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台湾梧栖童综合医院新建大楼
一、综合介绍一座800病床的综合医院提供多层次的医疗照顾,包括急诊、门诊、各种诊断服务、癌症、肿瘤治疗、急救、心理、内外科手术、加护治疗单位、生产、小儿科、贵宾检查治疗、大礼堂及演讲厅等.
-
气温高热警惕脑中风
脑中风位居人类死亡原因的第三位,每年有超过200万人死于脑中风.我国每年新发脑中风患者120万~ 150万人,死亡80万~ 100万人,存活者中约75%致残,5年内复发率高达41%.美国每年有50万人发病,其中15万人死亡,存活者中需要医疗照顾的200余万人.脑中风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社会问题.6月21日,
-
医疗照顾行为对居家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训练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骨科医师实施医疗照顾行为对居家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功能训练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54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按出院日期单双号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7例,两组住院期间均予以常规健康教育和康复训练指导.出院后,对照组实施居家自我管理模式;研究组患者出院后进一步延续医院治疗,实施由骨科医师介入的功能康复训练,时间为6个月.干预前后采用功能训练依从性调查表、膝关节评分标准(HSS)和健康问卷(SF-36)评价两组患者训练依从性、膝关节功能康复效果和生存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HSS、SF-36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功能训练依从性、HSS和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骨科医师对居家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医疗照顾行为,不仅能够提高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功能训练依从性和康复效果,而且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
-
癌症姑息与支持治疗
癌症姑息治疗的初创工作,重点在于关注癌症患者生命终末阶段的治疗及医疗照顾需求.经过多年发展,癌症姑息与支持治疗已经成为多学科成员共同努力,为癌症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帮助和支持的代名词,也成为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
早产的治疗与循证医学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是遵循证据的医学,其核心思想是"任何临床医疗决策的制定,都需要基于科学研究的依据".它要求医生"在为患者提供医疗照顾、作临床决策时,诚心诚意的、明确的和审慎的运用现有的佳证据"[1].
-
"生前预嘱"谁的权利?谁的选择
既然"生前预嘱"是人对自己生命尽头时要或不要哪种医疗照顾的决定和选择,那就牵涉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人应该有这种权利吗?传统医患关系中,患者往往不参与决定自己的医疗问题.
-
危重症医学——快速发展的临床学科
危重症医学是为急性、危及生命的危重病人提供生命支持和医疗照顾的学科.近10年来,危重症医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发展,对临床医学产生了重大影响.今天的危重症医学领域包含着大量和广泛的科学知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需要一支有着多学科知识和经验基础的医疗团队进一步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
姑息关怀,与死神谈判
每个人都以生始,而以死终,善始善终,方为完美.然而,我们不能避免、不能把握和不能选择的,就是始之生、终之死了.对此,作家毕淑敏认为:生命本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但作为中国人,我们画得不圆.毕淑敏的话是对我们这个崇拜天命观念民族的一个挑战.对于那些濒死的病人,我们的医疗照顾与救治不能让一个生命走得圆满.姑息关怀,显得尤为重要.
-
整个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以社区为重点美国打造社区医疗的"联合舰队"
2006年6月,我们有幸参加国家外专局组织的中国医院管理赴美培训考察团,分别考察了美国联邦卫生部医疗照顾与医疗救助署、老龄署以及美国老龄协会、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社区急救中心等,培训内容涉及美国公共医疗保健制度、医疗保健体系、老龄医疗服务的资金来源及管理、美国医院管理模式、医疗质量管理、医院后勤管理等相关内容.通过学习考察对美国医院管理以及医疗卫生保障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
糖尿病需要综合管理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正以迅速发展的势头成为现代社会的流行病,严重危害公众健康.在我国,目前糖尿病人数已接近4000万,并可能以每年新增100万的速度增长,全国糖尿病防治协作组预计,到2010年中国人口可能达到14亿,糖尿病病人将可能达到6300万,而且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糖尿病将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糖尿病正无情地吞噬着宝贵的生命和巨额的金钱.糖尿病作为一种可防并能良好控制、但不能治愈的慢性、终身性疾病,需要持续地医疗照顾和管理,而且是立体的、综合的医疗照顾和管理.
-
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事前审核系统运行情况分析
北京市医疗保险事务管理中心医疗照顾部,负责北京市4.6万余名医疗照顾人员(经卫生部核准的>50岁司局级以上领导干部)的医药费审核工作.
-
从美国社区护理方式看中国社区护理发展
社区护理也称社区卫生护理,源于19世纪由丽莲开始的公共卫生护理.随着公共卫生护理的范畴不断扩大和迅速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发展成为社区护理专业学科.社区护理是将公共卫生学及护理学理论相结合,采用直接的护理方式为个人、家庭和社区人群提供的健康服务;同时,也提供个体居住、工作或学校环境的基础医疗照顾.美国是社区护理发展较早的国家之一,并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迅速发展,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医疗卫生服务成本,扩大医疗服务的覆盖面.随着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社区卫生护理从以个体为向导,经过家庭为向导、终发展成为今天的以提供社区整体人群为向导的护理.因此,社区卫生护理的焦点也转化为较完整的社区照顾和社区卫生计划,工作重点是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
-
澳大利亚医疗保健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
1澳大利亚医疗保健制度概述澳大利亚的医疗保健体系主要由强制性的全民医疗照顾制度和自愿性的私人健康保险制度构成.
-
在三级医院中设置全科医学科是21世纪医学发展的要求
20世纪中期,在英美等发达国家逐渐兴起了全科医学(General Practice,GP),亦称家庭医学(Family medicinem).由于其对个人及家庭全面、连续、经济、高效的医疗照顾,因此受到政府、医疗保险事业、民众的重视和欢迎[1].
-
澳门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及老龄化医疗照顾
人口老龄化是现今世界的焦点问题之一,亦是亚洲、中国以及澳门现在及将来面对的重要问题.澳门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比全世界、亚洲及中国总体程度要严重.澳门的总体人口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趋向老龄化,老年人口占全澳人口的比例由1991年的6.8%增至2005年的8.3%,人口老龄化与老龄化医疗照顾成为澳门健康老龄化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系统地分析了澳门老年人照顾的管理组织架构;世界人口老龄化及澳门老年人口的特征和趋势;老龄化社会与政府的财政支付及政府老龄人口医疗卫生服务的状况.
-
高血压的防与治
高血压有了新标准过去20多年里,我国高血压的标准为收缩压在160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等于0.1333千帕)或以上和舒张压在95毫米汞柱或以上.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重新规定了高血压标准,新标准规定为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舒张压≥90毫米汞柱.不论男女,包括老年人在内的成人高血压诊断,都是这个标准.我国医学专家认为,新标准的血压值比过去的标准值明显降低,使更多的高血压患者能够及时得到医疗照顾,有利于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病的防治.
-
全科医师家庭签约服务的现状浅析与对策
自2010年家庭签约服务这个概念提出以来,其在国内一直作为一项惠及社区居民的“亮点”工程加以普及和推广,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现今早已被社区居民所熟知,居民签约的人数也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对固定医患关系、方便患者询诊就医、增强全科医生责任心和患者的依从性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我们也应当承认,在家庭签约服务的推广过程中,由于落实不到位,全科医师或其医疗服务团队执业能力还不能大化地满足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加之签约后持续的医疗照顾相对滞后,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覆盖率还没有真正做实,家庭签约服务流于形式的并不在少数。如何全方位有效推进家庭签约服务,以实现“小病到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工作目标,是值得社区卫生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
骨科临床护理路径表的设计及应用
临床路径已被确认为一种高效的医疗服务模式[1].它是由医务人员共同制定的医疗护理程序,使服务对象在疾病康复过程中获得一种已形成模式的医疗照顾方式.临床路径表则是将医疗护理服务按时间顺序具体排列的路线图.临床护理路径表是护士在实施临床路径过程中,根据医护共同制定的程序,具体实施服务计划的路径表.现将我院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表的情况汇报如下.
-
怎样实践循证医学
近年本刊登载了几篇介绍循证医学的文章,使大家对循证医学有了初步的认识.然而,从理论上认识循证医学与在临床上实践循证医学仍有一段距离.循证医学不是个沙龙,更不是个组织,而是一门科学,是临床实践的方法学.循证医学即是遵循证据的医学.它要求医生"在为病人提供医疗照顾做临床决策时,诚心诚意地、明确地和审慎地运用现有的佳证据”.其实,行医治病,从古时的郎中,到今日的医生,均自觉不自觉地在循证.历代医家将自己的经验写成医书,供后人参考循证;而今临床日常工作中的诊断依据、治疗依据也是循证.
-
《加强医院人文建设确保医院永续发展》专题讲座第五讲临终关怀与整体护理的人文本质
1 临终关怀的人文本质1.1 临终关怀的内涵现代临终关怀运动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先锋人物Cicely Saunders博士身兼医生、护士及社工三大专业,在长期临床工作中,他发现生命垂危的病人得不到合适的护理,而其家人也不知道如何照顾患者的情况时有发生.1967年在英国伦敦,Cicely Saunders博士开设"圣·克里斯多福安宁院"(St.Christopher's Hospice),率先尝试以医疗团队全程陪伴癌症晚期病人,并辅导家属度过哀恸期的医疗照顾方式[1].该机构影响深远,成为以后所有临终关怀组织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