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流行性腮腺炎愈后再患1例报告
患儿男性,4岁.1998年4月29日以发热、腮腺肿痛、咀嚼不便而就诊.查体:T 37.8℃,P 90次/分,R 26次/分,心肺听诊未发现异常,双侧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灼热,有弹性,按压腮腺管无脓性分泌物.
-
中药方剂结合点炙法治疗腮腺炎352例
流行腮腺炎俗称痄腮,是一种儿童及青少年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以腮腺肿痛为主要特征.其病因病机,中医认为是风温之邪及胃热炽盛所致.我科自2002年~2008年用中药方剂结合点炙法治疗腮腺炎352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前臂尺动脉假性动脉瘤合并尺神经麻痹一例
患者男,35岁,因"双侧腮腺肿痛1个月,左前臂肿痛半个月"于2003年6月13日入我院.患者入院前1个月前因"急性腮腺炎(双侧)"在外院住院,期间曾经前臂静脉输注抗生素,5 d后出现左前臂肿痛,当时体检:左前臂内侧稍肿胀伴轻压痛,质中,无搏动感,考虑为补液渗漏所致,给予喜疗妥外擦,3~5 d后肿痛逐渐消退.半个月前,患者又诉左前臂内侧肌肉胀痛,体检发现左前臂内侧肿胀,压之较硬,有轻度压痛,皮温不高,继续给予喜疗妥外擦及抗炎治疗无效,左手无名指和小指屈曲无力,逐渐加重,遂来我院就诊入院.
-
干扰素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观察
流行性腮腺炎是儿科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其主要症状有发热、腮腺肿痛,严重可合并脑炎、胰腺炎等.目前虽然有许多药物治疗,但疗效不确切.笔者采用a-干扰素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
流行性腮腺炎并发格林巴利综合征一例
患者女,8岁.因发烧,两侧腮腺肿痛4 d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7.9℃,脉搏 94次,呼吸 16次.神志清,两侧腮腺及颌下腺肿大,以左侧为甚,局部皮肤发亮紧张,有触痛,但不红,无波动感,左侧腮腺管口处红肿,挤压无脓性分泌物,心、肺正常.颈软,布氏征阴性,克氏阴性,病理反射未引出.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6.3×109/L,中性粒细胞42%,淋巴细胞48%,血红蛋白120 g/L;有流腮接触史.诊断为流行性腮腺炎.
-
一起农村小学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调查分析
自2004年9月13日开始,我市一农村小学学生中出现了以发热、畏寒、腮腺肿痛为主要特征的流行性腮腺炎的暴发流行,到9月28日累计发病32例.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后,立即对此次暴发进行了现场调查处理,防止了疫情扩散.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
本是同根生功效各不同(15)
板蓝根与大青叶
板蓝根是一味常用中药,又名蓝靛根、靛青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根,味苦,性寒,入心、胃经,含有靛苷,β-谷甾醇,靛玉红,板蓝根结晶乙、丙、丁等成分,同时还含有植物性蛋白、树脂、多种氨基酸、糖类等,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用于治疗颜面丹毒、热病发斑、流感、流脑、肺炎、肝炎、菌痢、胃肠炎、口疮、麻疹、扁桃腺炎、流行性腮腺炎等症。《分类草药性》载:板蓝根“解诸毒恶疮,散毒去火,捣汁或服或涂”。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板蓝根对多种病毒与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所含的多糖能明显增强抗体形成细胞功能,提高肌体的免疫力。药理研究还初步表明,其所含的靛玉红具有抗肿瘤作用,并有破坏白血病细胞的作用,能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对治疗白血病有一定作用,这与单核巨噬系统在肌体免疫反应中起一定的作用,故靛玉红的抗癌作用可能与提高肌体免疫能力有关。临床上板蓝根与玄参、马勃、牛蒡子等配伍,可用于风热上攻,咽喉肿痛等症;与生地、紫草、黄芩等同用,可用于时令温病,温毒发斑等症。常用验方:治感冒、流感:取板蓝根18克,制成粗末,水煎代茶饮;防治流脑:板蓝根15克,贯众15克,共研制为粗末,煎水代茶饮,连服3~5日。预防腮腺炎:板蓝根30克,煎水服用,连服3日;治腮腺肿痛并发烧:板蓝根30克,金银花10克,薄荷5克,共制成粗末,煎水代茶每日多饮几次。治红眼病:板蓝根30克,生山栀9克,生甘草6克,加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5日;治肝炎:板蓝根30克,水煎服。注意:体虚而无实火热毒者忌服;有过敏史者慎用;板蓝根避免大剂量、长期服用,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
双黄连治疗流行性腮腺炎121例疗效观察
双黄连及病毒唑对流行性腮腺炎疗效的观察,结果显示双黄连对流行性腮腺炎较病毒唑有明显的疗效.
-
警惕冬季流行病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流腮",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4~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亦可见于成人,好发于冬、春季,在学校、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集中的地方易暴发流行,曾在我国多个地方发生大流行,成为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重点疾病之一.本病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该病毒主要侵犯腮腺,也可侵犯各种腺组织、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几乎所有的器官.除腮腺肿痛外,还可引起脑膜脑炎、睾丸炎、胰腺炎、卵巢炎等症状.
-
关于发热、腮肿、腹痛、呕吐的临床病理讨论
1病历摘要患者男,8岁.因发热、左侧腮腺肿痛6d,伴腹痛、呕吐1 d入院.腹痛位于中上腹,持续并有压痛;呕吐频繁,吐物为胃内容物,无血性物,非喷射性.同学中有"流行性腮腺炎"患者.查体:神志清,体温39.4℃,脉搏100次/min,呼吸26次/mn,血压18/10kPa.左侧腮腺肿胀伴压痛,不红,无波动感.心肺正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脐周明显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颈轻抵抗,左侧克氏征阳性,布氏征阴性,巴氏征阴性.血象:白细胞12.8×109/L,中性0.79,淋巴0.21.血淀粉酶704u(Somogyi),尿淀粉酶2737 u(Somogyi).脑脊液压力正常,外观清,细胞数90×106/L,淋巴细胞为主,蛋白(+),糖、氯化物正常.脑电图提示中度异常.入院后禁食,予病毒唑、磷霉素等输液治疗,第二天体温正常,一般情况有所好转.第三天又出现发热(体温达40.1℃),并有右下腹剧烈疼痛,腹稍胀,全腹肌紧张及反跳痛.呼吸32次/min,脉搏120次/min,血压11/7 kPa.腹透未见液平,膈下无游离气体.急诊B超未探及包块,胰腺、阑尾未见明显异常,腹腔内无游离液体,诊断性腹腔穿刺未抽出液体.当天下午转外科,以"肠穿孔可能"剖腹探查,术后8 d治愈出院.
-
流行性腮腺炎并发心肌炎2例
1 病历摘要例1,女,9岁.因双侧腮腺肿痛2天,发热、心慌2天入院,诊断为流行性腮腺炎,给抗病毒治疗4天后,热退,肿胀的腮腺明显消肿.查体:T36.8℃,P128次/min,R26次/min,BP14/9KPa,营养一般,意识清楚,面色苍黄.双侧面颊部以耳垂为中心肿胀,压痛.心率128次/min,律齐,第一心音低钝,心前压可闻及2~3级收缩期杂音.心电图示:窦速,T波V5低平,左房大.实验室检查:LDH342u/L,AST89u/L,CK-MB146u/L,α-HBD370uk.彩色多普勒示左房大,诊断病毒性心肌炎.治疗:卧床休息,青霉素钠预防继发感染,用大剂量维生素C、能量合剂、氟美松等,治疗3周,上述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正常,痊愈出院.
-
火柴点灸法治疗腮腺炎500例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是一种儿童及青少年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以腮腺肿痛为主要特征.其病因病机,中医认为是风温之邪及胃热炽盛所致.我科自1991年至1999年用火柴点灸法治疗流行性腮腺炎500例,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痄腮外治六法
流行性腮腺炎又名"痄腮",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发病急骤、腮腺肿痛为特征.中药外治痄腮,方法简便,疗效可靠,无明显副作用,很有推广应用价值.现将外治方法分述如下.
-
流行性腮腺炎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一例
患者,男,17岁,学生.主诉发热、腮肿8d,头痛、呕吐、胸闷4d入院.2004年11月24日起患者无明显诱因发热,热峰40℃,伴两侧腮腺肿痛,4d后出现头痛、呕吐、胸闷.11月28日入住当地市人民医院,查血WBC 22.8×109/L,N 0.95;血BUN 29mmol/L,Cr 347mmol/L,尿蛋白(+);血淀粉酶709U/L,尿淀粉酶3249U/L,空腹血糖19.94mmol/L;ALT 2500U/L,AST 314U/L,LDH 661U/L;CK 447U/L,CK-MB 55U/L.胸片:心影增大,心胸比0.667;脑脊液细胞数28×106/mm3,L 0.70.血流腮抗体阳性支持诊断.给予抗病毒抗感染及支持、补液、对症处理,体温下降,腮肿消退,余效果不佳,因家属要求,于12月1日晚转我院.入院时查体:T 36.2℃,R 20次/分,P 97次/分,BP 90/70mmHg,SpO2 97%.神志清,精神萎,皮肤、球结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颈软,两侧腮腺、颌下腺无明显肿大.心脏浊音界扩大,心率97次/分,律齐,心音有力,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两肺呼吸音粗,未闻明显干湿罗音.腹平软,左上腹轻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双肾区叩痛.两下肢无可凹性浮肿.克、布氏征可疑阳性.入院后查:血WBC 20.3×109/L,N 91.6%,胸部CT示两肺纹理增多,右中肺可见小片状模糊影,边缘欠清,提示肺部感染.血生化仍示肝肾功能严重损害.凝血酶原时间(PT)20.7s,凝血酶原活动度(ACT)48.9%,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33.3s,纤维蛋白质(Fbg)6.884g/L,CD4+ 324/mm3,心脏超声示全心增大,心功能不全;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中度三尖瓣关闭不全,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轻度肺动脉瓣关闭不全,少量心包积液.
-
一起中学流行性腮腺炎爆发调查
2005年6月17~23日,松阳县某中学学生发生了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流腮)爆发疫情,共发病82例,罹患率8.12%.6月20日下午,县疾控中心接到该校医务室报告,即派人前往初步调查,6月17日出现首例疑似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至6月20日出现13例,经县人民医院诊断,其中12例为疑似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至6月23日发生末例病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腮腺肿痛、腮腺导管口红肿,部分病例有低热.采取隔离患者、预防性服药、消毒、教室寝室通风、开设健康教育讲座等综合措施,未出现续发病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
湖州市2004-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
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以腮腺肿痛为特征,并伴有发热、咽炎等症状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引起脑炎、脑膜炎、睾丸炎等严重并发症.为了解近年来湖州市流腮流行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现对湖州市2004-2010年流腮疫情进行分析.
-
角孙穴灯火灸配紫金锭外敷治疗痄腮
痄腮,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流行性腮腺炎.是由风温毒邪引起发热、耳下腮部漫肿疼痛为临床主要特征的病症.笔者取角孙穴用灯火灸法治疗,即将该穴周围头发剪去,露出皮肤,以棉签蘸麻油点于穴上,然后以灯芯草点燃,迅速触点该穴,可听到"叭"的声响为度.再以紫金锭1支,用醋调后敷于腮腺肿大部位及对侧腮腺部,1日2次,连敷3日.若高热及扁桃体、颌下淋巴结肿大严重,加服退热药,及双黄连口服液、抗生素等,以加强抗菌、抗病毒等作用.嘱3日后复诊.治疗134例,其中男75例,女59例;年龄小9个月,大53岁.经治疗1~5天,103例痊愈(发热及腮腺肿痛均消失),26例有效(腮腺肿痛及诸症减轻),5例无效(腮腺肿痛未见改善,或出现变症).
-
儿童原发性干燥综合征1例
患儿女,15岁,因反复双侧腮腺肿痛6年,伴口干、多饮3年余,于2003年4月13日入院.6年前患者出现双侧腮腺肿痛,伴高热,体温39℃左右,经青霉素等药物治疗后,肿消热退,尔后上述症状反复出现,有时咽痛、扁桃体肿大.3年前开始感口干,多饮,近1年进干食需饮水送服,晚间口干需饮水.
-
流行性腮腺炎外治四方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猪头疯""对耳风""蛤蟆瘟"等,是一种多发于青少年儿童的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由腮腺炎病毒侵犯口腔中的腮腺引发.本病全年都可发生,以冬春多见,5~9岁儿童多发,6个月以下婴儿很少发病.病毒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患者传播,传染性强,若不注意预防,易造成学校或幼儿园的集中流行.不过通常孩子患病一次后,可获得终身免疫,很少再患病.患者常表现为腮腺肿痛、体温中度增高、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但伤身绝不止此,其神经系统与生殖系统的并发症,也会对机体产生严重危害.因此,本病重在积极预防,及时治疗.
-
流行性腮腺炎并Leyden-Westpnal共济失调12例报告
我们曾先后收治流行性腮腺炎并Leyden-Westpnal共济失调12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9例,女3例,年龄4~10岁11例,16岁1例.均有发热、典型的非化脓性腮腺肿痛、双侧腮腺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