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狂犬病毒疫苗新研究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世界性人兽共患疾病,几乎遍及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它的传播途径主要为咬伤,一旦临床症状出现,病人则无可挽救地死亡,自然条件免疫群永远不会建立.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其控制主要依赖于疫苗的接种即是一种建立免疫群的方法.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飞速发展,狂犬病毒分子生物学方面亦取得了显著进展.这对于研究狂犬病毒的基因工程疫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重组CHO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研究
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已成功用于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它是应用广的基因工程疫苗.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接种人群中约有10%对现有乙肝疫苗无反应[1].2000-2001年我们对黑龙江农垦8511医院202名职工进行HBsAg携带率的调查,并采用现有乙肝疫苗的大规格20μg剂量对188名职工进行接种.目的是观察接种剂量对免疫效果的影响,再者,作为疫苗生产厂家还要从人群的接种反应和免疫效果来反馈验证疫苗质量及效力.
-
重组CHO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研究
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已成功用于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它是应用广的基因工程疫苗.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接种人群中约有10%对现有乙肝疫苗无反应[1].2000-2001年我们对黑龙江农垦8511医院202名职工进行HBsAg携带率的调查,并采用现有乙肝疫苗的大规格20μg剂量对188名职工进行接种.目的是观察接种剂量对免疫效果的影响,再者,作为疫苗生产厂家还要从人群的接种反应和免疫效果来反馈验证疫苗质量及效力.
-
从卡介苗到核酸疫苗谈结核病的预防
卡介苗是一种传统的有效的预防结核病的疫苗之一.其医学价值与作用在医药界备受争议,因此对新的结核病疫苗进行研发已经成为了预防治疗结核病的主流趋势.文章主要针对传统的卡介苗以及多种基因工程疫苗在预防结核病的作用进行研究,进而分析出结核病的佳预防方式.文章在进行科学的论证与分析之后得出结论,即基因工程疫苗是一种相对较为安全、有效的结核病疫苗.
-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变异研究现状
乙型肝炎(乙肝)是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据估计,全世界现有乙肝病毒(HBV)携带者3.5亿,其中我国约占1.2亿.乙肝血源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阻断HBV感染的效果已得到广泛认同,但随着乙肝疫苗的普遍推广,对可逃逸HBV中和抗体的表面抗原基因(S基因)变异株感染逐步有所认识.美国、新加坡、日本、英国及世界其他地区大量研究报告显示:联合应用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母要阻断失败者,DNA直接测序法检测,表面抗原氨基酸置换率约为10%~40%[1~3].据调查,我国单纯乙肝疫苗免疫后携带者表面抗原氨基酸置换率为31%,比未免疫携带者高6倍[4].大量实验研究结果均显示:HBV表面抗原基因变异株同野毒株一样,有致病力和传播能力,虽现有乙肝疫苗对变异株感染的预防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但现有免疫诊断试剂对变异株常出现漏检.乙肝疫苗明显具有免疫选择基因变异株的作用,长期推广乙肝疫苗后,HBV基因变异株有可能在免疫后人群中流行而成为新的公共卫生问题.
-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重组疫苗应用于母婴传播的免疫效果
作者对我国研制的哺乳动物细胞中高效表达的基因工程疫苗(CHO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重组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进一步观察
"七五"和"八五"计划期间,我国对第一代乙型肝炎(乙肝)疫苗(血源疫苗)的新生儿免疫效果进行了近期和远期效果考核,均证明效果良好."九五"期间又对第二代乙肝疫苗(基因工程疫苗)效果进行考核,以后取代血源疫苗.本文报道对我国研制的在哺乳动物细胞中高效表达的基因工程疫苗(CHO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初步结果.
-
汉坦病毒中国疫苗株Z10核蛋白免疫原性的研究
汉坦病毒株Z10是浙江省卫生防疫站出血热重点实验室于80年代分离成功,具有血凝滴度高、抗原性强等特点[1],后用作生产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Ⅰ型和双价疫苗的毒株,用该病毒株生产的疫苗接种疫区人群,经现场流行病学考核,保护率在95%以上,具有很好的防病效果[2].为研究Z10株核蛋白的生物学特性,我们将Z10株核蛋白基因插入到原核表达质粒pET28a,构建成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核蛋白的表达,并将表达产物免疫家兔,研究其免疫原性,为进一步研究基因工程疫苗打下基础.
-
狂犬病防制工作不容忽视
我国在公元前300多年就有狂犬病的记载,从发现狂犬病的那一天就开始了狂犬病的防治,并且随着医学生物学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有关狂犬病研究的各个领域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如狂犬病毒全基因序列的测定和分子结构的阐明,狂犬病毒致病的分子机理的日益明确和狂犬病毒基因工程口服疫苗的研究和应用。我国在狂犬病预防和研究领域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人狂犬病已从80年代的每年数千例降至目前的数百例;Vero细胞纯化狂犬病疫苗的研制成功;人腺病毒和禽痘病毒为载体表达狂犬病毒糖蛋白和/或核蛋白制备基因工程疫苗已在动物实验中证实有保护作用。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仍有许多问题有待于继续努力和解决。 目前人狂犬病多见于亚洲的印度、泰国、斯里兰卡、柬埔寨、孟加拉国、越南和缅甸等国家,而北美和欧洲,狂犬病主要限于野生动物中。我国仍属于人狂犬病严重流行的国家之一,我国周边地区很多也是狂犬病高发病国家。从这种人、动物狂犬病的分布可以看出,人狂犬病流行的国家大都属于尚不够发达或比较落后的国家,这也揭示了一个社会整体治理的水平问题。因为狂犬病的流行很多是人为造成的,是与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法规秩序有着直接的关系。目前在国际上,我国已逐步被列入发达国家行列,在许多领域,我们已经居世界领先地位。可是我们在狂犬病的防制方面与众多飞速发展的领域不相符合。因为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先进要体现在方方面面,疾病预防与控制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狂犬病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明确规定必须报告的乙类传染病之一。在过去,死亡数一直位居35种法定报告传染病之首,从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由于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重视,我国在狂犬病的控制方面卓有成效。但令人遗憾的是随着狂犬病疫情的下降,这种政府参与的多部门的联手协作没有能够继续下去,致使各部门各自为政,有些地区甚至处于无人管理状态,这种缺乏整体和全面有序的工作现状很难使狂犬病从根本上得到控制。
-
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生理性黄疸期延长的观察
1998年5月~1999年8月,对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196例新生儿黄疸持续时间做了随访观察。 1.对象与方法:观察组为1998年5月~1999年8月在本院产科出生、母亲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足月、无窒息史、生后24 h内注射乙肝疫苗(深圳康泰公司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基因工程疫苗5 μg/针)的新生儿。在效区农村出生的216例未接受预防注射的新生儿作对照组。观察组男201例,女146例,低体重者3.04 kg,对照组男123例,女93例,低体重者3.02 kg。每天肉眼观察1次,观察组除28例有病理性黄疸,123例失去观察联系外,均完成了全程肉眼观察,有44例家属同意接受每3天1次测血胆红素。对照组除病理性黄疸23例和失去观察联系的43例,有150例完成了全程肉眼观察。21例接受测血胆红素。2.结果:见表1,2。
-
浅析病毒所发展的经验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自1963年成立以来,在这30多年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突出成就:鼻咽癌血清早期诊断技术,有可能提前五年预示鼻咽癌的发生;哺乳动物细胞基因工程乙型肝炎疫苗的研制成功,在技术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实用上它将为预防我国乙型肝炎起决定性作用,并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被评为1993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调查为我国的肝炎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5种病毒性肝炎系列诊断试剂的研制成功,为肝炎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诊断做出了贡献;18种常见病毒ELISA诊断方法的建立和推广应用,大大促进了基层单位采用新技术开展防疫工作;基因工程干扰素系列产品的研制成功标志了我国高技术药物已步入国际高新技术产品的行列,它是我国第一个经国家正式批准投放市场的基因工程药物,其中人α1b型基因工程干扰素还系我国首创,其药物副作用比国外同类产品要小,也被评为1993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出血热病毒的阐明和灭活疫苗的研制成功为预防这一严重疾病奠定了基础;我们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成人腹泻轮状病毒,已阐明了某些基因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为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我们经多年的努力进行了虫媒病毒的调查,为我国非乙脑病毒性脑炎的病原提供了依据;在流感大流行起源和变异规律的国际性合作研究中,我们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许多重要的规律;为在我国消灭儿童脊灰炎的计划免疫研究中,建立了早期诊断和区别野毒株和疫苗株的方法,这将对该病的控制起重要影响.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出血热病毒的形态学和形态发生学方面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过去,在生物高新技术领域内,大多是国外原件,国内组装,我们首创了两种大肠杆菌高效表达载体和一种痘苗病毒转移/表达载体,提供给国内外广泛使用,获得一致好评;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刺突蛋白基因片段的表达及其初步应用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毒为冠状病毒科.该病毒主要引起以破坏呼吸道肺上皮细胞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引发免疫抑制和全身感染.同时,SARS病毒感染与全身血管病变有关.目前,在我国SARS感染后的免疫学诊断尚无完善的方法,细胞培养的抗原面临纯化困难和操作的危险性.我们利用基因重组的方法,表达了SARS冠状病毒S1蛋白的C端部分,此区域包含主要中和抗原位点[1].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快速高效的特点,可以迅速表达重要的新病原活性蛋白,为进一步建立特异性诊断方法、疫苗动物试验、中和抗体诱导、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提供实验手段和依据.同时也为疫苗研究提供了新的战略思路.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N蛋白基因的表达及其初步应用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的病原是SARS冠状病毒[1],该病毒引起以呼吸道肺上皮细胞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引发免疫抑制而造成全身感染.同时,SARS病毒感染导致全身血管病变,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新病原.目前,在我国SARS感染后的免疫学诊断尚无完善的方法,细胞培养的抗原面临纯化困难和操作的危险性.我们利用基因重组的方法,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SARS冠状病毒N蛋白全长基因,为进一步建立特异性诊断方法、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备选实验材料.
-
淋病奈瑟菌基因工程疫苗研究概况
淋病奈瑟菌是性传播疾病淋病的致病菌,为预防和控制淋病奈瑟菌的感染,淋病奈瑟菌的疫苗已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淋病奈瑟菌基因工程疫苗越来越受到关注,其能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且是安全性高的疫苗.本文概述了淋病奈瑟菌PorA、PorB、NspA和Tbp基因相关的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进展.
-
中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的研究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长期以来,在我国广大农业区持续流行,主要危害青壮年劳动力,是我国重点预防和控制的传染病之一.20世纪70~80年代,我国在预防控制策略方面,采取以灭鼠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对于迅速降低高发病率、控制暴发疫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要控制和消灭宿主鼠类难度很大,迫切需要一种安全、特效的预防手段,由此,HFRS疫苗的研究便应运而生.韩国、朝鲜、加拿大、美国等先后开展了疫苗研究,我国于1981年开始研制,现已成功研制出单价和双价HFRS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及基因工程疫苗也进入临床研究阶段[1].现将我国HFRS疫苗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
DNA疫苗非病毒载体的研究进展
DNA疫苗(DNA vaccine)又称为核酸疫苗或基因疫苗,是将编码特异性抗原的基因构建在表达性质粒中,经某种方法导入体内后,利用宿主细胞表达系统合成相应的病原体蛋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DNA疫苗自1990年发现以来,因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可诱导广泛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是继减毒疫苗、基因工程疫苗之后的第三代疫苗,在人和动物的各种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寄生虫病及肿瘤性疾病等领域发挥作用.
-
基于狂犬病病毒载体的基因工程疫苗研究进展
对HIV-1和HCV等重大传染性疾病传统疫苗研制的失败,让科学家们把目光转向开发新型疫苗研制策略.其中之一就是用减毒的重组病毒载体表达外源抗原来免疫,可以保护个体免受相应病原体的暴露威胁.一种新的手段就是从cDNA克隆拯救单股负链RNA病毒,这一技术为弹状病毒科成员用于疫苗载体和生物医学工具打开了一扇窗.
-
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研究进展及免疫效果评价
肾综合征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国每年新发病例数约占整个世界的90%.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研制并生产分别以沙鼠肾细胞、地鼠肾细胞和乳鼠脑为基质的出血热单价疫苗,在1996年开始生产双价出血热灭活疫苗.为进一步降低疫苗接种的副反应、简化免疫程序,在双价灭活疫苗的基础上,研制并生产了双价出血热纯化疫苗,另外也开展了对减毒活疫苗、DNA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
-
变性乙型肝炎病毒表面s抗原抗体的制备和应用
在新型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s+pre s1,ss1)的研制中,对s抗原的免疫学鉴定至关重要,但我国现有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不能有效地用于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鉴定变性乙型肝炎病毒表面s抗原.常规的从SDS-PAGE凝胶上回收变性抗原多肽免疫动物,可诱导免疫应答,产生抗体,但从凝胶上回收的变性抗原量很少,无法用来大量制备抗血清;电泳结束后,切下含特异多肽的凝胶条,制成凝胶碎末,或凝胶转至硝基纤维素滤膜,剪下相应部分,溶于二甲基亚砜,再加佐剂免疫动物,整个方法操作步骤多、耗时长、切割相应多肽部位难以掌握精确[1].我们建立了一种新的抗变性乙型肝炎病毒(HBV)s抗原抗血清的制备方法,并把该方法制备的抗血清成功地应用于HBV s抗原的Western blot鉴定工作中.
-
幽门螺杆菌临床分离株flaA和flaB基因的克隆、表达和鉴定
所有幽门螺杆菌(Hp)菌株均有鞭毛,由染色体基因组中的flaA和flaB两个基因编码,全长分别为1 533bp和1 545bp,其核苷酸或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与其它细菌鞭毛蛋白无抗原交叉,多数Hp感染者血清中可出现FlaA和FlaB抗体[1],因而FlaA和FlaB可作为基因工程疫苗和诊断试剂盒的候选抗原.我们构建了Hp临床菌株Y06的高效原核表达系统,鉴定了重组FlaA(rFlaA)和重组FlaB(rFlaB)抗原性和免疫反应性,检测了Hp临床分离菌株FlaA、FlaB抗原表达和感染者血清抗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