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071 全球食源性疾病现状

    作者:刘秀英;胡怡秀

    食源性疾病是当今世界上分布广泛、常见的疾病之一,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由于国际旅游和贸易增加、人口和环境变化、人类生活方式及行为改变等原因,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正在迅速变化,一些早已被人们认识的食源性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新的食源性病原体感染不断出现.虽然多数发达国家建立了食源性疾病的报告制度和监测系统,但并未涵盖所有的食源性病原体.多数发展中国家食源性疾病的监测系统尚未建立或有效运作.我国食源性疾病的监测工作和基础研究薄弱,食源性疾病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威胁应该引起公共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现状
  • 041 食源性疾病控制与餐饮食品安全管理

    作者:樊永祥;刘秀梅

    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食源性疾病都是非常普遍的公共卫生问题.食源性致病菌、寄生虫、化学性污染因素是食源性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餐饮食品是导致各类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由交叉污染、误食误用、加工不当、原料变质、存储不当导致的食品污染是影响餐饮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加强对原料污染的监测与控制、重视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在餐饮业引入HACCP管理体系等手段可以有效地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在危险性评估的基础上,采用量化分级管理的方式对餐饮经营单位开展管理具有一定效果,在餐饮业和即食食品中进行微生物的定性和定量危险性评估也是亟待开展的工作.

  • 004 新的食源性疾病与食品安全

    作者:关怀

    沙门菌病、霍乱、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甲型肝炎等食源性疾病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有暴发流行,并且危害严重.预计21世纪初期食源性疾病会增多,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其中的部分原因是环境和人口统计学的变化,包括气候变化、微生物和其他生态系统的变化以及新鲜饮用水供应减少等.然而,对食品安全的更大挑战来自那些直接引起环境卫生和人类环境恶化的变化,包括人口老龄化、无计划的都市化和人口迁移、因人口增长而大量生产食品以及饮食习惯改变等.大量的观光旅游与国际食品饲料贸易正在引起食源性病原体跨国扩散.为了应付食品安全的巨大挑战,需要运用新方法鉴定、检测和评估食源性有害物质.消费者和食品从业人员自觉遵守有关法律法规也很重要.

  • 005 美国CDC 2000年推荐的食源性疾病暴发判别指南

    作者:何永频;丁晓沧;徐大麟

    食源性疾病的诊断或认定并非易事.1993~1997年美国报道的食源性疾病暴发共有2751起、病例数86058人、死亡数29人.其中病因明确者878起、病例数50788人、死亡数28人;病因不明者1873起、病例数35270人、死亡数1人.在病因明确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中,以细菌因素尤其是沙门菌为主.

  • 121 第一届食品质量和安全泛欧会议纪要 食源性疾病在欧洲增加——FAO/WHO建议对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保护

    作者:杨金萍

    因为食源性疾病在过去10年中明显增多,整个欧洲国家的食品安全和质量需要改善,联合国粮农组织(P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02年2月25日在布达佩斯签署了一项联合声明。根据这两个联合国机构的报道,微生物(例如沙门菌和弯曲菌)和化学……

  • 国外食品安全控制与食源性疾病监控策略研究现状

    作者:黄中夯;李咏梅;张立实

    食源性疾病严重危及人类健康,并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控及其健康影响的研究已成为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就有关国际组织对食品安全控制策略及食源性疾病监控系统相关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以便为我国食源性疾病的监控及其健康影响研究提供经验.

  • 2004-2011年贵州省食源性疾病分析

    作者:于传宁;汪思顺;周亚娟;刘怡娅;朱姝

    目的 分析近年贵州省食源性疾病发病规律,探讨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 对2004-201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贵州省食源性疾病报告事件作流行病学描述和分析研究.结果2004-2011年共报告209起食源性疾病事件,其中发病5 851例,143例死亡.7-8月是高发季节.农村家庭的报告病例数和死亡数大.发病原因中,植物性报告事件普遍(67起).死亡原因中,主要的死因是毒蕈中毒(42起),其次为化学性中毒和不明原因死亡(均为36起),不明原因病例的构成比高(41.77%).结论 贵州省食源性疾病的发病和死亡主要集中在农村家庭,在高发季节对该人群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发病数和死亡数.

  • 069 户外野餐时的食品安全提示

    作者:高凌

    为了保护你和家人、朋友免受食源性疾病的困扰,在户外野餐时应该采用安全的仪器处理方法.

  • 铜陵市33起食源性疾病微生物学检验结果的分析

    作者:盛维立;汪道发;秦阿敏

    目的探讨33起食源性疾病的病原微生物分布情况.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标本种类,选用相应的选择性培养基,按照<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4789-94)和<霍乱防治手册>(部颁)及相关资料进行病原微生物的分离鉴定.结果33起食源性疾病的突发事件中,检测各类标本共745份,检出各类病原微生物63株(检出率8.5%),其中肠道致病菌20株(沙门菌8株、变形杆菌7株、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3株、志贺菌2株),占31.8%;致病性弧菌19株(霍乱弧菌9株、麦氏弧菌4株、沙鱼弧菌3株、拟态弧菌2株、副溶血性弧菌1株),占30.2%;蜡样芽胞杆菌5株,占7.9%;类志贺邻单胞菌5株,占7.9%;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占3.2%;轮状病毒阳性标本(酶联法检测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12份,占19.0%.结论在从33起食源性疾病中分离的各类病原微生物中肠道致病菌和致病性弧菌占主要地位.

  • 上海市闵行区腹泻患者粪便中5种细菌性病原的监测

    作者:王丰;汤红梅;谈逸云;吴敏;申惠国

    目的 了解、分析上海市闵行区腹泻患者粪便中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比例与构成.方法 对2006年4~10月闵行区监测点肠道门诊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病例采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回顾性描述与分析,使用SPSS 10.0等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4~10月闵行区腹泻患者粪便中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总阳性率14.08%,阳性率高的月份是8月.结论 上海市闵行区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在腹泻人群中占重要比重,7~9月是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发病高峰期,副溶血性弧菌是闵行区主要的食源性病原菌.

  • 贝类水产中副溶血性弧菌菌型分布研究

    作者:陈洪友;屠丽红;陈敏;宋元君;王文静

    目的 了解贝类水产中副溶血性弧菌(VP)的菌型构成及其特点.方法 按照GB/T 4789.7标准处理贝类标本,每份VP阳性标本挑取10个克隆,并对其进行血清分型,以PCR法检测tdh、trh、GS-PCR和f237噬菌体的携带情况,并据此对阳性标本中的VP进行菌型区分,分析各菌型在相应标本中的构成.结果 75份贝类水产中18份(24.0%)检出VP,5.6%携带trh阳性VP(O4∶ KUT),未检出tdh阳性菌株.18份VP阳性标本共获得180株VP克隆,共可分为42种菌型.检出3株O3∶K6和1株O1∶K33 GS-PCR阳性菌株,均为非流行株.不同标本中菌型数不完全相同,多可检出9种,平均每份VP阳性标本含6.1种菌型.检出47个(26.1%)克隆株携带f237的orf8完全缺失变种.结论 f237 orf8完全缺失变种噬菌体在贝类中具有广泛的分布.贝类中VP种群构成复杂,常携带多个菌型.临床常见菌型在贝类中不具优势,食品中VP的检测应充分考虑血清分型、基因分型的作用.

  • 美国食源性疾病的监测和报告

    作者:

  • 世界卫生组织全球沙门菌监测网2006-2010年规划简介

    作者:冉陆;余华丽;王子军;冯子健

    在全球范围内,食源性及其他感染性肠道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旅行、移民以及食品贸易加重了全球的食源性疾病问题.

  • 一起由斯坦利沙门菌引起食源性疾病暴发疫情的调查研究

    作者:刘国蓉;王涛;王鲁茜;唐雅清;舒高林;孙伟;张海玲

    对3起聚集性腹泻、1起疑似食物中毒事件进行调查,并采集部分病例及从业人员生物标本、涉事单位食品和加工场所环境样品共19份进行沙门菌分离鉴定和基因分型.10份样品检出斯坦利沙门菌,4株食品样品分离株和5株病例粪便、1株从业人员肛拭分离株的PFGE带型完全一致,由此证实本起事件为一起由斯坦利沙门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疫情.

  • 北京市昌平区布利丹沙门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1例调查报告

    作者:张金菊;彭华;郝鹤军

    对一起疑似食物中毒患者和食品从业人员采样进行病原学检测和分析,参考食品微生物检测国家标准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在1份患者肛拭标本中分离到疑似菌落,通过系统生化反应及血清学试验,确认该菌为布利丹沙门菌.其血清型为09,12:H:g,m,q.这是北京市昌平区首次在食源性疾病患者样本中检出该菌,该菌的检出为北京市昌平地区食源性疾病细菌谱增加了新的成员.

  • 学校发生一起因进食辣木籽引起的食源性疾病调查

    作者:孙健;曾金水;胡正兴;张丽杰;张新东;余家麟;李浩;姜华;黎琅文;邱燚

    2017年5月,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水田实验学校发生一起食源性疾病事件,调查发现,辣木籽为本次事件的致病食品,该辣木籽通过网络购得.提示一方面要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另一方面要加强网络销售食品的安全管理.

  • 一起弗氏柠檬酸杆菌所致食源性疾病调查

    作者:闫革彬;隋吉林;芦丹;刘重程;王涛

    本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一起集体聚餐所致食源性疾病进行分析,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病例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验结果,证实该起食源性疾病由食用受弗氏柠檬酸杆菌污染的食品所致.

  • 聚合酶链反应与生物化学反应方法鉴定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的比较

    作者:逄波;冉陆;李迎慧;景怀琦

    李斯特菌病是一种波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新发食源性疾病,以病死率高、传播迅速、波及范围广、能引起大流行为特征,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是引起李斯特菌病的病原菌.

  • 2013-2014年江苏省昆山市急性胃肠炎负担研究

    作者:宋文磊;梁晓军;孙强;徐琴;张建新

    目的 探讨江苏省昆山地区急性胃肠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社会经济负担.方法 开展为期12个月的社区人群横断面调查,分析急性胃肠炎的发病情况、影响因素分布、临床表现、诊治情况以及经济负担.结果 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共调查1200人,急性胃肠炎患病率为3.5% (95% CI:2.5% ~4.5%),年发病率为0.464次/人年(95% CI:0.329~0.599),每年约有89.2万人次发生急性肠胃炎,食源性比例为31.9%.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春季和秋季;文化程度越低、家庭收入越低、居住在农村地区,急性肠胃炎患病风险越高.76.2%的病例去医院就诊,就诊病例中37.5%的人送检粪便样本;药物治疗的病例中76.2%服用抗生素.急性胃肠炎造成总经济损失约为1.83亿元,占2012年昆山市国内生产总值(2720亿元)的0.67‰.结论 昆山地区急性胃肠炎社会和经济负担较重,未到就业年龄人群和农村地区人群患病风险较高,应建立健全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体系,探索有针对性干预措施,为减轻食源性疾病的社会经济负担,提高防控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 浙江省杭嘉湖地区自报性急性胃肠炎负担研究

    作者:章荣华;陈江;张荷香;顾昉;丁钢强

    目的 了解浙江省杭嘉湖地区急性胃肠炎的分布和负担.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调查对象,2010年7-9月每月入户调查其4周内急性胃肠炎发生情况、临床表现、就诊情况等.结果 7-9月共调查2399人,人群急性胃肠炎月患病率为7.0%(95% CI:5.9% ~ 8.0%),发病率为0.23次/人(7-9月).加权患病率为8.7%(95% CI:7.6%~9.8%),加权发病率为0.29次/人(7-9月),由此推算杭嘉湖地区7-9月有460.1万人次感染急性胃肠炎.55.7%的病例去医院就诊,就诊病例中28.0%的人送检粪便样本;52.0%的病例服用抗生素.11.4%的病例报告因病误工或误学.不满5岁儿童月患病率为14.8%.结论 杭嘉湖地区人群7-9月急性胃肠炎负担较重,不满5岁儿童患急性胃肠炎风险较高.在分配教育、食品安全和基础设施资源时,针对确定的危险因素,有可能降低人群急性胃肠炎的发病率.

1065 条记录 1/54 页 « 12345678...535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