57%,57 068/3643 279)高于时空模型(0.64%,23 341/3643 279)(Z=-3.408,P=0.001);两者的暴发探测时间中位数分别为3.0d和1.0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34,P=0.182).对于发病水平较低的6种Ⅰ类疾病(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钩端螺旋体病),时间模型和时空模型的灵敏度均为100%(8/8,8/8),错误预警率均为0.07%(954/1 367437,900/1 367 437),二者的暴发探测时间中位数分别为2.5和3.0d,时空模型比时间模型减少2.29%(23条)预警信号.对于发病水平较高的10种Ⅱ类疾病(流行性腮腺炎、痢疾、猩红热、流行性感冒、风疹、戊型肝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甲型肝炎、伤寒和副伤寒、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时间模型和时空模型的灵敏度分别为96.03%(145/151)和90.07%(136/151),时空模型比时间模型减少59.36%(56 656条)预警信号,各病种信号数和错误预警率均低于时间模型,时空模型暴发探测时间中位数(1.0 d)短于时间模型(3.0 d).结论 总体上时空模型比时间模型预警效果较好,但对于不同发病水平的传染病,时空模型和时间模型的暴发探测效果有所差别,预警系统应根据具体的病种来调整和优化时间模型与时空模型.

424 条记录 1/22 页 « 12345678...212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