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RT-3DCDFI定性与定量评估心脏瓣膜反流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本文初步探讨了实时三维彩色多普勒成像技术(RT-3DCDFI)诊断和定量评估瓣膜反流的临床应用价值.与2DCDFI相比,RT-3DCDFI能更加客观准确地显示瓣膜反流的起源、方向和空间分布范围,为定性与定量评价瓣膜反流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二尖瓣反流的超声定量评价
二尖瓣反流(mitral regurgitation,MR)为心血管疾病中常见的病理现象之一,发病率占二尖瓣病变的40%[1-2].MR程度的定量评价对患者的临床决策、是否早期手术及治疗效果的判断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3].心血管造影、核素、磁共振曾是对瓣膜反流进行定量诊断的金标准[4],但由于费用昂贵,操作复杂及有创等缺点,不能作为常规临床检测手段.随着超声仪器性能的发展,尤其是三维超声技术的日趋完善,超声心动图以其方便、快速、廉价、无创等优点成为临床评价MR的首选方法.本文对目前超声评价MR的主要方法及研究进展作以下综述.
-
实时三平面缩流宽度法半定量瓣膜反流影响因素的体外模型研究
目的 探讨实时三平面条件下利用缩流宽度半定量瓣膜反流的准确性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利用自制的体外瓣膜反流模型,反流孔口直径为2 mm、4 mm、6 mm、8 mm.采用三维超声心动图三平面方法,在不同压差、不同增益和不同彩色多普勒速度测定范围下测量反流缩流宽度,并与实际孔口直径及理论缩流宽度相比较.结果 缩流宽度不随压差和彩色多普勒速度测定范围的改变而改变(P=0.06,P=0.59);但受增益条件的影响,缩流宽度测值随增益的增加而增加(P=0.00),增益≥-15 db时实测值大于理论缩流宽度和实际孔口直径(P=0.00,P=0.00),在增益为-20 db条件下,实测值较接近孔口直径(P=0.74),但略大于理论缩流宽度(P=0.00).结论 在实时三平面条件下,缩流宽度测值受增益影响,采用较小增益时缩流宽度测值较接近实际孔口直径.
关键词: 三维超声心动图描记术 瓣膜反流 -
彩色多普勒实时三维三切面体积法定量评价瓣膜反流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三切面成像模式下通过彩色多普勒反流信号体积定量评价瓣膜反流的可行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自制反流模型,用豆浆模拟反流液体,选择2 mm、4 mm、6 mm、8 mm直径圆形反流孔口,在160 cm、100 cm、60 cm液柱压差下,通过设置不同仪器条件观测实时三维三切面成像模式下彩色多普勒反流信号体积,将观测结果与实际反流量对比.结果 (1)实时三维三切面模式下反流量的彩色多普勒信号体积受到仪器条件设置的影响,反流量测值随增益和能量输出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彩色多普勒速度标尺的降低而增大(P<0.01);(2)在适当的仪器条件设置下,三维三切面成像法测得的反流彩色多普勒信号体积与实际反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不同压差对三维三切面成像法测得的彩色多普勒信号体积的准确性有一定影响,低压差时提高增益结果更接近实际反流量 (P>0.05).结论 实时三维三切面成像模式下可以利用彩色多普勒定量评价瓣膜反流,且方法简便,但必须设置适当的仪器条件.
-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运用腔静脉内阻断技术实施微创三尖瓣再次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在运用腔静脉内阻断技术实施微创三尖瓣再次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2002年12月至2012年6月,经右胸前外侧切口,运用腔静脉腔内阻断技术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实施微创三尖瓣再次手术46例。46例患者均为心脏术后远期单纯性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其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13~67岁,平均(47.3±15.1)岁;体重39~75 kg,平均(59.2±11.2) kg。对46例患者术中行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运用TEE全程监测配合整个手术,主要包括指导和评价腔静脉插管的位置、球囊阻断效果,以及评估术前、术后瓣膜反流及心功能情况。 -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共识与争论
多中心和单中心随机临床研究表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能够降低宽QRS波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改善心功能、降低左心容量及瓣膜反流并降低再住院率.CRT与药物治疗相比,患者一旦给予CRT就对病情的改善长期有效;而药物治疗则需要患者坚持每日服药,疗效随用药的方法、剂量及患者依从性的不同而异,故CRT的植入量近来逐年增多.
-
腔静脉滤器置放联合取栓术治疗DVT 21例
目的通过本文探讨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手术取栓的可能性,并且说明静脉取栓过程中为防止肺栓塞发生,需行永久或临时下腔静脉滤器的置放.方法所有21例病人先于DSA监视下经股静脉或颈内静脉行腔静脉滤器置放术,以预防肺栓塞的发生.然后立即送手术室经股总静脉入路进行静脉取栓术.术后给予抗凝和小剂量溶栓治疗,时间约5~7天.结果所有病人取栓顺利,大部分可完整取出带有静脉管腔形态的血栓,长者达65cm.患肢基本在1~3天内消肿,反复彩超检查血流均通畅.所有病例均随访3个月以上,均未发现有血栓形成,彩超提示2例有轻度股静脉瓣膜反流,腘静脉瓣膜均未见反流.结论对于下肢DVT(发病时间<15天),可行静脉取栓术,可预防肺栓塞的发生,有效保护深静脉瓣膜,防止遗留血栓后综合征,早日恢复劳动力.
-
Barlow综合征的超声心动图特征:与手术对照分析
Barlow综合征是一种具有遗传或个体基因改变,导致二尖瓣黏液样变性的原发性二尖瓣脱垂、瓣膜反流,心脏前负荷增加,左房、左室扩大、肺动脉高压,而不进行手术治疗常会并发左心衰竭.本研究旨在探讨Barlow综合征的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特征,指导、帮助术者确立手术方案.
-
射流束小截面:一种评估瓣膜反流程度的新指标
临床上评估瓣膜反流,多数限于有创或无创性定量评估与反流量相关的参数指标.随着流体动力学概念的发展,人们对使用有效反流瓣口面积(effective regurgitant orifice area,EOA)预测瓣膜反流程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5].因为EOA的变化可以反映真正的反流量的变化,所以评估EOA就可以评估瓣膜反流程度.作为评估瓣膜反流程度的重要指标,以前EOA的计算常用定量多普勒[1,2]、近端血流会聚法[3-5]和血流动量法[6].
-
酚妥拉明与巯甲丙脯氨酸联合治疗小儿顽固性心力衰竭10例
小儿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临床多由重症肺炎、急性心肌炎、心肌病、严重心脏瓣膜反流、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病术后、高血压心脏病引起.临床上CHF用洋地黄、利尿剂后心功能仍未改善时,常加用血管活性药物,帮助改善心功能[1].现报道10例CHF患儿联合用酚妥拉明、巯甲丙脯氨酸的治疗结果.
-
缺血性心肌病与扩张型心肌病的超声对比分析
缺血性心肌病(ICM)与扩张型心肌病(DCM)临床并不少见,声像图均可表现为左室增大、室壁运动减低,瓣膜反流及心功能不全等,我们从超声检查的其他几个方面对两者进行了总结分析,旨在比较两者不同的声像图特征.
-
高血压用药不简单
说起高血压如何治疗,很多人会嗤之以鼻:这还不简单吗?吃降压药呗!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如何服用降压药却是个不简单的问题。有些人服着降压药,血压却一直在150/90毫米汞柱上下波动,偶尔高压还会窜到180毫米汞柱以上,不知何时,心脑血管事件就发生了;有些人常年服用某一种降压药,自认为血压控制良好,不料想多少年后身体出了问题,或是肾功能异常,或是心肌肥大、心脏瓣膜反流…… -
小儿心脏生理性瓣膜反流测定研究
目的:探讨小儿心脏生理性瓣膜反流的发生率、对心脏大小的影响及产生机理.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0~14岁正常小儿309例.结果:检出有生理性瓣膜反流者共114例(36.9%).其中单一瓣膜反流94例(30.4%),同时两个以上瓣膜反流20例(6.5%).肺动脉瓣(PV)和三尖瓣(TV)反流及主动脉瓣(AV)和二尖瓣(MV)反流对右心及左心大小无影响.结论:生理性瓣膜反流对心脏大小无影响,其发生的机理可能是程度不同的生理性瓣叶关闭不全.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正常小儿心脏瓣膜反流情况
心脏结构正常成年人心脏瓣膜反流较常见,而有关心脏正常小儿方面研究的资料较少.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简称彩超)是检查心脏瓣膜反流较敏感、准确的技术[1-2].因此9我们用彩超对190例正常小儿心脏进行了检测,观察正常小儿心脏瓣膜反流的发生情况、影响因素以及临床意义.
-
治疗瓣膜反流复发有新法
-
超声心动图对单纯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右室功能改变的评估
心肌综合指数(Tei指数)是一种综合评价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的指标[1],由于不依赖心室的几何形态及瓣膜反流,可以更科学合理地反映整体心功能状态,其在临床上的重要应用价值受到广泛关注和认可,本组通过常规超声测量甲状腺功能亢进(以下简称甲亢)患者右房和右室大小、右室射血分数、E/e值,以及组织多普勒(Doppler tissue imaging,TDI)技术测量右室Tei指数,并与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旨在探讨其右室功能是否受到影响。
-
儿童心脏轻度杂音与瓣膜反流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儿童心脏轻度杂音与心脏瓣膜反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1月在该院非心脏疾病诊疗或常规体检时,听诊有心脏杂音的儿童274例,行心脏彩超、心肌酶等检查明确心脏杂音产生的原因.结果 274例心脏杂音患儿中确诊为生理性杂音168例,占61.31%(168/274),先天性心脏病36例,占13.14%,继发性心脏病70例,占25.55%.生理性杂音原因中包括瓣膜反流、左室假腱索等情况,其中,瓣膜反流101例,占生理性杂音的60.12%(101/168),占整个心脏杂音的36.86%(101/274);3~6岁心脏杂音组中瓣膜反流例数为35例,占76.09%,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2~<3岁心脏杂音组中瓣膜反流率为38.55%,高于小于1岁组的2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心脏杂音分级为Ⅰ级的患儿中,为瓣膜反流的占53.13%,Ⅱ级为29.89%,Ⅲ级为1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心脏听诊杂音与瓣膜反流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通过心脏杂音可初步判断儿童器质性心脏病发生情况.
-
实时三平面血流汇聚法定量瓣膜反流——体外模型研究
探讨实时三维三平面成像模式下利用彩色血流汇聚(FC)法定量瓣膜反流的准确性及影响因素.利用自制的体外返流模型,在实时三维三平面成像模式下观察直径2、4、6、8 mm孔口,在不同压差及增益条件下的血流汇聚区,计算有效反流口面积,并分别与实测流率和实际反流口进行比较.直径4、6和8 mm孔口,增益及速度标尺对实时三维三平面成像模式下PISA法所测的反流流率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384,P=0.903);但流率测值随压差增加而增加(P=0.00).2 mm孔口的流率测值受增益的影响,随增益的增加而增加(P=0.00);压差及速度标尺对测值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55,P=0.39).实时三维三平面法所测有效孔口面积与实际孔口面积相关性良好(r=0.99).实时三维三平面成像模式下利用彩色FC法定量瓣膜反流简便可行,但需注意压差和反流口直径的影响.
关键词: 三维超声心动图描记术 血流汇聚法 瓣膜反流 -
圆锥(Cone)重建技术在三尖瓣下移畸形应用的初步体验
目的 总结对三尖瓣下移畸形患者行Cone重建的临床体验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行Cone重建技术治Ebstein畸形患者10例的临床资料,男女各5例,中位年龄20.1 (4~57)岁;Carpentier分型A型2例、B型4例、介于B型和C型之间2例、C型2例.根据其临床资料分析采用Cone重建的三尖瓣下移畸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 所纳入10例患者截至近一次随访均无死亡.术后1例患者出现心律失常.术毕经食管心脏B超示患者三尖瓣反流面积平均值为(1.4±1.8) cm2,术后出院前三尖瓣反流面积平均值为(6.4±6.9) cm2,两者均比术前的(18.7±11.4) cm2降低[95%CI(-25.154,-9.573),P=0.001;95%CI(6.567,18.113),P=0.001].术后3个月时,患者三尖瓣反流面积(7.9±5.0) cm2较术前明显下降[95%CI(4.523,12.052),P=0.004],较出院时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CI(-5.783,1.039),P=0.126].术后3个月出现8 cm2以上反流面积的概率为85.7%,16个月出现8 cm2以上反流面积的概率为32.1%.术后出院前右心房内径较术前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3.8±14.7) mmvs.(59.1±24.7) mm,95%CI(1.033,31.480),P=0.039].结论 Cone重建技术可大程度对三尖瓣下移畸形进行解剖学矫治,术后效果满意,远期瓣膜功能稳定,但术后短期是出现三尖瓣大量反流的危险期,对Cone重建的手术适应证有待进一步研究.
-
瓣膜病的抗栓治疗
1风湿性瓣膜病的抗栓治疗周围血管栓塞在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尤其二尖瓣狭窄)明显多于其他形式的瓣膜病(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据推测,在整个疾病过程中发生率至少为五分之一.如合并房颤,则发生率比窦性心律者提高7倍.Coulshed等观察了839例二尖瓣病,二尖瓣狭窄窦律者栓塞发生率为8%,合并房颤为31.5%;明显瓣膜反流伴窦律者为7.7%,合并房颤为22%,二尖瓣狭窄栓塞发生率高于二尖瓣关闭不全.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栓塞事件发生在二尖瓣病变较轻的病人或在出现临床症状的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