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医药生物技术及生物技术药物(一)
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给制药行业带来了新的活力,以重组蛋白质药物、治疗性抗体、生物技术疫苗、基因药物及基因治疗、细胞及干细胞治疗等为代表的生物技术药物揭开了医药产业发展的崭新一页,2008年全球医药产品销售额前15名中就有四个生物技术药物.本文将介绍生物技术药物发展的概况及趋势.
-
转基因技术在我国生物制药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转基因技术在制药业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的基因制药行业已经初具规模,但与世界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较少,产业规模小、经济效益低.目前,基因制药产业面临着历史性的机遇,主要表现在政府支持、资源丰富、基因信息公开、国际交流增加等方面.提高自主开发能力、保护基因资源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应加强对基因制药领域技术壁垒的研究与准备.
-
转基因动物引领医药产业飞速发展
医药产业发展经历了天然药物和化学合成药物的漫长历史进程,随着DNA重组技术的问世,高产值、高效率的基因药物的出现给医药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变革,转基因动物的迅速发展更是医药领域日新月异发展的助推器,推动了整个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
-
基因治疗在传染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传染病是目前人类所面临的一类重大疾病,在某些疾病状态下,人类还未寻找到理想的治疗方法,如病毒感染等.现代基因治疗是指对致病基因的修正和基因增强及采用外源性细胞因子基因、核酶、反义核酸类基因药物进行疾病治疗的方法.经过20多年的发展,技术逐步走向成熟,在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中显示了重大的临床应用前景.传染性疾病的基因治疗包括:基因疫苗、RNA干扰、胞内抗体等.
-
脑靶向非病毒基因递释系统的研究进展
脑靶向非病毒基因递释系统可有效介导基因药物跨越血脑屏障,到达病变部位发挥疗效,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多项研究结果显示,通过适当机制如配体.受体特异性结合作用可显著提高非病毒基因递释系统在脑部的蓄积量,从而提高所携带外源基因在脑部的表达量.本文主要从受体介导和吸附介导两种机制入手,综述脑靶向非病毒基因递释系统的新研究进展.
-
口服重组腺相关病毒基因药物
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载体介导的口服基冈药物引起业界广泛的重视.尽管经口服给药后转基因的有效表达面临许多障碍,但该技术的有效性已得到大量实验证实.本文总结了口服rAAV基冈药物的临床前研究结果,重点阐述了该类型药物的传递、吸收、分布和基冈转导等药动学特点.已证实rAAV基因药物对人体的安全性高,但口服rAAV基因药物的临床应用仍需对其作用机制和生物约剂学特征进行深入和广泛的研究.
-
基于生物学特征的华裔高发肿瘤鼻咽癌的药物治疗进展
全世界80%的鼻咽癌患者在中国,其强烈的种族性和地域性差异更加提示其具有遗传基础和遗传易感性.随着药物、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的发展,抗鼻咽癌药物开发出以西妥昔单抗为代表的靶向治疗药物,肿瘤疫苗、细胞毒T淋巴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等免疫治疗药物,p53、Bax基因疗法,以及奥沙利铂、多烯紫杉醇等化学药物.文中主要按照化学药物、中药、免疫治疗药物、基因治疗药物分类综述鼻咽癌药物治疗进展.
-
药物基因组学与强化基因药物的个体化和合理化应用——“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学术研讨会议”纪要
由《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杂志编辑部和解放军第175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联合举办的"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6月29日在福建省漳州市举办,来自福建、江西、广东省军、地相关医疗机构和厦门大学药学院等高等院校共106名药学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
-
人大代表呼吁立法保护我国基因资源
本刊讯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原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81岁高龄的张仲礼代表呼吁:“从基因资源的主权出发,建立一套完整的法律配套措施,确保我国对基因科研成果的利益分享!” 张仲礼代表说,我国拥有丰富的天然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基因资源十分丰富。同时在人体基因资源方面,由于工业化程度相对较低,人口流动性较小,很多族群内居住的居民通婚半径很小,因此很多独特的基因因此得以完整保存。这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一种不可再生的研究资源。 “尽管我国也曾颁布过相关的管理办法,但对基因科学研究以及成果运用的法律调整和干预基本上还是一张白纸。因此,应尽快就基因资源保护问题制订一部专门法规,第一要紧的事,就是要在法律上确认基因资源属于国家自然资源,任何外国组织机构或个人不经批准不得采集中国的基因资源,任何中国的组织、机构或个人未经批准不得向外国提供基因资源。”张仲礼代表说。 他忧心忡忡地告诉记者,由于基因科研成果具有现实和潜在的巨大商业价值,因而围绕着基因科研,必将有新一轮的“圈地运动”。如果我们现在还不动手保护自有的基因资源,那么我们就会在全球基因经济的起步阶段坐失良机,结果只会是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却全程受制于人。当前,应马上确立基因在法律上的专利权。(沈路涛黄庭钧)人大代表提议制定《基因药物管理法》 本刊讯由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大学数理学院院长孔繁超教授领衔提出的议案认为,应尽快制定《基因药物管理法》,以推动和系统规范我国基因药物的研究、开发、利用、转让,以及生产销售和安全管理。 议案指出,自从1973年美国科学院完成第一个基因工程实验以来,基因工程研究已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特别是2000年,中、美、日、德、法、英六国科学家联合公布了人类基因组图谱及初步分析结构,人类基因密码基本破译。而破译人类遗传密码的重要性,可能不亚于人类登月的“阿波罗计划”,基因技术在21世纪必将像工业革命开始时以及电子计算机诞生的20世纪中叶一样,在全球范围内带来一场新的革命,它为疾病的诊断、新药物的研制、新疗法的探索,提供了极为强有力的途径。 现在人们利用转基因植物与动物,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药物、疫苗以及人类异体器官移植的研究,已蓬勃开展起来。在我国转基因试管牛已问世。这种牛身上携带有人血清蛋白基因,可分泌出含有人血清蛋白的牛奶。在美国,目前在市场上销售的基因药物有50多种,据报道正在审批的有350种左右,正在研制的约2200种,我国市场上目前也有15种以上的基因药物在销售。随着我国加入WTO的进程,基因药物进入我国市场将会越来越多。 由孔繁超等提出的议案强调,人们利用基因药物为人类造福的同时,必将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与此同时,基因药物的负面效应也将不断出现。因此,对基因药物的研究、开发,国家应积极扶持,而对基因药物的商品化生产应持慎重态度。(曹智) 本刊讯为加强我国生物信息学事业的发展,推动生物信息学领域与其他学科的学术交流,促进科技事业和生物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北京市科委、中国人类基因组北方研究中心、中国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等单位将于2001年4月11—13日在北京共同举办首届中国生物信息学大会。 本次大会以加强生物信息学研究,推动21世纪生命科学发展为主题,下设基因组研究、蛋白质结构模型、模拟预测药物分子设计生物信息学数据库、算法和软件的开发4个分主题。(宋芳) 首届中国生物信息学大会月在京举行4 本刊讯日前在郑州召开的全国医疗保险工作座谈会提出,今年我国城镇女职工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将新增1000万,达到4000万人。 我国目前的生育保险统筹项目主要包括生育津贴和因生育、计划生育手术发生的医疗费用,“九五”期间,全国半数以上市县实行了生育费用社会统筹,参保职工近3000万人。山西、云南、福建、江西等10多个省(区)生育保险覆盖面已达到了80%以上。(古文洪) 本刊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的“全国医疗卫生人员心血管疾病健康教育培训计划”,近正式启动。这一以“面向基层、防治结合”为特色的培训计划,旨在解决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而医务人员的防治知识相对欠缺的矛盾。 “全国医疗卫生人员心血管疾病健康教育培训计划”,是国家卫生部门“‘为人类健康携手’健康教育计划”的一部分。它依托国家“九五”攻关课题——“我国心血管病发病趋势预测及21世纪预防策略研究”协作网,在全国建立20个分中心,形成一个覆盖广泛、运作有序的教育体系,通过“培训培训者”的接力棒模式,对万名各级医疗单位的医务人员分批分层次地进行心血管病防治新知识的再教育。在一万名受训者中,来自乡卫生院、村卫生站的医疗卫生人员将占1/3。 卫生部部长张文康指出,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健康刚刚起步,如果每个医务工作者都能学习和掌握一些必要的心血管疾病预防知识和健康促进手段,并有效地结合于日常的医疗服务实践中,成为既能治疗又懂预防的“多面手”,我国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将获得巨大的推进。(叶国标)我国医卫人员心血管疾病健康教育培训计划启动 本刊讯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原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81岁高龄的张仲礼代表呼吁:“从基因资源的主权出发,建立一套完整的法律配套措施,确保我国对基因科研成果的利益分享!” 张仲礼代表说,我国拥有丰富的天然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基因资源十分丰富。同时在人体基因资源方面,由于工业化程度相对较低,人口流动性较小,很多族群内居住的居民通婚半径很小,因此很多独特的基因因此得以完整保存。这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一种不可再生的研究资源。 “尽管我国也曾颁布过相关的管理办法,但对基因科学研究以及成果运用的法律调整和干预基本上还是一张白纸。因此,应尽快就基因资源保护问题制订一部专门法规,第一要紧的事,就是要在法律上确认基因资源属于国家自然资源,任何外国组织机构或个人不经批准不得采集中国的基因资源,任何中国的组织、机构或个人未经批准不得向外国提供基因资源。”张仲礼代表说。 他忧心忡忡地告诉记者,由于基因科研成果具有现实和潜在的巨大商业价值,因而围绕着基因科研,必将有新一轮的“圈地运动”。如果我们现在还不动手保护自有的基因资源,那么我们就会在全球基因经济的起步阶段坐失良机,结果只会是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却全程受制于人。当前,应马上确立基因在法律上的专利权。(沈路涛黄庭钧)
-
转基因动物研究开发概况
当今世界各国转基因动物研究发展迅速,其目的是:一方面是培育生长快、体大、瘦肉型、高产的优良动物新品种;另一方面是以转基因动物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贵重药品及精细化工产品.但是进行转基因动物研究必需要有高质量的实验动物,否则,研究转基因动物无从谈起.为此,拟将近年来国内外转基因动物研究与开发情况加以介绍.
-
抗肿瘤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目前,全世界每年约600万人死于恶性肿瘤.中国现有癌症患者约450万人,死亡率逾30%,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肿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肿瘤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化疗药物、中药、生物制品、基因药物和肿瘤靶向治疗.用于肿瘤治疗的化疗药物能够杀死肿瘤细胞,但缺乏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
-
用于临床的基因工程药物
基因工程药物的生产是先确定对某种疾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的蛋白质,然后将控制该蛋白质合成过程的基因取出来,经过系列操作后将基因放入可以大量生产的受体细胞,如细菌、酵母菌、动物或动物细胞、植物或植物细胞中去,在受体细胞不断繁殖过程中,大规模地生产具有预防和治疗这种疾病的蛋白质,即基因疫苗和药物.国外现有的基因药物,国内大部分也能生产,我国目前生产的常用于临床的基因工程药物主要有:
-
生化药物发展概况与基因工程药物质量标准的若干内容及方法
概括介绍了生化药物的发展过程,为解决标准制订中的有关问题,结合所完成的实验实例介绍了方法的设计、应用与注意事项.
-
新新药品刷新未来药业市场
基因药物近年来的研究显示,除了人类早已认识到的遗传性疾病受基因控制以外,肿瘤、肥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痴呆、精神分裂症、暴力倾向、酒瘾等疾病或行为也都与基因有关.人类基因组包含着决定一个人生、老、病、死以及精神、行为等活动的全部遗传信息.
-
髓性白血病细胞靶向性基因药物高分子给药系统研究
目的:通过抗肿瘤腺病毒对髓性白血病细胞干预,探讨基因治疗方案的干预下,运用高分子给药系统的靶向性修饰特点,建立一个安全的、有效的适合髓性白血病细胞的防治模式.方法:合成pHPMA(pHPMA-ONp),加入制备好的Ad.mda-7.egfp形成pc-Ad.mda-7.egfp接合物,加入ACPPs形成ACPPs-pc-Ad.mda-7.egfp,在U937细胞上清中孵育pc-Ad.mda-7.egfp及CPP44-pc-Ad.mda-7.egfp20min以全波长酶标仪观察两种接合物的绿色荧光比值,进行抗腺病毒抗体中和实验;以CPP44-pc-Ad.mda-7.egfp感染U937细胞、RBC、MSC48h,全波长酶标仪检查绿色荧光蛋白表达,对CPP44pc-Ad.mda-7.egfp肿瘤靶向性检测;CPP44-pc-Ad.mda-7.egfp感染细胞,行CPP44-pc-Ad.mda-7.egfp穿膜活性检测;并采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CPP44-pc-Ad.mda-7.egfp穿膜活性的时间依赖性.结果:抗腺病毒抗体中和实验:通过人抗腺病毒抗体孵育两种接合物,赋予前U937细胞pc-Ad.mda-7.egfp全波长酶标仪检查荧光表达为91.7%,CPP44-pc-Ad.mda-7.egfp为90.3%,孵育后pc-Ad.mda-7.egfp为21.9%,CPP44-pc-Ad.mda-7.egfp为84.3%;肿瘤靶向性检测:CPP44-pc-Ad.mda-7.egfp分别感染U937细胞、RBC、MSC,全波长酶标仪检测发现,U937细胞(96.4±2.34),RBC(13.6±4.35),MSC(16.9±3.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35.754,P=0.000);穿膜活性检测: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U937细胞内可见大量PI荧光,以及大量的Hoechst33342和PI的复合荧光;穿膜活性的时间依赖性检测:倒置荧光纤维镜观察发现,随时间的推移,细胞浆内PI荧光逐渐增强.结论:CPP44-pc-Ad.mda-7.egfp具有良好的免疫逃逸能力,在静脉给药时,可有效避免人体内的抗腺病毒抗体对腺病毒的清除作用,使靶向治疗达到更高的浓度,且其对正常组织的副作用小,具有良好的跨膜转运能力,提高了腺病毒在细胞内的表达,增加了腺病毒抑制癌细胞的效率.CPP44-pc-Ad.mda-7.egfp可能适合静脉给药用于髓性白血病治疗.
-
浅谈基因与护理
随着人类基因研究的深入,在生命科学、现代医学领域里将会获得很多令人欢欣鼓舞的重大突破性成果,困扰着人类健康的肿瘤、心脑血管疾病、遗传性疾病、免疫缺陷性疾病、老年性疾病等将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开辟了防治这些疾病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如基因诊断、基因治疗、基因药物、基因免疫等新兴学科,更好地为人们的保健事业服务。
-
具有ATC编码的基因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分析与评价
目的 分析基因药物在我院的临床使用现状和发展趋势,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查询《新编药物学》(第17版)基因药品ATC编码,通过编码在世界卫生组织网站”http://www.whocc.no/atc_ddd_index”查询准确的DDD值,然后对我院2011-2013年具有ATC编码的基因药物的品种、数量、金额、DDDs、DDDc、B/A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基因药物的消耗金额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G-CSF用量较大(约占40%).国产品种和企业在各年的消耗金额前10名的药品排序中,呈上升趋势.结论 基因药物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临床使用合理.
-
日本肾脏病基因治疗的若干研究进展
近年来日本国内进入终末期肾病的患者不断增加,其原因之一就是无法根治慢性肾病.预计在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后,借助结构基因组时代的基因信息,可能会发现革命性的治疗方法,其中,包括基因治疗、再生医学、基因药物等.运用这些革命性治疗方法,可能会发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治疗慢性肾损害的方法[1].
-
基因技术的发展对国际疾病分类的影响
基因技术的发展对医学的影响是根本性的、革命性的、全面性的,基因技术在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基因药物、基因器官)中的应用将大大推动现代医学的发展,也将大大推动以现代医学为基础的国际疾病分类(ICD)的发展,传统国际疾病分类将发生根本性变革.
-
浅谈视网膜新生血管
目的:通过复习文献,探讨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机理并寻求其治疗药物.方法:复习有关文献,着重分析视网膜新生血管的产生机理,特别是近期分子生物学水平的科研成果.结果:近数十年的研究结果表明,新生血管生长是一组"化学介质"因子群调控的,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等.多种因子相互作用,促进或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向血管外基质的侵润和迁移;其中以VEGF和PEDF的相互作用为主.2000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写到:"眼睛新生血管的诱导,除高水平的VEGF外,还需要PEDF水平的下降."结论:促进或/和抑制新生血管的"因子群",是在视网膜或/和脉络膜微循环障碍的情况下,相关组织所分泌的一组"细胞外调节因子(EMFS)"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失衡,便发生新生血管.其具体关系如何,十分复杂,尚待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深入研究,同时寻找针对基因水平的治疗药物,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 视网膜新生血管 脉络膜新生血管 血和生长促进或抑制因子 基因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