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军事应激反应性抑郁预测量表的研制
随着生活节奏增快,个体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依据现代应激理论与应激反应研究,个体罹患抑郁和焦虑的风险随应激的增强而增高.军人作为特殊职业人群,面对社会压力的同时,还需满足现代战争对体格与心理素质的高要求.近年来各国战争与非战争军事行动经验表明,军事应激条件下,军人会出现多种情绪反应(主要为抑郁和焦虑),对其作业水平产生影响,甚至会引发事故、导致非战斗性减员,直接影响战斗力.本研究以官兵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军事应激条件下抑郁发生进行预测研究,为对患病风险预测、人员筛选、心理健康预防与干预方案构建、组织运行管理等方面提供支持.
-
精神病高危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性干预研究进展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精神病高危综合征的研究。介绍了精神病高危综合征的定义、评估工具、影响因素与干预措施。
-
老年骨质疏松症治疗策略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群常见的慢性骨代谢性疾病,是老年人群致残、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寻找有效预防与干预治疗措施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本文就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的有关预防及其干预措施进行分析,以便为开展骨质疏松症的有效防治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
-
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检测技术
耳聋是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的常见疾病,也是临床上常见的遗传病之一.每1 000个新生儿中就有1~3例聋儿[1].根据2006年12月公布的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我国现有听力残疾者在2 600万以上,居各类残疾之首.听力言语残疾者中7岁以下的聋儿达80万人并以每年新增3万聋儿的速度在增长[2].据统计,约60%的新生聋儿是由遗传因素导致的[3-4],另外在大量迟发性听力下降患者中,亦有许多患者由自身的基因缺陷致病,或由于基因缺陷和多态性造成对致聋环境因素易感性增加而致病,还有40%为环境因素所致.减少耳聋的发生重在早期的预防与干预,对于环境因素导致的耳聋,可以通过预防感染、加强孕期围产期保健、避免应用耳毒性药物等措施有效地预防;但对于遗传性耳聋的预防,明确耳聋病因是关键.
-
n-3多不饱和脂肪酸在慢性肾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慢性肾脏疾病(CKD)已成为一个威胁公众健康的重要问题,如不及早预防与干预,将导致进行性肾功能减退.目前的研究显示许多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和脂质代谢紊乱能促进CKD的进展.鱼油中的主要成分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被证实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饮食富含n-3 PUFA的爱斯基摩人和日本人群中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死亡比例较其他人群明显降低.
-
置人死地的心灵杀手——抑郁症
近日,香港著名艺人张国荣因抑郁症跳楼自杀身亡,引起全球华人广泛的震惊和惋惜.事实上,抑郁症患者中大约有65%~80%的病人会出现自杀企图,45%~55%的病人会出现自杀行为.严重的抑郁症中,15%的病人会自杀成功.从世界的范围来看,每年大约有1000万人企图自杀,500~700万人是由于抑郁症所引起,其中100万会自杀成功.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告诉人们,对抑郁症病人自杀的预防与干预,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
青少年犯罪危险因素、保护因素及其社会生态学预防模式的探讨
有关青少年犯罪的危险因素与保护因素是目前该领域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多项研究认为青少年犯罪是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危险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保护因素则可减少危险因素的影响.本文对有关青少年犯罪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总结,并从减少危险因素和强化保护因素的角度出发,对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社会生态学预防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
要重视儿童虐待问题的预防与干预
1概述世界卫生组织(WHO)把虐待儿童视为当前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儿童虐待(child abuse)是指父母、监护人或其他年长者对儿童施以躯体暴力和性暴力,造成儿童躯体与情感的伤害,甚至导致死亡;或对儿童的日常照顾、情感需求、生活监护、医疗和教育的忽视(neglect)现象[1].
-
n-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肾脏疾病
慢性肾脏疾病(CKD)已成为一个威胁公众健康的重要问题,如不及早预防与干预,将导致进行性肾脏纤维化和肾功能减退,直至进入终末期肾衰竭,而不得不依赖透析或肾移植生存.
-
重庆市精神卫生工作的现状与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因社会变革和社会矛盾而衍生出的心理行为问题日益增多,据统计目前我国有重性精神病患者约1600万[1]。疾病致残导致的劳动力丧失或有利机会丢失致使许多患者及家庭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现象十分严重;贫穷使得精神疾病不能得到持续稳固的治疗,病情反复波动或复发加重,形成恶性循环,不得已时家人只得让其流浪或将其关锁,一些病态行为的破坏作用一方面造成家庭财产损失,另一方面也会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对社会安定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精神卫生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2008年精神卫生已被列入公共卫生九大项目之一,如何有效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提高治疗水平和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开展心理和行为问题的预防与干预、增进社会群体的身心健康,便成为精神卫生工作的首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精神卫生事业虽已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但现状依旧不容乐观,笔者现就本市精神卫生现状和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作如下探讨。
-
从生命伦理学视角加强高校学生社区自杀预防与干预
针对发生在高校学生社区的大学生自杀事件,从伦理学角度分析高校学生社区自杀事件的起因,根据生命伦理学的学科特点与高校学生社区的属性,从生命伦理学的视角提出预防与干预高校学生社区自杀的措施:营造温馨和谐的社区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根据学生特点,结合生命伦理的内容开展生命价值教育;开展理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生命观;以伦理道德教育为突破口,帮助学生实现个体生命价值.
-
辅导员预防与干预高职生网瘾工作模式浅析
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学校文化、办学理念、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是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原则的综合体现,也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支柱。网瘾是指上网者对互联网过度沉迷,以致影响学习工作和社会关系的不良习惯。本文以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技术学院5个相关医学类专业学生为样本,采用抽样问卷方式进行调查,运用统计学相关理论,对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并提出具体措施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