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RNAi--一种抗病毒感染的新方法
RNAi又称之为转录后基因沉默(post transcription gene silencing,PTGS),是广泛存在于植物、线虫、果蝇、真菌和动物中的一种抗病毒机制,有如脊椎动物的免疫系统,它能特异地用于抗病毒感染,是一种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抗病毒感染的基因治疗方法,本文就近年来该方法在抗病毒感染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一氧化氮水平变化
一氧化氮(nitric oxid,NO)是普遍存在于脊椎动物各种细胞中的一种生物介质,是细胞间信息传递的重要调节因子,作为第二信使和神经传递起着各种不同的功能.NO参与机体的生理及病理过程[1],其对疾病发生及发展的影响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为了探讨NO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本文对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了NO的检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
节肢动物传播的病毒性脑炎
节肢动物传播的病毒(arthropod-borneviruses,简称虫媒病毒,arbovirus)是指一些通过吸血的节肢动物(蚊、蝉、白蛉、蜱及一些吸血的小虫)叮咬敏感的脊椎动物而传播疾病的病毒.这些病毒必须能在敏感的节肢动物体内繁殖,但对节肢动物不致病,经过一定的内潜伏期才能传播疾病.引起脑炎的病毒有3科:
-
健康中、老年人群120例股动脉与颈动脉探查研究分析
股动脉是下肢动脉的主干,由髂外动脉延续而来.在腹股沟韧带中点的深面入股三角.在股三角内,股动脉先位于股静脉的外侧,逐渐从外侧跨到股静脉的前方,下行入收肌管,再穿收肌腱裂孔至腘窝,易名腘动脉.股动脉在腹股沟中点处位置表浅,可摸到搏动,是临床上急救压迫止血和进行穿刺的部位.颈动脉存在于脊椎动物颈部的动脉.有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前者分布至头顶部和颜面部.后者进入颅内分布至脑和眼眶内.现将股动脉与颈动脉探查研究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
我国甲病毒的研究进展
甲病毒属披膜病毒科,以往也称为A组虫媒病毒或甲组虫媒病毒,是一类由吸血昆虫或节肢动物叮咬敏感脊椎动物而传播的传染病.蚊虫为其主要传播媒介.目前已发现28种甲病毒[1],其中与人类疾病密切相关的有8种: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 CHIKV)、马雅罗病毒(Mayaro virus,MAYV)、罗斯河病毒(Ross river virus,RRV)、辛德毕斯病毒(Sindbis virus,SINV)、东方马脑炎病毒(eastern equine encephalomyelitis virus,EEEV)、西方马脑炎病毒(western equine encephalomyelitis virus,WEEV)、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Venezuelan equine encephalomyelitis virus,VEEV)、阿尼昂尼昂病毒(O'nyong-nyong virus,ONNV).这些病毒均可引起人类和动物产生严重的疾病.
-
中国热带地区主要虫媒病毒病的病原学及快速检测
虫媒病毒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该类疾病是由吸血昆虫或节肢动物叮咬敏感脊椎动物而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其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具有暴发和流行的特点.热带地区适合昆虫媒介的自然繁衍,是虫媒传染病的多发地区.
-
深圳市孕妇猫犬宠物源性寄生虫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据WHO统计,人类传染病的病原体60%来自动物,50%的动物传染病可传染人.能在脊椎动物与人类之间自然传播感染的人兽共患病已达200种左右,其中90余种为寄生虫疾病[1].宠物猫、犬是与人类日常生活接触为密切的哺乳动物,其作为疾病传染源和传播媒介的作用尤应关注.为有效控制深圳市孕妇的猫犬宠物源性寄生虫疾病感染,进一步提高出生人口质量,笔者对该市区13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社康中心)的产前检查孕妇开展了防治猫犬宠物源性寄生虫疾病的知识—态度—行为(KAP)调查,现报告如下.
-
Toll样受体及其通路是中医药干预艾滋病免疫重建的可能作用靶点
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TLR)是广泛存在于昆虫、脊椎动物、植物中序列高度保守而古老的家族,与果蝇Toll蛋白同源的人类Toll样蛋白基因及其编码的TLR于1997年被首次发现[1].
-
一类潜在的新型佐剂--含CpG基序的寡核苷酸
DNA是生命的遗传物质,已是不可争论的事实,可是DNA作为信号分子的观点就不容易被理解.相继有文献报道了细菌DNA,而非脊椎动物DNA,具有免疫激活的效果[1-4].含有CpG基序的寡核苷酸(ODN)具有以下免疫效果:诱导B细胞增殖、分化,免疫球蛋白诱生和分泌,抗诱生的细胞凋亡[5,6];诱导单核细胞分泌IL-12以及其他的细胞因子[7,8];并且活化自然杀伤(NK)细胞的裂解活性和干扰素(IFN-γ)分泌[2,4,9-11].研究人员推测:针对CpG ODN所产生的迅速的免疫激活反应,可能是由于宿主识别微生物分子特异的结构模式,而唤醒了机体先天性的免疫保护机制.由于CpG ODN特异的免疫激活机制,引起了研究人员的极大兴趣,取得了许多新的研究进展,显示出CpG ODN作为一类新型的免疫佐剂的潜在可能性.
-
人神经蛋白synuclein gamma的原核表达及纯化
synucleins是脊椎动物中高度保守的小分子量蛋白家族,主要在神经元表达,在突触前末梢尤为丰富.SNCG(synuclein gamma; spersyn; breast cancer-specific protein 1)是该家族的第三个成员,在脑中广泛表达,其表达异常与神经退行性病变和细胞恶变都有一定的相关性.它在神经元胞质中广泛分布,可能起到维持神经纤维网络完整性的作用[1].γ-synuclein蛋白的N末端与脑中参与多种信号通路的14-3-3蛋白家族成员有较高的同源性,具有分子伴侣的特性,参与 MAPK途径的调节.为了研究SNCG基因及其表达产物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RT-PCR的方法克隆得到SNCG基因的全编码区,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全长蛋白,并用亲和层析得到纯化的蛋白.
-
NMDA受体在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及其生理意义
在脊椎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中,谷氨酸是一种重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它在脑中的众多功能是由不同的受体所介导的.谷氨酸受体可分为离子型(ionotropic)和代谢型(metabotropic)两大类.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即为配体门控性离子通道(ligand-gated ion channel),按特异的激动剂不同又可分为N-甲基-D-门冬氨酸(N-methyl-D-adpartate,NMDA)和non-NMDA亚型,non-NMDA包括两种受体亚型,即红藻氨酸(kairate acid, KA)和α-氨基-3-羧基-5-甲基恶坐-4-丙酸(α-aminocyclopentane-1, 3-dicarboxylate, AMPA)亚型;代谢型受体是与G蛋白偶联,经细胞内第二信使系统起作用的,包括反式-氨基-环戊基-1,2-二羧酸(ACPD)与L-2-氨基-4-磷酰基丁酸(L-AP4)两种亚型[1].
-
神经细胞凋亡的分子调控和死亡信号的传导途径
在生物机体的正常发生发育和生长分化过程中,其细胞分裂、生长分化和细胞死亡的精密配合起着重要的作用.脊椎动物神经系统在个体发生中即使没有遇到外在损害,其神经细胞在竞争靶源有限的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细胞诱向因子neuronotrophic factors, NTFs)过程中,在特定部位和时间也会按自身的程序主动死亡,即Lockshin和Williams称之为编程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
-
肿瘤干细胞:从假说到科学的漫长之路
干细胞是有自我更新和复制能力的原始细胞,这种细胞可分化为特定组织中一个或者多个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在脊椎动物中,它常常被分为3种类型:第1种类型--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ES),这种细胞来源于内细胞团(inner cell mass)细胞,被认为是全能的(totipotent stem cell),也就是说它具有向机体各种细胞分化的潜能.第2种是pluripotent stem cell,它可以分化成除了胎盘外的任何一种细胞.第3种是multipotent stem cell,它能够分化成特定功能的细胞,如造血干细胞能够分化成血液和免疫系统中的各种细胞;此外,肠道、皮肤、大脑和心脏等组织中也存在这种类型的干细胞.5年前,以造血干细胞为主的干细胞生物学研究还是一门非常局限的学科,近年来这方面研究已经拓展到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帕金森病和退行性神经病变等原来认为无法根治的疾病[1],其迅速的发展将对人类的健康事业产生巨大的影响.
-
Bcl-2过表达抗细胞凋亡的初步观察
bcl-2是脊椎动物中相当于线虫(C.elegans)ced-9的"抗死亡"基因.在培养的淋巴细胞中导入bcl-2可以保护细胞免遭细胞凋亡(apoptosis).本研究旨在探讨Bcl-2过表达对人白血病HL-60细胞凋亡的影响.
-
蜱分类学研究进展
蜱是哺乳类、爬行类、鸟类和两栖类脊椎动物的体表专性寄生的吸血节肢动物,能贮存和传播许多人、畜的病原生物,目前所知至少有11属193种蜱类与217种感染性微生物、寄生虫以及蜱瘫毒素有关.因此,蜱在医学和兽医学上有重要意义.
-
巴尔通体的宿主动物及传播媒介研究进展
巴尔通体(Bartonella)是一属寄生于脊椎动物红细胞内的革兰染色阴性杆菌,可引起人类卡里翁病(Carrión's disease)、猫抓病(cat-sratch disease,CSD)、战壕热(trench fever)、心内膜炎、杆菌性血管瘤(bacillary angiomatosis,BA)等多种疾病.目前发现的巴尔通体有20余种,8种致病菌,除B.bacilliformis、B.quintana的宿主是人类,其余均寄生于自然界动物体内,并经吸血节肢动物传播.近年来,由于人类巴尔通体感染日益增多,国外对这种病原菌的宿主动物及传播媒介进行了较多的调查研究,以下就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予以综述.
-
新发和再肆虐虫媒病毒病是当前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虫媒病毒(Arbovirus)是指一些通过吸血的节肢动物叮咬敏感的脊椎动物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及人兽共患病的一群病毒.蚊虫和蜱是重要的传播媒介,鸟类、蝙蝠、灵长类和家畜是重要的脊椎动物宿主.目前,一些虫媒病毒仍在世界各地引起严重的传染病流行,甚至导致死亡以及巨大的经济损失,成为日益严重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
-
中国虫媒病毒和虫媒病毒病
虫媒病毒( Arbovirus)是指一些通过吸血节肢动物叮咬敏感脊椎动物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及人兽共患病的一群病毒.作为虫媒病毒,必须能在节肢动物体内繁殖,经过一定的外潜伏期,通过叮咬吸血又将病毒传给新的宿主.常见的节肢动物媒介有蚊、蜱、白蛉、蠓、虻、蚋、螨,尤以蚊和蜱为重要.鸟类、蝙蝠、灵长类和家畜是重要的脊椎动物宿主.
-
钙结合蛋白S100A11生物学功能及其相关疾病研究进展
S100 家族是一个分子量在 9 ~ 14 kD 之间、以独特的螺旋-环-螺旋(helix-loop-helix)EF 手型基序为特征的、可以形成二聚体和多聚体的多基因调控酸性钙结合蛋白家族,主要存在于脊椎动物中[1],在细胞内外发挥其独特的生物学功能.S100 家族到目前为止至少包含 21 个成员,其中 16 个S100 蛋白的编码基因位于人 1 号染色体 q21 区域[2].S100 家族是多功能信号蛋白家族,转导钙依赖性细胞调节信号,参与调控多种生物学过程,例如调控蛋白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调节关键酶的活性、调节细胞骨架的组成、参与调控细胞生长、运动和分化、维持胞内外钙离子平衡等[3-5].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炎症性疾病、肿瘤等多种疾病[6]与 S100 家族蛋白表达水平改变密切相关.
-
虫媒病毒病的全球分布和重现概况
虫媒病毒指通过吸血的节肢动物叮咬敏感的脊椎动物而传播疾病的一群病毒.作为虫媒病毒必须能在节肢动物体内繁殖,经过一定的内潜伏期,通过叮咬吸血又将病毒传给新宿主.1992年在国际虫媒病毒中心登记的已达535种,其中128种对人有致病性.虫媒病毒在世界各大洲均有分布,具有地理分布的特征.但近几十年来,不少虫媒病毒不但在本地区扩大流行,而且还跨地区、跨洲发展并引起暴发流行.虫媒病毒引起的临床疾病通常可以分为3类,即全身性发热伴有出疹关节炎等、出血热、脑膜脑炎.同一病毒也可以引起不同的症状.疾病通常是双波的,初期为轻度非特异性发热,随后出现严重的疾病.在媒介昆虫中,蚊虫是重要的,鸟类和啮齿动物是重要的脊椎动物宿主.现将其在全球的分布和近些年新现和重现概况概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