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中动物替代方法的研究和应用
20世纪30 年代美国发生一种被污染的药物制剂(氨苯磺胺二甘醇)导致107名工人中毒死亡和睫毛膏染料损伤人眼事件.193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 《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Food, Drug and Cosmetic Act)》,要求"药品、化妆品等制造商在将商品投入市场前,必须对其原料和原料混合物进行验证,以确保人体健康和安全".一些国家相继制定了目的在于管制化学物质使用的法规,并建立了一套评价化学物质对人类不良反应的实验方法.考虑到不能用人做试验的伦理学原因,而采用动物实验进行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
奥氮平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损害的汉语句子N400的影响
我们于2004年11月至2006年1月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汉语句子N400检测.对象 为本院住院及门诊患者.入组标准:年龄12~18岁,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监护人知情同意并合作.排除有脑部及躯体疾病史、2周内使用影响认知功能的药物、既往有精神活性物质使用史以及电休克治疗史者.
-
物质依赖与精神疾病的共病问题
物质依赖与精神疾病的共病(Comorbidity)又称为共患障碍(Co-occurring Disorders),指同时患有物质依赖及其他精神障碍,即同一个体至少符合一种物质(酒精或药物)使用障碍和至少一种其他精神障碍的诊断.不同诊断之间可能存在相互影响,但至少有一种物质使用障碍诊断与一种其他精神障碍诊断之间是相互独立.物质依赖与精神疾病的共病问题在临床上非常普遍,共病不仅增加物质依赖与精神疾病诊断的复杂性,还增加其治疗难度,给临床工作带来很大挑战,备受临床及研究者关注[1-2].本文对物质依赖与精神疾病的共病问题包括临床诊断及治疗策略进行探讨,期望对临床有所裨益,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
三地区中学生使用药物/精神活性物质的流行病学调查比较
目的:比较贵州地区、武汉市及玉溪市中学生(高二学生)药物/精神活性物质使用情况.方法:统一调查问卷,以班级为单位的整群调查方法.调查项目包括8种药物/精神活性物质"一生中经常使用”和"一生中偶尔使用”的情况、初次使用年龄、使用原因及后果.结果:收回有效问卷6606份,其中贵州地区2649份,武汉市2923份,玉溪市1034份.在"一生中经常使用”的药物/精神活性物质中, 挥发性溶剂和香烟的使用,三地区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一生中偶尔使用”的药物/精神活性物质中,挥发性溶剂、酒、海洛因和非甾体抗炎止痛药的使用,三地区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三地区初次使用药物/精神活性物质的平均年龄为:贵州地区12.4 a±s 3.9 a,武汉市11.0 a±s 2.8 a,玉溪市12.9 a±s 3.3 a.三地区之间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学生中存在药物/精神活性物质滥用问题,使用情况存在地区差异.建议应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在药物滥用高发区的预防毒品宣传教育和吸烟饮酒有害健康教育,加大打击贩卖毒品的力度.
关键词: 物质使用 中学生 药物滥用流行病学调查 药物滥用预防 -
深圳市中学生使用药物与精神活性物质的追踪研究
目的:了解经济发达地区中学生使用药物与精神活性物质的情况.方法:分别于1998年5月和1999年5月对深圳市10所中学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烟草使用、饮酒、药物和精神活性物质的使用情况.对前后两次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初中生中吸烟的比率从1998年的19.3%上升到1999年的23.9%,高中生从41.0%上升到43.0%;有2.1%-2.4%的中学生准备在今后一年内吸烟;(2)每周都饮酒的比率初中生从1998年的9.4%上升到1999年的12.6%,高中学生从17.9%上升到19.7%;曾饮过酒的比率初中生从1998年的40.5%上升到1999年的48.4%,高中学生从63.5%上升到68.6%;(3)初中生中承认用过大麻、可卡因、海洛因、阿片等毒品的比率1999年有所下降,但高中生中的比率上升显著;在初、高中生中承认用过镇静催眠药的比率很高,且1999年上升明显.结论:当前中学生中存在药物和毒品使用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降低这些危险行为带来的损失和影响,是青少年工作的当务之急.
-
西南地区某省中学生使用药物与精神活性物质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某省九个地、州、市的高二年级学生进行了中学生用药情况调查.方法:调查内容包括8种药物/精神活性物质"一生"、"近30d"的使用情况、用药频率(经常、偶尔)、初使用年龄、使用原因与后果等.结果:在2649例有效应答者中,一生中"经常"使用多的物质是烟草(6.32%),其它物质依次是非甾体抗炎止痛药(NSAIDs,2.92%),酒(2.89%),挥发性溶剂(0.28%),镇静催眠药(0.24%)和大麻(0.04%);"偶尔"使用多的是酒(66.05%),其它物质依次是:NSAIDs(59.26%),烟草(27.36%),镇静催眠药(5.19%),海洛因(3.13%),挥发性溶剂(2.81%),中枢兴奋剂(0.73%)和大麻(0.33%).各种物质的初始使用年龄介于10.7 a至13.4 a.调查还对学生用药原因、后果进行了分析.结论:少数中学生对烟草、酒和某些精神药物的使用成瘾;极个别学生有滥用违禁毒品的行为.建议加强中学生药物滥用预防教育.
-
以正念为基础的治疗方法在物质使用障碍复发预防中的应用
物质使用障碍是脑部疾病,患者周期性或长期强制服用一种或多种成瘾性物质,身体受到显著损害或感到精神痛苦[1],包括不能满足工作、家庭或学校所应承担的责任,容易引起人际冲突,甚至触犯法律[2]等诸多方面的问题.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的戒毒实践中,基本能够实现毒品的生理戒断,而戒断后重返物质使用状态,也就是复发,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在包括阿片类药物、酒精、尼古丁等物质使用的戒治人员中,复发率第一年超过60%,第二年超过75%[3].
关键词: 正念为基础的治疗方法 物质使用 预防复发 -
精神活性物质使用相关问题筛查访谈量表ASSIST介绍
精神活性物质滥用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非法药物使用量在全球呈上升趋势,根据联合国预防毒品犯罪办公室(UNODC)报告,目前非法药物滥用者占全世界人口的3%-4%,酒精与烟草滥用者的比例更高[1].
-
对HPLC法进行含量测定用对照品的几点建议
我国药品标准物质是指按照<中国药典>、部颁标准的要求,在药品检定时,为得到鉴别、含量测定、杂质和有关物质检定等项结果的准确一致,用以与被测样品对比,判定其质量结果的实物标准.根据药品标准物质使用的预期用途和测定方法的不同,供含量测定用药品标准物质可分为生物标准品、化学对照品和中药化学对照品,供含量测定用的化学对照品其纯度应不低于99 5%;供含量测定用的中药化学对照品其纯度应不低于98% [1].标准品系指用于生物检定、抗生素或生化药品含量或效价测定的标准物质,按效价单位(或μg)计,以国际标准进行标定.对照品除另有规定外,均按干燥品(或无水物)进行计算后使用.对照品、对照药材、标准品均应附有使用说明书、质量要求、使用期限和装量等[2].通过对现行的药品标准及所提供的供HPLC法进行含量测定用药品对照品进行分析,发现存在以下不足.
-
预防职业中毒保障劳动者健康
随着科技进步和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有毒有害物质使用的种类、数量不断增加,使用范围迅速扩大.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3年,全球登记化学品总数为2 100多万种,其中实现商业用途570多万种,平均每天有20种新的化学品投入使用.其中有毒有害的物质,包括剧毒物质占有很大的比重.在我国登记生产的化学产品总数也已超过4.5万种.化学品快速增加,在改变人们生活的同时,人类面临着化学物的威胁也在增加.在我国,无论城市还是农村,中毒都占十大死亡原因中的第5位,中毒病例在全国大医院中占急诊就诊人数的6%~8%.
-
氧化蒸馏分析面粉中甲醛合次硫酸氢钠
甲醛合次硫酸氢钠俗称吊白块、朗轧来脱,在高温及酸性条件下可分解为甲醛和亚硫酸盐,甲醛不仅损害人体肾脏,还具有潜在的致癌作用.近年来,一些厂家在面粉及面粉制品中做为增白物质使用.对此,目前尚无标准检验方法.本文根据甲醛合次硫酸氢钠性质,采用低温降沉和氧化分解分离技术,对面粉中甲醛合次硫酸氢钠定量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
气相色谱法测定化妆品中苯甲醇
苯甲醇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在很早以前苯甲醇就被作为香料使用.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苯甲醇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化妆品工业中,苯甲醇作为香料和防腐剂使用,但它却有很强的毒性.大鼠口服LD50为3.19g/kg.由于苯甲醇毒性强,所以在某些方面已受到各国的限制.我国对苯甲醇也作了明文规定,在国务院批准颁布的化妆品卫生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中规定,苯甲醇作为限用物质使用,含量不得超过1%.
-
温州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及其三维人格特征的横断面调查
背景网络成瘾严重危害大学生的学业以及社会功能,但评估和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仍有不足.目的探讨温州地区网络成瘾大学生的人格特征.方法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采用自评的三维人格问卷(Tridimensional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TPQ)和陈氏网络成瘾量表(Chen Internet Addition Scale,CIAS)对温州市多所大学或职业学校的69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48名学生达到陈氏网络成瘾标准(64分及以上可确认为网络成瘾),并与649名非网络成瘾学生的人格特征进行比较.结果温州地区大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为6.9%(95% CI=5.1%~9.1%),与非网络成瘾者相比,网络成瘾者更可能为男性、汉族、物质使用史(主要是烟草和酒精)和职业学校学生.网络成瘾者TPQ中的寻求刺激性 [17.9 (1.2)比13.0 (1.6),t=16.75,p<0.001]、躲避伤害性[17.2 (1.9)比14.6 (1.1),t=15.14,p<0.001] 两维度分值高于对照组,奖赏依赖性[14.6 (1.4)比18.3 (1.7),t=-7.64,p<0.001] 维度分值低于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网络成瘾重要的独立预测因子为汉族(OR= 5.52,95% CI=2.00~15.32),、男性(4.40,1.97~9.81)和物质使用(1.08,1.02~1.15);校正其他变量后,人格变量与网络成瘾无相关性.结论温州地区大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与国内其他地区接近.采用TPQ评定的网络成瘾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与非成瘾大学生有统计学差异,但控制性别、民族和物质使用变量后,两组的人格特征无统计学差异.
-
儿童情感决策的研究进展
情感决策(affective decision making,ADM)是个体在面临价值矛盾冲突而引发情感冲突时针对至少两种价值类型不同或价值大小程度不同的事物做出趋利避害选择的能力,其主要目的在于做出对个体有利或对他人和社会有利的选择和决定.情感决策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适应能力,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的关注[1],不良的ADM往往会对个人或社会带来严重的后果.研究发现,ADM缺陷影响到青少年冲动性饮酒、吸烟及潜在的成瘾行为;较差的ADM个体,其对物质使用的控制能力也较差,更容易收到即时奖励的诱惑,对未来选择的结果往往也是负性的[1].本文就儿童情感决策主要从能力研究范式、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
-
塑料瓶底的数字
研究发现,塑料瓶里面含有一种叫做PET的物质,这种物质使用一次是安全的,但如果你为了节俭或图方便而重复使用该类塑料瓶,就会受到癌症的威胁.塑料瓶的底部都有一个带箭头的三角形,三角形里面有一个数字,指代的是该瓶子包含的成分——1.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常见于矿泉水瓶、碳酸饮料瓶等.
-
成瘾物质使用的生态瞬时评估与干预
生态瞬时评估通过自我监测和经验取样两种方法,高效、实时、准确的获取被试在日常生活中的物质使用行为,渴求感和情境、情绪等因素的数据信息,对被监测者的物质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的实时评估,该方法与现代移动科技结合,具有比传统评估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逐渐受到物质成瘾领域研究者的青睐.因此不少研究者开始将生态瞬时评估应用到临床测评和干预中,对干预对象提供实时而又更具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