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社区健康管理的认识与思考
目前,中国正处于快速健康转型阶段[1].经济发展、教育普及和科技进步促进了医疗水平的提高、人群生活质量的改善、人群期望寿命不断提高.同时,总和生育率下降,人口模式发生了转变,尤其是在大中城市,老龄化日益严重.流行病学模式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在死亡构成比中一度占首要地位的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构成比不断下降,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和精神性疾病等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构成比不断上升,已经成为威胁人群健康的首要因素.
-
四川省2 862例非致命性伤害资料分析
暴力性伤害是人群暂时或永久劳动能力丧失和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在青少年创伤死亡构成比中占居首位,已成为世界各国一个引人瞩目的社会和公众健康问题[1].通过对四川省部分市、县暴力性伤害的回顾性调查了解暴力性伤害特征,可望为暴力性伤害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
中国2000-2006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 了解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全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网资料,分析全国和不同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时间趋势和主要死因构成.结果 2000-2006年全国、城市、农村婴儿死亡率分别由32.2‰、11.8‰、37.0‰下降到17.2‰、8.0‰、19.7‰;全国、城市、农村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由39.7‰、13.8‰、45.7‰下降到20.6‰、9.6‰、23.6‰.全国、城市、农村5岁以下儿童死于肺炎比例分别由2000年的19.5%、9.9%、20.1%下降为2006年的15.6%、9.8%、16.2%.全国、农村5岁以下儿童死于腹泻比例分别由2000年的4.9%、5.2%下降到2006年的3.7%、4.0%.结论 2000-2006年全国和各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明显下降.
-
逆转心脑血管疾病上升趋势重在预防的模式创新
跨入新世纪之际,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全球化、工业化及城市化的步伐加快,人类疾病谱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虽然艾滋病感染率不断增多, 但21世纪人类健康所面临的大威胁仍为心脑血管病.目前,我国因心脑血管病所致死亡者约占总死亡构成比的45%,被公认为第一杀手.
-
加强综合监测与干预应对慢性病的挑战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方式、环境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居民死亡谱发生了明显转变.30多年来,我国居民的总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感染性疾病、营养缺乏及母婴疾病的死亡率大幅度下降,由1973-1975年的195.45/10万下降到2004-2005年的33.06/10万,死亡构成比由27.87%下降到4.01%.
-
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救治及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要点解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心血管病的发病人数持续增加,而且发病趋于年轻化,心血管疾病死亡原因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比的40%以上,已超过其他疾病(心血管>肿瘤>呼吸疾病>创伤/中毒>消化疾病等)成为首位死因。尤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率、病死率占心血管疾病的首位,我国2014年 AMI 病死率城市为55.32/10万,农村为68.6/10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1]。2016年5月27日第十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上,霍勇教授发言指出,今后中国心血管疾病的防治重点是“两防、一救”,即防脑卒中、防冠心病和救治心肌梗死。因此,要从各层面各环节规范 AMI 的治疗,提高 AMI 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在对 AMI 救治各环节中,急诊科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而且常常是第一救治场所。
-
微创物理靶向治疗肺癌的首选技术——射频消融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各地,肺癌均居恶性肿瘤死亡构成比的第一位,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不断升高[1].外科手术仍是早期肺癌治疗的首选,但是临床上只有20%~30%的肺癌患者适合手术治疗.随着人口老龄化,中老年肺癌患者的比例逐年增加,中老年肺癌患者往往存在合并症,不适合或不能耐受常规开胸手术,于是许多新的局部治疗方法应运而生,如肿瘤微创物理靶向治疗等.
-
产科出血病因的变化趋势及防治
1996年至2000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统计,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为53/10万.前3位的死亡原因分别是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羊水栓塞.在可避免的孕产妇死亡中,产科出血占50%~55%.值得欣慰的是,产科出血在孕产妇死亡构成比中,已从1996年的49.2%降至2000年的40.5%,产后出血仍在产科出血中占很大比例,但已从1996年的88.8%降至2000年的85.5%,其中产后2 h的出血量占产后出血量的90%.因此,如何控制和进一步降低产科出血、尤其是产后出血的发生,仍需做出很大的努力.
-
硫酸镁在保胎治疗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早产作为引起新生儿疾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已成为产科领域内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将早产明确定义为在孕37周前或259 d前终止的妊娠.全球早产的发病率,特别是孕34周之前的早产发生率明显升高,病死率为75%~80%,占围产儿死亡构成比的第一位,且存活者近半数存在合并症和后遗症,其生存质量的改善远不尽人意[1].
-
徐州市住院病人主要疾病构成及居民死因的演变分析
目的了解20年来住院病人疾病构成比及居民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为开展人群防治和制定卫生发展战略规划,及医学教育改革提供信息资料.方法根据<徐州市卫生统计资料汇编>中<徐州市综合医院住院病人疾病分类年表>,按国际疾病分类,总结出住院病人疾病分类构成比;并根据徐州市卫生防疫站提供的人口死因监测资料,对徐州市人口死亡原因构成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住院病人疾病分类构成比从八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末损伤中毒、循环系统、肿瘤住院构成比分别上升为第一、二、三位,构成比差异显著.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及传染病均显著下降.循环系统、肿瘤、呼吸系统等死亡构成比20年来一直依次位居前三位,而循环系统死亡构成比明显增加,肿瘤有所增加,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损伤中毒死亡均下降显著.结论循环系统疾病即心、脑血管病住院和死亡构成比均明显上升;心、脑血管疾病及恶性肿瘤已成为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传染病的住院与死亡均明显下降.损伤与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也是常见病、多发病.
-
急性肺栓塞诊治问答
1.为什么必须重视急性肺栓塞的诊治?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常见的疾病,特别是在住院病人中该病更易发生.据估计,在美国每年有大约60万例以上PE病人,导致5~20万病人死亡,仅次于恶性肿瘤和冠心病.PE至少占住院死亡构成比的15%以上,是占第三位的心血管疾病.临床上,未进行治疗的PE病人其住院死亡率是30%,而及时接受现代治疗的病人其死亡率大约仅2.5%.在溶栓时代以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急性大面积PE病人,其1小时内的死亡率接近70%,但随着溶栓治疗和导管碎栓术的应用,这类病人的死亡率已下降到23%~38%之间.PE导致的死亡常是以分钟来计算的,在所有的PE死亡病例中,90%发生在起病后2小时内.血流动力学状况的快速进行性恶化和医生对该病缺少应有的警惕,使PE常被漏诊,导致在所有PE死亡病例中,仅1/3在死亡前得到正确诊断,仅6.5%得到正确的治疗.
-
影像引导下热消融治疗肺部肿瘤的局部疗效评价
1概述
原发性肺癌(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居世界范围恶性肿瘤死亡构成比的第一位,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不断升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出版的GLOBOCAN 2012估计:全世界肺癌新发病例180万例,死亡病例160万例[1]。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2014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肺癌新发病例60.59万例(男性41.63万例,女性18.96万例),居恶性肿瘤首位(男性首位,女性第2位),占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的19.59%(男性23.03%,女性14.75%)。肺癌发病率为35.23/10万(男性49.27/10万,女性21.66/10万)。同期,我国肺癌死亡病例为48.66万例(男性33.68万例,女性16.62万例),占恶性肿瘤死因的24.87%(男性26.85%,女性21.32%)。肺癌死亡率为27.93/10万(男性39.79/10万,女性16.62/10万),与30年前相比,我国肺癌死亡率上升了465%[2]。 -
2010-2014年天津市津南区北闸口镇居民死亡概况及主要死因构成
目的 了解天津市津南区北闸口镇近5年内居民主要死因构成,为政府制定相关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北闸口镇2010-2014年死亡监测资料.结果 2010-2014年北闸口镇共报告死亡病例982例,总死亡率为561.29/10万,其中男性报告522例,死亡率为610.15/10万,女性报告460例,死亡率为514.54/10万,除<1岁组外,死亡率随着年龄增高而增高;不同职业人群中,除学龄前及学生外,无业及自由职业人群寿命低于其他职业人群(P<0.05),不同文化程度人群中,大学及以上人群平均寿命较其他人群高(P<0.05);北闸口镇居民主要死因顺位前4位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其中损伤和中毒致死率及死因顺位高于天津市整体水平.结论 北闸口镇政府应特别加强对交通事故、意外伤害及中毒等因素导致的损伤和中毒致死的控制.
-
产后出血44例临床分析
我国孕产妇死亡中,49.5%是由产科出血所致,其中产后出血占产科出血死亡构成比的87.7%。本文就44例产后出血进行分析并对其预防措施进行讨论,以期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提高产科质量。1 资料与方法以1994年10月—1997年10月在我院孕足月经阴道分娩诊断产后出血44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诊断标准: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产时及产后2h内阴道流血量采用盆接法估计,产后2~24h阴道流血量由有经验医师采用目测法估计。
-
8例溺水儿童救治体会
淹溺(drowning)是指人淹没于水中,水或其他杂质堵塞呼吸道导致换气功能障碍,进而发生缺氧乃至窒息,造成机体呼吸循环功能、内环境、水电解质急剧改变的一种状态.它目前是我国0~14岁年龄组第一位死因,是人群意外伤害致死的第三顺位死因,在意外伤害死亡构成比中占40%左右[1,2].呼吸心搏骤停是导致淹溺者死亡的常见原因,溺水患者往往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严重者导致急性肺损伤(ALI).人工机械通气是抢救此类患者的重要支持治疗方法.现就8例儿童淡水淹溺的救治过程分析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2007年5月-2011年10月就诊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急诊科的溺水儿童8例;均为淡水淹溺,年龄4~13岁,其中男6例,女2例.5例发生在社区游泳池内,3例发生在非游泳区.经抢救治疗后6例存活,2例死亡.
-
儿童溺水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溺水(drowning,w 65-w 74)被划归到疾病和死亡的外因(V 01-Y89)中的意外伤害(unintentional injury),是人体在游泳池、浴盆、自然水域等淹溺或沉没[1].据WHO报告,意外伤害已成为了大多数国家0~14岁儿童的第一位死因,儿童意外伤害已被国际学术界确认为21世纪儿童期重要健康问题和儿童保健领域里的一个前沿课题.溺水在我国儿童和青少年意外伤害死亡构成比中占40%左右,是儿童和青少年意外伤害中主要的原因之一.鉴于儿童溺水严重的危害性,本文就其流行病学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
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2001~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5岁以下各年龄组儿童死亡情况,分析主要死因并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对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2001 ~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死亡率、年龄构成及主要死亡原因顺位.结果:2010年新生儿、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5.03‰、5.75‰、6.83‰,与2001年相比,各年龄组儿童死亡率均明显下降(P<0.05).年龄构成比中新生儿及婴儿死亡构成占比例较大且呈逐年上升趋势,1~4岁儿童死亡构成比则明显下降.主要死因依次为早产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意外、肺炎、其他疾病.结论:强化孕产期保健工作,防治早产低出生体重,提高儿科及产科质量,加强妇幼保健知识宣教及儿童安全教育,扩大医疗保障范围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重要措施.
-
代谢综合征与心脑血管疾病
每年全球有73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约占全球每年疾病死亡人数的1/3.我国近10年来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增加了1倍,现在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社区居民的第1位死因(占总死亡构成比45%左右).不良的生活方式已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正在逐渐成为我国居民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1].
-
临产孕妇血浆D-D、Fb及AT-Ⅲ检测的临床价值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居我国目前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1].产后出血极易导致血栓栓塞性疾病,对产妇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据文献报道,我国孕产妇死亡中有49.9%孕妇死于产后出血,其中产后出血占产科出血死亡构成比的87.8%[2].本文对临产孕妇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及抗凝血酶Ⅲ(AT-Ⅲ)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对临产孕妇产后出血及其并发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测、预防和及时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19例结核性脑膜炎死亡原因分析
我院1996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10年中共收治结核性脑膜炎(以下简称结脑)患者221例,占同期住院结核病人数的3.2%(221/6990).其中死亡19例,死亡率为8.6%(19/221).占同期结核病死亡人数的14%(死亡构成比19/136).现将有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