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分科太细弊端出现
目前,医学的分科越来越细,拿骨科为例,已经细分为创伤骨科、脊柱骨科、关节骨科、骨肿瘤以及手外科等,精准到了一个系统、一个器官,而专科医生也只看、甚至是只能看所在科室负责的某一系统或是某一器官的疾病,这就导致了问题的出现.
-
PBL教学法在骨质疏松症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法”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作引导、以小组学习和讨论的形式进行的教学模式,是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主动学习.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使实习生在脊柱骨科临床学习中深刻地掌握骨质疏松症的各种关键知识.
-
脊柱结核的围手术期护理
脊柱结核患者多为中老年患者,一般病程较长,体质较弱。外科治疗多为全身麻醉,手术创伤大,时间长,出血多。手术前后的准备及护理至关重要,应引起高度重视。我院脊柱骨科自2009年4月~2012年12月共手术治疗脊柱结核23例,疗效满意,现将有关护理报告如下。
-
2014·中国南部骨科论坛将在广州举行
为促进我国南部地区各省、市骨科学的学术交流,由《中华关节外科(电子版)》、《中国脊柱骨髓杂志》联合主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脊柱骨科和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关节骨病外科以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关节外科共同承办的“2014·中国南部骨科论坛”定于2014年10月24~25日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本次论坛将就骨质疏松症与脊柱外科、关节外科疾病相关临床研究主题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与探讨。论坛主要学术交流形式包括主编讲坛,名家讲坛,脊柱外科及关节外科专场报告会以及正、反方辩论,临床病例讨论等,并将邀请国内骨科学领域的多位著名专家到场进行专题演讲及开展学术讨论,欢迎广大骨科专科同行关注和参与!
-
2014·中国南部骨科论坛新会议消息
为促进我国南部地区各省、市骨科学的学术交流,由《中华关节外科(电子版)》、《中国脊柱骨髓杂志》联合主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脊柱骨科和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关节骨病外科以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关节外科共同承办的“2014·中国南部骨科论坛”定于2014年10月24~25日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
-
2014·中国南部骨科论坛在广州成功举行
为促进我国南部地区各省、市骨科学的学术交流,及时传递相关学术问题的新技术与新理念、促进专科学术共同进步的目的!由《中华关节外科(电子版)》编委会、《中国脊柱骨髓杂志》编辑部联合主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脊柱骨科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关节骨病外科以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关节外科共同承办的“2014·中国南部骨科论坛”于2014年10月25日在广州召开。“中国南部骨科论坛”是以之前的“中南六省骨科学术会议”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计划每年举办一次!
-
胸腰段陈旧骨折继发后凸畸形的外科治疗
目的总结分析胸腰段陈旧骨折继发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研究胸腰段陈旧骨折继发后凸畸形33例,平均年龄40.3岁.病史平均36.0个月.后凸Cobb角平均40.8°(20°~82°).全部患者均有脊髓损伤,括约肌功能障碍26例.12例有显著腰背部疼痛.23例既往曾有手术史.手术方式包括前路椎体间隙松解植骨+后路截骨矫形固定15例,后路截骨减压矫形12例,前路松解、椎体间撑开植骨固定6例.结果全部患者后凸畸形矫正率平均为86.0%.无严重手术并发症.随访时间平均24.6个月(6个月~84个月),32例骨性融合,1例植骨未融合,行二次手术后骨性融合.10例术后神经功能有改善,10例术后括约肌功能部分恢复.有显著腰背部疼痛者术后症状均明显减轻.结论单纯后路截骨矫形适用于角度较小(<45°)的后凸畸形.前路松解、后方经关节突截骨矫形适用于不同程度的后凸畸形,尤其对后凸严重或二次手术的病例更显优势.对于合并脊髓不全损伤的病例即使病史较长,手术仍然可能获得一定疗效,特别是对于腰部疼痛的缓解效果显著.
-
骨肿瘤科科室标准设置
一、建议设置床位设置:20-30张人员设置:必须由经过三级学科训练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医生:1个主任医师、3个副主任医师、3个主治医师、住院医师若干骨肿瘤科正、副主任医师都需在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医院经过培训,接受过正规的骨科专业和肿瘤专业训练.学科带头人需对骨与软组织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有深刻的认识,不仅要求精通肿瘤学,还要求掌握骨科学的各种临床技能,如骨与软组织重建技术;另外除了完成日常的临床工作外,还能带领全科进行骨肿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行科室的长久建设.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需要完成骨科各专业亚科包括创伤骨科、矫形骨科、脊柱骨科等科室的轮转,学习肿瘤学、影像学、病理学的基本理论.
-
品管圈在脊柱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品管圈管理在脊柱骨科手术中的护理应用价值.方法 2015年1-6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冀中能源邢台矿业集团总医院住院拟行脊柱外科手术患者90例为对照组.同法选择2015年7-12月的9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2015年7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分析脊柱骨科手术中存在的护理问题发生原因,制定改进措施;观察组患者按改进后的护理措施进行日常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人员能力.结果 观察组在医护配合、护理文书、器械维护、标本送检、患者安全等护理质量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开展活动后的护理理论培训、护理技能培训成绩明显高于活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管理在脊柱骨科手术护理应用中能够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升了护理人员能力,增强了手术室护理品质以及患者满意度.
-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脊柱骨科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脊柱骨科手术属于外科常见手术,多见于老年患者,术后长期卧床极易出现肺部炎症,同时术中创伤及应激反应也极易诱发低氧血症、肺不张、肺部感染等[1-3].右美托咪定属于临床中常见的术中镇静镇痛药,是一种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具有一定的抗炎效果[4].
-
新疆地区脊柱外科术后伤口感染病原菌及细菌耐药相关性研究
[目的]调查医院脊柱骨科术后患者的医院感染病例分离出的病原菌谱和药敏试验情况.[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12月本院分离的114株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G-菌76株,占66.7%,以大肠埃希氏菌占优势,占20.2%,铜绿假单胞菌占15.8%,肺炎克雷伯菌占14.0%,G+菌38株,占33.3%,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居首位占11.4%.各种常见医院感染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均有下降.[结论]降低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的有效方法是控制抗生素的应用和加强消毒、隔离措施.
-
经皮置钉内固定术与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临床疗效比较
胸腰椎爆裂骨折是脊柱骨科常见的损伤,发病急、危害重,以往均采用切开复位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术后恢复慢[1]。微创经皮置钉手术具有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且完全能达到或接近开放手术的治疗结果,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本研究对经皮置钉内固定术与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
-
脊柱骨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目的 构建脊柱骨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为提高脊柱骨科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在文献检索基础上,根据“结构-过程-结果”理论模式结合相关标准及指南等初步构建脊柱骨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对20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依据专家咨询结果进行修订.结果 形成以“结构-过程-结果”为基础的脊柱骨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其中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7项、三级指标34项.结论 构建的脊柱骨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可信度较高,可为护理管理者进行脊柱骨科护理质量评价提供客观、可量化的评估工具.
-
PDCA循环管理降低脊柱骨科患者院内压疮发生率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脊柱骨科患者压疮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脊柱骨科患者院内压疮发生情况,应用PDCA循环对2015年住院患者进行压疮管理.结果 2015年脊柱骨科患者院内压疮发生率显著低于2014年(P<0.05),护理人员压疮知识及态度评分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 将PDCA循环应用于脊柱骨科患者压疮管理,能有效控制院内压疮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
手术室及病房护士共同参与骨科手术患者皮肤管理的效果
目的 降低脊柱骨科手术患者手术压疮发生率.方法 将2014年1~12月脊柱骨科术后返回病房时皮肤仍存在压之褪色的局限性红斑的4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2015年1~12月的患者46例为干预组.常规组按常规实施皮肤护理,手术结束患者离开手术室前,手术室护士与手术医生查看和记录患者皮肤完整情况,并与病房护士进行交接.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手术患者皮肤管理记录单记录患者术中及术后皮肤情况,与病房护士共同对手术患者进行皮肤管理.结果 常规组术后6d内发生压疮6例,干预组未发生压疮,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与病房护士共同管理患者皮肤,有效防止交接遗漏,使手术室护理延伸至病房,可有效降低手术压疮的发生,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
-
口服甲钴胺片致严重周围神经性水肿1例
患者男,38岁.因反复腰腿疼痛伴双下肢放射痛2月余,加重1个月于2006年3月27日至4月13日在我院脊柱骨科住院治疗.入院时生命体征均正常,根据腰椎CT检查,诊断为L3~L4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
-
中医护理在脊柱骨科的应用
中医护理在脊柱骨科尤为重要。中医强调整体观和辨证施护,在脊柱骨科运用中医护理对患者实施情志护理,饮食调养,发热护理,疼痛护理,睡眠护理,腹胀护理收到较好的疗效。
-
右美托咪定在老年脊柱骨科手术全身麻醉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 研究与分析右美托咪定在老年脊柱骨科手术全身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自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经我院收治拟行全身麻醉老年脊柱骨科患者70例,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与观察组37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麻醉诱导,观察组则在实施麻醉诱导前15 min内静脉泵入0.5 ug/kg右美托咪定.麻醉诱导可视喉镜下完成气管插管,同时以0.4 ug/(kg.h)速度持续泵注至椎弓根螺钉连接棒成功置入,缝合腰背肌筋膜止.术中以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持续输注维持麻醉,维持术中脑电双频谱指数(BIS)为40~60.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药物使用量、手术前后MMSE评分、不同时间点内的平均动脉压及术后苏醒时间.结果 观察组术中丙泊酚(385.4±53.5)mg、舒芬太尼(28.1±6.1)μg、依托咪酯(11.7±3.6) mg、瑞芬太尼(1532±362) ug用量明显少子对照组丙泊酚(529.7±89.2) mg、舒芬太尼(37.9±7.6)μg、依托咪酯(18.2±5.4) mg、瑞芬太尼(1882±399) ug用量;术后,观察组MMSE评分(25.76±1.5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1.33±3.34)分;在T3、T4、T6时间点内,两组平均动脉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主要操作(椎弓根螺钉连接棒成功置入,缝合腰背肌筋膜)完成,停注右美托咪定,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老年脊柱骨科手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可有效减少丙泊酚、舒芬太尼、瑞芬太尼、依托咪酯用量,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患者术后认知水平,苏醒时间无明显差异.
-
颈脊神经后根阻滞治愈颈源性头痛1例报告
近年,颈源性疼痛性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健康问题.本文报道1例经骨科传统的保守治疗无效,后经神经阻滞治疗成功的顽固性颈源性头痛患者.患者,女,43岁,1年多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耳鸣、耳胀满感、行动不稳.虽经药物治疗后明显好转,但半年后因症状加重,右侧耳鸣、耳胀、耳后灼热感、颈僵、盗汗、头晕不敢睁眼、食入即吐,遂以颈椎病,梅尼埃综合征收入我院脊柱骨科.既往无头部外伤及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病史.
-
探究矫形器在脊柱骨科临床康复领域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矫形器在脊柱骨科临床康复领域中的应用.方法 使用矫形器装配在人体的四肢、躯干等部位,预防或矫正人体四肢、躯干的畸形、骨关节治疗、神经性肌肉疾病等,并进行功能性补偿.结果 通过使用矫形器,使脊柱骨科在临床康复领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结论 矫形器在脊柱骨科临床康复领域中的应用效果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