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探究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CT分级与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探究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CT分级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8例,根据患者的环池、脑干的形态学改变对患者进行CT分级,并比较患者的CT分级与预后和GC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的CT分级与患者的预后情况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r=0.79,P<0.05);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CT分级与GCS评分进行相关性检验发现,CT分级与患者的GCS评分的关系有显著相关性(r=0.76,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基底节区CT诊断检查,并通过出血量进行CT分级,能有效的预判患者的临床结局,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肺癌适形放疗后放射性肺损伤CT分级的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接受三维适形放疗(3DCRT)后影响严重放射性肺损伤cT分级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89例3DCRT的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和随访CT影像资料,统计各临床因素及剂量体积参数.观察放疗结束6-12个月的CT影像资料并根据CT影像资料对放射性肺损伤进行评定分级.分析≥3级严重放射性肺损伤的危险因素.统计采用SPSS 15.0软件.结果 89例患者放射性肺损伤CT分级情况:0级8例占9.O%,1级13例占14.6%,2级24例占27.0%,3级23例占25.8%.4级21例占23.6%.单因素分析显示同步化疗(CCT)、大体肿瘤体积(GTV)外放边界、患侧肺平均剂量、患侧肺的V_(15)-V_(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CT、GTV外放边界和患侧肺V_(20)是影响严重放射性肺损伤CT分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接受3DCRT的肺癌患者,CCT、GTV外放边界和患侧肺V_(20)是影响严重放射性肺损伤CT分级的临床和剂量学危险因素.
-
急性阑尾炎的CT分级对外科术后病理结果预测分析
目的:探究CT分级方法对急性阑尾炎外科术后病理结果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来本院急诊科就诊疑似急性阑尾炎的患者73例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多层螺旋CT腹部扫描并进行CT分级,24h内均接受开腹手术治疗,摘取阑尾组织作病理学检查作为本病的准确诊断,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CT分级的诊断方法是否对急性阑尾炎外科术后病理结果预测有明确诊断价值。结果:所有73例患者共有39例患者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对应CT分级中3级及以上阳性诊断率较高;急性阑尾炎CT分级的Roc分析,曲线下面积(AUC)为0.946,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选择截断值为3,故临床应以CT分级3级及以上患者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结论:CT分级方法能准确预测急性阑尾炎外科术后病理结果,可作为临床急性阑尾炎诊断标准。
-
钝性脾损伤的非手术治疗选择及实施策略探讨
目的 探讨钝性脾损伤的非手术治疗选择及实施策略.方法 对我院2008年6月-2011年10月收治的钝性脾损伤8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对序列血红蛋白浓度监测及增强CT扫描监测非手术治疗效果进行讨论.结果 本组67例血流动力学稳定,符合非手术治疗指征,其中54例经非手术治疗成功,成功率80.6%(54/67).CT分级Ⅰ、Ⅱ级患者非手术治疗成功率为87.8% (36/41),Ⅲ级为63.6%(14/22).13例非手术治疗失败,其中10例序列血红蛋白浓度测定持续下降.本组18例早期复查64排CT增强扫描,发现活动性出血3例,假性动脉瘤、肠系膜血管损伤各1例.结论 对血流动力学稳定的钝性脾损伤患者,CT分级及序列血红蛋白浓度测定可用于监测非手术治疗的效果.CT分级Ⅰ、Ⅱ级患者非手术治疗成功率较高,增强CT有利于动态观察伤情变化.
关键词: 钝性脾损伤 非手术治疗 CT分级 序列血红蛋白浓度测定 -
浅析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CRP的水平与其病情CT分级和肝脏密度的相关性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与其病情CT分级和肝脏密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某院收治的142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这些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CT检查和血清CRP检测.分析AP患者血清CRP水平与其病情CT分级和肝脏密度的相关性.结果:检测的结果显示,在这142例AP患者中,有MAP患者92例,MSAP患者27例,SAP患者23例.其中,MAP患者血清CRP的水平低,SAP患者血清CRP的水平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CT分级的升高,AP患者血清CRP的水平逐渐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患者病情的CT分级主要集中在B级、C级、D级,共有82例患者,所占的比例为89.1%.MSAP患者病情的CT分级主要集中在C级、D级,共有23例患者,所占的比例为85.2%.SAP患者病情的CT分级主要集中在D级、E级,共有20例患者,所占的比例为87.0%.SAP患者肝脏密度降低的发生率高,MAP患者肝脏密度降低的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CRP的水平与其病情的CT分级呈正相关性,与肝脏的密度呈负相关性.临床上可用这三项指标评估AP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再评价
目的采用经皮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A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下称腰突症)的疗效再评价.方法采用 APLD治疗经反复保守治疗无效的未破裂型腰突症 550例.术后随访患者的症状、体征,并作 CT疗效分级.结果 APLD有效率 92.9%,无效率 7.1%. CT复查 110例 ,突出椎间盘完全回纳 70例、17例回纳≥ 2/3、9例回纳≤ 1/3、未回纳 5例.回纳时间 2.5~ 12个月,平均( 7.5± 1.6)个月.结论 APLD治疗未破裂型腰突症疗效确切. CT能客观反映椎间盘突出回纳程度. CT疗效分级对综合评价 APLD疗效具有更大的实用价值.
-
螺旋CT对病毒性肝炎所致肝硬化的分级研究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病毒性肝炎所致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分级的可行性、标准及其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60例,其中15例经病理活检确诊,45例经临床检查确诊.60例患者均行螺旋CT平扫并增强扫描.结果 53例(88.3%)患者的CT分级与临床Child-Pugh(C-P)分级相符,7例(11.7%)患者的CT分级与临床C-P分级不相符,其中5例患者CT分级高于临床C-P分级,2例患者CT分级低于临床C-P分级.CT分级与临床C-P分级呈高度相关(r=0.79,P<0.05).结论 应用螺旋CT对病毒性肝炎所致肝硬化严重程度进行分级是可行的.
-
肝硬化CT分级的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探讨
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53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体检的53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HAP、HPI明显高于对照组;PVP、THBF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肝硬化不同分级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CT形态分级与Chid-Pugh分级呈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0.928,P<0.05.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能够有效评价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在临床中的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 肝硬化 CT分级 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 -
肾综合征出血热CT分级对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的评估
目的:探讨CT对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情程度分级的可行性及其预后的评估。方法收集并分析100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的头颅、胸部及腹部CT资料,对每个患者的渗出水肿、积液及出血状况进行CT评分,然后将这些病例按临床分型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危重型4组。计算各组CT总评分平均值,取其95%可信区间作参考范围值,进行CT分级(对应临床分型,CT分级分为A、B、C、D4级)。比较CT各级之间及临床各分型之间的CT总评分平均值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临床各型之间及CT各级之间的CT总评分平均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82例(82%)患者的CT分级与临床分型相符合。6例死亡者中有4例因并发颅内出血而死亡,2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应用CT对HFRS进行病情程度分级评估是可行的,CT检查能快速、简单、直观、全面的反映患者的病情程度。颅内出血者,预后不良。
-
肝硬化CT分级方法研究
目的:探讨肝硬化CT分级的可行性及其在肝硬化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搜集行CT扫描的肝硬化患者 50例,由三个观察者双盲法研究肝硬化CT分级的方法,并与患者的Child-Pugh分级、疗效与预后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三个观察者双盲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89、0.93和0.96(均P<0.0001),50例肝硬化CT分级与Child-Pugh分级等级相关系数RS=0.8(P<0.0001);与患者预后明显相关(双侧概率,P<0.0001);随肝硬化CT分级数的提高,门脉高压征的程度及征象种数有递增规律.结论:肝硬化CT分级对肝硬化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估计有重要价值.
-
小儿急性阑尾炎多层螺旋CT分级与病理表现比较研究
目的 分析小儿急性阑尾炎的CT影像特点,并探讨其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为外科手术及临床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信息.方法 回顾性搜集在我院手术并经病理结果诊断证实为急性阑尾炎且曾在术前行CT扫描的小儿病例共136例,其中男72例,女64例,平均年龄(7.8±2.8)岁,分析其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小儿阑尾炎CT征象中,阑尾积液、阑尾粪石、阑尾周围炎性渗出、阑尾管径>6 mm、阑尾管壁水肿具有一定特异性.136例阑尾均发生病理改变,CT分级越高,病理结果可能越重,穿孔率越高.结论 小儿阑尾炎CT分级可以较准确地反映小儿阑尾炎的严重程度,给予临床可靠的影像信息,为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
-
CT分级下清胰汤联合激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CT分级对清胰汤联合激素治疗急性胰腺炎(AP)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本院消化内科54例AP患者,入院后在善得定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配方清胰汤(联合组),以同期单纯采用善得定治疗的30例AP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治疗效果,并重点观察治疗组治疗前后CT影像Balthazar分级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44%,对照组为80.00%,2组比较,差异在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CT分级的AP患者CT表现不同,CT能较好的观察AP的病变及转归程度;观察组治疗后患者CT分级轻度AP占92.59% (50/54),较治疗前轻度AP的62.93% (34/54)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胰汤联合激素可作为AP的有效治疗方法;CT扫描及分级能较好的观察反映AP病变和治疗病情转归程度,可为临床治疗疗效评估提供重要支持.
-
降脂护肝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CT分级的影响
目的:观察降脂护肝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CT分级的影响.方法:将6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治疗前后检测CT分级.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CT分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CT分级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降脂护肝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CT分级有良好改善作用.
-
急性胰腺炎早期血脂代谢紊乱的分析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发病过程中的血脂代谢紊乱的情况.方法:74例诊断为急性胰腺炎患者在发病后24~48 h内测定血清中甘油三酯、胆固醇水平,并做归纳.此外将血脂水平与病情的严重程度(Ranson评分)和CT分级(Ba1thazar分级)做回归分析.结果:部分患者血脂代谢发生紊乱,或升高,或降低.且甘油三酯、胆固醇水平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和CT分级无相关性.结论:急性胰腺炎在其早期发病过程中可出现血脂代谢的紊乱,临床医生须加强认识,合理处理血脂代谢的紊乱.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分型分级分类诊断研究
目的通过对1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k herniation,LDH)的分析,探讨其CT分型分级及分类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已通过临床、CT共同证实的1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CT图像特点,在以椎间盘突出物的突出方向分型的基础上,再以突出物大矢径与同层面椎管大矢径之比即矢状径指数(sagital index,SI)以及侧隐窝前后径共同作为量化指标,对其分级;以突出物的形态密度进行分类;并将不同临床症状体征及治疗方式与CT分级分类的关系分别进行统计.结果 CT分级分类与不同临床症状体征及治疗方式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CT分型分级分类综合诊断,能比较全面反映LDH的病理形态,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
急性胰腺炎CT分级与C反应蛋白测定评估炎症严重程度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CT分级与C反应蛋白(CRP)测定对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的价值及相关性.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6月-2014年12月临床诊断的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发病3天内即行CT扫描,并于发病第1、3、5、7、14天进行C反应蛋白测定,将所得资料与临床病变过程进行分析、对照.结果:60例急性胰腺炎中轻度(MAP)42例、中重度(MSAP) 11例、重度(SAP)7例.MAP组CT分级主要集中在B、C、D级,占90.47% (38/42),MSAP及SAP组主要集中在D、E级,占83.33% (15/18).MAP组CRP峰值为92.71±23.35 mg/L,MSAP组CRP峰值为142.59±35.61 mg/L,SAP组CRP峰值为158.33±47.13 mg/L,MAP组与MSAP组、SAP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SAP组与SA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P浓度变化与炎症转归呈正相关.结论:急性胰腺炎的CT分级与C反应蛋白测定可以反映炎症严重程度和预后,两者均可以作为评价急性胰腺炎的重要参考因素.
-
髋关节骨性关节炎CT分级的可重复性研究
目的 探讨CT对髋关节骨性关节炎(OA)评级的可重复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1例(69个髋)髋关节OA患者的X线及CT资料,CT采用冠状面重建图像进行观察.由2位医师独立按照K/L及CT评级标准,对患侧髋关节骨赘及关节间隙情况等进行观察,并按严重程度分为0~4级,对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 K/L评级与CT评级一致性Kappa值为0.725、0.742.2名医师利用CT评级组内及组间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854、0.833.2名医师CT评级与K/L评级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2组影像资料上测量小关节间隙值之间一致性良好(ICC>0.75).结论 髋关节OA的CT分级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对髋关节退变程度的评估和研究有指导意义;CT能够替代X线作为髋关节OA影像学评级方法之一.
-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CT分级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目的 分析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CT分级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6例.按照患者的环池以及脑干形态学变化进行CT分级,并应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分析不同CT分级患者的预后情况、GCS评分以及脑出血量的相关性.结果 随患者CT分级的不断升高,患者预后分级逐渐升高,脑出血量也呈逐渐上升趋势,而患者GCS评分逐渐降低,且两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CT分级和预后以及脑出血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689,0.672;P<0.05),而与GC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729;P<0.005).结论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CT分级与患者的预后存在显著相关性,临床工作中可通过对患者及进行CT诊断,从而有效预测结局,对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