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强化科研思维培训在中西医临床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评估培养科研思维在中西医临床专业课程中的作用.方法 在实验组学生中,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学习阶段,知识结构的不同,将学生进行不同的科研思维培训,采用调查问卷和参与科研及发表论文的形式进行评价.结果 实验组学生的科研方法、科研思维和能力提高等方面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及发表论文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 科研思维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科研兴趣,提高科研能力.
-
临床主带教老师核心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目的 构建临床主带教老师核心能力培养体系并实施应用,观察其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临床护理主带教老师40名,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从领导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专业能力、教学能力、发展能力5个方面设置相关的培训课程,对试验组主带教老师进行综合培养,对照组老师则进行常规的教学技能培训.由实习护生对2组老师的教学质量和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 对照组和试验组在经过两种培训模式后核心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对照组教学质量评分为(98.77±30.58)分,试验组教学质量评分为(118.25±30.25)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临床主带教进行核心能力培养,能更好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升临床教学质量和学生满意度,值得应用推广.
-
基于“以赛促改”微格教学法在推拿手法训练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检验微格教学法在推拿手法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开设推拿手法学的班级,分为(微格教学法)试验组和(传统教学法)对照组分别教学,观察、分析2组学生成绩分布.结果 试验组学生的测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格教学法在推拿手法技能训练中具有科学、实用、高效的优势,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
《伤寒论》桂枝汤应用研究
本文从<伤寒论>桂枝汤的组成、方义及服法讨论入手,分析与研究了桂枝汤的临床应用,就大论范围而言,桂枝汤原方所治病证多达15种,桂枝汤加减化裁方所治病证则多达32种,可见先贤称桂枝汤为群方之冠,诸方之祖,确是名副其实.并由此提示我们只要熟练掌握桂枝汤组成与方义,临床之际,便可灵活加减,因证化裁,以一方面御百病,事半而功倍矣.
-
局科技专项课题"络病理论及其应用研究"通过鉴定
-
数据挖掘在中医药领域应用研究进展
数据挖掘是指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或挖掘有效、新颖、有潜在应用价值和终可理解的模式、知识,其涉及多学科技术集成,包括数据库和数据仓库技术、统计学、机器学习、高性能计算、模式识别、神经网络、数据可视化、信息检索、图像处理以及空间或时间数据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药研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兹将近年来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β-CD)是一种无臭、微带甜味、无毒的白色结晶粉末,是由7个β-吡喃葡萄糖的椅式构造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环状结构,其6位羟甲基及3、4位的羟基以e键的形式处在环平面内,从而形成了一个圆筒形空间结构.其上端以-CH3OH为主及下端以-OH为主的两端亲水、内腔疏水的特殊结构将疏水物质的分子或基团嵌入其中形成包合物而改变了被包化合物的理化特性.同时,借其特殊的结构可增加被包化合物的"极性",从而增强了一些脂溶性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性.
-
基于积件思想的中医诊断CAI之系统化研究初探
1 引言近年来,随着网络及其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入渗透,学科的CAI的应用研究已逐步开展起来.中医诊断学人士对此作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些成绩,也遇到了不少问题.从目前来看,中医诊断学CAI采田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方式是利用已有课件,即采用由某几位专家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开发而成的软件产品,通常这种产品系统性较强,内容较为全面,但由于它固化了教学的内容和策略,甚至固化了知识表达呈现的方式和顺序,代替了教师的“教”,模式化了学生的“学”,相应也排斥了师生的相互作用和课堂教学的丰富生动性,因而难以被广泛接受;另一种方式是教师个人按教学要求,利用一些相关的教学素材按照类似搭建积木的方式,自行组合,设计的一些教学片断.这一方式的特点是,素材的选取或组合可随教师、教学要求或教学对象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能作到因材施教,但由于其为个体行为,工作分散,缺乏系统性,难以实现教学素材、教学方法与技巧等信息的共同积累,因而其共享性能差,显然不能适应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鉴于此,笔者从积件思想出发,对中医诊断CAI系统化设计模式作了一些探讨性的研究.
-
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在治疗骨粗隆骨折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治疗骨粗隆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5月到2010年5月来本院治疗的52例骨粗隆骨折的患者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治疗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骨粗隆骨折的患者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治疗的病例,经出院3个月回院复查,所有患者的骨折都得到骨性愈合,并关节功能恢复理想,根据Harris髋关节的评分标准,治疗效果优的15例,治疗效果良34例,总治疗优良率为94.23%.结论: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在治疗骨粗隆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理想,并具有固定牢固、创伤较小、操作简便、可进行早期锻炼等方面的优点,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
数字胃肠双对比造影对消化道疾病诊断的应用研究
目的:分析及评价数字胃肠双对比造影对消化道常见病及多发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回顾我院2005年4月-2010年9月8300例消化道全数字化双对比造影病例中随机抽取2831例患者进行分析及评价.结果:数字胃肠双对比造影对消化道常见病及多发病的检出率明显提高,是消化道疾病诊断的常规而有效的方法,特别对粘膜浅表病变及早期微小病变的检出率显著提高.对早期食管癌及早期胃癌的诊断提供很大帮助.通过分析还发现食管癌在消化道恶性肿瘤所占比例在逐年升高,并有年轻化趋势.结论:数字化双对比造影对消化道常见病、多发病及消化道早期癌变和微小病变的诊断有很大临床应用价值.
-
“以人为本”整体护理模式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十七大以来,全国的各个工作领域都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院也不例外,本文就是在对科学发展观进行深入认真的学习以后,结合我院骨科治疗的具体实际情况,从提升护理人员的思想认识,更新服务理念这两个方面,对如何结合“以人为本”的思想对我们的服务理念进行不断更新作出了阐述.并提出了多项在贯彻“以人为本”思想后,所采取的多项能为患者更好的服务的具体措施.以及对个人的体会进行了浅谈.
-
临床路径在外科单病种护理管理中平台构建与推广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寻构建一种能够减少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的外科单病种护理管理平台.方法 对患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在全麻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结果 临床路径的应用能够缩短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能够降低平均住院费用.结论 临床路径在外科单病种护理管理中平台构建,能够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极大地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推广价值.
-
复合漱口液在肿瘤病人化疗时预防治疗口腔溃疡的应用研究
目的:通过新的药物配方治疗化疗导致的口腔黏膜炎及溃疡,使病人的口腔黏膜炎及溃疡尽快痊愈,从而减轻病人的痛苦,增进病人的食欲,提高病人的身体抵抗力,使之能顺利接受治疗.方法:对30例化疗后口腔溃疡的病人采取复合漱口液漱口.结果:30例患者全部好转.结论:有效的漱口液对化疗病人口腔黏膜炎和口腔溃疡效果显著、痊愈快,可以使病人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防止细菌、真菌感染,减少医疗费用.
-
生防制剂与土壤熏蒸配套技术应用研究
三七根腐病因其发病原因的复杂性,在防治上一直是困扰生产的重大难题.陈昱君等[1]曾就生防菌剂对三七根腐病防治效果进行过研究.本研究拟开展生防制剂拌种(苗)与土壤熏蒸配套技术的应用研究,探讨土壤消毒后引进有益微生物群对三七根腐病的控制效果,从而为三七的栽培和生产提出可行性建议.
-
三七总皂苷对溶血磷脂酰胆碱引起脑微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中药防治心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AS)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三七总皂苷(PNS)在此方面的应用研究有大量的文献报道,对脑微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作用还未见报道. 本文利用体外培养的牛脑微血管平滑肌细胞探讨中药PNS防治AS的作用机制.
-
生物菌剂控制三七根腐病的初步研究
三七属多年生阴生植物,生长过程中病害发生频繁,其中三七根腐病是影响三七产量的主要因素.目前对根腐病的防治尚没有成熟有效的方法,前人对该病的发生与防治作过一些研究,如罗文富等[1]认为导致根腐病的病原有多种;伍敦祥[2]、李忠义[3]等探讨了部分药剂对该病的防治效果.本研究拟通过对生物制剂的应用研究,探索出一条生物防治的途径.
-
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62例疗效观察
我院1969年开始用雷公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其良效已为世人公认.但随着雷公藤应用研究的深入,发现其有相当的副作用及复发率高的缺点,故近年来我院致力于探讨雷公藤配合其他中药治疗RA,以期解决以上问题,结果令人满意,现报告如下.
-
雷公藤应用研究存在的问题
天然药物雷公藤的研究和应用已近半个世纪, 研究几乎涉及所有的医、药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 但研究发展不够深入、也不平衡, 留下很多需要再研讨和再评价的问题.
-
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高层论坛暨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病峰会纪要
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高层论坛暨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病峰会于2006年8月25-27日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大会共收到论文418篇,涉及内容广泛,涵盖了心脑血管病诊治规范、前沿研究进展,血瘀证和活血化瘀理论在心脑血管、外周血管等疾病中的应用研究及基础研究现况及进展,血瘀证研究新方法、活血化瘀药物开发等诸多方面,充分反映了当前血瘀证、活血化瘀研究和心脑血管病防治的中西医结合新进展.会议讲演引人注目、讨论热烈,深得与会代表好评.
-
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从理论创新到技术挑战
病证结合是我国中医临床的基本模式,也是中西医结合医学的重要理论创新[1].动物实验研究是当代医药学研究过程中的重要过程.无论是医学的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动物模型已经成为研究的重要工具.疾病分类指导下的医学研究需要疾病动物模型,同样,证候分类理论下的中医学研究需要证候动物模型,病证结合理论指导下的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需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虽然,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为临床疾病治疗提供给了较好的临床疗效证据,但作用机制研究和新药研发仍缺乏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支撑,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成为制约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的瓶颈.根据传统病因开展的疾病动物模型制作方法,很难照搬使用到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制作中,因此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也面临重大技术挑战.随着临床研究的进步,系统生物学和网络药理学等先进技术的引入,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有可能取得突破.但病证结合作为一种新的理论创新,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特别是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直至得到国际医药界的认可,其道路还将会很漫长,还会有很多理论和技术问题需要逐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