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美国模拟器件公司为便携式超声诊断设备提供优异的图像质量新超声诊断设备解决方案支持高质量图像处理,并且由于减少元件数量和降低功耗适合用于便携式系统
在非正规环境下(例如医生办公室、流动医院以及远郊或欠发达地区)安排超声波检查越来越多.但是便携式超声诊断设备制造商为了便利性要牺牲其图像质量,从而限制了能用便携式超声设备完成医学诊断.
-
以流动医院方式为农村提供服务的做法
近几年来,我院面临着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为此,转变观念,充分发挥综合性医院的特色,既向个人、家庭、社区人群提供全方位卫生服务,又探索医院扩大影响、开拓新的医疗领域、把基层医院处理不了的重危疑难病人吸引到我院的途径,确定走向农村,开展服务.一、扩大医疗服务区域的做法(一)建立流动医院:1996年,我院专门装备了一辆配备有心电图、B超、X线机、洗胃机、手术台等设备的流动车,组成了流动医院,实行全方位服务,主要到市外乡镇卫生院、分院服务.每次出车医务人员的配备都根据所去乡镇卫生院的需求定,一般选调相关科室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人员.4年多来,流动医院以点带面逐步延伸,至今已先后到绍兴所属的5个县(市)的48个乡镇及50余所乡镇卫生院,近100个自然村.先后出车610余次,行程4300多公里.
-
检验医学在灾难救援中的作用及发展方向
中国国际救援队(China international search and rescue team,CISAR)流动医院(Mobile hospital,MH)的建立[1],使检验医学专业得以在发展并跃上新台阶.笔者参与印尼班达亚齐海啸、巴基斯坦巴拉考特地震和印尼班图尔地震救援,亲历检验医学专业的发展过程,现就其在灾难医学救援中的作用及发展方向综述如下.
-
跨国抗洪救援流动医院模式中急诊室医院感染控制的实践与思考
目的 有效控制流动医院模式中急诊室疾病感染.方法 通过明确分区、清洁环境、及时洗消、精管垃圾和合理安置五方面实现了对急诊室的管理,通过实施分类管理、遵循无菌操作和强化健康宣教完成了对患者的管理,通过加强个人卫生、提高思想认识、优化查对制度和组织专业培训满足了对医疗工作人员的管理.结果 救援期间,急诊室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救援期间共接诊11 000多人次,无一例发生交叉感染,无一例院内感染事件.结论 在特大洪水灾害流动医院急诊室的特殊医疗环境下,救援医护人员感染防控管理及时有效的介入,对预防控制疫情、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伤员救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消毒防疫在地震灾区流动医院的组织实施
灾难医学救援具有反应的快速性,学科的优势性和预案的不确定性等特点[1].在灾难发生后要尽快到达重灾区,并在无任何外援情况下展开流动医院,进行紧急救治.在开展医疗救治和心理应激干预的基础上,应结合灾难特点,开展有效的灾区防疫工作,这是避免灾难后诸多次生危害的重要一环.流动医院内的防疫及感染控制工作艰巨而持久,在此次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校派出的医疗队在防疫和感染控制方面作出了突出的成绩,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
流动医院模式在印尼日惹地震救援中作用的探讨
目的 探讨流动医院模式在国际灾害救援中的作用.方法 对中国国际救援队在2006年5月30日至2006年6月15日印尼日惹参加地震灾害救援期间相关的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流动医院由2名医疗官、10名医生、6名护士及2名技师,共20人组成.所有人员均取得中级以上资格,涉及9个临床专业.携带32种医疗设备,109种医疗药品,46种医疗耗材.在此期间,共治疗患者3 015人,男性1 327人,女性1 688人,年龄45天~83岁,年龄段集中在41~70岁,43.32%为外科患者.同时进行流行病学干预,对5 000人进行心理学调查和健康教育.结论 流动医院模式符合现代化国际救援的要求,是今后灾害救援模式发展的一个方向.
-
海地地震救援中危重伤员的救治分析
海地地震后,2010-01-14-26,中国际救援队流动医院收治伤病员2 500多例,其中危重伤员12例:外伤创面严重感染6例,挤压综合征3例,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休克1例.分别根据病情给予清创、抗感染、补液扩容以及切开减压治疗,所有患者病情稳定,10例伤员好转出院,2例转入医院进行透析治疗.流动医院对灾后危重伤员的救治意义重大.在灾区的特定条件下首先应处理危及生命的情况,再根据情况进一步治疗.多学科合作非常重要.但流动医院在规模、人员、设备方面受到限制.
-
中国国际救援队中护理人员合理调配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国国际救援中护理人员的合理调配对救援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在2010年9月14日~10月3日巴基斯坦洪水灾害救援过程中,通过对护理人员的工作安排进行合理调配,包括在流动医院建立不同的护理岗位,根据每位队员的专业能力部署人力、安排其任务.队员均为女性,年龄为(29.6±5.42)(26~45)岁,工作年限为(7.3±6.89)(3~28)年,运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我测评救援前、后心理健康,了解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救援前、救援后及常模之间SCL-90各因子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即通过对救援护理人员进行合理调配,护理人员无一例出现心理障碍,圆满完成了救援行动.结论 救援过程中护理人员的合理调配能有效减轻心理压力,促进其心理健康,从而提高救援效率.
-
跨国洪灾救援中流动医院急诊室管理模式实践探讨
2010年7月~9月,巴基斯坦发生历史罕见洪水灾害.造成大量人员伤亡.8月26日,中国国际救援队赴巴基斯坦执行国际救援任务.中国国际救援队第一批医疗分队于8月26日~9月15日,在巴基斯坦南部信德省特达地区展开流动医院,实施医疗救援,提供医疗服务.急诊室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在K疗救护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此期间,完成输液共204人次,接诊处置急诊患者100余人次,受到当地民众的赞誉和欢迎.
-
巴基斯坦特达地区洪水灾区防疫策略
近年来,全球灾害形势日益严峻[1], 2010年7月以来巴基斯坦印度河流域发生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广大灾区民众面临着疫病流行的严重威胁.大灾之后防大疫是灾害救援的重中之重.中国国际救援队于8月28日始奔赴重灾区巴基斯坦信德省特达地区展开流动医院实施人道主义救援,对灾区传染病的防控进行周密部署和防控.
-
巴基斯坦野洪灾救援的医学救援模式及战流动医院机构设置实践与探讨
2010年7月20日巴基斯坦遭受严重洪灾,洪水冲毁了公路、学校、医院、住宅等大量公共设施,灾民超过了2 000万,其中1 200多万人需要紧急援助.灾后爆发疫情,使灾区形式更加严峻.8月26日,中国国际救援队第一时间抵达灾区,开设了相当于国内二级医院水平的"中国野战流动医院",开展医疗救援.
-
流动医院模式中手术室管理体会
2006年5月27日,印尼日惹地区发生了里氏6-4级地震.5月29日,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赴印度尼西亚执行国际救援任务.从5月29日到6月16日,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疗分队以流动医院的形式开展医疗救援工作,手术室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完成各类手术共27例(均为一类切口手术),其中骨科15例、普外科11例、眼科1例,无切口感染发生.现将在流动医院[1]模式中医疗救援手术室管理体会报告如下.
-
中国赴巴基斯坦地震灾区救援护士工作日记(续1)
11月8日小学里的健康教育流动医院近日连续接诊了多名传染性脓疱疮患者和腹泻患者,有的脓疱疮被抓破了,脓水流了一头,结了一层痂,苍蝇直往病人头上飞,这均与患者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关.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认为防病胜于治病,与其等病人来看病,不如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
-
关键词:
-
关键词:
-
关键词:
-
地震后流动医院医院感染控制初探与体会
2008年5月12日14:28特大地震发生后,医院立即开始疏散病员,搭建临时医疗救治棚,形成流动医院,对原有病员及新入院的地震伤员进行救治.流动医院工作环境的变化为医院感染创造了条件,本文就流动医院的情况,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及对策进行分析,体会总结如下.
-
中医流动医院的推广价值与运行经验
北京市房山区中医院创新医疗模式,变被动接受患者为主动上门服务,在全市率先建立起第一支全方位中医专家下乡队伍——房山中医流动医院。流动医院成立五年来,以专家诊疗、健康宣教讲座、中医适宜技术指导为重点,采取“一天一村”的巡诊方式,送医药送技术送文化下乡,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为弘扬祖国医学、改善民生作出了新贡献,也为探索新的医疗服务模式做出了有益尝试。
-
救护车与现代救护交通工具
救护车(ambulance)英语也有野战医院或流动医院之意,这是因为救护车的出现初是由于战争的需要。在西方,早的救护车是一种四轮马车(horse-drawn wagons),它出现于1095至1291年间十字军东征的战场上,当时战斗中的伤员就是用这种四轮马车运送到救治中心(treatment centers)。 在近代,法国外科医师拉雷(Larrey, D.J,1766-1842)于1792年设计了一种被称为“快车”(flying ambulance)的救护车,并在当年的莱茵战役(Rhine campaign)中将外科医生及医疗设备运送到战场。拉雷设计的救护车在1794年的意大利战役和1799年的埃及战场上反复用于运送伤员和医疗设备。 救护车从战地救护发展到民用救护始于1869年,当时美国纽约市的贝尔维医院(Bellevue Hospital)首次配备和使用了救护车。世界上第一辆现代意义的汽车是德国工程师本茨于1885年设计的。自那时起到20世纪初,汽车的各种基本性能获得飞速发展。现代意义的第一辆机动救护车(motorized ambulance)也随之在法国的庞阿尔——勒瓦索尔公司(Panhard-Levassor Partnership)诞生。 1783年法国的蒙戈尔费埃兄弟(Montgolfier, J.M, 1740-1810、Montgolfier, j.E,1745-1799)发明了热气球。1870年这种热气球被首次在普鲁士战役中用于从空中运送伤员,开始了空中救护的先河。1936年,德国设计师福克(Focke,H)试制成首架实用直升飞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39-1945)直升飞机成为重要的空中救护飞行器。朝鲜战争期间(1950-1953)进一步显示了其战地救护的优势。此后,它成为现代重要的飞行救护工具。 20世纪60年代中期,救护车又有了进一步的改进,开始了从早期的单纯运送伤病人员向运送、监测、救护性治疗、手术等多用途方向发展。(李志平)
-
武警总医院国家救援队流动医院心理疏导带来久违笑容
本刊讯(特约记者:陈姝周明政)4月23日清晨,芦山县双石镇,滂沱的大雨挡不住温暖的空气.武警总医院国家地震紧急救援队第一所流动医院来到了灾民身边.帐篷内外都站满了人,每个队员井然有序地为前来就医的灾民体检,耐心地回答灾民的每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