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丹参片不宜与四类药同服

    作者:王琳

    丹参片是临床常用的一种中成药,但服用丹参片有禁忌,它不宜与四类西药同服.※抗凝血药:如与具有抗凝血作用的阿司匹林合用可能会引起严重出血,甚至有生命危险.※抗酸药:如与三硅酸镁、氧化镁合剂、复方氧化镁合剂、胃舒平、胃得乐片等共同服用会产生络合效应,进而会降低丹参的药效.

  • 低分子肝素治疗博来霉素诱导大鼠肺纤维化的研究

    作者:艾进颖;王红阳;刘信荣;付爱双

    肺间质纤维化过程中凝血系统出现异常变化,纤维蛋白溶解活性下降[1].低分子肝素是临床常用的抗凝血药,并有促使纤溶酶原释放,使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l(PAI-1)和纤维蛋白原的浓度降低的作用[2].为此,我们观察了低分子肝素对大鼠肺间质纤维化的治疗效果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 抗栓治疗患者常见口腔有创诊疗的风险防范

    作者:吕亚林

    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使得口腔科医师接触到越来越多的抗栓治疗患者.受专业所限,许多口腔医师对这部分患者罹患的疾病并不熟悉,尤其纠结于拔牙、种植牙及牙周治疗等常见的口腔有创诊疗前是否应停止抗栓治疗.停药可能引发血栓风险,而不停药则可能引发出血风险.笔者通过相关文献回顾并结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口腔科多年来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口腔诊疗经验,探讨抗栓治疗患者口腔有创诊疗过程中血栓风险与出血风险的防范措施,为促进抗栓治疗患者口腔诊疗的规范化提供参考.

  •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致肝损伤研究进展

    作者:回翔;范晴晴;段琰;杨迪虹;葛卫红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包括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希美加群、达比加群酯)和凝血因子Xa抑制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依度沙班).希美加群在2004年上市后因致肝损伤的发生率较高而于2006年撤市,引起人们对NOAC肝毒性的关注.在上市前的临床研究中,没有发现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阿哌沙班和依度沙班有明显肝毒性的证据,肝损伤风险很小.根据上市后的文献报道和药物警戒数据,NOAC相关肝损伤的发生率为0.1% ~1.0%,其中利伐沙班相关肝脏不良事件的报道多于阿哌沙班和达比加群酯.由于使用NOAC的患者均存在基础疾病,发生肝损伤后病情多较为严重,病死率高,临床医师须高度警惕.NOAC肝毒性的机制尚不明确,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季闽春;钱庆庆;杨耀芳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的病因主要为机体产生的血小板因子4抗体和肝素形成超大复合物,它们具有抗原性,与血小板FcγR Ⅱ A受体结合,触发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现象,可引起血小板减少、血栓形成等临床表现.通过实验室检查,可以支持 HIT 的诊断.治疗原则主要为停用肝素,选择其他抗凝药物等.

  • 本院2008~2011年抗凝血药应用分析

    作者:钟传书

    目的 分析本院抗凝血药的应用现状及趋势.方法 对本院2008~2011年抗凝血药的种类、用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凝血药在本院的销售金额呈逐年平稳上升趋势,销售金额增幅较快的主要有奥扎格雷、低分子肝素和氯吡格雷.结论 本院的抗凝血药应用与国内、外总体用药情况基本相符,符合当前的抗凝血药应用原则.

  • 贝曲西班的合成工艺

    作者:赵华;褚倩倩;王辉;尚振华

    目的:对目前贝曲西班的合成路线进行优化,以获得可用于工业生产的工艺路线.方法:以5-甲氧基-2-硝基苯甲酸和2-氨基-5-氯吡啶为起始原料制得N-(5-氯-2-吡啶基)-5-甲氧基-2-硝基苯甲酰胺,依次经过硝基还原,酰化,加成反应制得亚氨酸酯,再与二甲胺进行取代反应得到贝曲西班盐酸盐,碱解后成盐得到贝曲西班马来酸盐.结果:所得贝曲西班经HPLC检测纯度达到99.50%以上,总收率为19.63%.结论:该合成路线操作简单,收率较高,产品纯度高,适合工业化生产.

  • 甲磺酸达比加群酯的合成

    作者:程青芳;王启发;陆微;黄芬芬;秦亚娟

    目的:研究和改进甲磺酸达比加群酯的合成工艺.方法:以4-甲氨基-3-硝基苯甲酸(2)和3-(吡啶-2-基氨基)丙酸乙酯(3)为原料,经酰氯化、酰胺化、中和成盐和还原制得重要中间体3-[ [3-氨基-4-(甲氨基)苯甲酰基](吡啶-2-基)氨基]丙酸乙酯(5).5再与N-(4-氰基苯基)甘氨酸经酰胺化、闭环、中和成盐、成脒、酰化,进而与甲磺酸成盐制得甲磺酸达比加群酯.结果:中间体及目标化合物经质谱、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等确证,整个工艺的总收率为33.9%.结论:本路线操作简便、成本较低、条件温和、步骤少,适合工业化生产.

  • 抗凝血新药利伐沙班

    作者:王国华;申东升;熊维

    凝血因子Xa是抗凝级联反应中的关键调节子,可促进血栓形成,是抗凝血药物设计的一个合理靶点.利伐沙班(rivaroxaban)每天服用1次,用于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该药具有安全性高、不必接受监测以调整剂量、可口服、无交叉耐药性、不良反应小等优点.现对其作用机制、药动学、临床应用、安全性等进行综述.

  • 利伐沙班在中国健康男性受试者的药动学、药效学和安全性研究

    作者:赵侠;孙培红;周颖;孟玲;张慧琳;崔一民

    目的:研究中国男性健康受试者口服利伐沙班片剂的药动学、药效学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单盲、安慰剂对照、剂量递增试验设计,受试者为年龄在18~45岁之间,体重指数在19~27 kg·m~(-2)之间的中国健康男性,研究分为单剂量给药和多剂量给药两部分.单剂量给药研究分为2.5,5,10,20和40 mg剂量组;多剂量给药研究分为5,10,20和30 mg剂量组,受试者连续给药6 d(d 1和d 6每天给药一次,d 2~5每天给药两次).每名受试者只接受一个剂量,在确认前一个剂量组能耐受的结果后进行下一个剂量组的试验,每一剂量组中有8名受试者服用利伐沙班片剂,2名受试者服用安慰剂.用LC-MS/MS测定给药后血浆和尿样中利伐沙班的浓度,采用非房室模型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测定给药前后血浆中凝血因子Ⅹa、凝血因子Ⅱa、抗凝血酶Ⅲ、PT'、APTT的活性以及Hep试验,以评价口服利伐沙班片剂的药效.测定给药前后受试者的血压、心率、心电图、出血时间以及临床实验室检查,以评价口服利伐沙班片剂的安全性.结果:单剂量给药和多剂量给药研究分别入选了50名和41名受试者(有1名受试者中途要求退出试验),受试者单剂量空腹口服2.5,5,10,20和40 mg利伐沙班后平均药代动力学参数C_(max)分别为51.27,67.21,143.2,204.4,176.1 ng·ml~(-1);T_(max)的中位数分别为2.00,2.00,2.25,2.00,1.25 h;t_(1/2)分别为3.38,7.92,7.57,5.62,7.03 h;AUC_(0-tn)分别为247.0,394.8,989.2,1 328,1 336 ng·h·mL~(-1);Ae_(ur)分别为27.2,23.6,26.7,19.6,11.0%.受试者多剂量口服5,10,20和30 mg利伐沙班后平均药动学参数C_(max)分别为115.4,215.9,415.1,590.3 ng·mL~(-1);T_(max)的中位数分别为2.00,2.50,2.50,2.25 h; t_(1/2)分别为4.92,5.12,4.59,5.84h;AUC_(0-12h)分别为674.0,1 305,2 527,3 601 ng·h·mL~(-1);Ae_(ur)分别为52.0%,42.7%,38.3%,28.1%.受试者单剂量和多剂量口服利伐沙班后凝血因子Xa的抑制率、PT、APTT和Hep试验的延长时间均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单剂量给药后1~3 h凝血因子Xa抑制率达到大值(40 mg剂量组为48%),PT,APTT和Hep试验的平均大延长分别为基线值的1.44,1.37和1.73倍,而凝血因子Ⅱa和抗凝血酶Ⅲ活性没有明显改变.多剂量给药研究中d 6口服利伐沙班后的药效学参数的大改变与d 1相比没有明显差异,5~30 mg剂量组d 1给药后2.5~4 h凝血因子Xa达到大抑制率28%~68%,d 6给药后2~3 h凝血因子Xa达到大抑制率31%~70%;d 1给药后PT,APTT和Hep试验平均大延长分别为基线值的2.18,1.71和2.35倍,d 6给药后PT,APTT和:Hep试验平均大延长分别为基线值的2.45,1.85和2.73倍.所有药效学指标在给药后约24 h恢复到基线值.试验中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也未出现有临床意义的生命体征、心电图以及明显的出血现象.结论:中国男性健康受试者单剂量口服2.5~40 mg和连续6 d,多剂量口服5~30 mg的利伐沙班片剂是安全的.利伐沙班口服吸收迅速,T_(max)为1.5~2,5 h,t_(1/2)为3.4~7.9 h;C_(max)和AUC基本随剂量递增而增加.口服利伐沙班后1~3 h凝血因子Xa抑制率达到大值,PT,APTT和Hep试验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长,给药后24 h药效学指标恢复到基线值.本研究收集到的中国人药动学与药效学数据与白种人的数据相似,提示利伐沙班可能无需因人种不同而改变剂量.

  • 新型抗凝血药物的临床研发和评价要点

    作者:康彩练;华尉利

    血栓性疾病已经日渐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抗凝治疗一直是血栓性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近年来新型抗凝血药物成为新药研发的重要热点之一,其中凝血因子Xa抑制剂和凝血酶(凝血因子Ⅱ)抑制剂的研发引人关注.在这些凝血药物的临床试验和开发中,虽然其药物作用的靶点不完全相同,但在很大程度上遵循相同的临床研发步骤,评价要点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本文介绍凝血因子Xa抑制剂和凝血酶(凝血因子Ⅱ)抑制剂中核心药物的临床试验进程和关键的临床试验,并结合相关指导原则,探讨该类药物临床研发和评价的关键要素.

  • 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预防肾活检术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玉

    目的:探讨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预防肾活检术后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6年3月-2014年12月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需要活检明确诊断的患者11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患者于术前3d停用抗凝血药,并肌肉注射维生素K110 mg,1日1次;观察组患者于术前3d停用抗凝血药,术前30 min静脉注射2 KU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观察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2 h凝血常规,术后出血及恶心、呕吐、过敏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肉眼血尿、镜下血尿、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周血肿和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凝血常规各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间术后凝血常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功能不全患者行活检手术前静脉注射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可有效预防术后出血,对凝血机制无影响,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 利弊相依,优劣并存,在应用中抉择以扬长避短

    作者:吴清艺;李彬彬

    自1916年低分子肝素在临床应用以来,肝素及维生素拮抗剂作用一线抗凝血药已有漫长的历史.由肝素无法口服给药,且因降低血浆结合蛋白而需监测凝血时间,极大限制了其在长期院外随诊治疗中的应用.口服华法林钠虽可用于长期抗凝治疗,但由于治疗窗较窄,为及时发现不可测的出血反应,必须严密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及国际标准化比率,且与食物及其他药物间存在相互作用,影响吸收利用.为有效控制凝血、抗凝血和溶纤3种过程,以保持正常的自稳态.防止当这些过程调节平衡失控而导致的血管内血栓形成,使血流减少和终引起组织损伤和细胞死亡,一直以来对新型抗凝血药的探求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

  • 从氯吡格雷的代谢看与质子泵抑制剂相互作用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作者:孙忠实;朱珠

    2010年3月12日美国FDA再次向医师、患者以及企业发出警告,要求在药品说明书中添加新的黑框警告:"抗凝血药氯吡格雷(波立维)具有潜在的因减效而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1],警告强调两点:一是在美国人群中有2%~14%为CYP2C19慢代谢者(PM);二是CYP2C19的2个无功能的等位基因CYP2C19*2和CYP2C19*3对氯吡格雷的代谢有着重要影晌.FDA药品评价中心(CDER)心血管与肾病用药处的I临床分析专家Southworth说:"我们希望把精彩的警示清晰地提供给医师,使其尽可能将佳信息用于治疗他的患者"[1].这次警告无疑是对迄今为止关于氯吡格雷是否因减效而增加心血管事件的争论,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 哪些药物久用不宜突然停止

    作者:张志刚

    有些慢性病患者需长期服用某种药物,此时易产生药物依赖性,久用后如突然停药,易使原有症状加重,甚至诱发某些致命性情况,因此应注意切不可随意停用.家庭常用的此类药包括:①治疗高血压和心脏病的药,如消心痛、硝酸甘油、硝苯吡啶、硫甲丙脯酸、心得安、倍他洛克等,突停可使血压骤升,或诱发脑出血、心绞痛、心肌梗塞等.②各种类型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苯巴比妥等,突停可诱使癫痫发作.③抗精神病药如氯丙嗪、氟哌啶醇等,突停可使症状加重.④抗心律失常药胺碘酮久用突停可诱发严重的心律失常.⑤长期应用强的松、氟美松等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或红斑狼疮等时,突停可诱发症状加重或肾上腺素能危象.⑥色甘酸钠治哮喘时,突停可诱使哮喘发作.⑦其它:降糖药、抗凝血药、抗抑郁药等久用后突停,都有可能使原有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严重不良反应.

  • 口服抗凝药物置入冠状动脉支架患者的抗栓治疗策略

    作者:赵梦华;石建平

    口服抗凝药物置入冠状动脉支架的患者给予由口服抗凝药物、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组成的三联治疗是目前预防支架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有效的方法,但也明显增加主要出血发生率.因此,应尽可能缩短三联治疗时限并避免置入药物涂层支架.另外需频繁监测国际标准化比率,将口服抗凝药物治疗强度控制在治疗范围的下限目标值.由于胃肠道是发生出血常见的部位,对给予三联治疗的所有患者均应给予胃保护措施.

  •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的介入治疗观察

    作者:吴刚;梁秀文

    随着心脏介入技术日趋成熟,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介人治疗的可行性和优越性逐渐被认同,减少了由于经股动脉途径血管并发症,尤其有严重的髂、股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或使用了强效抗凝血药、抗血小板药及进行溶栓治疗的患者.

  • 抗凝血药物研究进展

    作者:乔彦;吕晓川

    抗凝血药(anticoagulants)是一类通过影响凝血过程不同环节,阻止血液凝固的药物,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是现代社会主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每年抗凝药物的全球市值约为40亿美元,并以13%的速度逐年递增;抗血栓药物的全球市值约为120亿美元,每年以15%的速度递增.

  • 抗凝血药可减少心肌梗死的死亡率

    作者:洪班信

    每年全世界约有1000万人患心肌梗死.阿司匹林是通常使用的急诊药物,但英国牛津大学的陈政明(译音)博士及其他科学家发现增加另一种药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药)可防止血液凝结而挽救许多生命.

  • 依诺肝素预防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Q波心肌梗死患者死亡和心肌缺血事件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11B试验结果

    作者:

    背景资料: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Q波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中,低分子量肝素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普通肝素替代治疗药物.方法和结果:3 910名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Q波心肌梗死患者,被随机分配到静脉普通肝素组或皮下依诺肝素(enoxaparin,商品名:克赛Clexane)治疗组,普通肝素组在超过3天的静脉肝素治疗后,继续使用安慰剂皮下注射;依诺肝素组在急性期和门诊连续使用(急性期用法为在初30mg静脉推注后,按每12小时每公斤体重1 mg的剂量进行皮下注射)(慢性期使用法为:小于65公斤的患者每12小时皮下注射40mg,超过65公斤的患者每12小时皮下注射60mg).用药8天时主要终点事件(死亡、心肌梗死或急诊血管再通手术)在普通肝素组发生率为14.5%,在依诺肝素组为12.4%(优势率-OR为0.83;95%可信限为0.69~1.00;P=0.048);43天时分别为普通肝素组19.7%,依诺肝素组为17.3%(优势率值为0.85;95%可信限为0.72~1.00;P=0.048).在初的72小时和整个住院期间,两组的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在门诊期间,安慰剂组患者的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率为1.5%,依诺肝素治疗组为2.9%(P=0.021).结论: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Q波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的治疗中,依诺肝素在减少死亡和其它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复合发生率方面均优于普通肝素,而且没有导致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率升高.对门诊患者进行继续治疗没有进一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并且增加了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率.

77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