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血清生物标志物

    作者:张颖;王超超;牛瑞

    目的 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并鉴定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和健康人血清差异表达蛋白.方法 收集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30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及健康人血清各30份,组内等量混合后,去除高丰度蛋白,经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试剂标记后采用二维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鉴定并进行相对定量.对鉴定出的差异蛋白进行基因功能聚类(GO)分析和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出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发生相关的蛋白质.结果 质谱鉴定出置信度>95%的蛋白质共490个,其中差异表达蛋白25个.与对照组相比,25个差异蛋白中有4个表达上调,21个表达下调.GO分析显示,大多数差异蛋白处于细胞外区域(92%);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含差异蛋白数量多的通路为补体和凝血级联通路.结论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血清中鉴定出了与补体及凝血相关的差异蛋白,其具体功能有待进一步研究.

  • IgA肾病相关血清、尿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作者:白丹阳;李振江

    IgA肾病是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该病病理改变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发病早、预后差.肾穿刺活检是诊断IgA肾病的金标准,因操作的创伤性和潜在的并发症,让很多临床医生在选择时有所顾虑,且不方便病情监测.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寻找IgA肾病无创易得、简单准确的相关生物标志物,现主要从蛋白质和核酸两个方面介绍近年来研究火热的IgA肾病相关血清、尿生物标志物.

  • 1型糖尿病的基因与血清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何淳;李永哲

    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需要经过一较长时间的糖尿病前期,在前期预测糖尿病的发生,筛选T1DM病的高危人群.及时进行免疫干预治疗是预防T1DM的关键,因而T1DM的早期诊断指标显得尤为重要.

  • 应用SELDI-TOF-MS技术初步建立结直肠癌分类树模型

    作者:范乃军;高春芳;王秀丽;盛新华;李冬晖;郑国宝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期患者血清蛋白质组变化, 初步建立结直肠癌期分类树模型.方法:将335例血清样本(其中结直肠癌患者169例, 健康人166例)随机分为训练组和测试组, 将血清样本加至IMAC30-Cu2+蛋白芯片,利用SELDI-TOF-MS得到血清蛋白质谱, 利用Biomarker Wizard软件进行蛋白峰值鉴定和聚类. 利用Biomarker Pattern以训练组建立由1个差异蛋白组成的结直肠癌期分类树模型, 以测试组进行独立样本的双盲验证. 另外, 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检测测试组血清样本CEA.结果:软件识别了59个质峰, 其中由质荷比为5765的蛋白构成的分类树模型可以有效鉴别结直肠癌患者与正常人, 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98.81%及100.00%, 经双盲验证其灵敏度,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分别是97.65%, 98.80%及98.81%. CEA的灵敏度及特异度低于SELDI分类树模型( P<0.05).结论:SELDI-TOF-MS检测得到的血清蛋白质组分类树模型可以准确的鉴别结直肠癌患者与正常人, 对结直肠癌的筛查有重要的意义.

  • 特发性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血清生物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妍;田欣伦;桂耀松;马爱平;李雪;曾妮;张芃;李果珍;徐凯峰

    目的 定量检测血清抗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抗体水平,探讨特发性肺泡蛋白沉积症(IPAP)血清生物标志物在其诊断及监测中的意义.方法 连续收集2006年3月至2013年3月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31例IPAP患者,其中男27例,女4例,平均年龄(47±8)岁.纳入同期25名健康体检者及15例胸部CT表现与肺泡蛋白沉积症(PAP)易混淆的住院患者作为疾病对照,所有患者收集血清标本,以ELISA方法分别测定其血清抗GM-CSF抗体、肺泡表面活性物质-A(SP-A)、肺泡表面活性物质-D(SP-D)和软骨糖蛋白-39 (YKL-40)水平,分析其与LDH、癌胚抗原、肺功能和血气等指标的关系.结果 IPAP组患者血清抗GM-CSF抗体、SP-A、SP-D水平分别为29.80(13.02 ~53.86) mg/L、(47±30)和(77±57) μg/L,较健康对照组及疾病对照组升高(P<0.05).YKL-40和LDH水平分别为70.46(48.56 ~90.13) μg/L与(243±56) U/L,与疾病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0.05).癌胚抗原水平为(8 ±6) μg/L,较疾病对照组高(P<0.05).取2.46 mg/L为截断值,血清抗GM-CSF抗体对IPAP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达100%.IPAP组血清LDH、癌胚抗原、SP-A水平分别与P(A-a)O2呈正相关,与TLCO%、PaO2、SaO2呈负相关(P<0.05),SP-D水平与SaO2负相关(P<0.05).SP-A、SP-D水平分别与LDH、癌胚抗原正相关(P<0.05),LDH与癌胚抗原正相关(P<0.05).YKL-40水平与SP-A水平正相关(P<0.05),与其他血清学指标及肺功能、血气指标无线性相关关系(P>0.05).抗GM-CSF抗体与上述指标均无线性相关关系(P>0.05).结论 IPAP患者血清LDH、癌胚抗原、SP-A与SP-D水平均升高,且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YKL-40水平亦升高,但与疾病严重程度无关;抗GM-CSF抗体与疾病严重度无关.多数IPAP为自身免疫性,通过应用血清抗GM-CSF抗体定量检测方法,验证了其对IPAP诊断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以用于自身免疫性PAP的诊断.

  • 膝骨性关节炎差异表达蛋白血清标记物筛选:iTRAQ技术的重要性

    作者:梁海波;苏伟;罗世兴;董桂甫;龙光华;覃育接

    背景:在临床上对于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尚缺乏有效的诊断方式。蛋白质组学是从整体的角度分析细胞的所有蛋白质组成、表达水平及修饰状态的学科,可以了解蛋白与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及联系,从而揭示蛋白功能与细胞生命活动的规律。
      目的:通过对骨性关节炎K/L分级的各阶段的血清样本进行ITRAQ定量蛋白组学分析检测,以发现骨性关节炎各个时期的的潜在分子标志物。
      方法:收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参照Kel gren-Lawrence(K-L)分级标准,分为K-L 0、Ⅱ、Ⅳ级的亚组,每个亚组随机选取10例男性与10例女性。去除血清高丰度蛋白,进行稳定同位素116、117、118的iTRAQ标记、反相色谱柱分离、质谱检测及Swissport数据库检索;再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通过对不同样品的iTRAQ肽段实验标记、Q-star质谱鉴定和MASCOT搜库,共筛选出有意义差异蛋白169个,K-L 0级与K-L Ⅳ级差异蛋白153个;K-L 0级与K-L Ⅱ级差异蛋白153个;K-L Ⅱ级与K-L Ⅳ级差异蛋白145个。结果表明应用iTRAQ技术可筛选出与骨性关节炎发生发展的多个差异蛋白,提示iTRAQ技术对于骨性关节炎蛋白质组学血清生物标记物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 基于iTRAQ标记结合IPA生物分析平台筛选异常黏液质型阳痿病证大鼠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

    作者:马文静;毛吾兰?买买提依明;张盼盼;斯依提?阿木提;刘凤霞;薛志琴;蒋萍;阿莱?巴合提汗;阿地力江?伊明

    目的 应用iTRAQ标记技术结合IPA生物分析平台,筛选异常黏液质型阳痿病证特异性差异表达蛋白候选标志物,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建立异常黏液质证候模型,并筛选阳痿病证模型后,分为正常组(N)、证候组(B1)和病证组(A1)共3组(n=10),分离血清,进行iTRAQ标记结合LC-MS-MS蛋白质组学分析,应用IPA在线生物平台对异常黏液质型阳痿病证组大鼠血清差异表达蛋白进行蛋白质调控网络分析、生物功能分析、典型通路分析和生物标志物筛查分析.结果 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获得61种异常黏液质型阳痿病证血清差异蛋白,IPA分析结果为,候选差异表达蛋白质中6种与血管内皮功能相关;3种与平滑肌活动相关;10种与炎症相关.参与的主要生物学过程为损伤反应、炎症反应和防御反应等,涉及的主要通路为LXR/RXR通路和FXR/RXR通路等,并获得与勃起功能障碍疾病相关的标志物4个,分别是C反应蛋白、血管紧张素原、T-激肽原1以及β-2-糖蛋白1.结论 炎症和血管内皮功能改变可能在该病证发生发展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上述4种蛋白可能可以作为异常黏液质型阳痿病证大鼠与勃起功能障碍疾病相关的血清候选差异蛋白.

  • 术前血清生物标志物对上皮性卵巢癌预后判断应用价值

    作者:牛诤;卢莎;仝进毅

    卵巢癌是严重危害女性健康及生命安全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范围内,每年约有225500例新发病例,其中有140200例为死亡病例,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前列[1],而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占卵巢恶性肿瘤的85%~90%。近几十年来,尽管医疗水平和技术不断提高,但卵巢癌死亡率仍居于所有妇科恶性肿瘤的首位,其5年生存率也一直徘徊在30%耀40%[2]。上皮性卵巢癌目前的治疗方法为早期(FIGO分期为玉~域期)分期手术、晚期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并辅以术后化疗。肿瘤细胞减灭术是尽大努力切除卵巢癌之原发灶和转移灶,使残余肿瘤直径<1cm。准确预测癌症的转归和预后为选择手术时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选择化疗药物以及确定随访周期提供科学依据,因此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对血清生物标志物认识的不断深入,其在上皮性卵巢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判断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对此,本文就近年来血清生物标志物中对上皮性卵巢癌的预后判断的相关研究的进展做一综述。

  • 膝骨关节炎中医证候血清生物标志物研究

    作者:韩煜;张志星;边青山;齐鹏坤;李洪久;李春日

    目的:研究膝骨关节炎中医证候与生物标志物的相关性,为膝骨关节炎的证候提供新内容.方法:2012年5月一2013年12月收集膝骨关节炎病例120例:男57例,女63例;分为肝肾不足、筋脉瘀滞证,脾肾两虚、湿注骨节证,肝肾亏虚、痰瘀交阻证.整理临床特征资料,采用ELISA法用酶标仪测定Ⅰ型和Ⅱ型胶原抗原表位C1,2C(C1,2C)、Ⅱ型胶原抗原表位C2C(C2C)、Ⅱ型前胶原C末端肽(PIICP)、硫酸软骨素846 (CS846)、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血清透明质酸(HA),整理KOA中医症候的生物标志物和临床症状特征,研究KOA中医症侯与生物标志物的相关性.结果:BMI、WOMAC评分、关节活动度等指标肝肾亏虚、痰瘀交阻证和脾肾两虚、湿注骨节证明显高于肝肾不足、筋脉瘀滞证(P<0.05),并且CS846和HA在明显高于肝肾不足、筋脉瘀滞证.结论:血清蛋白多糖在肝肾亏虚、痰瘀交阻证和脾肾两虚、湿注骨节证明显高于肝肾不足、筋脉瘀滞证,关节活动度和生活质量低于肝肾不足、筋脉瘀滞证.

  • iTRAQ结合质谱筛选胃癌血清生物标记物

    作者:韦春回;赖铭裕;莫喜晶

    目的:利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技术筛选并鉴定胃癌、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患者和健康人血清差异表达蛋白。方法:收集胃癌(GC)、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患者(IM)及正常人血清各45例,组内等量混合后,去除高丰度蛋白,经 iTRAQ 试剂标记后采用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2D-LC-MS/MS)鉴定并相对定量。结果:共鉴定出10540条独特肽段,对应199个非冗余蛋白,相对于正常组,在胃癌组和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组中均表达上调的差异蛋白有23种,下调的有14种,差异蛋白中包括脂多糖结合蛋白(lipopolysaccharide-binding protein,LBP)、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无花果酶3(Ficolin-3,FCN3)等9种免疫反应蛋白,提示免疫反应和胃癌间存在一定的联系。结论:筛选出多种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差异蛋白,提示iTRAQ技术对于胃癌蛋白质组学血清生物标记物的研究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流式免疫多重微球芯片技术检测干燥综合征自身抗体的评价及应用

    作者:牛广华;高玉洁;张程;张艺凡;吕丹;崔百慧

    目的:建立多重微球芯片流式免疫荧光发光法检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 )自身抗体的评价及应用。方法采用多重微球流式免疫荧光发光法,以聚苯乙烯微球为反应界面,将8种[SSA(60 kD)、SSB、α‐fodrin、M3、ds‐DNA、nRNP/Sm、Sm、M2]抗人IgG单克隆抗体包被微球后,用该方法检测同一血清样本中的多种可溶性蛋白抗体。选取pSS患者206例、非pSS患者110例和健康人69例,用多重微球流式免疫荧光发光法检测8种自身抗体。结果多重微珠流式免疫荧光发光法检测8种抗体的批内差异及批间差异均较小;检测pSS组的8种抗体水平与非pSS组、健康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诊断pSS的总敏感度可达97.20%,总特异性可达96.34%。结论多重微球流式免疫荧光发光法检测pSS自身抗体方法可以一次同时进行8种自身抗体的联合检测,为pSS及其他自身免疫病的确诊创造了一种准确、便捷的检测新方法。

  • 血清生物标志物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颈动脉斑块稳定性评价的意义

    作者:张光明;丹海俊;赵志英;杨婧;谷国强;崔炜

    目的: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相关血清生物标志物水平,探讨其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ACS患者90例,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易损斑块组(51例)和稳定斑块组(39例),另选45例未见粥样硬化斑块者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3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正五聚蛋白-3(pentraxin-3,PTX-3)、妊娠相关性蛋白-A(pregnancy related protein-A,PAPP-A)、脂蛋白相关的磷脂酶A2(lipoprotein rel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及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所有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易损斑块组血清 PTX-3、PAPP-A、Lp-PLA2及ox-LDL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TX-3、PAPP-A、Lp-PLA2及ox-LDL均是与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的影响因素(均P<0.05),OR=1.2~2.0.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TX-3、PAPP-A、Lp-PLA2及ox-LDL评价斑块稳定性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4、0.870、0.678及0.794;临界值分别为4.38 μg/L、11.28 U/L、181.64 μg/L及490.86 μg,/L;灵敏度分别为62.7%、76.5%、51.0%及92.2%;特异性分别为92.3%、95.0%、84.6%及56.4%.结论:血清hs-CRP、PTX-3、PAPP-A、Lp-PLA2及ox-LDL水平升高关联于ACS颈动脉斑块不稳定,可作为评价ACS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血清学指标.

  • 从谵妄的血清生物标志物探讨谵妄发生机制

    作者:王艳艳;廖玉麟

    谵妄是由多种影响因素引起大脑皮质功能障碍而发生的急性认知功能紊乱.目前关于谵妄病理生理机制的基础研究较少.谵妄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有助于阐明其病理生理机制,且对其诊断、严重程度分级及远期结局预测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回顾了谵妄相关的三类血清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①风险标志物:谵妄发作前在血清中出现或增高表达,包括血清化学物、基因标志物等.②活性标志物:谵妄发生时增高表达,恢复时表达水平降低,包括乙酰胆碱、血清抗胆碱能活性、5-羟色胺、血清氨基酸、褪黑素、白细胞介素和C-反应蛋白等炎症标志物.③终产物: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或结局呈比例升高,包括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等.以上三类标志物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探讨谵妄的发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