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水飞蓟素和丹参酮

    作者:陈波;赵瑜

    水飞蓟为菊科水飞蓟属植物,其有效成分为水飞蓟素又称西利马灵,是一类新型的具有C9 取代基的黄酮类化合物,即以二氢黄酮醇和苯丙素类衍生物缩合而成的黄酮木脂素类,主要含水飞蓟宾、异水飞蓟宾、水飞蓟宁和水飞蓟亭.丹参主要有效成分为丹参酮类化合物,包括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和二氢丹参酮Ⅰ.两种植物常同时在保健食品和药品中使用.我们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丹参酮和水飞蓟素,取得了较为满意的实验结果.

  • 基于UPLC-ESI-Q-TOF-MS的红禾麻提取物化学成分分析

    作者:唐娟;吴耽;陈思颖;李莹;李靖;巩仔鹏;李维维;兰燕宇;王永林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联用技术(UPLC-ESI-Q-TOF-MS)研究红禾麻提取物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Plus C18 RRHD色谱柱(2.1 mm×100 mm,1.8 μm);以0.1%甲酸水溶液-0.1%甲酸乙腈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25 mL· min-1,柱温40℃,进样量1 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负离子模式进行检测,运用Data Analysis软件,并结合保留时间、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关文献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通过结合对照品及文献报道的质谱数据对红禾麻提取物中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共分析鉴定13个化学成分,包括4个儿茶素类,3个苯丙素类和6个黄酮类,其中新绿原酸、隐绿原酸、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木犀草苷、山柰酚-3-O-芸香糖苷、紫云英苷和槲皮苷均首次在该植物中发现.结论:研究中建立的检测方法简便、准确,为快速鉴定分析化学成分提供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并比较全面地阐明了红禾麻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为其质量控制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 夏枯草化学及药理研究概况

    作者:孙维广;廖慧丽;叶志明;何国熙

    夏枯草属Prunella L.植物,全球约15种,广泛分布于欧亚温带地区,非洲也有分布.我国产4种3变种.夏枯草主要含有三萜及其苷类、苯丙素类、甾醇及其苷类、黄酮类、香豆素、有机酸、挥发油及糖类等.

  • 巴东醉鱼草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陶靓;黄金程;赵艳萍;李冲

    目的:对巴东醉鱼草地上部分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巴东醉鱼草地上部分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1),槲皮素(2),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3),洋芹素(4),洋芹素-7-O-β-D-葡萄糖苷(5),洋芹素-7-O-新橙皮苷(6),金合欢素-7-O-a-L-鼠李糖(1-6)-β-D-葡萄糖苷(7),cmnioside A(8),acetylmartynoside B(9),4"-O-acety-lmartynoside(10),异角胡麻苷(11).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其中化合物8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绵参中苯丙素类成分的研究

    作者:范秋领;刘静;赵明明;韩福森;谭昌恒;黄才国;朱大元

    目的:研究绵参Eriophyton wallichii的化学成分.方法:乙醇总提物经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ODS-A等进行分离纯化,利用各种波谱分析手段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8个苯丙素类化合物,地黄苷martynoside(1),leucosceptoside A(2),枸橼苦素(citmsin B,3),(+)-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4,9-β-D-glucopyranoside(4),鹅掌楸碱(liriodendrin,5),velutinoside Ⅲ(6),苦奥诺苷B1(jionoside B1,7),stachysoside D(8).结论:这8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绵参中分离得到.

  • 黑刺菝葜根茎中苯丙素和二苯乙烯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王萍;许静;王琪;冯世秀;陈涛;张存莉

    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各种色谱技术对黑刺菝葜Smilax scobinicaulis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通过波谱数据的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白藜芦醇3-O-β-D-葡萄糖基-(1→3)-β-D-葡萄糖苷(1),白藜芦醇(2),δ-葡萄素(3),咖啡酸乙酯(4),1-O-咖啡酰甘油酯(5),1-O-对香豆酰基甘油酯(6),1-O-阿魏酰甘油酯(7),大海米酰胺(8),桑辛素M(9).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5,8,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裸花紫珠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易博;林海;张旻;冯世秀;徐文彤;代瑞甫

    目的 研究裸花紫珠的化学成分.方法 综合应用各种柱层析方法分离纯化,借助波谱数据和文献资料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苯丙素类4个:tortoside F(1)、角胡麻苷(2)、6-O-咖啡酰-β-D-葡萄糖(3)、6-O-咖啡酰-α-D-葡萄糖(4);酚类1个:密花树苷K(5);黄酮苷类4个:木犀草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6)、金圣草黄素-7-O-β-D-葡萄糖苷(7)、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8)、木犀草素-3'-甲氧基-6-羟基-7-O-β-D-吡喃葡萄糖苷(9).结论 化合物1、3~5、7、9为首次从紫珠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为首次从裸花紫珠中分得.

  • 白花柴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杨雪雁;张驿帆;张雯;苏丹;尚明英;刘广学;徐风;蔡少青

    近期的研究中,在亚麻科植物白花柴中分离得到了18个化合物,包括7个萜类化合物(1-7),3个简单的苯丙素类化合物(8-10),3个香豆素类化合物(11-13)和5个其它化合物(14-18).这些化合物的结构是经波谱方法及与文献对照鉴定得到的.其中化合物1-16为首次从白花柴和亚麻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 吴茱萸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杨秀伟;滕杰

    目的 研究中药吴茱萸化学成分,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硅胶柱色谱法分离纯化化合物,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16个化合物,分别为:吴茱萸碱(1),吴茱萸次碱(2),β-谷甾醇(3),异鼠李黄素(4),吴茱萸内酯醇(5),槲皮素(6),柠檬苦素(7),吴茱萸新碱A(8),吴茱萸内酯素(9),石虎柠檬素A(10),吴茱萸新碱B(11),吴茱萸果酰胺-Ⅰ(12),胡萝卜苷(13),反式咖啡酸甲酯(14),去氢吴茱萸碱(15)和蔗糖(16).结论 化合物4、6、10和14系首次从吴茱萸中分离得到.

  • 齿瓣石斛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孟志霞;董海玲;王春兰;郭顺星

    目的 研究齿瓣石斛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硅胶、凝胶和制备液相层析等方法分离得到单体化合物,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齿瓣石斛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羟基-4′,5-二甲氧基联苄(1),3,4′,5-三羟基-3′-甲氧基联苄(2),3,4′,5-三羟基联苄(3),N-反式-香豆酰酪胺(4),N-反式-对羟基苯乙基咖啡酰胺(5),对羟基苯丙酰酪胺(6),N-顺式-香豆酰酪胺(7),2,5-二羟基4-甲氧基-9,10-二-氢菲(8),2,4,7-三羟基-9,10-二-氢菲(9),柚皮素(10),二氢松柏醇乙酸酯(11),对羟基桂皮酸乙酯(12),对羟基桂皮酸(13),对羟基苯丙酸(14),对羟基苯甲酸(15),原儿茶酸(16),erigesideⅡ(17),枸橼苦素(18),二氢丁香苷(19),leonuriside A(20),腺苷(21),β-谷甾醇(22),胡萝卜苷(23),(+)-丁香脂素-O-β-D-吡喃葡萄糖苷(24),蔗糖(25).结论 化合物1~21,24 ~ 25均为首次从齿瓣石斛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从石斛属植物中分得,化合物5、7、11、12、18为首次从兰科植物中分得.

  • 白英水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赫军;张迅杰;马秉智;柳芳;覃旺军;张相林;赵铁

    目的 对茄科中药白英(Solanum lyratum Thunb.)水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各种色谱法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从白英的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苯丙素类化学成分,分别鉴定为绿原酸(1)、隐绿原酸(2)、新绿原酸(3)、erythro-1,2-bis-(4-hydroxy-3-methoxyphenyl)-1,3-propanediol(4)、threo-1,2-bis-(4-hydroxy-3-me-thoxyphenyl)-1,3-propanediol(5)、erythro-2,3-bis-(4-hydroxy-3-methoxyphenyl)-3-methoxypropanol(6)、threo-2,3-bis-(4-hydroxy-3-methoxyphenyl)-3-methoxypropanol(7)、丁香脂素(8)和鹅掌楸苷(9).结论 除化合物1外,其余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紫珠叶的化学成分研究Ⅲ

    作者:任风芝;贺秉坤;栾新慧;赵毅民

    目的研究紫珠叶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柱色谱法进行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IR,NMR及MS光谱测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得2个苯丙素类化合物:(+)-芝麻素(Ⅰ),阿克苷(Ⅱ)和1个三萜苷类化合物:2α,3α,19,24 -四羟基-12-烯乌苏酸-28-O-β-D-葡萄糖苷(Ⅲ).结论 3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紫珠属植物中得到.

  • 丝毛瑞香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陈玉琪;苏娟;沈云亨;张薇;扈晓佳;许文争;张卫东;孔令义

    目的 研究丝毛瑞香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通过波谱解析和理化性质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10个苯丙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双白瑞香素(1),瑞香新素(2),5'-去甲氧基瑞香新素(3),(-)-双氢芝麻素(4),丁香树脂酚(5),芥子醛(6),edgeworin(7),edgeworthin(8),(-)-epinortrachelogenin(9)和落叶松脂醇(10).结论 化合物9为首次从瑞香科植物中分离所得,其余均为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 洋金花根中苯丙素类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杨炳友;杨春丽;刘艳;匡海学

    目的 研究洋金花Daturae Flos根中苯丙素类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ODS及HPLC等色谱方法分离化合物,利用NMR、MS波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洋金花根70%乙醇回流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1 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淫羊藿苷E5 (1)、alangisesquin A(2)、glycopentoside F(3)、conicaoside (4)、(7S,8R)-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 9'-O-β-glucopyranoside (5)、落叶松脂醇-4'-O-β-D-葡萄糖苷(6)、7R,8R-threo-4,7,9-trihydr-oxy-3,3’-dimethoxy-8-O-4’-neolignan-9'-O-β-D-glucopyranoside (7)、vitrifol A(8)、leptolepisol D(9)、苏式-2,3-二-(4-羟基-3-甲氧基苯)-3-甲氧基丙醇(10)、hyuganoside Ⅲb(11)、officinalioside (12)、落叶松脂醇-9-O-β-D-葡萄糖苷(13)、strosideA(14)、erythro-buddlenolB(15)、sargentodoside D(16)、(+)-(7S,8S)-4-hydroxy-3,3’,5'-trimethoxy-8’,9'-dinor-8,4’-oxy-neolignan-7,9-diol-7’-oic acid (17)、5’-甲氧基落叶松脂醇(18)、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 4-O-β-D-glucopyranoside(19).结论 化合物2~19为首次从茄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首次从曼陀罗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芦竹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刘清茹;李娟;赵小芳;徐博;彭文达;李顺祥

    目的 研究芦竹Arundo donax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不同色谱技术和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芦竹根化学成分,并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芦竹根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十六烷酸(1)、正二十二烷(2)、十四烷酸甘油酯(3)、3,7-二羟基-5,6-桥氧-8(14),22-二烯麦角甾醇(4)、3,7-二羟基-5,6-桥氧-8(9),22-二烯麦角甾醇(5)、3β-羟基-5,8-桥二氧-6,22-二烯麦角甾醇(6)、3,6-二酮-4-烯豆甾醇(7)、3β-羟基-6,9-桥氧-7,22-二烯麦角甾醇(8)、3,6,9-三羟基-22-烯豆甾醇(9)、3,4,5-三甲氧基-苯酚(10)、2,6-二甲氧基-1,4-苯醌(11)、芥子醛(12)、对羟基肉桂酸(13)、β-谷甾酮(14)、α-细辛醚(15)、4-十二烷基苯甲醛(16)、β-谷甾醇(17)、α-波甾醇(18)、对羟基苯甲醛(19)、熊果酸(20)、N-乙酰色胺(21)、胡萝卜苷(22)、(-)-丁香树脂醇(23).结论 所得化合物中除β-谷甾醇外的22个化合物均为首次在芦竹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UPLC/Q-TOF-MS/MS分析中华常春藤中的化学成分

    作者:杨林军;谢彦云;李志锋;李伟;何明珍;吴蓓;冯育林;杨世林

    目的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MS),对中华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茎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方法 采用Welch C18色谱柱(100 mm×2.1mm,1.7 μm),以0.1%甲酸水溶液(A)和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柱温40℃,进样量5μL.质谱采用电喷雾(ESI)离子源,在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使用质谱分析软件中的目标化合物筛查法,通过保留时间、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和二级质谱裂解碎片鉴定监测到的化学成分.结果 在优化的液质联用条件下,结合Scifinder数据库、对照品和相关文献鉴定了43个化合物,包括三萜皂苷、黄酮苷类、苯丙素类和核苷类化合物.结论 UPLC/Q-TOF-MS/MS方法能快捷、准确、较全面地鉴定中华常春藤中的化学成分,为中华常春藤化学成分的进一步提取分离和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 牛至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作者:孙丽娟;刘红兵;范文乾;许汉林;刘焱文

    目的 对牛至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 应用溶剂法进行提取,硅胶、Sephadex LH-20及Toy-opearl HW-40反复柱色谱分离、纯化,利用MS和NMR技术确定结构.结果 从牛至氯仿部位分离鉴定了15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Ⅰ)、胡萝卜苷(dancosterol,Ⅱ)、二十六烯(hexacosene,Ⅲ)、二十六烷醇(hexacosanol,Ⅳ)、对二苯酚(1,4-benzenediol,Ⅴ)、邻二苯酚(1,2-benzenediol,Ⅵ)、对羟基苯甲醛(p-hydroxyben-zaldehyde,Ⅶ)、4-甲基-5-异丙基邻苯二酚(thymgquinol,4-methyl-5-isopropyl-1,2-benzenediol,Ⅷ)、二氢脱氢二松柏醇(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Ⅸ)、(-)-丁香脂酚[(-)-syringaresinol,ⅩⅡ]、琥珀酸(succinate acid,Ⅺ)、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Ⅱ)、乌苏酸(usolic acid,Ⅲ)、咖啡酸乙酯(ethyl caffeate,ⅩⅣ)、迷迭香酸乙酯(ethyl rosmarinate,ⅩⅤ).结论 首次从牛至植物中分离得到苯丙素类化合物Ⅸ、Ⅹ,化合物Ⅲ~Ⅷ、Ⅺ、ⅩⅣ、ⅩⅤ亦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诺丽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作者:晏永球;童应鹏;陆雨;江石平;江瑜;左丽敏;杨君;邵云东;王平

    波利尼西亚土著将诺丽(noni,海巴戟Morinda citrifolia)作为民间药物使用已有2 000多年历史,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蒽醌类、苯丙素类、黄酮类、萜类、糖苷类等,因其具有抗菌、抗氧化、抗炎、镇痛、抗肿瘤、调节免疫、抗糖尿病、保护肝脏、保护心血管等多种生物活性及保健功能而备受关注.对诺丽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诺丽资源提供参考.

  • 野菊的化学成分及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作者:吴雪松;许浚;张铁军;陈常青

    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在我国资源分布广泛,有良好的药用前景.目前研究发现野菊中主要含有黄酮类、苯丙素类以及萜类等主要化学成分,红外光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质谱联用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及相关分子生物技术等现代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野菊的质量评价研究.针对野菊的化学成分及质量评价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野菊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民族药蓝布正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陶薇;王凯;王金凤;冯知涛;梅志刚

    蓝布正为我国民间传统药物,常用于治疗头痛头晕、小儿惊风、高血压、腰腿疼痛、月经不调等疾病,然而其潜在的药理作用机制尚不明了.截至目前,蓝布正中己发现的化学成分主要有萜类(主要为单萜、倍半萜和三萜类)、鞣质类、苯丙素类等.研究显示,蓝布正具有抗凝血、抗高血压、抗炎、抗肿瘤和治疗缺血性疾病等多种药理作用.对近40年来国内外关于蓝布正的活性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蓝布正临床合理推广应用与相关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

3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