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应用Blued平台进行HIV检测影响因素的定性研究
目的 运用定性研究的方法了解男男性行为人群(MSM)对HIV检测的认知和态度,探索不愿意进行检测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方法 2017年12月至2018年1月,通过MSM社交软件Blued内嵌的"观点"功能收集用户对HIV检测态度和看法的定性数据.运用扎根理论对用户的评论内容进行定性分析.结果 共计28 269人参与了活动,其中1 977人发表了文字评论.通过对文字评论分析,发现4个与不进行HIV检测相关的核心因素,分别是无风险或低风险、检测行为被污名化、固定伴侣关系和常规阻碍因素.结论 利用Blued"观点"功能定性分析目标人群的认知和态度,所获得的结果诸如HIV检测行为被污名化影响检测态度等研究发现有助于构建更为精准的检测促进干预策略,而不只是实施针对全人群的泛泛措施.
-
北京市男男性行为者使用社交软件与HIV感染高危行为相关性分析
目的 了解北京市男男性行为者(MSM)社交软件的使用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为今后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3-5月,由社区小组招募MSM进行问卷调查,同时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 共招募215名MSM,回收有效问卷214份.214人的平均年龄为30.8岁;学历在大专及以上者占73.4%;同性恋者占72.4%;84.6%的人主要通过社交软件寻找性伴.214人中确证HIV感染5人,阳性率为2.3%.分析显示,是否使用社交软件、是否使用同性社交软件和是否使用普通人群社交软件均与HIV感染不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高、性取向为同性恋的人更多地使用同性社交软件.63.1%被调查者自述曾经在社交软件上了解到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但自述了解程度与是否通过社交软件获得相关信息不相关.结论 MSM社交软件的使用与HIV感染情况无关,也没有增加其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但可以考虑改进同性社交软件功能,增加艾滋病防治知识内容,对MSM尤其是高学历、自我定位为同性恋的MSM进行艾滋病防治宣传.
-
来华留学生群上活动与现实行为的分析
基于两类不同的群分析来华留学生群上与现实中行为的关系.首先将群划分为独立群和寄生群,并分析了学生对两类群的关注度和认同感,给出了留管教师群上活动的注意事项.从对群的认同度、所学专业、社会关系、毕业去向几个方面论述了来华留学生的行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