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云南省西部边境新分离蚊媒病毒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

    作者:冯云;付士红;杨卫红;章域震;杨捷;刘永华;董朝良;李轼;高晓艳

    目的 分析云南中缅边境地区新分离蚊媒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以分析其遗传进化特征.方法 2010年1-12月在云南省德宏州芒市和瑞丽市监测点每月一次用诱蚊器采集蚊虫,用BHK-21和C6/36细胞分离病毒,阳性分离物用RT-PCR法进行鉴定及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 从采获的7属42种69 209只蚊虫中分离到13株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4株盖塔病毒(Getah virus,GETV),1株西藏环状病毒(Tibet orbivirus,TIBOV),7株淡色库蚊浓核病毒(Culex pipiens pallens densovirus,CppDNV).JEV E基因进化分析证实,新分离的13株JEV均属基因Ⅰ型,与云南其它地区和邻近省份流行株亲缘关系较近,且抗原和毒力位点未发生明显改变.4株GETVE2基因与云南其它地区分离株同源性高,亲缘关系近.新分离环状病毒的VP1基因与TIBOV亲缘关系近,而与云南环状病毒(Yunnan orbivirus)存在明显差异.7株CppDNV的NS1基因与以往云南及其他省区流行株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和亲缘关系.结论 首次证实该地区存在基因Ⅰ型JEV、GETV、TIBOV和CppDNV流行,这些流行株均具有较为稳定的遗传特征和地域特征.

  • 云南新分离四株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特征研究

    作者:孙玉杰;冯云;章域震;杨卫红;张海林

    目的 对云南省2009年和2010年分离的4株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分析,阐明近期乙脑病毒流行株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基因型.方法 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核苷酸序列测定方法获得病毒全基因组序列,采用Clustal X、DNAstar和Mega等生物学软件进行核苷酸和推导氨基酸序列分析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2009年和2010年在云南省中部和西部地区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riorhynchus)中分离到4株乙脑病毒,其中YN09M57株基因组全长10 967 bp,DH10M865、DH10M978和DHL10M62株基因组全长均为10 965 bp,均编码3432个氨基酸.这4株病毒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3% ~99.9%和99.5% ~99.9%,与来自GenBank的7株基因Ⅰ型乙脑病毒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3% ~99.9%和99.7% ~99.9%;与基因Ⅱ、Ⅲ、Ⅳ和Ⅴ型参考株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在78.7%~89.7%和91.4% ~ 98.4%;与乙脑减毒活疫苗SA14-14-2株在E蛋白编码区有15个氨基酸位点差异,均位于抗原关键位点之外.基于E基因、全基因组系统进化分析显示云南4株乙脑病毒均为基因Ⅰ型,并形成2个进化分支,分别与相邻省份和东南亚流行株进化关系较近.结论 云南新分离4株乙脑病毒属基因Ⅰ型,虽然它们之间及其与该型参考株核苷酸和氨基酸位点存在某些差异,但决定病毒毒力和抗原性的关键位点未见明显变化.本研究提示这些乙脑病毒流行株具有稳定的遗传特性和地域特征.

  • 中国新疆部分地区蚊传黄病毒感染调查

    作者:吕志;付士红;李铭华;张松;高春代;高晓艳;邓掌;陈维欣;梁国栋

    目的 了解新疆部分地区不明原因发热患者蚊传黄病毒的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ELISA方法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喀什地区伽师县和麦盖提县、北部伊犁地区察布查尔县不明原因发热人群血清标本进行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西尼罗病毒(West Nile virus,WNV)IgM抗体检测.对检测结果阳性的血清标本平行进行以上3种病毒的交叉中和试验.结果 新疆南北部地区641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急性期血清中,乙脑病毒IgM抗体阳性率0.62%(4/641),登革病毒IgM抗体阳性率2.96%(19/641),西尼罗病毒IgM抗体阳性率1.72%(11/641).ELISA检测阳性患者血清中有6例存在乙脑病毒、登革病毒、西尼罗病毒中和抗体,滴度介于1∶10~1∶40之间.结论 新疆发热患者急性期血清标本可以检测到乙脑病毒、登革病毒、西尼罗病毒IgM抗体,部分病例血清中存在中和抗体.

  • 2009年辽宁省虫媒病毒分离鉴定

    作者:吕志;丁俊;付士红;高晓艳;梁国栋

    目的 调查辽宁省部分地区虫媒病毒的种类.方法 2009年8月,在辽宁省鞍山市、朝阳市、葫芦岛市和锦州北镇市采集蚊虫标本.蚊虫经分组研磨后接种C6/36和BHK-21细胞,连续3代观察细胞病变情况;对细胞病变阳性的分离物,进行抗原性检测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在辽宁省上述4个城市共采集蚊虫3600只,主要为中华按蚊(47.2%)、淡色库蚊(26.4%)、刺扰伊蚊(18.1%)及三带喙库蚊(6.9%)等.蚊虫标本分72组进行研磨,通过组织细胞培养法,共获得2株阳性分离物,经抗原性检测及核酸序列测定证实为Ⅰ型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结论 2009年,从辽宁省鞍山地区的淡色库蚊及朝阳地区的刺扰伊蚊标本中分离到Ⅰ型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 云南省保山市蚊虫中检测到基因I型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作者:张婧;李加全;冯云;韩茜;潘虹;杨和仙;张海林;宋志忠

    目的 调查云南省保山市蚊虫及其自然感染虫媒病毒状况,为蚊媒病毒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5年9月采用诱蚊灯法在保山市隆阳区农村人房和畜圈采集蚊虫标本,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用于检测蚊虫标本中黄病毒属、甲病毒属、布尼亚病毒属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乙脑病毒)等相关病毒核酸,阳性者进行C/prM基因序列测定、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共捕获蚊虫3种8 202只,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和骚扰阿蚊(Armigeres subalbatus)构成比依次为88.50%(7 259只)、11.43%(937只)和0.07%(6只).蚊虫标本分30批进行RT-PCR检测,14批三带喙库蚊中检测到乙脑病毒核酸,并获得14株乙脑病毒C/prM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和进化分析表明,14株乙脑病毒与基因I型乙脑病毒同在一个进化分支,并与2007年保山市腾冲县和2010年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和瑞丽市)的基因I型乙脑病毒具有较近的进化关系.结论 三带喙库蚊为保山市的优势蚊种和乙脑病毒主要传播媒介,当地存在基因I型乙脑病毒流行,此为近10年保山市首次检测到基因I型乙脑病毒.

  • 开江县2002-2006年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感染监测

    作者:刘自远;刘成福;崔莲莹;吴文波;刘登权

    目的 探讨开江县猪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感染强度和感染时间分布,为乙脑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2-2006 年 6~7 月上、中、下旬在开江县新宁镇肉联厂采集本地 8 月龄的屠宰猪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进行乙脑抗体IgG检测,阳性计为感染猪.结果 5 年共采集猪血清 592 份,乙脑抗体阳性 194 份,阳性率为 32.77%.2002-2006 年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43.41%、24.17%、26.89%、4.62%及 75.53%,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32,P<0.01),感染高峰时间 2002-2005 年在 7 月中、下旬,2006 年在 6 月中旬,比前 4 年早 30~40 d.结论 根据 2002-2006 年猪乙脑病毒感染率和感染高峰时间,可以预测人间乙脑流行强度和发病高峰时间.由此,可早期做好乙脑防制措施,控制其发病和流行.

  •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作者:黄丽娟;张海林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病死率较高,后遗症严重,在亚洲地区危害较大.乙脑病毒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全长约11 kb,各地代表株的全核苷酸序列均已阐明.该病毒有3个结构蛋白(C,PrM和E)和7个非结构蛋白(NS1,NS2A,NS2B,NS3,NS4A,NS4B和NS5).目前认为E蛋白以及NS1、NS2、NS3、NS4和NS5均与乙脑病毒的感染和致病性有关.乙脑病毒可分为4个基因型,我国分布有基因Ⅲ型和Ⅰ型,Ⅲ型为主要流行型.本文对乙脑病毒的分类和分型、毒力基因、基因组成分的克隆及表达、宿主细胞免疫作用机制、疫苗的研究及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 云南省德宏州2007年和2010年蚊虫及蚊媒病毒调查

    作者:冯云;张海林;付士红;杨卫红;章域震;王丕玉;杨捷;刘永华;董朝良;李轼;张保森;尹正留;董兴齐;王环宇;梁国栋

    目的:调查云南省德宏州蚊虫和蚊媒病毒分布特点。方法2007年和2010年的7月在德宏州5个县市利用诱蚊灯采集蚊虫标本,采用C6/36和BHK-21细胞分离病毒,RT-PCR和序列分析方法鉴定病毒分离物。结果共采集到6属29种43634只蚊虫,其中三带喙库蚊构成比高达78.69%,中华按蚊构成比为14.77%,其他蚊种数量较少。从蚊虫中分离到6株病毒,经RT-PCR和进化分析表明,其中3株为基因Ⅰ型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EV),均分离自三带喙库蚊;1株盖塔病毒(GETV)分离自三带喙库蚊;2株淡色库蚊浓核病毒(CppDNV)分别分离自三带喙库蚊和迷糊按蚊。结论三带喙库蚊是德宏州优势蚊种和蚊媒病毒主要传播媒介,当地存在基因Ⅰ型JEV、GETV和CppDNV的流行,并与以往云南省及我国其他地区的分离株有较近亲缘关系。

  • 中国滇西北地区分离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分子特征研究

    作者:孙肖红;王环宇;潘晓玲;付士红;冯云;孟维珊;梁国栋

    目的 对中国滇西北地区分离的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进行分子特征研究,了解与云南省内其他地区病毒株的差异.方法 用RT-PCR的方法扩增滇西北地区分离的13株乙脑病毒PrM、E片段和3'非编码区,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用Clustal 1.8X、DNASTAR、GENEDOC等生物学软件进行核苷酸序列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基于PrM和E基因核苷酸序列的系统进化显示,滇西北分离的13株乙脑病毒中有12株属于基因Ⅰ型,1株为基因Ⅲ型;12株基因Ⅰ型乙脑病毒与云南省其他地区分离的病毒株处于不同分支;和云南省其他地区分离株之间E基因核苷酸序列差异度为0.2%~13.9%;3'非编码区存在两种核苷酸缺失情况,基因Ⅰ型毒株在终止密码子后出现3处缺失,而基因Ⅲ型毒株只有1处缺失.结论 滇西北地区乙脑病毒分离株以基因Ⅰ型为主,E基因核苷酸序列与云南省其他地区分离株差异不明显;基因Ⅰ型毒株在3'非编码区存在3处缺失,而基因Ⅲ型毒株则只有1处缺失.

  • 云南省1977-2010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冯云;张海林;杨卫红;章域震;黄丽娟;邓淑珍;孙玉杰;杨杜鹃;周济华

    目的 阐明1977-2010年分离自云南的63株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的基因型和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病毒株常规接种乳小白鼠,取发病濒死的乳鼠脑组织经研磨制成上清液,提取病毒核酸,通过RT-PCR扩增乙脑病毒E基因序列,采用ClustalX、DNAstar和Mega 5.0等生物学软件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分析及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 云南乙脑病毒分离株均可引起乳鼠发病和死亡.经RT-PCR和序列测定获得63株乙脑病毒的E基因序列,进化树和同源性分析表明,47株属基因1型,16株为基因3型.基因1型可分为2个进化群,其中云南早的基因1型分离株(M28,1977;BN82215,1982)与泰国早期基因1型分离株(U70416,1982;DQ084229,年代不详)同处一个进化群;2007-2010年基因1型分离株分布于两个次级进化分支;16株基因3型分布于3个进化群中,其中20世纪70-90年代分离株分布于两个进化群,2004年分离株处于另一进化群.此外,无论基因1或3型乙脑病毒的抗原性、致病性和毒力等主要氨基酸位点均未发生明显改变.结论 云南省存在基因1和3型乙脑病毒流行,1型为近期主要流行型.云南省不同年代和地域的乙脑病毒分离株存在明显差异并具有遗传多样性特点.本研究还提示基因1型乙脑病毒可能起源于中国云南省及相邻东南亚地区.

  • 四川省东南部地区蚊、蠓及相关虫媒病毒调查研究

    作者:宋颂;付士红;周兴余;张佳珂;李伟;刘丽珺;李劲松;汪健;林于;李晓龙;何英;雷雯雯;王环宇;王斌;鲁晓晴;梁国栋

    目的 了解四川省的蚊、蠓以及相关虫媒病毒种类及分布.方法 在自然界使用灯诱法采集吸血昆虫标本,形态学分类后分装,液氮保存备用.蚊虫、蠓虫研磨上清液接种BHK-21细胞和C6/36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和病毒基因检测.使用BioEdit 7.0.5.3、MEGA 6.0等软件对病毒序列进行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结果 2016-2017年在四川省东南部3个县的7个自然村共采集到3属4种蚊虫17 019只,蠓虫12 700只.三带喙库蚊占蚊虫采集总数的79.4%(13 519/17 019),其次为骚扰阿蚊(11.1%,1 897/17 019),致倦库蚊占采集蚊虫标本总数的5.5%(930/17 019);中华按蚊少(4.0%,673/17 019).蚊虫标本接种组织细胞后,在合江县采集的三带喙库蚊标本获得3株可以稳定传代的病毒分离株,经分子生物学实验鉴定为基因Ⅰ型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在合江县采集的7批蚊虫中检测到乙脑病毒基因阳性.蠓虫标本接种细胞后未获得病毒分离物,在合江县采集的4批蠓虫标本经分子生物学检测,显示阿卡斑病毒基因阳性.结论 三带喙库蚊是四川省东南部3县的优势蚊种,四川省东南部存在经蚊虫传播的乙脑病毒及以蠓虫为媒介的阿卡斑病毒.

  • 浙江省仙居县2012-2013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基因特征和人群血清学研究

    作者:严菊英;潘金仁;张意坚;周佳悦;倪红年;张严峻

    目的:分析浙江省仙居县媒介蚊虫中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JEV)基因型别和健康人群乙脑抗体水平。方法2012-2013年在浙江省仙居乙脑监测点采集蚊虫,分离JEV,测定其E基因核苷酸序列,并进行同源性与进化分析;对监测点的642名健康人群,在乙脑流行季节前后,分别采集双份血清,共计样本1263份,检测JEV中和抗体。结果采集11650只蚊虫标本,分离25株JEV,同源性分析显示,2012-2013年分离到的JEV与浙江省1982-2010年JEV之间E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87.8%~99.7%,与乙脑疫苗株SA14-14-2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87.7%~88.0%。E基因进化分析显示,2012-2013年JEV属于基因Ⅰ型,E基因编码病毒毒力和抗原表位的位点未发生改变。健康人群JEV中和抗体阳性率为31.5%~42.0%,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2.56~1∶3.53,流行前后人群抗体阳性率(χ2≤1.76,P>0.05)和GMT(u≤0.64,P>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012-2013年浙江省仙居县蚊媒中携带基因Ⅰ型JEV,健康人群JEV中和抗体阳性率≤42.0%,流行前后抗体阳性率和中和GMT均无明显变化。

  • 一步法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TaqMan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作者:谢荣辉;徐芳;朱函坪;程胤凯;傅桂明;姚苹苹;翁景清;卢亦愚;杨章女;朱智勇

    目的 建立一种特异、灵敏、快速检测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的荧光定鼍RT-PCR方法.方法 根据GenBank登录的乙脑病毒毒株序列,应用生物软件在乙脑病毒基因的保守区设计与筛选引物和探针,对荧光定量RT-PCR反应体系与条件进行优化,验证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并通过对蚊虫样本的检测,以评价该方法的实际应用价值.结果 优化结果表明荧光定量RT-PCR的佳反应体系为0.1 μmol/L探针浓度,0.2μmol/L引物浓度,5 mmol/L Mg2+浓度.结果 表明该方法对乙脑病毒的检测有高度的特异性、通用性,对1~4型登革热病毒、狂犬病毒、汉坦病毒(SEO型与HTN型)均无交叉反应,检测的灵敏度达0.1 TCID50,重复性分析表明同一样品Gt值的重复检测4次,其标准差均在合理范围内,分别为0.033、0.079、0.149和0.411.对110批蚊虫标本进行荧光定量RT-PCR检测和病毒分离榆测,结果荧光定量RT-PCR检测出7份阳性,而病毒分离则只检测出3份阳性,表明建立的荧光定量RT-PCR方法更敏感,可直接从蚊虫样本中检测乙脑病毒核酸,从病毒核酸提取至完成检测仅需3 h左右,且操作简便、敏感性高.结论 研究建立的TaqMan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具有特异、敏感、快速的特点,适用于乙脑病原学的快速检测.

  • 中国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表型和基因型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柠;俞永新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是引起病毒性脑炎主要的病毒之一,本文对我国分离株的表型和基因型特性进行了综合分析.生物学特征研究显示,不同毒株间存在空斑形态、小鼠神经侵入致病性、保护性抗原和血凝性的明显差异.中国在1977年前,自然界中仅存在基因Ⅲ型乙脑病毒,但自1977年以后基因I型和Ⅲ型病毒均从自然界分离到,而基因I型病毒已成为优势病毒,其中多数分离自蚊虫.基因序列分析显示,两种基因型的氨基酸序列差异率很小(≤3%),与当前广泛应用的减毒活疫苗株比较,仅≤3%的氨基酸序列差异率,这些差别主要存在于与SA14-14-2减毒相关的位点,提示SA14-14-2疫苗能够有效地保护这两种基因型毒株的感染.

  •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EV)全长感染性克隆的制备及恢复病毒的获得

    作者:黄莺;贾丽丽;孙志伟;王志伟;俞炜源;俞永新

    根据JEV病毒减毒株SA14-14-2基因组序列,设计覆盖全长的4对重叠引物,以提取的活疫苗病毒RNA为模板,RT-PCR扩增出4 个片段,并克隆到质粒载体中,进一步构建两个半端分子克隆,然后将全长cDNA序列克隆到一个新改造的低拷贝质粒载体pBR-kpn中,构建我国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EV)基因组全长cDNA克隆.经过体外转录后得到的转录子转染B H K-21细胞,重新获得JEV的恢复病毒,通过生物学特性、分子生物学水平、蛋白水平等几个方面对恢复病毒进行鉴定.结果获得了稳定的全长cDNA克隆,转录子转染B HK-21细胞后,第4天开始出现细胞病变(CPE),第6~7天时CP E为?P,经过Vero细胞进一步放大培养后,间接免疫荧光实验和RT -PCR实验均为阳性.证实了构建的JEV的全长cDNA克隆有感染性,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GSS株prM、E和NS1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在非复制型痘苗病毒中的表达

    作者:王文玲;陆柔剑;陆振华;王世峰;付士红;邓瑶;李仁清;辛伟;梁国栋;阮力

    克隆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野毒(JEV)GSS株前膜蛋白信号序列、前膜蛋白(prM)、包膜蛋白(E)、非结构蛋白-1(NS1)和非结构蛋白NS2a的编码基因,并与非复制型痘苗病毒载体NTV进行同源重组,构建了乙脑病毒非复制型重组痘苗病毒疫苗株NTVA(E/L)JEV.通过PCR和Southern blot检测证明,在非复制型痘苗病毒中有乙脑病毒prM信号序列、prM、E、NS1和NS2a基因的插入:Western blot检测证明,重组病毒可以在细胞内成功地表达prM、E和NS1蛋白,并可将prM、E和NS1蛋白分泌到细胞培养上清中;免疫荧光检测证明,E和NS1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膜上.电镜下可见分泌到细胞外的病毒样颗粒.

  • 云南景洪市蚊虫季节消长与乙型脑炎流行关系研究

    作者:郭晓芳;王丕玉;周传玲;董利民;周红宁

    为掌握云南景洪市蚊虫季节消长特点及其与乙型脑炎流行的关系,为该疾病防控提供有效依据,2007年10月至2008年9月本研究在云南景洪市普文镇畜圈和人房每月采用诱蚊灯方法通宵捕蚊,对采获的蚊虫使用白纹伊蚊C6/36细胞培养法分离乙脑病毒,并对分离到的病毒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收集2007~2008年景洪市乙脑疫情资料进行乙脑病例按月分布分析.2007年10月至2008年9月共采集4属18种18 194只蚊虫,三带喙库蚊占82.79% (15 064/18 194),其中,在畜圈和人房采集的蚊虫均以三带喙库蚊构成比高,分别为83.44% (14 942/17 908)和42.66% (122/286).2007和2008年景洪市共报告乙脑病例50例,在三带喙库蚊密度高峰月份(5月)开始出现乙脑病例,乙脑病例高峰月份(6月)比三带喙库蚊密度高峰晚1个月出现.从捕获的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中共分离到5株具有细胞病变的样本,经乙脑病毒RT-PCR检测、BLAST序列比对及进化树分析均属于基因1型乙型脑炎病毒.其中,在流行季节高峰前的5月,从三带喙库蚊中分离到1株乙脑病毒;在流行季节后采集的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中各分离到3株和1株乙脑病毒.本研究结果表明,乙脑发病与三带喙库蚊的季节消长密切相关,三带喙库蚊是当地主要传播媒介,景洪市近年乙型脑炎可能主要是基因1型乙脑病毒流行.结果提示当地防疫部门应在流行高峰前开展防蚊灭蚊措施,特别是加强乙脑疫苗接种工作,在流行季节(5~7月)积极开展病例监测.

  • 西尼罗病毒与乙脑病毒免疫交叉反应的实验研究

    作者:高玉然;张久松;张泮河;刘一萍;曹务春

    为明确西尼罗病毒(WNV)与乙型脑炎病毒(JEV)的免疫交叉反应,本文分别用WNV全抗原与JE减毒活疫苗免疫小鼠,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血清中2种病毒IgG抗体水平及其交叉反应情况.结果表明:WNV组在第4次免疫后的14天和35天出现2个高峰,平均效价分别为6 088和4 305;JEV组第4次免疫后,小鼠血清JEV抗体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无论是在WNV全抗原免疫小鼠血清中还是在JE减毒活疫苗免疫小鼠血清中,同一血清对WNV抗原和JEV抗原均有反应,且抗体效价差异有显著性.在抗WNV抗体阳性血清中,两者交叉反应相对较强,在抗JEV抗体阳性血清中,两者交叉反应较弱.WNV与JEV存在一定交叉反应,但是否有交叉保护作用则需要中和试验等进一步证实.

  • 山东省首次分离出基因1型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作者:王海岩;高晓艳;宋立志;李岩;刘桂芳;王环宇;付士红;陶泽新;林晓娟;刘尧;冯蕾;刘翀;梁国栋;徐爱强

    目的 从山东省济南市采集的蚊虫标本中分离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并确定其基因型别及前膜蛋白(Precursor Membrane,PrM)基因片段和包膜蛋白(Envelope,E)基因区段分子特征.方法 对2008年采集的蚊虫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对新分离的病毒进行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新分离JEV的PrM、E区段核苷酸序列,测序后应用Clustal X(1.83)软件做碱基配对分析,MEGA3.1完成病毒进化分析,GENEDOS(3.2)软件完成氨基酸位点分析.结果 共采集15 700只蚊虫标本,包括库蚊、骚扰阿蚊、伊蚊、按蚊.随机抽取20批标本,从其中的1批三带喙库蚊标本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过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属于基因1型JEV.新分离JEV与减毒活疫苗株SA14-14-2株E区段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88.0%和97.2%,存在14处氨基酸位点差异.结论 从山东省首次分离到基因1型JEV.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人抗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IgG抗体方法的研究

    作者:杨立清;隋洪艳;李红;石男;郭绍红

    为建立快速检测人抗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抗体的方法,用纯化乙脑病毒选择实验条件,通过与蚀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的比较,确定保护性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尺度,再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ELISA比PRNT法灵敏度高16~32倍.两种方法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771,P<0.001).PRNT法1∶10抗体滴度对应的ELISA结果为0.331U,两种方法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0.142,P>0.05),总符合率为81.3%.

72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