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云南省瑞丽市151例外籍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高危行为状况分析
瑞丽市地处云南省西南部中缅边境,国境线长169.8 km。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从瑞丽边检站出入境外籍人员1435万人次[1]。瑞丽市自1990年发现首例缅甸籍HIV感染者后,发现的缅甸籍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3]。毒品使用[4-6],跨境婚姻[7],吸毒人员HIV、丙型肝炎病毒及梅毒螺旋体感染[8]等多种因素交织影响。为了解入境外籍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在中国境内的高危行为,云南省CDC 于2013年在瑞丽市开展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32例莱姆病神经系统表现分析
莱姆病(LD)是一种由包柔螺旋体感染的多系统疾病,主要表现在皮肤、神经、心血管、关节和眼部,尤以神经系统损害复杂多样.现将北京军区总院及山东地区发现的32例LD患者的神经系统表现分析如下:
-
梅毒常用检测方法比较
梅毒螺旋体感染机体后可产生两种抗体:一种是抗心磷脂抗体,即非特异性抗体,亦称反应素,主要检测方法有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DRI)、血清不需加热的反应素试验(USR)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以及Capture-S试验--一种非螺旋体抗体因相红细胞吸附试验;另一种是抗梅螺旋体抗体,即特异性抗体,主要的IgM和IgG检测方法有荧光螺旋抗体吸收试验.
-
实验室梅毒诊断若干问题的探讨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性传播性疾病,近年来,梅毒的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1].实验室梅毒检测方法的选择,直接关系到结果的准确性,影响梅毒的诊断和治疗.
-
免疫印迹法在梅毒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和评价
我们利用免疫印迹法,对临床确诊为梅毒的患者血清标本, 献血员正常血清标本及生物性假阳性标本等进行检测,并与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的标准方法荧光梅毒螺旋体抗体吸附试验(FTA-ABS)及目前国内常用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梅毒螺旋体被动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相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血清来源:非梅毒血清标本51份,其中包括献血员正常血清标本25份,男性13份,女性12份,年龄22~36岁;抗核抗体(ANA)阳性血清标本10份,类风湿因子(RF)阳性血清标本10份;其他螺旋体感染患者血清标本6份;临床确诊为梅毒的患者血清标本59份,男性29份,女性30份,年龄21~64岁,其中包括梅毒治疗后患者血清标本15份.2.试剂盒来源:免疫印迹法、FTA-ABS法及ANA试剂盒均由德国欧蒙试验免疫制品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分别为00911d,81018m,00628Y)
-
钩端螺旋体感染致脑血管内膜炎表现类躁狂发作一例
患者 女,35岁,已婚.因失眠、兴奋话多、行为紊乱13天于2003年2月17日入院.13天前因孩子生病而从事迷信活动后,出现乱语、兴奋、话多、睡眠减少、好发脾气、冲动.既往健康,无精神疾病家族史.精神检查:意识清,对答切题,思维联想增快,话多且不易被打断,无幻觉,有片断被害观念和附体体验,表情丰富多变并具感染力;注意易转移,意志活动增强;行为动作增多,兴奋;定向力完整,自知力丧失.
-
80例梅毒的临床分析
梅毒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由苍白螺旋体感染引起,近年来梅毒的发病有明显上升趋势.现将我院皮肤性病科1996年至1999年80例梅毒的临床分析情况报告如下:
-
类风湿因子与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假阳性的关系
梅毒是由苍白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性传播疾病,梅毒螺旋体感染的血清学诊断方法常用的有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临床多以RPR作为梅毒筛查及疗效评价试验,以11PPA作为梅毒的确证试验.我们于2006年3月至2009年10月对我院疑诊为梅毒患者的1793份血清样本同时进行RPR、TPPA和类风湿因子(RF)检测,了解RF对RPR检测结果的影响,报告如下.
-
门诊高危人群梅毒螺旋体感染的筛查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卡片试验(RPR和TRUST)是诊断梅毒常用的筛查试验,但是我们研究发现,它对潜伏期和Ⅰ期梅毒的敏感性较低,存在漏诊现象.而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梅素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适宜高危人群梅毒螺旋体感染的筛查.
-
梅毒血清反应素试验及其生物学假阳性
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后,患者血清中产生一种抗心磷脂的抗体,又称反应素.在体外,用心磷脂(cardiolipin)作为抗原检测梅毒患者血清中的反应素,称为梅毒血清反应素试验.目前常用的反应素试验主要有性病研究实验室( venereal disease research laboratory,VDRL)试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 rapid plasma reagin circle card test,RPR) .
-
受血者传染性病原体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卫生部输血管理相关要求,对受血者输血前须进行梅毒、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及艾滋病病原体检测.我们对所有受血者输血前进行了TRUST检测,阳性者同时进行TPPA检测,了解有无梅毒螺旋体感染;抗-HCVIgG检测,了解有无HCV感染;HBsAg检测,了解有无HBV感染;抗-HIV 1/2检测,阳性者送样本至确认实验室进行确认试验,了解有无HIV感染.现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
疑似梅毒性脑病1例报道
梅毒为一种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可累及多器官的传染性疾病,性行为为主要感染途径,由母婴传播所致者则称先天性梅毒. 神经梅毒为梅毒螺旋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CNS)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多发于中老年患者,可表现为无症状或以癫痫、脑梗死、精神或运动障碍为首发症状,误诊率高;其诊断上目前尚无金标准,多依靠临床表现、病史、流行病学资料以及血清学和脑脊液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我院2015年收治1例疑似梅毒性脑病患者,现报告如下.
-
先天性梅毒患儿的护理
先天性梅毒也称胎传梅毒,是由被梅毒螺旋体感染的孕妇通过胎盘将梅毒传给胎儿所致,胎儿可死亡或流产.发病可出现于新生儿期,表现为皮肤黏膜损害、肝脾肿大、贫血、血小板下降等,病死率25%~30%[1].
-
两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比较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引起的一种慢性性传播疾病,具有高度传染性.该病可累及全身各脏器,产生纷繁复杂的症状和体征,也可以多年无症状而呈潜伏状态.
-
阳泉市2005-2012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所引起的一种慢性、系统性的性传播疾病.人体受感染后,螺旋体很快播散全身,几乎可以侵犯全身各组织与器官,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时隐时现,病程较长[1].近年来阳泉市梅毒流行病学呈上升趋势.为了解阳泉市梅毒流行病学动态,为制定梅毒防制规划,控制梅毒流行提供科学依据,现将我市2005-2012年梅毒疫情资料分析如下.
-
三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结果分析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可引起全身性损害.准确、快速的实验室诊断是治疗和控制梅毒蔓延的关键.因此,选择合适的检测梅毒螺旋体的方法,既能避免漏检又适合大批量标本的筛查,可以协助临床诊断和治疗.血清学检测一直是梅毒实验室诊断的主要方法,常用的检测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及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这3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适用范围都存在差异,现将3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报告如下.
-
夫妻同患肛周扁平湿疣并尖锐湿疣2例
肛周及外生殖器部位是扁平湿疣及尖锐湿疣好发部位,前者为梅毒螺旋体感染所致,后者为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致病.其机理与机体免疫功能缺陷有关,虽病因、病理不同,但传染途径相同,好发于青壮年、性活跃期.临床发病率较高,但合并感染发病少见.近年来老年患者发病率在增加.本组2例为夫妻同患.
-
梅毒螺旋体感染与围生儿预后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全身性传染病,可通过性接触传播,也可经血液通过胎盘传播.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一期梅毒,二期梅毒、潜伏梅毒和三期梅毒.妊娠期患者以潜伏梅毒为主,无症状及体征,仅梅毒血清学检查阳性.若胎儿在宫内感染,幸存者称先天梅毒儿.2岁以内为早期先天梅毒,超过2岁为晚期先天梅毒.
-
新生儿感染的药物治疗
新生儿由于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善、围生期因素及环境因素,容易发生感染,早产儿更易发生感染.新生儿感染的病原体以细菌为常见,但病毒、真菌、衣原体、支原体、梅毒螺旋体感染也常发生.在我国感染仍然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加强对新生儿感染的防治非常重要.由于新生儿机体发育未成熟及药代动力学的特殊性,有些毒副作用较大的药物不宜使用,因此,新生儿抗感染药物的选用面临许多限制和困难,需要特别慎重.
-
梅毒螺旋体感染与妊娠
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引起的全身性疾病.近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在我国发病率的不断增加,梅毒的感染率也成倍增长,妊娠合并梅毒的患者数及先天梅毒(又叫胎传梅毒)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有研究表明,上海、海南、广东地区妊娠合并梅毒的发病率分别为32/万~53/万、62/万、74/万[1~4],严重危害母婴健康,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妊娠期梅毒螺旋体感染的危害性,防止胎传梅毒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