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医学物理学科、医疗机构和数字医疗核心装备事业
前言医学物理的目标是用物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改善人类的健康服务.它的发展涉及把物理学应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等许多方面.医学物理研究的领域很广,物理学研究的各个层次,从声、光、热、电、磁到核物理和核技术,以及理论力学、热力学统计物理、电动力学和量子力学为代表的4大力学涵盖的理论和方法也是医学物理发展的基础.在应用中这些理论和方法又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光大.在技术层面上,很多新技术,例如超声技术、激光技术、纳米技术、电磁波技术、磁共振技术、同位素技术、光源和射线探测技术等等,也都是医学物理的关键技术.目前医学物理发展快的是以下4个领域:物理诊断学、物理治疗学、医学物理仪器装备和医学物理信息学.
-
美科学家开发出原位检测艾滋病病毒的分子显微镜
《科技日报》报道,艾滋病病毒原位分析技术再次取得突破。美国科学家在上周召开的国际艾滋病会议上,展示了他们开发的全新检测技术及检测结果,这个被称为分子显微镜的探针能够准确检测到艾滋病病毒在细胞内外的隐藏之地。美国过敏性和传染性疾病研究所疫苗研究中心副主任瑞查得·普表示,这一分子显微镜新技术堪称神奇,它的超能力完全可以洞察到艾滋病病毒在任何细胞内的蛛丝马迹,终能帮助弄清艾滋病病毒长时间存留的谜底,从而将其从体内彻底清除。目前所用的检测组织中艾滋病病毒的原位分析技术都面临共同的大难题。这些探测技术,无论是利用荧光物质作标记物,还是放射性物质作标记,在精确定位组织样本中艾滋病病毒的位置时,经常难以将周围的细胞物质与目标检测物,如艾滋病病毒的RNA和DNA区别开来。这些标记物会将细胞组织当作病毒进行错误识别,对结果分析造成背景干扰。
-
数字人体经络信息获取的多光谱探测技术研究
本文首先阐述了数字人体的多光谱探测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意义;然后讨论了数字人体经络信息获取的多光谱探测技术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人体经络系统物质流、信息流探测获取的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等;为数字人体经络的信息获取提供了技术方法.
-
数字人体信息获取的热红外探测技术研究
本文首先阐述了数字人体信息获取的热红外探测技术的研究意义;然后讨论了数字人体信息获取的热红外探测技术基础,主要内容有:电磁辐射的度量、热红外辐射性质的基本概念、热红外辐射的基本定律和数字人体的热红外信息获取的探测技术;为数字人体研究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
泌尿超声进展:肾、前列腺射频消融基础与临床研究
近年来随着工程、药物化学与计算机等技术的发展与临床需求的增加,泌尿超声诊疗技术出现了许多新进展,如尿道超声及超声尿动力检查技术、微导管腔内探测技术、增强超声造影、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盆底三维超声重建技术、多种影像融合技术,同时泌尿系实体肿瘤或结节的消融技术(包括射频、微波、冷冻、高强度聚焦超声、激光)也不断取得进步.
-
肝弥漫性疾病254例B超结果分析
超声波探测是诊断局限性肝疾病必不可少的诊查手段,已为国内外学者所肯定.但肝弥漫性疾病(急性肝炎、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暴发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的超声图像与正常肝脏图像常难以鉴别.目前随着超声探测仪器的发展和探测技术的提高,其图像分析能力有了飞跃进步,可观察肝脏与周围脏器和血管内微细变化,诊断肝弥漫性疾病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
太赫兹技术在泌尿系统疾病应用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太赫兹射线(terahertz radiation, THz),亦称太赫兹波,是一种频率为0.1~10 THz(1 THz=1012 Hz)的电磁波,该波段介于微波和红外线之间。 THz由于长期缺少相应的发射和探测技术,被称作“太赫兹间隙”。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超快激光技术和半导体材料科技的发展,THz的产生和探测技术有了实质进展,近年来在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生物医学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基于THz的基本原理,综述近年来THz在生物医学领域,尤其是泌尿系统疾病应用的研究进展,并对技术发展与临床应用拓展进行了展望。
1.太赫兹射线的特点:THz的频率介于微波和红外线之间,融合了两者的特点,在医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第一,很多生物大分子如氨基酸、脱氧核糖核酸的振动和转动能级均位于THz波段,使THz对生物大分子具有良好的时空分辨率[1-2],为THz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奠定基础。第二,THz对水和氢键等极性物质敏感,适于软组织成像。第三,THz的光子能量低,不易对细胞和生物组织造成电离损伤。 THz也存在局限性,由于其通过液体环境时会大量衰减,因此生物医学领域的THz研究多局限于体外标本或浅表组织,如皮肤或乳腺[3],鲜见对于深部组织的研究与应用。 -
阴超彩色血流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讨论绝经后女性二维图像不典型宫颈癌腔内超声声像图表现,探讨腔内彩色多谱勒探测技术在诊断该病时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腔内超声探测10例二维图像宫颈无明显异常的彩色血流,与10正常绝经后宫颈血流对比.结果 10例宫颈癌声像图表现:1.宫体萎缩,回声均匀,内膜呈绝经后内膜改变.2.宫颈稍大或正常上限值,二维图像回声稍低,边界清晰,无明显占位性声像图改变.3.彩色血流丰富呈彩球状,呈低阻血流.正常绝经后子宫声像图改变:1.宫体宫颈萎缩.2.内膜呈绝经后内膜改变.3.彩色血流稀少,频谱为低速静脉血流频谱,难以采集到动脉血流频谱.结论 阴超彩色多普勒对诊断二维图像不典型宫颈癌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
浅谈对CT的认识
CT是X线计算机断层的简称,其发明人Hounsfiedld对医学做出重大的贡献,因而获得了1979年诺贝尔医学奖,CT值的单位以其命名。CT是现代科学技术如射电天文学、自射线成像术和计算机等技术发展的产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C T技术经历五代变化后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新探测技术的应用,C T技术的应用进入一个螺旋、多排、大容量、大数据采集,快速扫描成像的时代,其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有力可靠的辅助依据。
-
人体磁场的妙用
60年代初, 医学界已认识到 " 人体磁场 " 能反映出人体内部生命活动的状况. 随着电子探测技术的发展, " 人体磁场 " 信息已经更准确地测量出来, 利用它可为病人进行多种病理诊断及医疗保健, 从而发展成一门崭新的诊断学和保健学.
-
声频探测器的原理及其在白蚁探测中的应用
声频探测是一项比较成熟的探测技术,它是通过利用声频传感器来感知声音,并传出电信号,经放大后显示出声频图谱的技术.因此项技术具有无破坏、快速、准确的特点,目前在很多行业都有了广泛地应用.而白蚁在进行取食活动时会发出微弱的声音,利用声频传感器就能感受到白蚁在取食或活动时发出的声音,并可将其放大转化成电信号或数字信号.自1995年以来,国内外有白蚁防制学家开始逐步将这项技术应用到对蛀木害虫的检测中,并开发了专门用于白蚁探测的相关仪器,如美国DECI公司的TERMITE TRACKER SYSTEM(白蚁追踪系统)和日本京都大学森林与木材科学研究所开发的AE探测仪等,在国内武汉市白蚁防治研究所曾于1979年开发出BS-I型白蚁声频探测仪.
-
开展前哨淋巴结探测的多学科协作
1977年Cabanas[1]在进行阴茎背侧淋巴管造影时发现,阴茎癌患者有一组特殊淋巴结首先发生转移,因而将该组淋巴结命名为前哨淋巴结.其后在黑色素瘤、阴唇癌、乳腺癌和甲状旁腺癌等肿瘤中也发现了相应的前哨淋巴结[2-4],并逐步建立了根据前哨淋巴结累及与否判断肿瘤分期的标准.虽然前哨淋巴结探测技术已用于各种肿瘤诊断中,并于近5年来就其召开了3届国际会议,且在某些方面如黑色素瘤的应用上取得了共识,但许多方面尚需进一步探讨.为促进国内开展前哨淋巴结探测技术,<中华核医学杂志>特编辑了本期重点号,介绍我国在乳腺癌和舌癌方面的应用经验.
-
PET飞行时间技术的现状和再认识
PET和PET/CT在肿瘤、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等领域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但目前PET图像的分辨率还不能满足所有临床诊断和基础研究的需要,即使微型(动物)PET(microPET,mPET)系统的空间图像分辨率也未真正达到亚毫米水平,低于CT、MR和超声等影像设备.这一不足不但影响对小病变的探测,而且影响与CT、MR融合影像的质量,尤其不利于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如何在提高PET图像空间分辨率的同时保证理想的系统灵敏度,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尽管各厂家不断推出新技术以改进PET系统性能,但若沿用现有PET探测技术及图像重建方法,不能从根本上突破目前PET组构和成像技术,就无法使PET性能明显提高,因影响PET系统性能的成像技术主要是探测采集技术[晶体、光电倍增管( photomultiplier tube,PMT)和后续电子线路等]和图像重建技术.
-
突发性耳聋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及经颅多普勒检查结果分析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病因不明,起病急骤,以听觉障碍为主的感音性聋,是耳聋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而非一独立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是无创性的物理探测和电生理探测技术,是目前突发性耳聋的常用检查手段.BAEP主要检测听神经功能,TCD是检查颅底动脉血流动学变化、观察脑缺血范围和程度的一种技术.这两项突聋辅助诊断检查哪项阳性率更高呢,目前作者尚未见有关的报道.现将2000年2月至2004年8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就诊的55例突聋患者进行BAEP和TCD检查对照结果分析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