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某省住院医师培训相关条件调查
住院医师的成长与培养关系到医疗队伍的整体素质,关系到未来医疗服务的质量[J].目前,各医院都非常重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培训形式也多种多样.
-
先天性心脏病重症监护室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培训效果分析
目的:评价疼痛教育培训对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 PICU护士疼痛知识、态度的影响。
方法:使用《儿科护士疼痛知识和态度调查表(PNKAS)中文版》对PICU全体入选护士进基线调查,之后进行疼痛教育培训。培训形式为分小组授课,授课内容包括以下几个主题:疼痛基本知识、疼痛评估、药物镇痛、非药物镇痛措施。授课1次/周,1 h/次,1小组/周,连续4周。培训后再次使用PNKAS量表调查PICU护士疼痛知识、态度情况。 -
八成药店人对公司培训体系表示满意
员工的专业能力已经成为药店竞争极为重要的软实力,为提高员工专业水平,各连锁药店为员工准备了各类培训大餐,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非常丰富.这些培训课程形式设计是否合理,频次是否合适,内容是否符合员工胃口?本期有奖问答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调查,让我们看看药店员工们如何评价公司的培训课程,又提出了哪些中肯的意见.
-
药店培训缺失的系统性思考
药店培训在常见病专业知识与商品知识培训方面大都做得较细致,虽然仍有较大可提升空间,但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不过在管理团队与药店培训形式上却需要尽快改善,而且也能做到.缺失项一:管理团队尚未职业化,对培训的投入不足方刚是H零售连锁有限公司新上任的培训专员,他花了很多心思做了一个管理方面的课件,准备在公司月度营运会上对区域经理们讲,到了要培训的当天,方刚被告知,因为会议时间太紧凑,所以把他的培训内容删掉了,方刚做了那么多的准备,正热情高涨,一下子被泼了冷水,万千滋味在心头不知该向谁说,他也百思不得其解.
-
新生儿复苏技术在各级医院的培训推广情况分析
山西省的培训工作从2014年开始,按照文件要求分3批,严格挑选全省部分医院、妇幼保健院,在产房临床一线工作的助产士、护士长等,通过对助产士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培训,针对容易出现的错误进行强化性纠正训练,在短时间培训中使助产士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技能。按《新生儿复苏教程(第6版)》及卫生部新生儿窒息培训标准进行2d培训,培训形式为授课、理论考试及操作考核。学员在较短的学习时间里按培训要求,掌握了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
-
基层医疗机构继续药学教育探析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继续教育是对药学人员进行知识补缺更新和不断提高药学专业技能水平的重要环节.为改善基层医院药学人员继续教育相对滞后、药学服务水平相对低下的现状,使药学人员的继续教育能深入有效地开展,进一步提高其专业技术能力和业务水平,就基层医院药学继续教育对象、内容、培训形式和效果等进行探析.
-
对镇乡内“农业户口”人群普及心肺复苏技能的形式探讨
目的 探讨对“农业户口”人群用语言或实践教育法两种不同形式进行徒手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技能培训的近、远期效果,以确定对“农业户口”人群急救技能培训的更有效方法.方法 将989名“农业户口”人群随机分成A组721人和B组268人.A组用语言教育法进行CPR培训,B组用实践教育法.培训前,培训后即刻,培训后3、6个月进行考核,对考核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采用的方法近期效果满意(正确率均>90%),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培训后3、6个月的效果B组优于A组,2组学员在培训后6个月时均已出现较高遗忘率.结论 “农业户口”人群对急救技能培训有着同样的迫切性.从语言教育法转为实践教育法应该是对“农业户口”人群实施急救技能培训更可取的形式.同时,4h可作为CPR实践教育法培训的时长,6个月可作为复训周期.
-
目标教学法在急诊科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目标教学法在急诊科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便利抽样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5年4月新疆军区总医院招聘的42名急诊科新护士为研究对象,将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招聘的的21名新护士作为观察组,在传统带教方法的基础上实施多种形式的目标教学法;将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招聘的的21名新护士作为对照组,实施传统带教方法,评价并比较培训结束后两组护士理论及操作技能的达标情况、独立工作后的6个月内两组护士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6个月的培训结束后,观察组护士理论及操作技能的达标情况均优子对照组护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独立工作后的6个月内,观察组护士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护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将目标教学法应用于急诊科新护士的培训中,有利于提高新护士的综合素质和急救能力,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为安全、高效地完成急诊护理工作提供了保障.
-
强化教育提升员工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1].多年来我院坚持对员工进行各种类型的培训,重视员工的继续教育,重视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促使员工自我发展快速成长,有效提升了员工素养,提升了医院的竞争力.1 加强员工综合素质教育我院制订了"以员工培训为重点,规范医院管理,提高运行效率"的管理目标,在对中层干部和技术骨干进行管理知识培训的同时,将培训面扩展到全体员工,培训内容包括职业理念、职业礼仪、职业素养、团队精神、医德医风等多个方面,采用邀请专家讲学、观看培训光盘、院领导授课、外出参观学习等多种培训形式.
-
"狼群效应"与安全培训
安全培训是企业安全工作的基础,是伴随安全管理全过程的经常性工作.只有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才能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意识、知识和能力保障.然而,在部分基层单位,安全培训形式上轰轰烈烈,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职工参与学习的热情却并不高,培训的客观效果并不理想,职工的安全意识、安全技能仍然没有明显提高.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激励与约束措施不到位,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造成了培训工作的事倍功半.
-
军队中小型医院静脉输液护理分层次培训实践与成效
目前,如何建立规范化、程序化的护理管理与护理培训模式是当务之急,其目的在于全面提高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的静脉输液管理水平,它不仅关系到降低静脉输液治疗中的风险因素,降低医疗费用,更为重要是使患者得到高质量的护理.2009年1月,我院建立静脉输液指导小组,并通过以点带面的分层次培训形式,提高静脉输液质量,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加强供应室实习护生岗前自我防护知识培训的做法与体会
近年来,我们对供应室实习护生进行岗前系统的自我防护知识培训,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培训形式和方法:①统一授课:护生报道后,首先组织其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讲解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及加强自我防护意识的重要性,并由科室优秀带教老师进行自我防护实际操作演练等.②一对一带教:培训后进行闭卷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工作区,并由带教老师一对一指导;尤其是在污染区的护生,所有操作均由带教老师先示范一遍,带教老师随时结合工作实际进行防护知识讲解和提问.
-
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研究进展
从规范化培训时象与周期、规范化培训内容、规范化培训形式、规范化培训考核内容与形式4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的研究进展.提出在新护士培训中可借鉴目前我国实行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按要求完成相应学科的轮转,并明确新护士在所有科室必须完成的具体理论及操作考核内容,有关部门出台一套内容更加详实、要求更加明晰、更具操作性、全国通用的临床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案,使新护士实现从学生到专业护理人员的角色转变,尽快胜任临床护理工作.
-
贵州省ICU护士培训需求分析研究
ICU是集中病情复杂的危重患者、先进的监护与诊疗仪器及新的理论与技术为一体的特殊护理单元.这对ICU护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理论与技能的要求.ICU专科护士的培养及应用已成为近年来世界范围内护理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1].贵州省于2009年启动ICU专科护士培训工作,并制定2011年将县级医院建成二甲医院的目标,此项培训工作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培训需求分析(training needs analysis,TNA)作为培训循环圈的第一步,直接影响培训课程的设计、实施和效果评估[2],为此,本培训基地于2010年11月至2011年2月采用问卷调查贵州省16家二级以上医院221名ICU护士,描述和分析ICU护士对知识、技能和培训形式的需求,为构建ICU护士规范化培训模式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
住院医师卫生法律法规规范化培训研究
目的 了解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设置卫生法律法规课程的必要性及培训形式、内容的改进方法.方法 采用非概率抽样的方法,选取正在参加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268名学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7.0%的医师认为非常有必要和有必要进行卫生法律法规培训,100人左右的班级人数、4课时培训时间、专题讲座、开卷考试受欢迎,医师普遍希望了解各种卫生法律法规.结论 有必要坚持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设置卫生法律法规课程,但培训形式有待完善,培训内容应选择与临床工作和医疗纠纷密切相关的卫生法律制度.
-
运用护理程序进行在职护士培训的体会
护理程序作为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已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护理工作的各个领域.护理模式的转变必然促进护理学的发展;社会对护理工作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必然对护士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为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临床护理中渗透各种新知识、新技术,我院运用护理程序进行在职护士的培训,收到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