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丙型肝炎DNA疫苗研究进展

    作者:楚莉辉;李琦涵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重要的世界性传染病,目前尚无高效的特异性治疗方法,亟需寻求一种预防HCV感染的疫苗.HCV DNA疫苗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型疫苗之一,与传统的HCV蛋白质疫苗相比,具有多种优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纷纷构建HCV四个不同区段(核心区、包膜区、结构区及非结构区)的DNA疫苗,免疫动物后,部分已显示出保护性反应.本文主要介绍HCV DNA疫苗构建方面的进展及其保护性反应,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 2例恙虫病调查结果分析

    作者:马祖芳;成洪旗;杨林

    2006年11月8日,济南市槐荫区段店镇睦里村发生2例恙虫病病例.接到报告后,本中心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对该疫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处理.

  • 乙肝病毒衣壳作为肝癌基因转移载体的有效性检测

    作者:潘德键;王东林

    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嗜肝性主要是由于衣壳上镶嵌的外衣壳蛋白PreS1(21~47 区段)与肝细胞膜表面的HBV受体结合而引起,因此利用此生物学特性有可能将HBV改造成肝癌靶向性基因转移载体.

  • 脑动脉微栓子监测

    作者:柳扬;黄一宁

    栓塞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栓子可来自心脏、颈部和颅内某些狭窄的动脉区段.但目前这方面的诊断仍大部份依赖于一些间接证据,而经颅多普勒(TCD)技术的发展为栓子的直接监测提供了可能.

  • 肝脏显像分析肝脏功能的现状和展望

    作者:董一女;毛一雷

    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肝癌是严重危害健康的一系列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对其功能状态进行准确的评价,不仅对肝脏围术期具重大意义,也是指导治疗和评价预后的有效依据.从Child 唱Pugh 分级到血液检测肝脏清除或负荷试验等,所评价的结果往往反映了术前全肝的功能[1],随着多种影像学手段的问世,肝脏显像在肝功能研究方面取得飞速进展,使三维立体随意测试某一区段的肝功能成为可能.

  • 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NS3反式激活研究进展

    作者:荣义辉;纪冬;赵军

    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区3(HCV NS3)基因位于HCV基因组非结构区3420-5312核苷酸区段.HCV NS3具有多种潜在生物学功能,如蛋白酶、解旋酶活性,介导细胞免疫反应、反式激活端粒酶、调节p53活性及参与蛋白激酶A和STAT信号转导等[1,2],从而影响宿主细胞功能,导致细胞增生、凋亡,甚至癌变.对于NS3蛋白反式激活作用研究,可为进一步研究HCV致病(癌)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和探索新的丙型肝炎治疗技术提供帮助.

  • 染色体现9P21区段抑癌基因簇的表达异常与胆管癌生物及临床特点的关系

    作者:李胜;衣龙海;石学涛;唐启彬;邹声泉

    目前已经发现在9P21区段有P14/ARF、P16/INK4A、P15/INK4B等抑癌基因,它们的位置非常邻近,并且有部分重叠,构成了一个重要的抑癌基因簇.我们试图通过检测在胆管癌组织中这三个基因的异常表达,初步探讨其在胆管癌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 下肢重症肢体缺血腔内治疗思路及血管灌注区段(Angiosome)概念的应用

    作者:包俊敏

    下肢动脉闭塞症的临床症状可分为间歇性跛行和重症肢体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CLI)两大症候群,尤以后者对患者的肢体乃至生命威胁巨大.所谓CLI,其严格定义为:①肢体静息痛持续发作2周以上,且需应用止痛剂,踝部动脉收缩压≤50mm Hg,或趾动脉收缩压≤30 mm Hg;或②溃疡形成、坏疽且踝部动脉收缩压≤50 mm Hg,或趾动脉收缩压≤30 mm Hg.简言之,CLI的主要表现就是静息痛、溃疡形成或坏疽[1].如果不给予有效治疗,按照CLI的自然病程,1年内将有30%的患者需截肢,25%患者将面临死亡[1].在出现CLI症状的患者中,尤其是伴有糖尿病者,肢体远端即膝下动脉闭塞的几率甚高.

  • 绝经后乳头血性溢液36例诊治分析

    作者:雷树林;刘祥英;田士宝;杨永忻

    我院自1998年7月至2002年10月收治绝经后乳头血性溢液患者36例,常规行乳管探查术,对乳管内乳头状瘤行瘤体单纯切除,乳头状瘤病及乳腺导管扩张症行区段乳腺切除,乳头状癌行乳癌改良根治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年轻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的预后分析

    作者:张丽娜;杨艳芳;刘君;姜战胜;顾林

    目的 分析年轻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手术治疗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7月接受保乳手术的6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将其分为年轻组(年龄≤35岁,n=110例)和中老年组(年龄>35岁,n=495例).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确定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 中位随访61个月,年轻组和老年组的5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2.6%和9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89.7%、95.2%(P=0.001)和96.4%、98.9% (P =0.046),年轻组预后较老年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和辅助放疗是影响保乳手术局部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年龄、淋巴结转移和辅助放疗是影响远处转移和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并非是影响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放疗可以降低局部复发风险,亦能减少远处转移,提高总生存率.

  • 改良根治术与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对照比较

    作者:朱辉琴;陈卫军;朱建华;胡阳英;汪海波

    目的 比较改良根治术与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收集2011年6月至2014年1月早期乳腺癌的患者13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根治组与保乳组,分别采用改良根治术与保乳手术进行治疗,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术中术后指标和生活质量评分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采用独立t检验;1年和3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并发症采用率进行描述,采用χ2检验;采用log-rank检验法对两组患者的生存率进行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 根治组患者术中的平均出血量低于保乳组,且手术时间和术后的平均住院天数均少于保乳组,根治组患者的生理职能和精神健康得分低于保乳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治组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率和3年总生存率均高于保乳组(P<0.05);根治组患者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低于保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均优于保乳手术,腋窝淋巴结的转移率低于保乳手术,更为安全有效,推荐在临床上使用.

  • 乳腔镜乳腺癌保乳术及腋窝淋巴结清扫50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建;陈杰;张新民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手术行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以来50例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腔镜组)及50例既往行传统根治术患者(传统组)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患者术中、术后情况计量数据以x珋±s表示,采用t检验;肿瘤部位、临床分期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χ2检验,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及术后病理学检查淋巴结转移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60.5±30.6) min,较传统组时间显著延长(t=24.459),但术中出血量少(t=2.10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χ2=2.214),住院时间短(t=16.4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微创美容效果好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但腔镜操作延长了手术时间,其手术技巧有待进一步提高。

  • 广泛肿块切除术与乳腺局部肿块切除术治疗乳腺分叶状肿瘤的临床效果比较

    作者:杨连祥;王立军;刘洪峰;张福楠;张磊

    目的:探讨广泛肿块切除术与乳腺局部肿块切除术治疗乳腺分叶状肿瘤的临床效果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56例乳腺分叶状肿瘤患者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2组,29例行广泛肿块切除术(广泛切除组),27例行乳腺局部肿块切除术(局部切除组),数据由SPSS 10.0中统计分析,患者患侧肢体运动能力评定以( x珋±s )表示,采用t检验;肌力<5级率采用卡方检验,无疾病进展生存期、生存中位时间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检验水准取α=0.05。结果术后12个月的患侧肢体功能评价:两组患者的肌力、前屈、后伸、内旋、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局部切除组患者的外展、外旋摸高高度显著优于广泛切除组患者( P <0.05)。术后60个月内,广泛切除组与局部切除组比较:5年复发7例(24.14%)比12例(44.44%),χ2=3.511, P=0.061;5年生存率为10.34%比11.11%(χ2=0.009, P=0.926);5年总生存中位时间为59.00个月比58.00个月(χ2=0.012, P=0.91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广泛切除组无疾病生存中位期为57.00个月显著长于局部切除组的47.00个月(χ2=5.035, P=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广泛肿块切除术较局部肿块切除术对乳腺分叶状肿瘤患者预后更加有利,在患者情况允许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这一手术方式。

  • 良性乳腺肿块采用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刘时征

    目的 探讨微创旋切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良性乳腺肿块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294例良性乳腺肿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创手术组、开放手术组,各147例,分别实施微创旋切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进行分析,美观度评价、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例(%)]表示,采用x2检验;手术情况、疼痛程度等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微创手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切口愈合时间均低于开放手术组,但住院费用高于开放手术组;微创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8%,低于开放手术组的1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 h VAS评分均较术后即刻升高,而后逐渐下降,微创手术组各时期VAS评分均低于开放手术组;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均未见良性乳腺肿块复发,微创手术组末次随访时切口美观度优良率为94.4%,高于开放手术组的7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较传统开放手术而言,微创旋切术能够在取得相同治疗效果的前提下,进一步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术后恢复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可作为良性乳腺肿块的首选治疗术式.

  • EC 序贯 T 化疗方案对Ⅰ、Ⅱ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疗效观察

    作者:范惠文;佘秋月

    目的:探讨Ⅰ、Ⅱ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应用EC序贯T(表柔比星、环磷酰胺)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对保乳术后患者的疗效观察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保乳术治疗的77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化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联合化疗组( n=38)与序贯化疗组(n=39),术后联合化疗组采用CTF方案化疗,序贯化疗组采用EC序贯T方案化疗。利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象、生化、血清可溶性凋亡因子水平、肿瘤体积、癌旁淋巴管密度、促血管生成素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蛋白阳性表达情况等计量资料以( x珋±s)作为统计描述,组间比较采取t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12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序贯化疗组血红蛋白、白细胞水平、心肌酶、肝功能受影响程度均低于联合化疗组(P<0.05);血清可溶性凋亡因子水平高于联合化疗组(P<0.05);肿瘤体积、癌旁淋巴管密度小于联合化疗组(P<0.05);序贯化疗组治疗后乳腺组织促血管生成素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表达显著降低,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蛋白阳性表达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Ⅰ、Ⅱ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应用EC序贯T化疗方案治疗对血红蛋白、白细胞、心肌酶、肝功能影响较小,预后效果显著,应予推广。

  • 腔镜在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谷家梦;刘佳兴;朱中建;左怀全

    目的 探讨腔镜在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5月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126例,进行前瞻性分析.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传统组和腔镜组各63例,传统组行传统的保乳术+腋窝淋巴结清扫,腔镜组行腔镜下保乳术+腔镜下腋窝淋巴结清扫,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例和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术中手术情况和术后生存质量评分以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传统组,但是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清扫淋巴结数量及淋巴结病检阳性数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患者术区感染、上肢淋巴水肿及血肿例数明显少于传统组,患者术后2周及1月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腔镜保乳术的手术方式治疗乳腺癌可减少术后不良反应,提高生存质量,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 保乳术中癌及切缘组织中IDO的表达与T细胞和MVD表达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博;朱长才;梁毅

    目的 探讨保乳术中癌组织、切缘组织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的表达与调节性T细胞(Tregs)、新生血管微血管密度(MVD)表达的关系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8年至201 1年收集的63例保乳术患者癌组织、切缘组织60例及正常乳腺组织标本3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三组标本中IDO、Tregs、CD105标记的MVD(MVD-CD105)表达情况,数据分析在SAS 9.3软件包中处理,乳腺组织中IDO、MVD-CD105、Tregs阳性着色指数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IDO、MVD-CD105、Tregs阳性表达率、生存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法;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IDO、MVD-CD105、Tregs阳性表达率均显著的高于切缘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P<0.05).乳腺癌组织中的IDO阳性着色指数与MVD-CD105、Tregs阳性着色指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乳腺癌组织中IDO阳性表达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71.11%显著的低于阴性患者的9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50,P<0.05).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IDO表达水平显著的增高,并且与MVD形成有关,与患者的预后不良有一定的关系.

  •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65例临床分析

    作者:吴金柱;倪毅;胡进勇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发病情况及诊治措施.方法 对2000年11月至2011年9月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及乳头状瘤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65例患者,其中49例患者首发症状为乳头溢液,占75.4%,16例以乳头乳晕区肿块来诊,占24.6%.术后石蜡病理诊断为乳管内乳头状瘤者56例,乳管内乳头状瘤病者5例,乳头状瘤病伴癌者4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恶变率是7.1%.49例乳头溢液患者行乳管镜检查,检出率为85.7%.结论 乳导管内乳头状瘤常见症状为乳头溢液.术前行乳管镜检查有较高的确诊率.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有一定的恶变率.

  • 经乳晕切口行乳腺良性肿块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晓华;陈建安;华伟

    目的 探讨经乳晕外缘做弧形切口行乳腺良性肿块切除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方法 经乳晕外缘做弧形切口,钝性分离皮下组织造隧道达乳腺肿块组织表面以远,用电刀整块切除乳腺肿块.结果 经乳晕弧形切口成功完成乳腺良性肿块切除367例,共427个肿块,手术出血少,术后不需放置引流.无发生严重并发症病例.结论 经乳晕弧形切口行乳腺良性肿瘤切除,安全、可靠、瘢痕隐蔽,术后乳房保持原有的自然形态.

  • 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绝经前乳腺癌患者的效果比较

    作者:罗兵;陈意;赵霞;廖江秀

    目的 探讨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绝经前乳腺癌患者的效果比较.方法 选取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住院治疗的绝经前乳腺癌患者16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手术术式的不同应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保乳组(80例)和根治组(80例),其中保乳组采用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根治组采用改良根治术进行治疗.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术中相关指标及乳腺癌治疗功能评价系统以(-x ±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与根治组相比,保乳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显著降低(P<0.05),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两组患者的2年生存率均为100%,保乳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5年局部复发率和5年远处转移率分别为80例(100.0%)、3例(3.8%)和1例(1.3%),根治组分别为78例(96.3%)、5例(6.3%)和3例(3.8%),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057,0.526,1.026,P>0.05);与根治组相比,保乳组患者的FACT-B和生理状况均显著提高(P<0.05);而两组患者的社会/家庭状况、功能状况、功能状况、情感状况和乳腺癌附加关注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治疗绝经前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且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19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