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生活中如何预防肺栓塞
肺栓塞是指嵌塞物质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阻断组织血液供应所引起的病理和临床状态.常见的栓子是血栓,其余为少见的新生物细胞、脂肪滴、气泡、静脉输入的药物颗粒甚至导管头端引起的肺血管阻断.肺栓塞的发病率很高,心肺血管疾病也常并发肺栓塞.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可从无症状到突然死亡.常见的症状为呼吸困难和胸痛,可向肩或腹部放射,如有胸骨后疼痛,颇似心肌梗塞;慢性肺梗塞可有咯血.其它症状为焦虑,晕厥常是肺栓塞的征兆.
-
休克与心脏骤停
问:休克的定义?答:休克是指心血管系统无法给各器官组织提供足够的血液,心搏出量下降,周围器官灌注达到组织不可逆损伤的程度.问:休克在病理生理上有哪些分型?答:影响血液流动的3个因素:血容量、血管阻力、心脏泵功能.因此就有3种类型的休克:低容量性、迷走性、心源性.低容量性休克,例如:胃肠道大出血,主动脉夹层,严重糖尿病酮中毒.迷走性休克,例如:败血症休克,过敏性休克,神经性休克,药物过敏引起的休克.心源性休克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是心肌梗死.肺栓塞表现如心源性休克,但原因是血管阻断引起.
-
选择性肝外血管阻断技术在肝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
目的 探讨选择性肝外血管阻断方法进行肝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和意义.方法 自2005年6月-2008年8月,对43例肝肿瘤切除术患者分别采用选择性肿瘤侧肝外血管游离阻断或结扎以及建立肝后隧道放置阻断带联合阻断法(SHVE)(19例)和Pringle法(24例)两种不同的阻断方式进行比较.两组肿瘤大小:SHVE组6 cm×6 cm~12 cm×12 cm,平均9 cm×9 cm.Pringle组6cm×6 cm~11 cm×11 cm,平均8 cm×8 cm.两组手术方式(叶或段切除):SHVE组Ⅱ~Ⅴ 4例,Ⅰ~Ⅳ 1例,Ⅳ+Ⅴ 2例,Ⅴ~Ⅷ9例,Ⅳ~Ⅷ3例.PrinCe组Ⅱ~Ⅴ 10例,Ⅳ+Ⅴ1例,Ⅳa~Ⅷ1例,Ⅴ~Ⅶ4例,Ⅴ~Ⅷ8例.将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输血量、术中和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SHVE阻断组患者顺利将肿瘤侧肝动脉、门静脉结扎和肝静脉并予以结扎或置阻断带(其中肝右静脉出现小破裂口2例)和放置肝后下腔静脉阻断带.两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t=3.93、3.19和3.04,均P<0.01).在术后第3天和7天肝功能的ALT、TBIL、PT变化情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t=3.97、6.15、3.62、7.25、3.02、3.19,均P<0.01).结论 由于SHVE的肝肿瘤切除术其血流阻断只限于肿瘤一侧肝组织,故阻断时间可以不受到时间的严格限制,同时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防止预留侧肝再灌注损伤,对促进患者术后肝功能的恢复均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
选择性患侧肝血流阻断下的肝切除术
目的 探讨选择性阻断或结扎患侧肝动脉、门静脉干、及患侧肝静脉并在肝后隧道置阻断带联合阻断进行肝切除术的效果.方法 自2007年3月至2008年2月,对14例肝肿瘤患者采取预先将患侧肝动脉、门静脉和肝静脉阻断或结扎并在肝后下腔静脉隧道置阻断带联合阻断下完成肝切除术.结果 全组14例患者在分离肝右静脉过程发生小破裂口2例,缝合后出血停止.本组患者无下腔静脉或肝短静脉意外损伤.在切肝过程中出血少100 ml,多600 ml,平均出血量280ml.并发少胸腔积液4例,1例通过胸穿抽液治愈,其余3例自行吸收.无肝功能严重损害、胆瘘和腹腔感染以及其他并发症.结论 预先进行患侧肝动脉、门静脉干、及肝静脉阻断或结扎方法 以及利用肝后隧道放置阻断带联合阻断下进行肝切除术可以减少术中出血、及对侧肝再灌注损伤.
-
应用翻转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体会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治疗颈动脉血栓性疾病获成功的关键是在血管阻断期间对脑灌注和脑功能的保护及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我们将在局麻下行翻转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体会报告如下.
-
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应用进展
自1991年首例腹腔镜肝切除术(laparoscopic hepatectomy,LH)报道以来,其应用范围已经从肝脏边缘良性病灶切除拓展到良性及恶性病变的肝段和肝叶切除,病灶位置也延伸到对Ⅰ、Ⅶ、Ⅷ段这些特殊部位的尝试.目前,离断肝实质过程的出血仍是LH面临的主要难题,改进断肝器械、发展肝门血管阻断技术和探寻佳手术径路是攻克难题的方向.我们就近年LH对不同位置病灶的手术方式及径路进行探讨,重点论述肝门血管的处理和难点.
-
腘静脉瘤二例
患者1男性,26岁,因"右下肢肿胀6个月"于2002年4月11日入院.患者无胸闷、气促、咯血等症状.体格检查: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啰音,右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腘窝饱满,未扪及明显肿块,无压痛.多普勒超声示:腘静脉局部扩张,约25 mm ×31 mm,其内血流通畅,未见血栓.患者于2002年4月15日接受手术治疗.手术取腘窝"S"形切口,术中见瘤体大小约30 mm×40 mm,与周围组织分界清.分离游离瘤体近、远心端.静脉给予0 5 mg/kg肝素5 min后,用血管阻断钳分别阻断瘤体近、远心端血流,切除瘤体后行静脉端端吻合.
-
术中单侧肺循环短时阻断在局限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术中单侧肺循环短时阻断在局限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80例局限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术中肺动脉阻断术,观察组患者行单侧肺循环短时阻断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有创呼吸机支持时间和总住院时间,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复发和远处转移情况,绘制1年生存曲线.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有创呼吸机支持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均低于对照组,1年累积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限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手术治疗,相对于常规肺动脉阻断术,术中单侧肺循环短时阻断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急性肺栓塞溶栓的护理体会
肺栓塞是指嵌塞物质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阻断组织血液供应所引起的病理和临床状态.常见的栓子是来自静脉系统中的血栓,其余为少见的新生物细胞、脂肪滴、气泡、静脉输人的药物颗粒甚至导管头端引起的肺血管阻断.
-
外伤性纵隔血肿一例报告
患者男,38岁,因铁屑击伤前颈部2d,声音嘶哑1d于2005年4月12日入院.查体:左颈根部胸骨切迹上缘有1cm伤口.循环、呼吸系统无明显异常.胸部X线片示上纵隔增宽.CT示左前上纵隔气管旁金属异物,血肿占据纵隔间隙,主动脉弓三支大血管受压移位,左胸腔内少量积液,心影无增大.入院诊断:纵隔金属异物、纵隔血肿.患者于2005年4月14日急诊开胸探查.胸正中加左颈横切口,劈开上半胸骨至第4肋间,开胸后发现纵隔张力甚高,胸腺及纵隔内淤血,血肿从上纵隔向下延续,累及双侧纵隔胸膜,左无名静脉后侧方有血肿.切开纤维包膜,清除血凝块.用手指探查无名动脉左侧方有一间隙,可扪及金属异物.清除血凝块时,突然有大量鲜红血液涌出,立即用纱垫填塞压迫,扩大切口,完全劈开胸骨.急请心外科会诊,考虑有较大动脉分支破裂出血,需行体外循环辅助修补破裂血管,遂于左股动脉和右心房分别插管建立部分体外循环,降低血压、体温.去除压迫纱垫,在动脉持续出血尽力吸引并回收情况下,进一步解剖纵隔局部,辨清出血来自左颈总动脉,距离其起始部约1cm,血管阻断钳夹闭左颈总动脉根部,用5-0 Prolene缝线修补血管裂口数次,但仍有渗血.考虑血管损伤重,单纯修补效果不肯定,遂决定截除损伤段血管,以Gortex人工血管行升主动脉和颈总动脉架桥.术毕检查吻合满意,无渗血,左颈动脉血流通畅.彻底清除纵隔血肿并取出金属异物.切除双侧纵隔胸膜,两侧胸腔留置胸管引流.术后恢复顺利,声音嘶哑好转,12d痊愈出院.
-
外科手术后杀手——肺栓塞
肺栓塞(PE)是指嵌塞物质进入肺动肺及其分支,阻断组织血液供应引起的病理和临床状态.常见的栓子是血栓,其余为少见的新生物细胞、脂肪滴、气泡、静脉输入的药物颗粒甚至导管头端引起的肺血管阻断.
-
临床药师对1例肺栓塞患者用药教育
肺栓塞是指嵌塞物质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阻断组织血液供应所引起的病理和临床状态,常见的栓子是血栓,其余为少见的新生物细胞、脂肪滴,气泡、静脉输入的药物颗粒甚至导管头端引起的肺血管阻断。肺血栓栓塞症是肺栓塞常见的类型,通常所指的肺栓塞即为肺血栓栓塞症。肺栓塞患者应立即给予抗凝治疗,但治疗的同时易增加出血风险,因此应该特别关注这类疾病的用药。抗凝是肺栓塞的基本治疗,抗凝不充分容易引起栓塞复发,出院后继续服用华法林3~6个月是十分必要的治疗。应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如果用量不足,血栓依然会形成,从而不能预防栓塞;而服用过量,则会引起出血,甚至致命。尽管华法林的安全范围很窄,但只要按医嘱定期查血(出院后2周内,每周查血1次,如INR稳定在2.0~3.0之间,以后可每月1次),根据INR调整服药剂量,即可取得满意的疗效并大限度地规避出血风险。因此,临床药师应加强华法林的用药指导,保证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
Cool-tip 不同升温模式下凝固范围和温场分布的离体及动物实验研究
目的:比较 Cool-tip 不同升温模式(烧灼模式和标准消融模式)的凝固范围和温场分布特点,为进行小范围、精准的肝内血管阻断提供参考依据,并初步探索 Cool-tip 阻断活体犬肝血管的应用有效性。方法采用烧灼模式和标准消融模式在离体猪肝消融2、4、6、8 min,测量消融灶大切面的长径、短径,每种模式每个时间段重复实验3次;在两种模式的消融时间均为4 min 的条件下,测量射频针裸露段针尖、中点、末端附近组织温度,重复实验3次。动物实验:选用2只比格犬,采用烧灼模式对每只动物进行1次肝内血管阻断,以超声造影评估肝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1周后解剖取出犬肝进行病理检查。结果体外测量消融2、4、6、8 min 时的消融灶体积,烧灼模式和标准消融模式分别为(101±041)cm3对(295±074)cm3,(147±033)cm3对(503±106)cm3,(229±049)cm3对(923±253)cm3,(270±024)cm3对(1589±077)cm3,烧灼模式的消融体积显著小于标准消融模式(均 P <005),且随着消融时间的增加,两者的回归系数差值逐渐加大。烧灼模式下高温度出现在射频针尖,峰值平均944℃,平衡期稳定于约70℃;标准消融模式下高温度出现在裸露电极的中点,温度周期性波动于70℃~100℃。动物实验结果表明,烧灼模式能够阻断活体犬肝血管,使相应区域的肝组织出现缺血坏死。结论 Cool-tip 烧灼模式和标准消融模式的凝固范围和温场分布具有不同特点,其中烧灼模式在肝内血管阻断方面可能具有独特的临床应用前景。
-
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调控基因Bcl-2、Bax的表达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Bcl-2及Bax蛋白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变化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15分钟再灌注1、6、12、24、48、72小时组.采用大鼠四条血管阻断方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TUNEL法观察不同再灌注时间组海马Cal区细胞凋亡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Bcl-2及Bax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脑缺血损伤后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凋亡细胞逐渐增多,至再灌注48小时达到高峰,72小时后减少.Bcl-2表达至再灌注12小时达高峰,再灌注24~72小时组逐渐减弱.Bax表达至48小时达高峰,再灌注72小时减少.结论:Bcl-2于再灌注早期表达增强,Bax于再灌注中期表达增强,Bcl-2/Bax比例失衡可能是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
Foley尿管在宫缩剂不敏感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应用观察
当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宫缩剂治疗并不敏感时,需要血管阻断、子宫压迫,甚至行子宫切除来控制出血。我院采用Foley尿管对32例宫缩剂使用不敏感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行宫腔球囊压迫治疗,获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剖宫产同时阻断血管后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探讨
目的 探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安全性及阻断血管与非阻断血管手术的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2004年2年间北京妇产医院腹壁横切口腹膜内剖宫产同时采取子宫血管阻断止血法行子宫肌瘤剔除术117例,与1992年-1994年本院行剖宫产同时子宫肌瘤剔除术(无血管阻断止血法)26例比较平均出血量、血红蛋白下降、住院天数、术后病率情况(肌瘤直径≥5 cm);同时与2003年-2004年单纯腹膜内剖宫产110例,比较平均出血量、血红蛋白下降、住院天数、术后病率情况;并对不同部位、不同大小的子宫肌瘤剔除进行比较.结果 血管阻断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与无血管阻断比较,2组在术中出血量、血红蛋白下降、住院天数、术后病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管阻断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单纯剖宫产术比较,2组在术中出血量、血红蛋白下降、住院天数、术后病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部位子宫肌瘤比较,肌壁间肌瘤在术中出血量、血红蛋白下降明显多于浆膜下和黏膜下肌瘤,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住院天数、术后病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剖宫产同时采取阻断子宫血管的方法 可减少出血及术后病率,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
中西医结合成功抢救急性肺栓塞合并心跳呼吸骤停患者1例体会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指嵌塞物质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阻断组织血液供应所引起的病理和临床状态.常见的栓子是血栓,血栓多来自机体的深静脉,其余为少见的新生物细胞、脂肪滴、气泡、静脉输入的药物颗粒甚至导管头端引起的肺血管阻断.多见于50岁以上,男多于女,与长期卧床血流缓慢易形成系统血栓及骨折、心肌梗死、心房纤颤、心力衰竭、大手术后、肺癌等因素有关.
-
颅脑外伤伴有Labbe静脉血管损伤的临床处理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伴Labbe静脉血管损伤患者临床处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5例伴有Labbe静脉血管损伤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及预后资料,其中行额颞标准大骨瓣开颅清除血肿加静脉血管修复治疗18例,行额颞标准大骨瓣开颅清除血肿加静脉血管阻断治疗17例。结果:血管阻断组共1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死亡7例;血管修复组共4例出现并发症,2例死亡,血管修复组并发症及死亡率显著低于血管阻断组。结论:颅脑外伤伴Labbe静脉血管损伤者术后并发症较多,术中应彻底清除脑创伤血肿及坏死组织,并尽可能修复损伤的Labbe静脉血管,可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及改善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 颅脑损伤 Labbe静脉损伤修复 血管阻断 -
乳腺癌辅助化疗进展
早在上世纪,Fisher等即已明确提出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而不仅是局部病变,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乳腺癌辅助/新辅助化疗的理论.晚期乳腺癌化疗的重要性自不必说,可手术乳腺癌之所以需要辅助化疗,一方面因为作为全身性疾病的表现,乳腺癌早期即不断有肿瘤细胞从原发瘤体脱落,经由组织间隙、血管或淋巴管转运,到达机体其他部位,形成乳腺癌复发或转移的生物学基础;另一方面,医疗操作,包括手术本身都可能因瘤体挤压、翻动和血管阻断等因素促进肿瘤细胞的脱落、游走,加大复发/转移的风险[1,2].
-
选择性/超选择出入肝血管阻断后解剖性肝切除
目的 探讨选择性/超选择性阻断出入肝血管后解剖性肝切除对肝脏疾病患者手术中失血量、术后肝功能、并发症、住院时间等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 选择/超选择出入肝血管阻断后解剖性肝切除66例,其中肝段切除22例、右半肝切除12例,左半肝切除6例,Ⅱ+Ⅲ段肝切除19例,Ⅵ+Ⅶ段肝切除5例,Ⅴ+Ⅷ段肝切除2例.观察其对术中失血量、输血量、术后肝功能、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等的影响.结果 本组切除术中出血量(437±123)ml,所有病例手术中均未输血;术后患者肝功能损伤程度较轻,54例术后1周恢复至术前水平;无肝功能衰竭等相关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3.1 d,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对于适应症明确的肝脏疾病,通过选择性或超选择性出入肝血流阻断后行肝脏解剖性切除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