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研究进展
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虽主要侵犯肝脏,但自Lie-Injo首次从HBsAg阳性的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检测出HBV-DNA,近几年在慢性乙肝患者PBMC内已检出多种形式HBV-DNA及复制中间体RNA和抗原成分[1,2].由于HBV感染引起的肝脏病变主要与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有关,而PBMC是T、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NK细胞等免疫活性细胞的集合体,对机体的免疫反应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故PBMC已成为HBV在肝外的重要复制场所,本文就有关HBV感染PBMC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
血清中乙肝病毒全长cccDNA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cccDNA)是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复制中间体.HBV复制活跃时,cccDNA可从损伤的肝细胞释放入血.因此,血清中出现cccDNA是肝细胞受损的早期标志~([1]).本研究用长链PCR方法从血清中扩增HBV cccDNA全序列,结合血清中HBV PreS1抗原、HBV标志物和丙氨酸转氨酶(ALT)的检测结果,分析血清中cccDNA检出率与HBV PreS1抗原表达及肝细胞损伤的相关性.
-
拉米夫定--部分调节HepG2.2.15细胞干扰素诱导基因表达
为了解抗病毒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3TC)处理的Hep.2.15细胞干扰素(IFN)抗病毒基因表达谱以及3TC对IFN信号转导途径的影响而开展此项研究.具体方法:将培养的Hep2.2.15细胞用3TC处理,再以IFN-α刺激6 h,分离细胞总RNA,经逆转录、32P标记后与尼龙膜上的探针基因芯片进行分子杂交--Macroarray法,并以此来分析3TC处理的Hep2.2.15细胞IFN抗病毒基因表达谱.用ELISA、Dot b1ot、Southern blot分析3TC处理的Hep2.2.15细胞分泌HBV抗原、细胞外HBV DNA以及细胞内复制中间体HBVDNA.Northerm blot证实单个IFN抗病毒基因如MxA、2'5'-寡腺苷酸合成酶(2'5'-OAS)以及IFN信号转导途径分子STAT1等表达情况.
-
乙肝病毒特异性核酶的构建及体外切割活性的初步研究
设计针对HBV复制中间体mRNA的核酶,用于抗病毒治疗是国内外的一个研究方向.利用重组PCR技术合成了核酸基因(简称RZ),并克隆于T7启动子下游,进行了体外转录及切割活性的研究.
-
HBV ccc DNA的检测方法及研究进展
共价闭合环状 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ccc DNA)作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的转录模板,是一种独特的复制中间体,长期聚集于宿主细胞核内,在HBV生命周期及持续感染中起着关键作用。由于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均不能清除ccc DNA,其监测对于评价抗病毒治疗疗效、判断停药时间、预测治疗后再发等方面具有着重要作用。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HBV ccc DNA的检测方法得到不断的建立和完善,其临床应用价值也逐渐得到探究。本文就近年来研究报道的ccc DNA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等作一综述。
-
HBV 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研究进展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PBMC)是指一群在机体的免疫应答中起至关重要作用的单个核白细胞,主要指 T、B 淋巴细胞、巨噬细胞、NK 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等免疫活性细胞。HBV 属嗜肝DNA(deoxyribonucleic acid,DNA)病毒,主要侵犯肝脏组织,但在肝外组织和细胞中也发现了 HBV DNA 及其相关抗原。自1983年 Lie-Injo 等[1]首次报道在 HBsAg 阳性肝癌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分离出 HBV DNA 以后,陆续的研究发现在 PBMC 中还存在着多种形式的 HBV,如 HBV DNA、HBV ccc 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ccc DNA)及其复制中间体 RNA(ribonucleic acid,RNA)[2-5],从而证实了 PBMC 是 HBV 肝外感染的重要靶器官。本文将从HBV 感染 PBMC 的机制和对免疫功能的影响、HBV 感染PBMC 的临床意义两方面就 HBV 感染 PBMC 的研究进展作简要回顾综述。
-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cccDNA临床应用研究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属嗜肝脱氧核糖核酸科(hepadnaviridae),不完全双链DNA病毒,是引起急慢性肝炎的主要病原之一.乙型肝炎病毒与其他DNA病毒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它特殊的反转录复制形式,以及特殊的复制中间体共价闭合环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cccDNA)的存在.cccDNA是病毒mRNA和前基因组RNA的转录模板,cccDNA的存在是病毒复制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病毒感染得以维持的根源,抑制或清除cccDNA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关键.
-
乙肝病毒的非规范复制循环及其产物特点
乙肝病毒非规范复制产生的双链线性DNA(DSLDNA)具有活跃的非同源重组能力,是病毒DNA整合人宿主细胞基因组的优先前体,促进了病毒DNA整合和宿主细胞癌变;同时还可以合成cccDNA或包装成成熟病毒颗粒感染新的肝细胞,形成一个独立稳定的循环而存在于感染细胞内.本文将就乙肝病毒非规范复制产生的机制、复制中间体的结构特点和生物学特征作一综述.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血清cccDNA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在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肝细胞核内可检测到一种不同形式的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不与蛋白共价结合.cccDNA是嗜肝DNA病毒科病毒基因组的复制中间体,是嗜肝DNA病毒mRNA和前基因组RNA的合成模板,是嗜肝病毒持续感染的关键因素[1-2].目前普遍使用的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能很好的抑制HBV复制,控制病情,但是一旦停药后HBV很容易再次复制,其原因就在于肝细胞中HBVcccDNA的持续存在,因此,清除HBVcccDNA是真正治愈乙肝的关键,HBV cccDNA的相关研究是医学界的重点和热点之一.HBV cccDNA主要位于感染的肝细胞核中,一般使用肝脏组织来检测.但是肝组织样本采集困难,限制了其使用.近年,有研究检测血清中HBVcccDNA载量,并探讨其在临床中的运用.
-
乙型肝炎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
HBV共价闭合环状脱氧核糖核酸(cccDNA)是嗜肝 DNA病毒基因组的复制中间体,是嗜肝 DNA 病毒部分基因的mRNA和前基因组 RNA的合成模板,在 HBV感染初期即能检测到,且长期存在于细胞核中。其在 HBV 复制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它的长期存在也是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化的主要原因之一。HBV cccDNA肝细胞中持续感染及抗病毒治疗复发之间的关系受到广泛的关注与肯定,现就 HBV cccDNA 常用检测方法及其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
HBV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中HBVcccDNA检测的临床价值
在HBV感染的肝细胞核内可检测到一种不同形式的病毒DNA--共价闭合环状DNA(HBVcccDNA),不与蛋白共价结合,是乙肝病毒基因组的复制中间体,是病毒mRNA和前基因组RNA转录的模板,它的存在是病毒复制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评价HBV感染状态及药物疗效重要的指标,但取材困难.
-
硫酸类肝素-3-O-磺基转移酶B1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影响
目的 研究硫酸类肝素-3-O-磺基转移酶B1(HS3ST381)对HBV复制的影响.方法 以HepG2细胞为阴性对照组,转染2.5μg pCH9-HBV(HBV表达质粒)的HepG2细胞为阳性对照组;转染了2.5μg pCH9-HBV、1.5 μg pcDNA3.1(HS3ST3B1表达质粒载体)和2.0μgpTZU6+1(干扰质粒构建载体)的HepG2细胞为对照组;转染了2.5μg pCH9-HBV、1.5 μgpCDNA3.1-HS3ST381和2.0 μg pTZU6+1的HepG2细胞为实验组A;转染了2.5 μg pCH9-HBV、1.5 μg pCDNA3.1-HS3ST381和2.0μg psh1126(HS3ST381的干扰质粒)的HepG2细胞为干扰组A.转染了2.5μg pCH9-HBV和2.0 μg pTZU6+1的HepG2细胞为实验组B;转染了2.5μgpCH9-HBV和2.0μg psh1126的HepG2为干扰组B.采用Southern blot和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HS3ST381共转染处理及未共转染处理的细胞内HBV复制中间体含量和病毒总RNA表达量,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这种变化与HBV启动子[核心启动子(cp)、X蛋白启动子(xp)、包膜蛋白启动子1(sp1)、包膜蛋白启动子2(sp2)]活性的关系.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以对照组HBV DNA含量为1,实验组A、干扰组A HBV DNA含量分别为10%±2%、31%±4%,对照组与实验组A比较,F=20.8,P=0.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A与干扰组A比较,F=24.9,P=0.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干扰组B比较,试验组B HBV DNA水平上升了130%±11%.在HBV稳定表达细胞株中转染pCDNA3.1-HS3ST381分别为0.5、1.0、1.5μg时,HBV DNA水平分别是对照组的90.0%±3.1%、82.0%±2.3%、21.0%±1.9%,与对照组比较,F值分别为22.7、20.3、26.5,P值分别为0.029、0.041、0.0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A HBV总RNA量为对照组总RNA量的17.0%±2.7%,两组比较,F=25.6,P=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扰组A HBV总RNA的量恢复到对照组的74.0%±3.9%,实验组A与干扰组A比较,F=21.3,P=0.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HS3ST381对总RNA的下调与HBV的启动子活性无关.结论HS3ST381对HBV复制和HBV总RNA水平均有下调作用,但总RNA的下调不是HS3ST381直接作用于HBV启动子的结果.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硫酸类肝素-3-O-磺基转移酶B1 复制中间体 -
病原不明肝炎患者肝组织中TTV正链的检测及其与病变的关系
目的探讨TTV与病原不明肝炎的关系及TTV能否在肝组织中复制。方法用巢式PCR法对31例某职校流行的病原不明肝炎患者的血清进行3.2kbTTV DNA扩增,30例同地区志愿献血员为对照组,结合肝炎患者的病理改变进行分析;同时用核酸酶保护法对其中7例肝炎患者的肝组织做TTV正链的检测。结果在病原不明肝炎患者中,TTV的检出率为96.9%,在志愿献血员中检出率为60%,两组间TTV的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在TTV DNA阳性的30例肝炎患者中,尽管大多数肝脏损害轻微,但仍有6.6%有慢性肝炎改变。在7例病原不明肝炎患者的肝组织中用核酸酶保护法均检出TTV DNA的正链。结论 TTV 感染可能与该病原不明肝炎的流行有关,TTV 可以在人肝组织中复制,TTV可能导致的肝脏损害轻微,但仍有少数有慢性肝炎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