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国外呼吸道腺病毒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控策略
目的 对1995 - 2016年国外不同型别呼吸道腺病毒暴发流行的特点和防控策略进行分析,阐述呼吸道腺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为呼吸道腺病毒感染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经验.方法 以"adenovirus"和"outbreak"为主题词检索1995至2016年的文献,其中在PubMed中检索出1 067篇.排除临床病例分析文献、单个病例感染报道、综述性文献、重复报道暴发疫情文献,非人感染病例文献1 029篇,共纳入研究文献38篇.结果 全球流行的呼吸道腺病毒主要型别以3型,4型,7型, 14型为主,感染的群体主要为儿童和军人.其中以色列呼吸道腺病毒流行型别以1,2,3,7型为主,英国呼吸道腺病毒流行型别以1,2,3, 14, 41型为主,加拿大呼吸道腺病毒流行型别以1,2,3,7, 21型为主,美国呼吸道腺病毒流行型别以4,7, 14型为主,日本呼吸道腺病毒流行型别以3,7型为主,韩国和马来西亚呼吸道腺病毒流行型别以7型为主,土耳其和新加坡检测出腺病毒55型.国际的腺病毒防控策略均以实验室监测病原的流行变异趋势和积极接种疫苗为主,针对无疫苗使用的国家可通过增加聚集人员接触距离、减少传染源在人员中的传播和做好人员个人卫生等现场控制措施,有效控制呼吸道腺病毒的暴发.结论 呼吸道腺病毒的防控除了积极开展实验室监测病毒的流行变异趋势外,更需要研制新的疫苗和现场采取积极的防控措施.呼吸道腺病毒的防控经验也为其它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提供了借鉴.
-
浙江省台州市2005-2012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浙江省台州市2005-2012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制定乙脑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和分析2005-2012年台州市乙脑疫情监测资料.结果 台州市2005-2012年共报告乙脑120例,死亡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26/10万,病死率为2.50%,其中2007年发病率高为0.49/10万,2011年发病率低为0.119/10万;椒江区高(0.57/10万),黄岩区低(0.08/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7月,发病数占病例总数的90%;病例中<15岁的儿童占86.67%,其中小的为5月龄.结论 台州市乙脑疫情呈现波动性下降趋势.加强乙脑病例监测和媒介蚊虫监测,落实适龄儿童常规免疫接种、加强防蚊灭蚊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是降低乙脑发病的关键.
-
流动人口激增地区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在流动人口快速迅速增长地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嘉定区2004-2012年麻疹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嘉定区2004-2012年共发生麻疹病例687例,平均年发病率为6.12/10万,流动人口发病数占总数的77.87%,流动人口发病率是户籍人口发病率的2.70倍;<8月婴儿和20岁及以上成人占总发病数的66.68%;发病呈明显季节性变化,峰值为5月份,发病率存在地域性差异;无免疫史、免疫史不详者分别占总发病数的31.29%、59.10%.结论 控制和消除麻疹重点在于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提高流动儿童麻疹疫苗及时接种率和2剂次免疫率;同时,须加强对流动人口成人麻疹的防控工作,应适时开展成人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工作.
-
重庆市1998~2009年肺结核疫情分析及防控策略探讨
目的 了解重庆市1998~2009年肺结核疫情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分析和探讨其变化规律,为今后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中国疾病监测系统的1998~2009年重庆市肺结核监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8~2009年重庆市肺结核报告病例为359851例,男女比例为2.26:1.从时间分布上来看,重庆市1998~2005年的年均发病率为100.81/10万,年均病死率为17.98/万.肺结核发病人数在1998~2005年之间呈上升趋势,两者同时在2005年达到顶峰,随后缓慢下降.从空间分布上来看,1998~2009年重庆市肺结核年平均发病例数为731例/年.从人群分布上来看,1998~2009年重庆市肺结核报告病例年龄构成以20~50岁之间的青壮年为主,占发病总数的71.78%;职业构成以农民为主,占58.57%.结论 1998~2009年重庆市肺结核发病率和发病人数呈现上升趋势,肺结核疫情在地区、年龄、职业和性别分布上存在明显差异,应针对重庆市肺结核疫情的特点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
枣庄市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与防控策略探讨
[目的]分析枣庄市2009年的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探讨该病的预防控制策略.[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枣庄市2009年的手足口病疫情进行分析.[结果]2009年枣庄市共报告手足口病5 141例,年发病率为137.38/10万,死亡1例,病死率为0.02%.全年均有发病,但以春末和夏季高发,发病高峰出现在4月份.农村病例占85%,城市病例占15%.病人以0-5岁患儿为主,占总发病数的93.29%,尤其是0-3岁的幼儿占大多数.各区市发病率相差较大,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别.[结论]预防控制手足口病主要是采取综合性措施,包括搞好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加强重症病人的筛查和救治,降低病死率.加强农村地区6岁以下婴幼儿的防控工作是控制疫情的关键.
-
两起人禽流感防控策略之思考
目的 探讨禽流感疫情发生后,科学防控人感染禽流感的方法和策略.方法 采取描述性的流行病学方法对沙坡头区某镇两次发生禽流感疫情后人感染禽流感防控措施进行分析.结果 2006年第一次禽流感疫情处置时,因卫生行政部门无经验,没有统一整合资源,参与处置疫情投入人员达218人、动用单位达10个,投入物资也较多,均明显多于2012年的65人、5个单位.结论 卫生行政部门统一指挥,整合资源,统一调配,加强人员防护及开展宣传教育是科学、高效防控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关键.
关键词: 禽流感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防控策略 思考 -
2004-2016年龙岩市疟疾流行病学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2004-2016年龙岩市疟疾监测资料,为消除疟疾后防控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并分析2004-2016年疟疾病例、“三热”病人血检、媒介和人群知晓率调查资料.结果 2004-2016年报告疟疾病例40例,均为输入性病例,东南亚及非洲国家感染34例占85.00%(34/40),间日疟24例占60.00%(24/40),恶性疟6例占15.00%(6/40),间日疟恶性疟复合感染8例占20.00%(8/40),“三热病人”血检阳性者均为主动求诊疑似疟疾病例,中华按蚊种群构成1.52%,未发现嗜人按蚊和微小按蚊,人群防治知识知晓率为35.47%.结论 龙岩市2004年以来疟疾病例均为输入性,东南亚及非洲国家归国人员是病例侦查发现传染源主要对象,提高医疗机构“三热病人”血检效率及时发现治疗病例和加强大众人群的健康宣教,是巩固消除疟疾成果的关键.
-
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医院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真菌性败血症的医院感染发病率、病原菌及危险因素,以针对性的制定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感染防控策略.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NICU收治的6962名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真菌性败血症医院感染现状;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真菌性败血症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NICU真菌性败血症医院感染率为0.42%;血培养检出真菌29例,主要检出菌为白假丝酵母菌(37.93%),其次为菌膜假丝酵母菌(20.69%);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产儿、住院时间、抗菌药使用时间、抗菌药使用种类、极低出生体重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心静脉置管时间及呼吸机使用时间,与真菌性败血症的发生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真菌性败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有早产儿(OR=5.975)和极低出生体重(0R=1.140).结论 本院NICU真菌性败血症医院感染率接近全国水平;早产儿和极低出生体重儿是NICU真菌性败血症发生的高危人群.
-
2017年眉山市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溯源分析及对策
目的 分析眉山市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发生的原因和特征,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和实验室检测方法进行调查分析和策略研究.结果 患者有明确的家禽接触史,咽拭子检测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患者密切接触者均未发现异常临床表现.通过2周流感样病例强化监测,无新发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结论 活禽不规范养殖是本病例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源头;综合防控措施的落实是防止疫情蔓延的关键.早期发现和救治可降低病死率.加强活禽规范养殖、活禽市场规范管理和防控知识宣传,可降低感染风险.
关键词: 人感染H7N9禽流感 流行病学 暴露因素 防控策略 -
东莞市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控策略的SWOT分析
目的掌握东莞市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工作现状,为优化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控策略提建议.方法采用个人深入访谈和焦点小组谈论等定性研究方法收集资料,用SWOT分析法进行四维因素分析.结果东莞市充分利用政策环境、能力建设等优势,采取因地制宜的流动人口艾防策略取得较大成效.但对流动人口信息和疫情掌握不足、缺乏有效的艾防干预模式且流入流出地工作机制不健全.结论在利用内部优势和外部机会的同时克服内部劣势与外部威胁以优化流动人口艾防策略意义重大.
-
2009-2013年巴中市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巴中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防制策略和措施.方法 对巴中市近5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巴中市麻疹发病率波动在0.27/10万~4.48/10万之间,<1~5岁儿童占76.71%,冬春季高发,呈现季节性发病流行病学特征;病例中有免疫史者占24.10%、无免疫史占43.37%、不详史占32.53%;报告麻疹病例检测出麻疹IgM抗体阳性率67.87%,检测出风疹IgM抗体阳性率4.42%.结论 接种率低,易感人群累积,免疫屏障薄弱是造成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做好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提高8月龄儿童麻疹疫苗及时接种率,适时开展疫苗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增强麻疹监测敏感性和质量是控制麻疹的主要策略和措施.
-
2013年成都市武侯区手足口病发病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成都市武侯区2013年手足口病流行现状及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控策略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全区2013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描述.结果 全区手足口病病例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总报告病例数的87.53%,其中尤以3岁及以下发病数多,占75.16%.男性病例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41∶1.报告病例以散居儿童、幼托儿童为主,占总报告病例数的97.16%.城郊涉农街办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数及发病率均高于城市街办.发病高峰期分别为5~6月及10~11月.结论 应做好手足口病疫情监测及隔离治疗工作,加强对城郊涉农街办儿童父母的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工作.
-
2004-2010年成都市金牛区麻疹监测
目的 分析2004-2010年金牛区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根据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麻疹监测专报系统及相关的人口资料进行病例分布分析.结果 2004 - 2010年金牛区实验室诊断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共439例,各年均以散发病例为主,4~6月为发病高峰.流动人[1发病比例逐年上升,病例集中于8月~6岁组,占48.06% (211/439),但逐年呈现低龄及大龄病例数增加现象,2008年≤8月龄病例占当年的16.00%,≥14岁的病例占36.00%.439例病例中仅99例有确切免疫史,其中98例为本地人口.发病率由2004年的2.17/10万上升至2007年的12.59/10万,经过2008年强化免疫后,2010年已降至0.21/10万.结论 2004-2010年成都市金牛区麻疹发病率呈先升后降趋势,进行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后,麻疹发病率保持在较低水平,运用麻疹疫苗控制麻疹发病收效显著.
-
2004-2013年宜宾市HIV/AIDS病例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2004-2013年宜宾市HIV/AIDS病例流行特征,为有效预防和控制HIV/AIDS的发生与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对宜宾市2004-2013年网络直报系统HIV/AIDS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13年宜宾市共报告HIV/AIDS病例2 099例,死亡594人;男女性别比为2.32∶1,青壮年为该病的主要发病人群,近两年50岁以上人群的报告发病明显增多;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发病总数的52.4%;感染途径以性接触传播为主,占91.72%,近两年男男性行为者经性途径传播比例明显增多.结论 2004-2013年宜宾市HIV/AIDS发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性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应加强经性传播高危行为干预和关注中老年人群艾滋病预防宣传工作.
-
2001-2010年峨眉山市钩端螺旋体病流行分析
目的 对2001 -2010年峨眉山市钩端螺旋体病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掌握其规律,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钩端螺旋体病的发生与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Excel录入整理数据,对2001-2010年蛾眉山市钩端螺旋体病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1 -2010年峨眉山市共报告钩体病例23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34/10万.2003年发病81例,年发病率为18.81/10万;2001年发病69例,年发病率为16.1/10万;2001-2004年间呈2年1次流行高峰的规律,疫情总体呈波浪式下降,2010年无病例发生.平坝和山区的发病率无显著差异;病例主要集中在10~50岁之间,占发病总数的86.15%,发病以青壮年为主;季节分布呈单峰型,仅集中在8~10月,9月为高峰期.结论 2001-2010年蛾眉山钩体发病逐年下降,到2010年已无新病例发生,应进一步加强防制钩体病综合措施.
-
1962-2012年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棘球蚴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1962-2012年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棘球蚴病的流行特征和防控历程难点,为调整或完善现有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可借鉴的科学依据.方法 对1962-2012年甘孜州18个县的牧区、半农半牧区、农区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对3周岁以上人群的B超、间接ELISA检查资料,对牦牛、绵羊、山羊、犬等动物感染资料,和对犬粪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犬粪抗原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同时,对纳入信息管理系统的病例也进行了平行分析.结果 共调查农牧民84万余人中,共检出棘球蚴病例12 626例,其中泡型棘球蚴病(alveolar echinococcosis,AE)占总数的36.9%,囊型棘球蚴病(cystic echinococcosis,CE)占53.2%、混合型占9.9%.该病对牧区人群的危害大于半农半牧区,对半农半牧区人群的危害大于农区.7 ~13岁儿童感染率为4.97%.牦牛、藏系绵羊、山羊感染率分别为31.87%、44.82%、14.7%.共剖检犬324只,发现135只阳性,感染率为41.67%,2008-2011年查犬粪抗原阳性率为30.47%;查藏狐193只,发现多房棘球绦虫感染率为51.8%,红狐21只,感染率为57.1%.人间感染与患病因地域分布、海拔高度、产业类型不同,存在明显的差异.结论 甘孜州存在3种棘球绦虫的广泛流行,尤以牧区为重,犬是已知重要的传染源.
-
我国人间布鲁菌病流行特征变化及防控策略
布鲁菌病是由布鲁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近年来我国已经得到控制的人间布鲁菌病疫情迅速回升波及全国20多个省区,其流行特征及防控策略也发生了变化.
-
特大地震伤员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与防控策略
目的 总结特大地震伤员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群聚医院的感染防控策略,开辟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以及其他多重耐药株医院感染防控新思维及有效方法.方法 在华西医院预分诊处对地震伤员的伤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学检查和分析,据此提出群聚医院感染防控策略并实施.结果 地震伤员中伤口分泌物30例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经过采取群聚医院感粢防控策略等综合措施,共有22例伤口分泌物培养阴性,病情痊愈出院;8例伤口分泌物系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病情相对稳定,未再有其他新的地震伤员伤口分泌物培养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结论 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地震伤员采取群聚医院感染防控策略,能有效控制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及其他全耐药株医院感染.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医院感染 防控策略 -
2011~2014年米易县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2011~2014年米易县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控策略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 ~2014年米易县网络直报系统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1 ~2014年米易县手足口病共报告病例733例,死亡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82.92/10万;男女性别比为1.44:1;5岁及以下儿童为该病主要发病人群(92.77%);发病有明显季节性,每年发病高峰为4~7月;报告病例以散居儿童、幼托儿童为主,占总报告病例的97.54%.2012年实验室诊断病例中EV71感染占46.81%,CoxA16感染占27.66%;2014年EV71病毒感染占46.67%,CoxA16感染占10.00%.结论:2011 ~2014年米易县手足口病发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应重点做好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以及5岁以下散居儿童和托幼机构防控工作.
-
贵阳市1993-2012年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与防控策略分析
甲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甲肝)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引起肝脏损害为主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近年来随着卫生状况的改善和预防接种的推广,我市甲肝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仍存在小规模的流行和局部暴发,为了解甲肝流行特征变化,为下一步甲肝的防控提供依据,现对贵阳市1993-2012年的甲肝发病情况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