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醛固酮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何艳宏;崔国红;程琦

    代谢综合征是由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和糖尿病等多种因素聚集引起的心血管疾病综合征.醛固酮是体内重要、作用强的盐皮质激素,广泛参与体内各种代谢活动.醛固酮水平的改变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作者:肖有为

    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是指由于急性心脏病变引起心排血量显著、急骤降低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综合征,急性左心衰竭较为常见。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商品名:新活素)具有扩张血管、利尿利钠、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作用,可以有效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障碍[1]。现将我科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 坎地沙坦酯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观察

    作者:管小菊

    坎地沙坦酯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系统,是一种高选择性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除了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的特点,无ACEI抑制缓激肽降解而引起的干咳不良反应,能更安全更有效地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血管紧张素(Ang)Ⅱ有生长因子的作用,引起心脏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肥大和增生、心血管的重构[1].有效地阻断AngⅡ可以改善高血压病患者左室重构.本研究选择67例高血压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服用坎地沙坦酯观察疗效,报告如下.

  • 伊贝沙坦与雷米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对比观察

    作者:周秀华

    慢性心力衰竭时血流动力学异常,神经内分泌激活从而促进或加重心功能障碍,本研究旨在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时血流动力学、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变化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伊贝沙坦(irbsartan)对其影响.

  • 血浆醛固酮测定在肾上腺皮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施纪文

    目的:分析血浆醛固酮(ALD)测定在肾上腺皮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75例肾上腺皮质疾病患者,按有无功能异常进行分组,其中功能亢进组52例,功能减退组13例,功能正常组10例;取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血浆ALD测定,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75例肾上腺皮质疾病患者血浆样本的ALD测定,总诊断有效率为85.3%,其中对功能亢进者有效率高,达94.2%,而功能减退组和功能正常组诊断有效率分别为69.2%(P<0.05)和60.0%(P<0.05).结论:血浆ALD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肾上腺皮质功能变化情况,可作为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临床诊断的一项参考指标.

  • 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分析

    作者:刘玮;赵文娜;李伟

    目的 探究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选取自2015年以来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5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研究对象的卧位、立位血浆肾素活性、醛固酮以及血管紧张素水平,观察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及不同高血压分级患者的上述指标水平.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的卧位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及醛固酮水平均低于立位(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血浆肾素活性较低,而血浆血管紧张素及醛固酮水平较高(P<0.05).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的血浆肾素活性降低、而血管紧张素及醛固酮水平升高,且各指标的立位水平高于卧位(P<0.05);3级高血压患者的血浆肾素活性低于1、2级,且2级低于1级(P<0.05);3级高血压患者的血管紧张素及醛固酮水平高于1、2级,且2级高于1级(P<0.05).结论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原发性高血压有很密切的关系,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及醛固酮水平可以作为原发性高血压诊断、分型及分级的有效指标,同时血浆中的血管紧张素及醛固酮含量的降低也应该作为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因素受到临床的重视.

  • CHF治疗中血浆醛固酮变化规律与心率变异的生物钟规律相关性

    作者:高修仁;彭龙云;曾群英;马虹;罗斌;谢耀群;段大跃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衰(CHF)常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治疗后,血浆醛固酮(A1d)活性的变化规律、醛固酮逃逸程度与预后因素密切相关的心率变异各能谱范围及各能谱之间的生物钟规律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16例充血性心衰患者ACEI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后血浆RAS(rennin-angiotension system)系统的活性、观察其变化规律.根据醛固酮逃逸程度分为两组:升高超过基线水平20%(组1,n=51)和超过基线水平但达不到20%(组2,n=65).比较两组间心率变异各能谱范围及其24h昼夜规律的变化.结果:①与基线水平相比较ACEI治疗后1个月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活性明显降低(P<0.05);治疗3个月后Ang Ⅱ有所回升与基线水平比较(P>0.05)与治疗1个月时比较(P<0.05).②与基线水平比较ACEI治疗后1个月血浆Aid明显下降(P<0.01);继续治疗到3个月时明显增高,与基线水平比较(P<0.01),与治疗1个月时比较(P<0.01).③组1与组2比较心率变异总能谱(TF)、极低能谱(VLF)、低能谱(LF)明显下降(P<0.05;P<0.05;P<0.01);高能谱(HF)及HF/LF两组差别无显著性;醛固酮逃逸严重组(组1)心率变异各能谱24h昼夜规律消失,各能谱呈低平曲线.结论:①充血性心衰患者ACEI治疗后,确实可观察到醛固酮逃逸现象,且这一现象在治疗3个月时表现已很突出.②醛固酮逃逸明显的病人比较来说,与预后因素密切相关的心率变异各能谱TF、VLF、LF明显下降,且昼夜规律消失.提示醛固酮逃逸程度可能与预后密切相关.

  • 心衰治疗中血浆RAS系统变化规律与螺内酯干预的预后

    作者:高修仁;李树彬;曾群英;张焰;彭龙云

    目的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常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等药物治疗后,血浆肾素(PRA)、血管紧张素(AngⅡ)醛固酮(Ald)活性变化规律及醛固酮逃逸程度,探讨加用螺内酯治疗心衰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171例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常规治疗加螺内酯组(组1)和不加螺内酯(组2),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前、治疗1个月及6个月时血浆PRA、AngⅡ、Ald的活性,观察治疗前后PRA、AngⅡ、Ald的变化以及比较两组醛固酮逃逸程度;以6min走路距离为客观指标,比较两组治疗1个月、治疗后6个月步行距离的改变,借以评价心功能改善的程度.结果①组1治疗一个月后血浆PRA与治疗前比较有所下降(P<0.05),治疗6个月后与治疗1个月时比较差别无显著性;②两组治疗后AngⅡ均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特征.组1治疗一个月后血浆AngⅡ活性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0.05),继续治疗6个月后AngⅡ回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与治疗1个月时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5);组1治疗1个月与组2比较差别无显著性(139±59vs 137±58);治疗6个月与组2比较差别无显著性(147±56vs 151±55).③组1治疗1个月后血浆Ald显著下降(P<0.01),续治疗6个月后又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治疗1个月比较(P<0.01),组1治疗6个月时Ald与组2比较(P<0.01).④组1治疗6个月时,6min步行距离与1个月时比较明显增加.(410±96vs 331±91 P<0.01)组2治疗6个月时走路距离有所增加,但与出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348±93vs 329±85P>0.05).结论①心衰患者常规ACEI等药物治疗后血浆PRA、AngⅡ的活性均有所下降,而血浆Ald则表现突出的先下降后升高的所谓醛固酮逃逸现象;②心衰的治疗中,不管加用螺内酯或不加用螺内酯均可观察到这一醛固酮逃逸现象,加用螺内酯组,醛固酮逃逸现象似乎更加明显,这可能与螺内酯阻断醛固酮受体,使血中醛固酮游离浓度升高有关.③加用螺内酯治疗6个月后6min走路距离明显增加,提示加用螺内酯组心功能改善明显,其改善预后的机制可能与螺内酯阻断醛固酮对心脏、血管的重构的影响有关.

  • 醛固酮参与左心室重构研究新进展

    作者:赵勤;杨进

    在心血管系统中醛固酮参与氧化应激,诱导心肌纤维化,参与心肌重构.心室重构是慢性心衰发生发展的机制中重要的环节,醛固酮拮抗剂能有效抑制心室重构,可明显改善左室功能障碍患者的预后.近年来醛固酮及其受体拮抗剂对左室重构的影响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着重阐述了醛固酮及其受体拮抗剂对于左心室重构的影响.

  • 灰色区域水平脑钠肽与老年冠心病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关系

    作者:焦方晓;别自东

    目的:探讨脑钠肽处于灰色区域水平在老年冠心病舒张性心力衰竭人群中的价值及其与肾素 — 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126例脑钠肽处于灰色区域水平的呼吸困难患者,其中60例冠心病舒张性心力衰竭组、32例肺源性呼吸困难组.测定以上人群血浆脑钠肽、肾素及醛固酮的水平,用超声心动图仪器测量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室间隔舒张末厚度、左室后壁舒张末厚度等.结果:老年冠心病舒张性心力衰竭组脑钠肽水平明显高于肺源性呼吸困难组(P<0.05),而治疗后脑钠肽水平明显降低(P<0.05);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组治疗后肾素、醛固酮的水平降低,但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脑钠肽水平与左室质量指数明显相关(P<0.05).结论:脑钠肽处于灰色区域水平测定联合左室质量指数测定有助于老年冠心病舒张性心力衰竭诊断.

  • 醛固酮增多所致的高血压治疗探讨

    作者:汤莹

    目的:探讨醛固酮增多所致高血压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收治醛固酮增多症高血压患者10例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例,行卧位与站立位下肾素活性(PRA)、血醛固酮(PAC)及醛固酮-肾素比值(ARR)检测.结果:在观察组,PRA明显低于对照组,PAC及AR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醛固酮增多所致高血压患者,需要给予有效的诊断和治疗,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 醛固酮 高血压 治疗
  •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周春红;高向阳;胡薇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的影响因素.方法:收治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根据患者不同年龄、高血压级别、体重指数进行分组,用化学发光法测定患者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与醛固酮浓度.结果:一、二、三级高血压组患者的血浆肾素活性逐渐降低,而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水平逐渐增高,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55岁、55~65岁、>65岁3组患者的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体重指数<24 kg/m2、24~28 kg/m2、>28 kg/m23组患者的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有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过度激活现象,其主要的影响因素为患者的年龄与血压级别.

  • 沙坦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作者:张春莫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据WHO分析,到2020年,因高血压诱发的死亡位居所有非感染疾病死亡的第1位[1].我国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高血压病已经成为人群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沙坦类抗高血压药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选择性的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结合,阻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引起的收缩血管、促进醛固酮分泌的作用,从而降低高血压;临床试验和循证证据研究表明,沙坦类药物的降压作用持久,具有保护心、脑、肾和大血管等靶器官的作用,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 氯沙坦对家兔循环及不同组织RAS系统的影响

    作者:王朝华;李红伟;韩炜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正常家兔循环中AngⅡ、醛固酮(ALD)水平及不同组织中AngⅡ水平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耳白家兔18只,随机分为氯沙坦组及盐水对照组,氯沙坦组予15mg/kg/日,灌胃法饲养;对照组生理盐水10ml饲养,4周后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中AngⅡ、ALD及心房、心室、胸主动脉、肾脏组织匀浆中AngⅡ水平.结果:用药4周后家兔循环中AngⅡ的浓度,氯沙坦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循环中的ALD浓度,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正常的家兔心室组织中的AngⅡ浓度高.用药后,心房组织中AngⅡ浓度高.其中心房组织中的AngⅡ,氯沙坦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沙坦可升高循环中AngⅡ水平,但对ALD无影响.正常家兔不同器官组织中AngⅡ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氯沙坦仅升高心房组织中AngⅡ水平,提示氯沙坦存在器官特异性效应.

    关键词: 氯沙坦 AngⅡ 醛固酮
  • 替米沙坦对高血压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的影响和疗效

    作者:郭一力;杜凤和;龚洪涛

    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对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的影响和降压疗效.方法 选择10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给予替米沙坦80mg,1次/d,共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心率、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血管紧张素Ⅱ含量明显增高(P<0.01),而醛固酮含量则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后肾素活性有明显增高(P<0.05).结论 替米沙坦降压安全有效,且耐受性好,不良反应轻微,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新型降压药物.

  • 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候与血清Ang Ⅰ、AngⅡ、ALD相关性研究

    作者:高扬;胡元会;褚瑜光;朱紫嫣;吴华芹;冯雪;张妍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EH)中医不同证候患者血管紧张素Ⅰ(AngⅠ)、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水平与各证候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对136例EH患者,包括肝胆湿热证36例、痰湿壅盛证39例、阴虚阳亢证29例、肝阳上亢证32例,分别进行AngⅠ、AngⅡ、ALD测定.结果 各组间AngI水平经比较发现,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肝阳上亢证>肝胆湿热证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其中两两比较肝阳上亢证组AngⅠ水平明显低于痰湿壅盛证与阴虚阳亢证.各组间AngⅡ水平经比较发现,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肝阳上亢证>肝胆湿热证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其中两两比较肝胆湿热证组AngⅡ水平明显低于各组,并且阴虚阳亢证与肝阳上亢证两两比较差异显著.各组间ALD水平经比较发现,肝阳上亢证>痰湿壅盛证>阴虚阳亢证>肝胆湿热证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其中两两比较肝胆湿热证组ALD水平明显低于各组.各组间体重指数(BMI)经比较发现,痰湿壅盛证>肝胆湿热证>肝阳上亢证>阴虚阳亢证,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组内两两比较痰湿壅盛证组BMI明显大于阴虚阳亢证及肝阳上亢证,而肝胆湿热证组BMI明显大于阴虚阳亢证.结论 高血压病不同证候AngⅠ、AngⅡ、ALD及BMI水平存在差异,并与证候分别存在关系.

  • 心衰颗粒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的影响

    作者:宋庆桥;高改地;付亚龙;石洁

    目的 研究心衰颗粒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的影响。方法 符合入选标准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30例(2:1),单盲应用心衰颗粒或对照药。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结果 治疗后AgⅡ、ALD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前后两组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心衰颗粒对心衰患者降低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的水平与开搏通相当。

  • 真武汤加减联合托拉塞米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血浆PRA和ALD的影响

    作者:陈文鑫;叶靖;吴志阳;毛晋荣;郑燕慧;杨国樑

    目的 观察真武汤加减联合托拉塞米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血浆PRA和ALD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6月—2018年5月来我院接受诊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10例,按随机数字表达法将其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托拉塞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真武汤加减联合托拉塞米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浆PRA和ALD水平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对比2组治疗总有效率,对照组总有效率显著低于观察组(χ2=5.892,P=0.015)(P<0.05);2组患者治疗前血浆PAR和ALD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血浆PRA和AL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2.73%)明显低于对照组(36.36%)(P<0.05).结论 真武汤加减联合托拉塞米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降低血浆PRA和ALD水平,其不良反应少,可作为理想治疗方法大力推广.

  • 黄芪及其药对对气虚盐水负荷模型大鼠利尿作用的影响

    作者:高丽;白赟;冯学斌;郑丽美

    目的 观察黄芪及其药对对气虚盐水负荷模型大鼠利尿作用的影响.方法 气虚大鼠按25 ml/kg体积灌胃给予去离子水复制水负荷模型,将水负荷模型复制成功的50只大鼠按体重、尿量分层随机法分为5组,即模型(去离子水)组、阳性对照(呋塞米0.01 g/kg)组、黄芪组、黄芪白术组、黄芪防己组,各10只.各组大鼠按50 ml/kg体积灌胃氯化钠溶液复制盐水负荷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30 min,各组按10 ml/kg体积灌胃给予相应剂量药物.每1 h收集一次尿液,收集5 h后,测定尿液中Na+、K+、Cl-的浓度及尿液pH;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醛固酮(ALD)、心房钠尿肽(ANP)与抗利尿激素(ADH)的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组、黄芪白术组和黄芪防己组大鼠的总尿量均明显增加;黄芪组、黄芪白术组、黄芪防己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尿液中Na+、Cl-含量均增加,K+含量仅阳性对照组大鼠增加;黄芪组、黄芪白术组和黄芪防己组大鼠血清中ALD含量均减少、ANP含量均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各组大鼠尿液pH值和血清中ADH含量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黄芪配伍白术、防己后可明显增加气虚盐水负荷模型大鼠的尿量,其机制可能与药对升高血中ANP,降低ALD的含量,进而促进尿液中Na+、Cl-的排泄有关.

  • 电针"曲池""足三里""神门"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及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及心钠素的影响

    作者:刘婉宁;金侣位;韩东伟;任晓暄;朱江;张露芬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不同穴位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及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及心钠素(ANP)的影响,探讨不同穴位对SHR血压影响的规律及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HR 6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曲池组、足三里组、神门组、肩(骨禺)组及尾尖组,每组10只.10只同体重wistar大鼠作为正常组.分别电针"曲池""足三里""神门""肩(骨禺)"及尾尖,连续波,频率2 Hz,强度2 mA,电针30 min.使用无创血压测量系统检测针刺前后各组大鼠收缩压和舒张压,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Ang Ⅱ、ALD及ANP含量.结果:曲池组、足三里组、神门组收缩压及舒张压较针刺前及模型组均明显降低(P<0.05);肩(骨禺)组、尾尖组收缩压及舒张压与针刺前及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曲池组和神门组治疗后收缩压低于肩(骨禺)组和尾尖组(P<0.05);曲池组、足三里组及神门组舒张压较肩(骨禺)组及尾尖组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血浆AngⅡ显著低于正常组,血浆ALD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曲池组、足三里组、神门组血浆AngⅡ及足三里组、神门组ALD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显著下降(P<0.05);神门组血浆AngⅡ及ALD水平低于尾尖组(P<0.05).模型组血浆ANP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神门组血浆ANP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和肩(骨禺)组(P<0.05).结论:电针"曲池""神门""足三里"可以即刻降低SHR血压,其降压作用可能与对血浆AngⅡ、ALD及ANP的调整作用有关,并有一定的穴位特异性作用.

1168 条记录 1/59 页 « 12345678...585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