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艾灸,神奇而又独特的中医疗法
◎艾灸与针灸有何不同?艾灸和针刺在古代称为“灸刺学”.其实艾灸比针刺要早,而且与针刺比起来,更有优势.首先,针能够“杀生人”.针刺如果扎错位置或者是扎到血管、神经,就会伤人.比如深刺风府穴,那是非常危险的,一不小心就可能造成过失伤人.而艾灸只是在皮肤上烧灼,或者用艾条温灸,对人体没有伤害,相比针刺来说更加安全.其次,针刺对穴位刺激的时间较短,出针以后对穴位的刺激便停止了;而艾灸,特别是瘢痕灸,灸完之后会留个瘢印,可以长期对这个穴位形成刺激.比如说灸关元穴,好几天你都可以感觉到肚子里边热乎乎的,就是因为艾灸的效果比较持久.
-
绝对素食对健康不利
素食是在佛教寺院里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饮食,素的含意是洁白、纯朴而食.指不夹杂任何肉类荤腥味的食物.佛教的教规是大慈大悲的,为了培养教徒们的慈悲之心,它讲究因果报应,以严禁杀生来成就善果,所以中国佛教对清淡食品特别重视.
-
下厨房的男人
很多年以前,至圣先生师孔二先生说了句话,被记录在案.子日:"君子远庖厨".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君子应该远离杀生做饭的地方."
-
古诗词里的素食
古代,很多诗人崇尚食素,留下了很多关于素食的诗作,并表达了他们的素食观.盛唐著名诗人王维是个素食主义者,"以般若力,生菩提家",其全家人均虔信佛法.王维常年素食,到晚岁就更加严格,《旧唐书》说他"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他在《积雨辋川庄作》有诗句:"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诗文描写简朴自然的素食生活,透露出超然出尘的余韵.在《赠李颀》中写道:"悲哉世上人,甘此膻腥食."对于世人受口腹之欲的盲目驱使,不惜杀生害命,表达了深切的悲悯.
-
从《闲情偶寄》看李渔的养生饮食观
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清初时人.因科举失利,从此游戏人生.他弄了个戏班子,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有机会四处走动,参加游览,增广见识,同时胡吃海喝.在此基础上,他写成一本《闲情偶寄》,在中国享乐主义的写作史上,李渔的《闲情偶寄》可比后他几十年的袁枚的《随园食单》名气大多了,地位之崇高也根本不在一个水平上.李渔因为该书,至少在美食这个行当里,所受到的尊敬一点也不比东坡少,袁枚难望其项背,甚至有人说袁枚《随园食单》顶多算本较精致的菜谱,而李渔的该书,可称我国美食百科全书,名列“中国名士八大奇著”之首.李渔的饮食主张,集中体现在该书的“饮馔部”,可概括为24个字,即重蔬食,崇俭约,尚真味,主清淡,忌油腻,讲洁美,慎杀生,求食益.周作人对此书推崇备至.
-
吃不吃都有理
从普陀山南天门出发去拜观音大士像,途经金沙.道路左侧,出现了一片渔家乐海鲜大排档,白天,这里很安静;夜晚,这个露天卖烧烤的地方异常热闹.亚东问我:"普陀山是菩萨道场,为什么游客会来吃杀生为业的大排档呢?"我把一个公案转述给他.唐朝开元年间,宰相李林甫问一位禅师:"肉当食耶?不当食耶?"禅师说:"食是相公的禄,不食是相公的福."亚东又问:"这些即将被杀的鱼蟹,是不是该买下来,放归大海?"
-
纯素食会让人老得更快
只吃素食不吃荤食的人在生活中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人是因为信仰,不杀生,常年吃素;第二类人是吃素之后感到轻松、舒服,所以常年吃素;还有一类人认为吃素能减肥,能带来健康,为了这个目的而吃素.
-
素食者说
本人自打记事起便吃素了.有人说我算“胎里素”,大有佛缘.另有人说我是前世杀生造孽太多,今生该着夺这口腹之乐,以为惩戒赎罪,说法归说法,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反正自己的肠胃自己知道.咱这套素肠胃无论怎么说,自己的感受自己清楚,总之是自小见了肉类就恶心.从小到大,家里做饭的锅一定要刷干净才能给我做素菜.吃饺子一定要先煮完素的再煮荤的,虽然出身市井小民之家,境况不富裕,但是这臭毛病却俨然大户人家做派.父母也曾想方设法要改掉我这毛病,有时会在包饺子时偷偷将个把肉馅的混在素馅饺子里,然而那怎能逃过我的口感?一旦吃出,这顿饭便罢掉不吃了.男子汉大丈夫,说不吃就不吃,绝不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