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金匮肾气丸有三妙
金匮肾气丸早见于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肾为水火之脏,有调和阴阳之功,阳动则气化,阴静则精生,阴阳协调以化生肾气.金匮肾气丸组方有以下几个特点:阴阳互根 肾为先天之本,是水火同居之脏,肾中阴阳互相制约,互为依附,互相转化.阴没有阳不能化,同样,阳没有阴不能长.即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由于肾中阴阳相互维系,因此在补阳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在补阴的基础上补阳,从而使阳气温温而生,如此便可使阴阳相合,少火生气,阳也不会暴生而成壮火以食气而生后患.
-
《中藏经》"阴阳否格论"浅析
<中藏经>认为:"否格者,谓阴阳不相从也.阳气上而不下曰否,阴气下而不上亦曰否;阳气下而不上曰格,阴气上而不下亦曰格."阴阳否格,则诸病乃生.<阴阳否格论第六>统论阴阳失调之病机,可谓提纲挈领.那么临床怎样辩识阴阳否格?现不揣浅陋,参考同仁堂孙光荣大师<中藏经>教案,结合经典和各家学派思想,简述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观点.
-
陈士铎《辨证录》治疗血证方法浅析
<辨证录>是清代名医陈士铎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祖传秘本及当地医家所传诵的病案整理而成,书中运用阴阳互根,五行生克之理辨析证候,准确透彻,且有创见、发挥,在血证的辨治上尤具特色,从肾阴亏虚,肾中虚火上炎,迫血妄行及气阴亏损不能摄血立论,形成血证顾气、降火调气、善用引经药物及血证宜补不宜泻的辨治思想.
-
少阳学说与小儿体质特点
中医儿科理论有纯阳学说和稚阴稚阳学说.两种学说分别体现了小儿生理特点的两个不同的侧面.纯阳学说展现了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一面;稚阴稚阳学说展现了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一面.中医学一贯主张阴阳互根,相互依存.<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气乃绝".成人如此,小儿亦然.
-
从左归丸与右归丸探究张景岳之阴阳观
通过探讨张景岳名方左归丸与右归丸的配伍特点及其理论基础,阐述了张景岳阴阳一体和阴阳互生、互根的学术思想,以及其“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制方思想,浅析了张景岳阴阳理论的学术渊源,希望当今医学工作者能进一步了解中医学的阴阳基础理论,为临床辨证论治、纽方加减提供依据.
-
从传统文化视角谈慢性肝病治疗中的相反相成思想
目前中医药研究领域存在片面将中医学视为“唯文化”“唯科学”或科学与文化简单混合的三个误区,从而在临床用药思路和科研设计方面造成问题.认为传统文化与中医学相反相成,二者应结合研究,才能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试从相反相成这一文化视角对慢性肝病治疗组方的影响进行探索,从哲学、美学和生活三个方面对相反相成思想进行阐述,并对慢性肝病治疗中运用阴阳互根、升降相因、寒热互制、补泻兼施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
阴阳互根理论在中药配伍中的运用
中医学认为,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都以其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这种阴阳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称之为阴阳互根.阴阳互根理论广泛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本文就阴阳互根理论在中药配伍中的运用探讨如下:
-
轩岐精言(32)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此语出自《黄帝内经》.守,镇守;使,役使.阴阳互为内外,须臾不可分离.阴依存于阳,阳依存于阴,双方均以对方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阴阳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称为阴阳互根.就人体的生理活动而言,物质与功能的演变过程,就包含阴阳互根的道理.功能属阳,物质属阴.功能以物质为基础,物质以功能为表现.
-
再障生血饮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观察
采用再障生血饮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19例。结果:完全缓解12例,有效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78.9%。
-
基于“阴阳互根、互用”理论探究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中医证治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efractory nephotic syndrome,RNS)[1]是指经正规激素治疗,出现经常复发、肾上腺皮质激素依赖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抵抗之一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RNS临床上极为常见,占PNS的30%~50%[2],是目前临床治疗比较棘手[3]、预后较差的肾病.该病经久不愈可诱发严重感染、急性肾衰竭、血栓栓塞等致命的并发症,后期常进展为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导致慢性肾衰竭,终发展为终末期肾病[4].其治疗缓解率与肾脏存活率呈正相关性,临床主张中西并用.笔者通过中医学经典文献研究和临床实践,发现把握RNS“阴阳矛盾转化规律性”之病证特点,以“阴阳互根、互用”理论为指导辨证论治,执简驭繁,验之于临床,可明显提高疗效,现作初步探讨,供同道斧正.
-
从肾论治慢性心力衰竭
肾为五脏之根本,阴阳之根,与心阴阳互资,水火既济,肾脏阴阳失调,全身脏腑受累,终致心阳不足,发为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从肾论治,注重心肾相交,滋养肾中精气,温补肾阳,切合心肾阳虚的基础病机,补肾活血是治疗心衰的一个高层次基础,具有指导意义.
-
周乐年主任医师学术思想探讨
周乐年主任医师是全国第三届名老中医师带徒的老师.周老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在治疗脾胃病时善于应用补法.强调阴阳互根;重视气血互补;倡导通补兼施;重在扶正固本.
-
连方主任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经验
连方教授认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病因病机不外气虚、血热、血瘀.运用“四期调周理论”分期施治,纠正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的功能失调,可达到阴阳平和,功血自除.不同类型的出血必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把握住规律才能在临床上有的放矢,更好地“塞流澄源”.在“复旧”阶段,连方教授运用“四期调周理论”分期施治,自拟二至调经方和二仙调经方都是顺应着阴阳消长而靶向调节,大限度地提高了中药的作用.
-
以《内经》“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释金匮肾气丸方义
分析《内经》“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机理,联系金匮肾气丸的组成与诊治,金匮肾气丸实乃循依《内经》天地阴阳升降、互根、互化之理,仅用8味药,即实现了精中求气、气中求精,升中有降、降中有升,泻中有补、补中有泻之方义,而具有调补真阴、助阳化气、调理三焦升降出入之功效,故能治疗寒湿脚气、虚劳腰痛、痰饮、消渴、转胞等病证.据现代临床报道,肾气丸的应用范围广泛,对诸多病证均能取得良效.
-
郑钦安诊治健忘学术思想探析
健忘是临床常见病症,历代医家多从心脾两虚、肾精亏耗、心肾不交、瘀阻脑络几个方面论治.而清代医家郑钦安独辟蹊径,在健忘的学术诊治上从阳虚入手,立足于阴阳互根,注重真阴真阳的正常相交.
-
探“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目的是“阴平阳秘,精神乃至”,故应该因时、因地、因人正确理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内涵,不应该过分偏执.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主要体现,强调的是人体与自然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应根据自身体质以及时令特点、地域差别在起居、运动、饮食以及情志上进行调整以顺应自然阴阳的变化.如对于盛夏炎热之地,可适量食用甘寒之物以生津,防止热盛津伤,对于严冬苦寒之地,可适量进食温补之物以助阳气,防止阴寒内盛.而在病理情况下应首先辨别机体阴阳气血之盛衰,再结合时令、地域、体质,用药物来纠正人体气血阴阳之偏盛偏衰.即“不足之病,顺时补之;有余之病,逆时泻之”.
-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病理实质
充血性心力衰竭属中医学心悸、血瘀、水肿等证范畴.根据"阴阳互根"的理论,心衰病机为"阳虚及阴、阴阳两虚,血瘀水停",其中正虚为本,瘀血水停为标;发生的部位虽在心,但关联五脏;心气不足,发病关键;瘀血阻滞,必然过程;水饮为患.终结果;气血阴阳之虚与疼血、水饮之实的标本虚实之间,表现为因果错杂的转化关系.
-
浅析张景岳的阴阳思想
张景岳作为我国明代的医学大家,对阴阳的理解和认识有其独特之处,在继承了前人的阴阳观的基础上,对于阴阳一体,一分为二论述更加详细,阴阳变化,从一而生,互根互用,并提出了“阳非有余,阴常不足”的学术理论.张景岳将阴阳理论运用于临床,为临床上重视真阴为本,补肾中运用育阴以涵阳及扶阳以配阴等治疗大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并创左归丸、左归饮、右归丸、右归饮等补肾良方,对中医理论及临床的发展都有极大的贡献.
-
阴阳互根在方药配伍中的应用
祖国医学认为: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着的阴和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这种阴阳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即谓阴阳互根.这一理论不仅应用于疾病的诊断,也广泛应用于疾病的治疗.在治疗疾病中,阴阳互根理论对方药的配伍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为我作临床正确合理地处方用药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本文就阴阳互根理论在方药配伍中的应用作如下探讨.
-
吴鞠通天根月窟膏探析
上海王庆其教授援引他的老师、国医大师裘沛然(1913年-2010年)的话教导笔者:"医学是小道,文化是大道,大道通,小道易通".学习中医,不能从文化母体中剥离开来,要学会"用文化阐释医学,从医学理解文化".祖国医学的阴阳五行学说即植根于"易学".阳化气,阴成形,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生理、病理、辨证、论治,无一不依于阴阳.刺灸、砭石、汤液,治疗的目的皆为纠正机体阴阳之偏胜,以期"阴平阳秘".试举以阴阳平补、通守兼施为特色的名方、清代温病巨匠吴鞠通[1]的"天根月窟膏",简介临床应用浅见,并审视其易学精义,剖析其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