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互联网对医院中青年影响的调查
目前,互联网已大规模地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国内上网用户以几何级数增长,2001年底已达3 370万人以上[1],年平均增长速度是150%~350%[1].网络文化的发展以惊人的速度影响着社会进程和人类未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与思维方式.在信息时代来临的大趋势下,思维敏锐活跃、接受和适应新事物能力强的青年,已成为新时代网民的主体.互联网对青年行为方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及道德观念等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现就医院青年接触和利用互联网的情况进行调查,以分析研究网络文化对医院青年的影响,思考和制定网络条件下加强医院青年工作的措施.
-
电磁辐射生物效应的机理研究述评
电磁辐射好似一束带刺儿的玫瑰,她所奉献的物质文明绚丽多彩,日新月异;但人类在享用的同时,也必须提防被刺儿扎着.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中的电磁辐射剂量(能量密度)会呈几何级数式增长.有人把电磁污染称为除空气、水、噪声污染以外的第四类污染.而且是看不见、听不清、尝不出、闻不到的污染.
-
高血压病与血栓前状态
近50年来,高血压病患者几乎按几何级数增长,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半个世纪的实践证明,高血压病的危害并不在于高血压本身,而在于高血压能导致心、脑、肾等多个器官和系统的病变;尤其是血栓性并发症如急性冠脉综合征、脑血栓形成等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1].为此,许多学者认为高血压病存在血栓前状态,呼吁对高血压病进行有效的干预,以防止越来越多血栓性事件的发生.
-
成都地区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7288例人群分析
自1962年Framingham心脏研究所Kannel教授提出危险因素概念以来,迄今已发现的危险因素在200种以上,但有充分证据获得公认的只有10余个,它们不仅增加心脑血管病危险且常有并存(聚集)倾向.原因不全明了,某些可能具共同病理生理基础.危险因素聚集不仅增加发生心脑血管病事件危险,且互为因果,互相促进体内效应,导致有关事件按几何级数增加.同时,治疗更困难,必须同时对存在的多种危险因素干预才能获得良好效果.因而发现并探索不同聚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有重要临床意义.本研究系成都地区综合危险因素系列研究之一,重点观察了人群常见危险因素聚集的流行病学特征、影响因素及某些疾病时危险因素的聚集状况.
-
生命第二春心脏更健康
人的生命分两个春天,0~60岁为第一春天,61~120岁为第二春天.60岁以后为什么称为第二春天,而不是简单的理解为衰老期呢?这是由于生命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30岁以前,生机勃勃,慢性病很少;30~60岁,事业、家庭、健康三驾马车是人生的重负,在生活压力下,慢性病以几何级数迅速增加,尤其在男性40岁,女性50岁这两个转折点后,更是剧增,所以"男人四十,十面埋伏","女人四十,如花如梦".这个时期也是人与人之间扩大差异的关键时期,从学校毕业时的相差无几到离退休时的"天壤之别".60岁以后,生活掀开了全新的一页,事业、家庭负担轻了,健康位置凸显,"不怕挣的少,就怕走的早",一切重新安排,人的精神面貌,体力体能会焕然一新,全面改善,犹如春风扑面,90岁以后,则真正进入了衰老期.
-
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个体化策略
心房颤动(房颤)的导管射频消融历经10年多的努力,终于在近两年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消融病例数逐年大幅度增多.全球各大电生理中心每年完成的例数在数百乃至上千;国内每年完成的病例数也呈几何级数增长.第二,适应证进一步拓宽.房颤的病例选择覆盖了早年的非器质性心脏病的局灶性房颤[1,2]及随后的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3]乃至目前的器质性心脏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永久性房颤[4].第三,成功率高.国际上先进的导管房颤消融的成功率已达90%左右[5-7];国内较早开展房颤消融的几个心脏中心,其成功率也在80%以上.尽管如此,房颤的导管消融总体感觉仍比较"混乱",突出表现在:各心脏中心、各电生理医师采用的消融策略不一致,应用的标测方法不一致,房颤消融时所采用的消融能量不一致,房颤的消融终点不一致,术后的随访方法和疗效判断不一致.而导致上述不一致的主要原因在于房颤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
-
弱视诊断专家共识(2011年)
近年来,国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弱视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预期以及国际同类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甚至有报告称我国的弱视检出率高达11.8%.部分研究结果显示4~6岁儿童弱视的检出率随年龄增大呈几何级数递减.弱视检出率高导致诊断扩大化,过度治疗现象严重冲击医疗规范和秩序,并造成巨额卫生资源浪费,给相关儿童和家庭带来负担,甚至伤害.此外,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在1987年提出、1996年修订的<弱视定义、分类和诊疗指南>中,也强调了诊断弱视时应注意年龄因素,且尚需补充具有可操作性的参考数据或指南.由于不断收到相关咨询和质疑,因此本学组在国内进行了以人群为基础的大样本儿童视力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并参考国外同期的研究成果和小儿眼科学专著,经多年实践和充分讨论,达成本共识.
-
论女性在预防吸毒和控制艾滋病的蔓延中的作用
近年来女性吸毒与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人数不断地增加,影响和危害日益严重.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截止2002年底,全世界已有4200万人感染HIV或罹患艾滋病,其中43%为妇女,在世界许多地区,艾滋病已成为年轻妇女和儿童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我国艾滋病发病率呈几何级数急剧上升,到2003年HIV感染者达到84万人[1],注射吸毒感染是主要的传播途径,约占63%左右[2],经采血途径和性传播途径次之.在吸毒者中女性所占的比例约为20%左右,比十年前增长了近一倍[3].女性吸毒者比例的增高预示着毒品蔓延速度的加快,这是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女性吸毒还引起了许多社会及公共卫生问题,尤其以卖淫、传播性病及艾滋病等问题为严重[4].
-
中医信息化更要拥抱互联网
曾几何时,医院信息部门是一个对互联网有稍稍抵触情绪的部门.医院网络建设大都是分内外网,大家的桌面上都被迫摆上两台电脑,内外网严格进行物理隔离,临床医疗用设备要连接互联网,信息部门更是会从防统方、防病毒、网络安全等各个层面摆出各种理由,反正就是不同意——毕竟,一旦联入互联网,就意味着维护工作量的增大,安全风险几何级数的上升.毕竟,为了安全,做什么都是不过分的.
-
梅雨时节防霉菌致病
入梅以后,阴雨连绵,气候潮湿闷热,有利于霉菌滋生. 霉菌属于真菌,它以孢子进行繁殖.平时它寄生在家居物品和食品上,不动声色.一到梅雨季节,因符合霉菌繁殖的湿热条件,霉菌就迅速以几何级数繁衍滋生,使物品和食品发霉,并产生几十种霉菌毒素,其中以黄曲霉素的危害为大.黄曲霉素可污染大米、小麦、山芋、玉米和花生等,它侵犯肝脏,引起中毒性肝炎、肝硬化和肝腹水等,逐渐演变成肝癌. WHO调查表明,食品被黄曲霉素污染严重程度与肝癌的发病率呈正相关.此外,还有黄米霉素、杂曲霉素等,也可使人致病.这几十种霉菌毒素都是通过污染的食品而被人由口摄入的.所以任何时候都不吃霉变食品,是预防癌症的一大法则.
-
普通胸外科心血管疾病术前评估及围术期处理
普通胸外科手术具有一定的风险,对胸外科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十分重要.除对病变的性质、程度、手术切除的范围等进行比较准确的评估外,还要对营养状况、年龄及全身各主要器官的功能进行评估,以决定能否耐受手术和预测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其中对胸外科手术影响大的是呼吸、循环系统.而且大多数胸外科手术的患者多处于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年龄组,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开胸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呈几何级数增加.
-
护理服务补救与病人满意度
影响医院护理服务质量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由于护理人员在学历、年龄、经验、技能、素养等方面的差异,因此,护理服务方面的失误也是难免的.服务失误可能带来两种结果,一种是显性的,即病人的流失;另一种是隐性的,即病人中"坏口碑"的形成和传递.这是一种几何级数的变动过程,终是医院的形象受损[1].服务补救就是医院出现服务失误时,所做出的及时和主动的补救性反应,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重新建立病人的满意度[1,2],并将满意转化为持续的购买行为,良好的口碑效应才能产生.
-
化学物质中毒及其防治
20世纪后50年是世界经济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在这一历史时期所发展起来的门类繁多的化学工业及其产品,渗透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由于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广泛应用,化学物质和化工产品给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提供了许多物质条件,甚至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化学物质和化工产品,每年以几何级数增加.1950年全世界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约为700万吨,到1970年增加到6 000万吨,到1985年猛增到2.5亿吨.世界主要国家新合成的化学物质,以每年2万余种的速度猛增.到1999年,世界工业发达国家已注册登记的化学物质数目接近2 000万种.人们有理由相信,全世界进入2000年之后,新化学物质的合成、生产和应用,将以更猛烈的速度增加.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这种发展势头将更为强劲.众多的化学物质和化工产品给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诸多福利的同时,也埋下许多隐患.各种化学物质及其制品所引起的各式各样的中毒事件在世界各国频频发生,对人类生存环境构成严重污染,破坏生态平衡,破坏臭氧层形成空洞威胁人类身体健康.上述负面效应早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
几种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中药注射液是我国特有的中药新剂型,在临床应用日趋广泛,大大提高了许多危重、疑难杂病的治疗效果.但是在临床上也发现不少的问题,特别是中药注射液潜在的危险性,不合理的配伍及不良反应(ADR),引起了临床上的关注和重视.近十年来,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呈几何级数增加,几乎涉及目前使用的所有中药品种.如何充分发挥中药注射液治疗作用并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笔者查阅了近年来大量有关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相关文献,为临床医生用药提供参考.
-
创建学习型护理队伍的做法与体会
进入新的时期,知识老化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知识总量正以几何级数递增.为了适应新形势,我院护理部开展了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我们的做法与体会介绍如下:
-
糖尿病与血脂
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DMP)约5000万,且呈几何级数上升.1999年北京35~64岁DMP中血脂异常患病率为65.4%.DMP60%~80%死于心血管病,合并血脂异常者明显增加.DMP常伴有代谢综合征(MS),而血脂异常如甘油三酯(CG)≥150 mg,/dl和/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35 mg/dl等是组成MS的必需条件.
-
食管癌手术中无瘤技术的配合
无瘤技术是指在肿瘤治疗过程中为减少或防止癌细胞的脱落种植和扩散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参加手术的医护人员一定要有无瘤观念,即对任何一个食管癌病人,不能只看到一个肿瘤,要意识到一个1 cm大小的肿瘤是由109个癌细胞组成的瘤体,而癌细胞的生长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下是不受任何限制的,一旦脱落在机体内的任何部位,都可能生长并以几何级数的方式进行分裂、繁殖,产生新的病灶[1].
-
GM(1,1)灰色模型在预测麻风病患病率中的应用
选用1987年~1992年原六合县的麻风病患病率,应用GM(1,1)灰色模型、指数曲线、几何级数法三种方法对麻风病患病率进行预测,并用综合指标对样本资料拟合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拟合精度以灰色模型法好,几何级数法次之,指数曲线法较差.
-
检索语言的发展方向--人工语言与自然语言一体化研究
网络环境下,情报信息资源的数量正呈几何级数增长,使得网络用户获取真正有用的信息越来越困难.如何快速而有效地获取情报信息资源已成为一个大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对网络环境下的情报信息进行有效地控制和组织.信息检索包括信息存储和信息检索两个方面.前者是对信息的分析、加工、描述和整序;后者是对信息的比较、选择、查找和获取.无论哪一方面,都离不开情报检索语言的参与[1].
-
明清烟草流行医家曾推为“神剂”
烟草大约于明代嘉靖末至万历初经菲律宾传人我国南方,后迅速在全国推广种植,吸烟人数呈几何级数增长,至清代吸烟已成为国人的基本嗜好,如陆以湉《冷庐医话》所说:“今人嗜此者众,烟肆之多几与酒肆埒.”可见当时风气.在很多国家,吸烟一开始都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怪异的行为而遭人排斥,而明清时期的中国人为什么能迅速接受烟草并加以传播呢?这里面主要有三大推手在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