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养生秘药:五石散与黄精
上流社会的神秘养生药——五石散五石散就是道家散剂中的一个名方,据说是张仲景发明的,方里面的五石是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钟乳石和硫磺.五石散也叫寒食散,开始是用来治病的药,张仲景用来治疗伤寒病人,因为这种药燥热,对伤寒病人来讲有补益的作用.但到了魏晋时期,很多上流社会的人把它当成一种时尚的延年健体的东西来吃,认为它有增强体力,让人神清气朗的功效.
-
伤寒性肝炎的观察和护理
伤寒并发症较多.可以侵袭人体各个器官和系统.肝脏受累时出现肝肿大.伴有肝功能损害,因肝脏对伤寒杆菌及其分解产物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1].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之为伤寒性肝炎.亦称中毒性肝炎以区别于病毒性肝炎.为了探讨伤寒所致肝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现将我院1 999年1月~2000年1 2月所收治伤寒病人72例,通过检测肝功能,符合本文诊断标准的伤寒性肝炎32例,占44%,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
血培养51株伤寒沙门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据文献报道[1],估计全世界每年伤寒感染患者有2 000万以上,其中,死亡人数达70万人.伤寒发病率在我国占有相当的比例.因此伤寒病人的尽早发现、明确诊断,及时合理的用药,对病人预后十分重要.现将血培养中检测51株伤寒沙门菌和药敏试验报告如下.1.菌株来源:2002年2~10月,本院内科病房患者的血液标本培养出51株伤寒沙门菌.标准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25922购自广东省临床检验中心.
-
用于治疗伤寒的喹诺酮
伤寒肠热病(伤寒和副伤寒)是严重的系统性疾病,具有持续发热和胃肠综合征特性。通常由伤寒沙门氏菌和甲型、乙型、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引起。1986年,世界范围的伤寒病人估计有3千3百万人。此病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流行,旅行者存在相当的患病风险。
-
甲型副伤寒105例临床分析
近期甲型副伤寒在本市流行,2004年3月至2004年6月本院收治105例,现就甲型副伤寒病人临床特点、药敏试验及抗菌治疗结果,探讨提高本病诊断水平和合理用药问题.
-
以肺炎为首发症状的伤寒临床观察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以持续高热、腹痛、脾大、相对缓脉等一系列症状为主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常见病之一,往往病程长、并发症多,常以发热待查入院,而以肺炎为临床首发症状者亦屡有报道.我院自1993年以来,首诊"肺炎"入院的伤寒病人16例,现报告如下.
-
一起因自来水管网渗漏引起的伤寒局部暴发流行的调查报告
1998年11月6日接报温州市某商厦住宅楼居民有6例伤寒病人,即对该地居民的发病状况、流行原因和供水状况进行了调查.该商厦有A、B两单元居民住宅,A单元有居民37户计106人,1998年10月1日~1998年10月18日共发生伤寒现症病人6例,发病率为5.66%,患者年龄为12~42岁,平均32岁,其中男2例,女4例,分布在4户,除1户发病3例外,其它3户各1例.B单元居民未发现现症病人.
-
嗜酸性粒细胞检测对伤寒病的意义
嗜酸粒细胞减少或消失在伤寒辅助诊断上有重要的意义,使临床医师能对病人的病情作出正确地判断.如果伤寒病人在治疗恢复过程中,Eos再现,医师对予后的判断也有一定的意义.我们科对1975年~1999年期间经血培养阳性的伤寒病人约852例的Eos变化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如下.
-
伤寒病人的合理饮食
伤寒病,是由伤寒杆菌或副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被带菌者粪便污染的水、食具、被褥和衣物等生活用品是伤寒传播的主要来源.伤寒大都发生于夏秋季节,我国南方地区夏季洪水泛滥后,由于水体大面积遭到污染,因而更易造成大面积流行.
-
综合医院批量收治伤寒病人的组织管理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1].由于饮水或食物污染可引起局部地区暴发流行,短期内出现大量病人.综合医院在批量收治伤寒病人时,合理的组织与管理、有力的后勤保障与科学的消毒隔离工作是减少病人出现并发症,防止医务人员被感染的关键.现将我院短期内收治批量伤寒病人的组织管理体会报告如下.
-
氧氟沙星与氨苄青霉素治疗伤寒疗效比较
为观察氧氟沙星与氨苄青霉素治疗伤寒的临床用药效果,我们将两组伤寒病人分别用药加以比较,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
重庆忠县伤寒疫情与学校饮水卫生关系分析
伤寒是急性肠道传染病,是贫困地区的常见病、多发病,通过饮水、食物及日常接触传播,可引起暴发流行.2001年9月15日截止11月7日在重庆市忠县的汝溪镇、野鹤镇、三汇镇发生伤寒暴发疫情,经流行病学调查、伤寒快速乳胶凝集实验及肥达氏实验共发现伤寒、副伤寒病人999例,涉及3个镇的10所学校,其中学生898人,占病人总数的89.88%,3个镇患病中学生所占比例分别为91.15%,41.67%,85.71%.为了探明忠县伤寒疫情发生与学校饮水卫生的关系,我们进行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
沂蒙山区伤寒监测及流行病学分析
沂蒙山区位于鲁东南地区,是山东省伤寒重点疫区之一.我们自1992年起,在郯城、苍山两县设立伤寒监测点,进行了有关伤寒流行特征及监测,并将历年来伤寒疫情报告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汇总分析如下.流行概况 1956~2000年,全市累计报告伤寒病人9 33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27/10万,高为19.64/10万(1962年),低为0.11/10万(1975年).基本情况是1956~1965年平均发病率为6.17/10万;1966~1975年为0.67/10万;1976~1985年为3.24/10万;1986~1995年为0.63/10万;1996~2000年为0.32/10万.
-
舟山海岛地区64例伤寒误诊原因分析
近年来,伤寒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局部地区出现流行。由于诸多因素,误诊时有发生。在1992~1998年的6年间,我们收治伤寒病人200余例,其中误诊64例,误诊率为32%。现对误诊原因作如下分析。
-
肥达氏-外斐氏试验3种测定方法的比较
目前国内检测肥达氏-外斐氏试验都采用直接凝集法(试管法)、微量法(塑料盘微量法).以上2种方法需时较长,报告结果较慢.我们依据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可在1~2min内完成的机理,对常规肥达氏、外斐氏试验采用了离心沉淀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我们用3种方法对伤寒疫区(红卫街管理区)含伤寒病人11人,疑似病人、接触者计300份血清进行了伤寒、副伤寒、OX1の抗体水平调查,并做对比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萍乡市一起伤寒爆发流行的调查报告
2003年7~8月,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青山镇光辉村发生一起伤寒爆发流行,共报告伤寒病人49例,其中确诊病人13例,临床诊断病人36例,罹患率为1.98%(49/2469).接到疫情报告后,市区乡三级政府、卫生行政及卫生防疫机构采取了以"三管一灭"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在较短时间内成功控制了疫情;同时,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认为是水源受污染引起的伤寒爆发.
-
伤寒病人的饮食与肠出血的发生
本文对伤寒病人的饮食护理进行了阐述,并总结了40例患者的护理措施.
-
一起伤寒水型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1999年6月15日~7月13日,大丰市丰富镇新丰村1组在28天内,发生伤寒病人12例,罹患率达41.6‰.经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证实为一起以水为主要传播途径的伤寒爆发疫情.现将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如下:
-
伤寒误诊22例报道
由于近年来伤寒并发症的增多 ,导致临床上诊断困难,作者于 1997年 2月~ 2001年 5月共收治以并发症作为首诊的伤寒病人 22例,报道如下.
-
回肠末端肠壁增厚及周围淋巴结肿大对诊断伤寒的临床价值
近年来由于伤寒菌株的变异、抗生素的早期应用、人群免疫力的提高,增加了早期诊断伤寒的困难性.我院1994年1月~1999年6月共收治伤寒病人180例,在人院前、后作B超腹部回盲部探查,其中回盲部肠壁及回肠末端肠壁增厚≥3mm,及其周围淋巴结肿大156例,占86%.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