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三氯乙烯对人正常肝细胞亚细胞蛋白质组影响的研究

    作者:黄爱博;许华;洪文旭;庄志雄;刘建军

    目的 研究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对人正常肝细胞系(L-02细胞)亚细胞蛋白质组的影响,探讨其潜在肝毒性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0和8.0 mmol/L的三氯乙烯处理细胞后,分别提取三氯乙烯处理前后L-02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核总蛋白质,通过差异荧光双向凝胶电泳(2D-DIGE)筛选出差异点,运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串联质谱(MALDI-TOF-MS/MS)对差异蛋白点进行质谱鉴定.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差异蛋白进行跨膜结构域(transmembrane domain)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聚类的分析,用Western blot分析验证不同浓度三氯乙烯处理下膜蛋白ATP合成酶β亚基(ATP5B)、核蛋白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H2(hnRNP H2)和上游识别序列结合蛋白1(FUBP1)在L-02细胞中表达情况.结果 三氯乙烯作用于L-02细胞24 h后,鉴定出差异表达膜蛋白14个和差异表达核蛋白18个,在使用0、2.0、4.0和8.0 mmol/L的三氯乙烯处理细胞后,ATP5B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 ±0.03、1.21±0.14、1.25 ±0.12、1.48 ±0.17(F=8.51,P=0.007);hnRNP H2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 ±0.09、1.22±0.15、1.43 ±0.21、1.53±0.17(F =6.57,P=0.015);FUBP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11、0.91 ±0.07、0.73±0.04、0.67 ±0.03(F=15.81,P =0.001).生物信息分析显示,差异表达蛋白参与的生物学过程中,差异蛋白主要聚集在RNA加工(差异蛋白数为10个,P =2.46×10-6),特别是在RNA剪接上(差异蛋白数9个,P=1.77×10-7).结论 三氯乙烯处理可以引起亚细胞蛋白质组的改变,而这些与RNA剪接相关蛋白的异常表达为进一步研究三氯乙烯的肝毒性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

  • 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技术构建人胚椎间盘髓核上皮膜蛋白-1基因低表达细胞模型

    作者:胡明;马远征;李大伟;黄凤山;杨达宇;杨同磊;刘玉川

    目的:构建人胚椎间盘髓核上皮膜蛋白-1基因低表达细胞模型,为进一步研究EMP-1在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理想的研究平台.方法:利用慢病毒载体介导的小发夹状RNA (small hairpin RNA,shRNA)转入人胚胎肾细胞(293FT)包装慢病毒,48 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72h后收集病毒上清并感染人胚稚间盘髓核细胞,Western blot、RT-PCR鉴定基因干扰效果,凝胶成像分析软件对条带显色程度进行分析,得到EMP-1/GAPDH的平均值.结果:重组慢病毒滴度测定约为1×107 U/ml,感染靶细胞后得到EMP-1基因低表达细胞模型,EMP-1mRNA表达水平比正常细胞下降了50%.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EMP1/GAPDH的平均值由0.46±0.03降至0.32±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EMP1/GAPDH的平均值由0.50±0.01降至0.25±0.01.结论:通过慢病毒包装技术,成功构建人胚椎间盘髓核上皮膜蛋白-1基因低表达细胞模型.

  • JP2敲减抑制H9c2心肌细胞Caveolin-1膜蛋白的表达

    作者:罗天霞;樊红琨;彭阳豪;谢荣荣;章茜

    目的 探讨JP2敲减对H9c2心肌细胞Caveolin-1表达的影响.方法 构建靶向大鼠JP2基因的siRNA重组腺病毒载体(Ad-JP2-siRNA)和对照腺病毒载体(Ad-NC-siRNA),分别感染H9c2细胞.Real-Time PCR检测各组细胞JP2 mRNA水平,Western blotting结合表面生物素检测JP2蛋白和Caveolin-1总蛋白及膜蛋白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检测Caveolin-1在H9c2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转染Ad-JP2-siRNA 48 h后H9c2细胞中JP2 mRNA(1.000±0.000 vs 0.2939±0.0796,P<0.05)及蛋白(0.806±0.144 vs 0.233±0.101,P<0.05)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Caveolin-1总蛋白表达水平无显著改变(1.797±0.082 vs 1.157±0.134,P>0.05),膜蛋白表达显著降低(1.156±0.132 vs 0.196±0.059,P<0.05).Caveolin-1主要分布于H9c2细胞膜,与转染Ad-JP2-siRNA细胞比较,Caveolin-1的膜分布明显减弱.结论 敲减JP2抑制H9c2细胞Caveolin-1蛋白表达.

  • 空泡膜蛋白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刘芬;牛昀;刘宁;张巍;王淑玲;刘寒;张同先

    目的 探讨空泡膜蛋白1(Vmp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和含导管原位癌(DCIS)成分的IDC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Vmp1在102例IDC(其中32例为含DCIS成分的IDC)中的表达和定位,并与其他多项临床病理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Vmp1阳性着色部位为细胞质,阳性率为57.8% (59/102),IDC中Vmp1的表达与不同组织学分级(x2=12.644,P =0.002)、pTNM分期(x2=11.987,P=0.001)、淋巴结状态(x2=9.341,P=0.002)、肿物大径(x2=7.630,P=0.022)、诺丁汉预后指数(NPI;x2=15.561,P=0.000)密切相关.在32例含有DCIS成分的IDC病例中,Vmp1表达的阳性率在DCIS中为81.3% (26/32)比其旁边的IDC中56.3% (18/32)要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55,P=0.031).患者术后平均无瘤生存期81.2个月,5年总生存率为90.2% (92/102),无瘤生存率为81.4% (83/102).Vmp1的表达对无瘤生存曲线分布有明显影响,其中阴性者预后较差(x2=11.192,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Vmp1是一个保护因素,相对危险度<1.结论 IDC组织中Vmp1的表达具有较好的估测预后价值,Vmp1阳性提示预后较好.

  • 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 2基因在骨巨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田保玲;文剑明;张萌;谢丹;李奇

    目的检测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2(ADAM12)基因在骨巨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和定位,探讨其对骨巨细胞瘤中多核巨细胞形成的作用.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BT-PCR)检测18例、用BNA原位杂交检测12例骨巨细胞瘤患者的瘤组织、6例体外培养骨巨细胞瘤瘤细胞、2例胚胎横纹肌和5例成人横纹肌组织的ADAM12 mRNA.结果 RT-PCR显示,18例骨巨细胞瘤组织中,12例(67%)有ADAM12 mRNA表达;RNA原位杂交则显示12例骨巨细胞瘤组织全部呈ADAM12阳性反应,并且位于几乎所有的多核巨细胞和单核基质细胞胞质中.随着骨巨细胞瘤培养细胞传代次数的增多和多核巨细胞的消失,ADAM12 mRNA的表达也逐渐消失.结论骨巨细胞瘤中的多核巨细胞可能是由单核基质细胞融合而成,ADAM12基因参与了这一融合过程.

  • Kail/CD82基因转染对结肠癌细胞株LoVo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作者:杨光之;丁彦青;刘莉;李祖国;张进华

    目的探讨Kail/CD82对LoVo细胞株生长、黏附、分离与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转染Kail cDNA,建立稳定Kail表达克隆株.采用体外实验的方法,绘制转染细胞与对照细胞的生长曲线,并检测其黏附、聚集、分离与侵袭能力,对比有无差别. 结果与对照细胞相比,转染对LoVo细胞的生长无明显影响;震荡10、20、30、40 min时,转染细胞与空白对照细胞的黏附细胞数(×105)分别为0.08、0.63、0.83、0.91和0.04、0.48、0.71、0.82,其中震荡20、30与40 min时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震荡5、10、15 min时,转染细胞与空白对照细胞的脱落率分别为13%、20%、53%和11%、28%、60%,其中震荡10与15 min时二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 h的温和震荡后,转染细胞的聚集体形成率较空白对照细胞为高(64.8%和58.6%,P<0.05);1 d共培养后,转染细胞穿过内皮细胞的数目较空白对照细胞的少(6.33/视野和17.67/视野,P<0.05);总之,转染可以增强细胞的黏附与聚集能力,降低其分离与侵袭能力. 结论 Kail/CD82对结肠癌细胞的转移力具有抑制作用.

  • H5N1流感病毒M1蛋白免疫制备的单克隆抗体的研究

    作者:陈爱珺;姚立红;郭建强;徐一;刘晓宇;贾润清;张智清

    目的 制备抗人流感病毒H5N1株M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为流感的快速诊断和研究提供新的工具.方法 应用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的人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Anhui/1/2005)株M1蛋白,以纯化的表达产物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sp2/0细胞系作细胞融合后,间接ELISA法筛选阳性的杂交瘤细胞,并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抗体的特异性进行鉴定.结果 获得3株能稳定分泌抗禽流感病毒M1抗原的McAb杂交瘤细胞株,交叉反应试验及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表明,三株McAb具有型特异性.结论 用H5N1禽流感病毒M1蛋白免疫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具有一定的交叉反应性,可用于多种亚型甲型流感病毒的检测.

  • 腺病毒载体介导EB病毒潜伏期膜蛋白2A基因转染树突状细胞对其功能的影响

    作者:彭光勇;姚堃;谢芳艺;许继军;丁传林

    目的探讨腺病毒载体介导EB病毒(EBV)潜伏期膜蛋白2A(LMP2A)基因转染树突状细胞(DC)对其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同源重组法构建带有EBV-LMP2A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5-LMP2A,用不同感染滴度(MOI)的Ad5-LMP2A转染成熟的DC,用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DC的LMP 2A蛋白表达细胞百分率及用台盼蓝染色计数DC死亡百分率,选择佳MOI;用佳MOI的Ad5-LMP2A转染成熟的DC,FACS检测转染前后DC表面分子CD1a、CD83、CD40、CD80及HLA-DR的变化;并用3H-TdR掺入法检测转染前后DC刺激同种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荧光定量PCR检测表达IL-12 P40 mRNA等功能的改变.结果 MOI 200为Ad5-LMP2A转染DC的佳滴度,此时约80%的DC表达LMP2A蛋白及92%以上细胞为活细胞.Ad5-LMP2A转染成熟DC前后对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及特征性表面标志无影响;转染后的DC仍具有较强的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表达IL-12 P40 mRNA的功能.结论腺病毒载体能高效介导EBV LMP2A基因在DC中表达,Ad5-LMP2A转染成熟DC对其功能无明显影响,便于进一步用于EBV相关肿瘤的免疫治疗.

  • Ad5F35-LMP2重组腺病毒修饰DC体外诱导特异性T细胞免疫的研究

    作者:莫武宁;周玲;王湛;唐安洲;黄光武;曾毅

    目的 了解含有EB病毒潜伏膜蛋白2的非复制型重组腺病毒(AdSF35-LMP2)修饰的DC能否在体外诱导LMP2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免疫.方法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细胞因子诱导下生成树突状细胞,Ad5F35-LMP2感染树突状细胞后激发同源的T细胞,MTT法检测其对T细胞的增殖作用,及激活的特异性CTL对表达LMP2的人CNE-2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效应.结果Ad5F35-LMP2能有效感染树突状细胞.其激活的特异性CTL对CNE-2细胞有特异性杀伤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重组腺病毒Ad5F35-LMP2感染的DC可以有效的诱导产生EBV-LMP2特异性细胞毒效应.

  • 2005-2010年北京地区儿童原发性EBV感染流行株EBNA1与LMP1基因特征分析

    作者:艾军红;谢正德;刘春艳;高立伟;闫静

    目的 分析2005-2010年北京地区儿童原发性EBV感染流行株EBNA1与LMP1基因特征,为研究EBV变异株与疾病临床表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提供背景资料.方法 应用PCR方法扩增EBV的EBNA3C、EBNA1和LMP1基因片段,测序后应用BioEdit 7.0.9和Mega 4.0.2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62例进行了EBV分型,以EBV-Ⅰ型为主,检出率为98%.62例EBNA1基因扩增阳性,其中V-val亚型(均是Vvv1变异株)为98%.50例LMP1基因羧基段扩增阳性,以China 1为主,其检出率为90%.Vvv1变异株和China 1变异株在EBV-IM与EBV-HLH中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0).40例进行了多基因连锁分析,其中EBV-Ⅰ型、EBNA1-Vvv1变异株和LMP1-China 1变异株高度连锁,其连锁检出率为90%.35例患儿LMP1基因全长扩增阳性,CG1-CG4的检出率分别为85%、6%、6%和3%.结论 北京地区儿童原发性EBV感染疾病中,EBV亚型以EBV-Ⅰ型为主,Vvv1变异株和China 1变异株分别是EBNA1和LMP1变异株中的优势变异株,且二者高度连锁.儿童原发性EBV感染流行株可以分为CG1-4组,其中以CG1为主.

  • EB病毒感染和p16INK4a蛋白过表达与胃腺癌的关系

    作者:王萍;张庆;杨金凤;承泽农;张珂;于东红

    目的 探讨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与p16异常表达在胃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检测免疫组化法检测EB病毒潜伏感染膜蛋白-1(LMP-1)和p16蛋白在97份胃腺癌组织中表达.结果 97份胃腺癌组织中30例LMP-1蛋白表达阳性,阳性率为30.9%,EBV阳性率与患者性别、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型和临床分期之间无明显关系(P>0.05);p16蛋白在胃腺癌组织中过度表达,阳性率为63.91%,p16过度表达与患者性别、肿瘤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不相关,而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相关;EBV感染与p16阳性表达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①EBV感染在胃腺癌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②胃腺癌组织中p16蛋白过度表达是频发事件,p16是重要的预后指标之一;③EBV感染与p16异常表达在胃腺癌发生中是两个独立因素.

  • 山东省某些高危人群HIV-1感染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刘传新;苏生利;黄涛;傅继华;赵世立;邢辉;潘品良;范秀娟;冯毅;邵一鸣

    目的 了解流行于山东境内HIV-1毒株的亚型分布及变异情况,分析其来源并推测其流行趋势。方法 采集了25份HIV-1抗体阳性感染者的全血分离单核细胞(PBMC),提取前病毒DNA,经nested-PCR扩增HIV-1膜蛋白(env)基因的C2-V3区并进行序列测定和亚型分析。结果 25份HIV-1阳性感染者的PBMC样品中扩增到24份可用于序列测定的HIV-1env基因片段,经序列测定和基因分析鉴别出共有5种HIV-1M亚群基因亚型:A、B、C、E和B'亚型。13名有偿献血人员均为B'(泰国B)亚型,10名回国劳工及1名回国劳工的女性配偶中存在A、B、C、E四种亚型。结论 山东省HIV-1各种亚型毒株感染情况复杂,因此应加强对献血者及回国劳工等高危人群的检测和控制,以防HIV-1各亚型毒株在全省的蔓延。

  • 原核表达的PD-1与PD-L1融合蛋白相互作用分析

    作者:沈立萍;许龙;李建东;陈斯勇;郭瑜;邱丰;毕胜利

    目的 分析经原核表达纯化的PD-1和PD-L1融合蛋白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及其生物学活性.方法 PD-1蛋白经过预浓缩后,用氨耦联的原理固定于CM5芯片表面,用HBS-EP缓冲液梯度稀释PD-L1蛋白,以20μl/min流速注射到耦联PD-1的传感芯片通道上,结合3 min,解离15 min;观察两者结合情况并用BIA Evaluation软件4进行分析.结果 PD-1在缓冲液的pH值为4.5、浓度为40μg/ml的状态下能稳定耦联于CM5芯片表面,RU值约为3300;稀释度为200 mmol/ml的PD-L1与PD-1能较好地结合,RU值为150,亲和常数为K_D=3.5×10~(-6).结论 经原核表达纯化的PD-1与PD-L1融合蛋白具有较强的特异性亲和力及良好的生物学活性,为下一步研究的开展打下基础.

  • Ad5F35-LMP2重组腺病毒免疫效果的研究

    作者:莫武宁;周玲;吴小兵;王湛;唐安洲;黄光武;余双庆;王琦;叶树清;杜海军;曾毅

    目的 了解含有EB病毒潜伏膜蛋白2的非复制型重组腺病毒(Ad5F35-LMP2),免疫恒河猴的特异性细胞和体液免疫的效果.方法 分别使用高剂量(1.5×1010 TCID50/只)、中剂量(1.5×109 TCID50/只)、低剂量(1.5×108 TCID50/只)Ad5F35-LMP2重组腺病毒,同时设对照组(PBS 4.0 ml/只).肌内注射免疫恒河猴,每个月一次,共免疫3次,第0、4、8、12周时使用Elispot方法检测猴外周血EBV-LMP2细胞毒性T细胞应答,同时应用免疫酶方法检测血清中LMP2抗体.结果 3个剂量Ad5F35-LMP2腺病毒免疫恒河猴均可以诱导出有效的细胞免疫应答及一定的抗体应答,免疫应答水平的高低与病毒剂量的高低有一定的关系,较高剂量产生的细胞及体液免疫应答水平比低剂量的高.结论 Ad5F35-LMP2非复制型重组腺病毒疫苗可以有效的诱导恒河猴产生EBV-LMP2特异性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

  • 蛋白组学研究中血管内皮细胞膜蛋白的分离与纯化的概述

    作者:夏舜尧;刘赞;修有成

    本文简要介绍了血管内皮细胞膜蛋白的蛋白组学分析中对于膜蛋白的分离和纯化所遇到的技术困难和解决方案。主要从分离、纯化血管内皮细胞膜蛋白的目的,所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案以及分离、纯化技术的新进展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细胞膜及其相关蛋白是细胞内外通道的重要生物学组成部分。膜蛋白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作为基础膜蛋白的分离和提纯是整个实验的成功关键。

  • MiR-25对三阴乳腺癌侵袭转移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

    作者:吴唐维;蒋丽媛;张天竺;郑超;刘水逸;李晓怡;陈卫群;卢忠心

    目的 探讨微小RNA-25(miR-25)在三阴乳腺癌患者血浆、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三阴乳腺癌侵袭转移影响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 横断面研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86例三阴乳腺癌患者和38名正常对照者血浆中miR-25的水平;应用LinkedOmics网站分析平台分析三阴乳腺癌与非三阴乳腺癌样本中miR-25的水平;同时用定量PCR检测三阴乳腺癌细胞系中miR-25的表达情况;运用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miR-25抑制剂或对照转染后,三阴乳腺癌细胞系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应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验证1-磷酸鞘氨醇磷酸化酶SGPP1是否为miR-25的靶基因;采用SGPP1过表达质粒和miR-25过表达质粒共同转染MDA-MB-231细胞,运用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其对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SGPP1蛋白水平的变化.正态分布的组间样本均数比较用Student′s t检验.结果 86例三阴乳腺癌患者血浆中miR-25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为0.031);LinkedOmics网站分析平台分析显示,三阴乳腺癌标本中的miR-25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常见的非三阴乳腺癌Luminal A型和Luminal B型(P分别为<0.001和0.006);在三阴乳腺癌细胞系HS578T、HCC1806、MDA-MB-231和BT549中miR-25的表达均明显高于乳腺上皮细胞系HBL-100(P分别为0.006、0.01、0.029和0.046);划痕实验显示,在MDA-MB-231和HS578T细胞中转染miR-25抑制剂后,较对照组相比,伤痕愈合率受到明显抑制(P分别为0.035和0.001);Transwell实验表明,转染miR-25抑制剂的MDA-MB-231和HS578T的细胞侵袭能力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分别为0.002和0.001);LinkedOmics平台分析显示,三阴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miR-25与SGPP1表达呈负相关(P为0.037);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证实,SGPP1是miR-25的直接靶基因;抑制miR-25能增加SGPP1的蛋白水平;共转染SGPP1过表达质粒和miR-25过表达质粒能明显削弱miR-25过表达引起的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促进作用(P均为0.002).结论 miR-25在三阴乳腺癌患者血浆、组织和细胞系中均高表达;抑制miR-25能明显抑制三阴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miR-25可通过靶向SGPP1参与到其对三阴乳腺癌迁移和侵袭的调控中.

  • GP73和AFP单项与联合诊断对原发性肝癌诊断应用的Meta分析

    作者:万豪光;徐浩;顾玉明;王慧;许伟;祖茂衡;王勇;宗迎迎

    目的:系统评价AFP、GP73单项检测,GP73和 AFP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Meta分析。检索PubMed、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自建库至2013年6月国内外发表的关于AFP、GP73单项检测,GP73和AFP联合检测原发性肝癌诊断性实验的文献,同时手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并按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同时根据诊断性研究的质量表( QUADAS)评价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质量,通过Meta分析合并诊断效应量及绘制综合受试者工作曲线(SROC)。统计分析AFP、GP73,GP73联合和AFP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度、特异度、诊断性试验比值比( DOR)及95%可信区间。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中英文文献27篇。 AFP汇总的敏感度、特异度、DOR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0.58(0.56~0.60)、0.85(0.84~0.87)、12.57(8.60~18.36),GP73为0.76(0.74~0.77)、0.82(0.81~0.83)、19.14(13.70~26.75),GP73和 AFP联合为0.86(0.84~0.88)、0.80(0.78~0.82)、40.60(28.49~57.87)。 AFP、GP73单项检测,GP73和AFP联合检测的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 AUC)分别为0.8371、0.8812和0.9294,Z检验比较AFP、GP73单项检测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FP、GP73分别与GP73和AFP联合检测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FP、GP73单项检测在诊断原发性肝癌时均具有较好的准确性,但GP73和AFP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肝癌诊断的准确性,能有效避免一些AFP阴性漏检病例。

  • 高尔基体糖蛋白73和甲胎蛋白检测在腹腔积液鉴别诊断中应用的初探

    作者:冯阳春;穆朝东;王飞;杨佳;彭玉澄;黄艳春

    目的:探讨高尔基体糖蛋白73( GP73)在腹腔积液中的含量情况,并研究腹腔积液中GP73和甲胎蛋白( AFP)检测在腹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检验科收集96份恶性和35份良性腹腔积液样本及对应患者同一时段的血清样本,ELISA检测血清和腹腔积液中的GP73含量,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腹腔积液中的AFP含量,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法( ROC曲线)评价GP73和AFP诊断腹腔积液性质的应用价值。结果在良性组,腹腔积液中GP73的含量(16.06±9.53) ng/ml和血清中GP73的含量(13.69±8.87)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26,P<0.001),同时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r=0.966,P<0.001)。在恶性组,腹腔积液中的GP73含量(28.37±12.02) ng/ml和血清中GP73含量(23.31±9.46)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41,P<0.001),也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r=0.933,P<0.001)。恶性腹腔积液组GP73含量与良性腹腔积液组GP73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375,P<0.001)。 GP73、AFP、GP73*AFP( AFP与GP73乘积)诊断恶性腹腔积液的临界值分别是17.1 ng/ml、13.1 ng/ml和321;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795、0.753和0.902,其中GP73*AFP的曲线下面积大;三者对应的敏感度分别是89.6%(86/96)、88.5%(85/96)和86.4%(83/96);特异度分别是60.0%(21/35)、54.2%(19/35)和85.7%(30/35)。结论腹腔积液标本中含有具有临床检测意义的GP73浓度;相比GP73或者AFP,GP73*AFP是对良恶性腹腔积液鉴别诊断的较好指标。(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4,37:683-686)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量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王琳;赵春楠;祁松楠;彭群新;史进方;顾国浩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量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2年10月至2013年1 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2例,其中男50例,女32例,年龄(42.25±14.22)岁,健康对照组30名来自本院预防保健科,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42.32±3.74)岁;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定量PCR等技术测定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CD28、CTLA-4、PD-1、Tim-3的表达、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 +/CD8+),其中未经抗病毒及相关免疫治疗的有40例,经过抗病毒治疗有效的有30例,无效的12例,并结合HBV病毒载量、乙型肝炎e抗原和丙氨酸转氨酶等指标作综合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Kruskal-Wallis H检验,两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相关分析用Spearman'S检验.结果 CD4+ CD28+组间表达量健康对照组高[404.65(331.65~536.09)],治疗无效组低[277.15(249.90~34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9.81,P<0.001);CD4+ PD-1+组间表达量未治疗组高[32.89 (29.69 ~ 39.69)],治疗无效组低[19.26(11.90 ~2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 =43.13,P<0.001);CD8+ PD-1+组间表达量未治疗组高[15.47(12.50 ~17.78)],健康对照组低[3.05(1.41 ~ 3.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56.60,P<0.001);CD4+ Tim-3+组间表达量治疗无效组高[199.62(55.61 ~239.45)]、健康对照组低[70.62(53.88 ~ 11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41.03,P<0.001);CD8+ Tim-3+组间表达量未治疗组高[82.50(78.69 ~84.58)],健康对照组低[3.07(1.56 ~6.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74.84,P<0.001);与低病毒载量组相比,治疗前CD8+ PD-1+在高病毒载量组中的表达量17.87(13.38 ~20.94)]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5.00,P<0.001),治疗后CD8+ PD-1+在高病毒载量组中的表达量[16.95(5.39 ~ 18.27)]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63.50,P<0.001);治疗后PD-1表达量与ALT也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其中CD4+ PD-1+(r=0.689,P<0.001)、CD8+ PD-1+(r =0.751,P<0.001).结论 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可能伴随有CD28、PD-1、CTLA-4和Tim-3的异常表达.共刺激分子的检测可为临床合理治疗慢性乙肝提供新线索.

  • 免疫共沉淀联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应用于精子膜蛋白筛选

    作者:梁爽;向代军;王红霞;马骏龙;薛丹丹;刘培培;刘萍;姜文灿;苑晓舟;李新军;葛素君;王成彬

    目的 为了揭示免疫性不育的机制,研究通过免疫共沉淀联合液相色谱串联二级质谱技术筛选与抗精子抗体(ASA)结合的精子膜蛋白.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5年9至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生殖中心门诊就诊的不明原因不孕症血清标本521份,采用ELISA试剂盒进行ASA阳性血清的筛选,再应用混合抗球蛋白试验对ASA阳性血清进行确认,得到ASA阳性血清标本56份作为疾病组,同时选择在该院临床检验科正常查体的血清ASA阴性的已正常生育过的健康人血清标本31份作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1至4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行正常查体男性志愿者精液标本48份,混合后提取精子膜蛋白.进行免疫共沉淀反应,精子膜蛋白分别与ASA阳性血清、ASA阴性血清孵育后,同时加入蛋白A/G(protein A/G)孵育,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对免疫沉淀复合物进行分离,切胶酶解后,进行液相色谱串联二级质谱分析,得到相应的蛋白编码.通过UniProt数据库检索查找这些蛋白的名称、生物学功能、细胞定位等信息.结果 筛选出ASA阳性不育患者血清56份(女39例、男17例),ASA阴性正常生育者31例(女17例、男14例).共鉴定出40种相关蛋白,可分为3组蛋白,分别是:仅与正常组血清相结合的蛋白(11种);既与正常组血清结合,也与ASA阳性不育组血清结合的蛋白(14种);仅与ASA阳性不育组血清结合的蛋白(15种).这15种蛋白分别是精子阳离子通道蛋白1,精子阳离子通道蛋白3,精子阳离子通道蛋白4,精子相关抗原9,载脂蛋白A-I,轴丝动力蛋白重链14,多波段多肽-2,精卵融合蛋白4,硫氧还蛋白结构域蛋白2,含有蛋白H的IQ域,含有蛋白F1的IQ域,精子发生相关蛋白5,精子发生相关蛋白5样蛋白1,精子顶体膜相关蛋白1,E3泛素蛋白连接酶RNF114.结论 利用免疫共沉淀联合液相色谱串联二级质谱分析技术筛选出15种免疫性不育相关的候选蛋白,可能对揭示免疫性不育病因有重要意义.

175 条记录 1/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