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对"思伤脾"理论的再思考浅议思亦伤心

    作者:王玉贤;危剑安

    <黄帝内经>中记载"思伤脾",本文在对"思伤脾"理论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思亦伤心",并从中医基础理论、心脾二者的生理病理联系和经络联系方面阐述,同时指出现代胃肠生理学、病理生理学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也说明了"思亦伤心".认为"思伤心"的观点很早就出现在中医理论记载中,历代医家也对此理论多有运用,而现代科学发现也不断证明了这一观点.后结合临床运用讨论"思伤心"理论的意义,冀以抛砖引玉,为之一说.

  • 参苓白术散加减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脑肠肽的影响

    作者:张震坤;王宁宁;李倩雯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IBS)的临床疗效,及其患者血清脑肠肽的影响。方法将90例IBS患者采取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观察组各45例,两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加予服中药参苓白术散加减,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清5-羟色胺(5-HT)、血管活性肠肽(VIP)和P物质(SP)水平的变化。结果①治疗组、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5%、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总积分明显低于观察组(P<0.01);③治疗后两组血清5-HT、VIP和SP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IBS)的疗效显著,能明显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降低血清5-HT、VIP和SP水平而实现。

  • 脾虚证与脑肠肽关系的研究概况

    作者:龙奕文;易受乡;林亚平

    脾虚证是脾之气血、阴阳不足,运化摄纳功能失职所致的一系列脾生理功能失调的病理现象,是临床常见证侯之一,多因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而致.脾虚证可分为脾气虚、脾阳虚、脾阴虚等证.脾虚证的常见症状为食减纳差、腹胀痞满、面色萎黄、消瘦肢乏、泄泻、水肿等.

  • 针灸防治胃溃疡中枢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燕;高洋;杨波;严兴科

    本文回顾了近年关于针灸防治胃溃疡中枢调控机制的研究.针灸对胃溃疡的防治效果已经被广泛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结果所证实,近年来现代医学试图从中枢调控机制方面对其作用机理作出明确解释.然而文献表明目前的研究尚有局限,有待于对整体水平下的作用机理的研究做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

  • 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神经生物学机理探析*

    作者:王凯悦;徐斌

    针刺疗法作为传统中医中具特色的治疗手段之一,在治疗胃肠道疾病具有广泛优势,临床疗效明显。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epsia,FD)在现代人生活中发病具有逐年升高的趋势,由于机制探究不明确,药物滥用等原因,临床治疗效果不佳。针刺可以有效的改善胃动力,通过多种途径作用于胃肠,使胃肠功能得到恢复,改善患者因功能性消化不良引起的多种症状,这为临床选取和运用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对近10年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关机制进行整理,以期为针灸治疗疾病提供科学化的依据提供参考资料,为临床制定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合理治疗方案做出参考。

  • 脑肠肽与肠易激综合征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史瑞瑞;王晶

    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胃肠动力异常和内脏高敏性是其主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脑肠肽的异常表达可通过影响内脏感觉、分泌和运动,导致肠易激综合征发生。本文从5-羟色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血管活性肠肽、P物质、生长抑素等脑肠肽入手,探讨脑肠肽与肠易激综合征的相关性,为明确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 不同电针对抑郁模型大鼠结肠黏膜脑肠肽GAS、NPY、CGRP含量的影响

    作者:滕金艳;李志刚;白妍;赛音朝克图

    目的 观察不同电针"百会""印堂"对抑郁模型大鼠结肠黏膜三种胃肠道相关脑肠肽胃泌素(GAS)、神经肽Y(NPY)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为揭示针刺治疗抑郁症胃肠道躯体化症状作用途径提供实验依据,并比较不同电针的作用效果.方法 将6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百优解组、脉冲电针组、音乐电针组,每组12只.采用慢性不可预见的温和刺激结合孤养方法制备抑郁模型.百忧解组每天将百忧解以生理盐水配制灌胃给药.脉冲电针组针刺大鼠"百会"和"印堂"穴,接脉冲电针治疗仪.音乐电针组取穴同脉冲点针组,接音乐电针治疗仪.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结肠黏膜GAS、NPY、CGRP含量.结果 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大鼠结肠黏膜GAS含量显著降低(P<0.05),NPY含量显著升高(P<0.05),CGRP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脉冲电针组、音乐电针组及百忧解组与模型组相比,大鼠结肠黏膜GAS含量显著升高(P<0.05或P<0.01),NPY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CGRP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音乐电针组与脉冲电针组相比,大鼠结肠黏膜CGRP含量降低水平更为显著(P<0.05).结论 电针治疗可通过调整抑郁后胃肠道兴奋性激素与抑制性激素的失平衡来影响肠道中脑肠肽含量,从而调控脑-肠轴,使抑郁后胃肠功能紊乱状态得到改善,而且音乐电针组优于脉冲电针组.

  • 疏肝健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观察及对血清脑肠肽水平的影响

    作者:汪正芳;贾玉;侯亚男

    目的:探讨疏肝健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肝郁脾虚证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脑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0例 IBS-D 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 =35)和对照组(n =35),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自制疏肝健脾汤进行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2组血清5-羟色胺(5-H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清 P 物质(SP)及神经肽 Y(NPY)水平及中医症状积分变化,统计2组临床有效率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血清5-HT、CGRP、SP、NPY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1);2组临床各项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在腹痛、腹泻、腹胀及倦怠乏力方面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明显(P <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2%(P <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复发2例(6.25%),对照组复发8例(32.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疏肝健脾汤结合西药的综合治疗法显著降低 IBS-D 患者血清5-HT、CGRP、SP、NPY 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复发率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胃肠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及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进进;赵文胜;邵晓梅;杨爱明;张芳芳;方剑乔

    目的:观察运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胃肠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胃肠激素水平和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将58例择期行胃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TEAS组29例和假TEAS组29例.TEAS组患者刺激双侧合谷与内关(6~8 mA)、足三里与三阴交(12~18 mA);假TEAS组电流强度1 mA.记录患者术后首次肠鸣音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固体食物时间、排便时间;采集患者术前2d和术后4d的24 h 12导动态心电图数据,以动态心电分析软件分析心率变异性指标;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饥饿素、胃动素和胃泌素浓度.结果:TEAS组术后首次肠鸣音时间、排便时间短于假TEAS组(P<0.05).假TEAS组术后4d血浆饥饿素低于本组术前2d及TEAS组术后4 d(P<0.05);假TEAS组术后4d血浆胃动素明显低于术前2 d(P<0.05),而TEAS组术后4d血浆胃动素较术前2d显著上升(P<0.05),术后4d时TEAS组血浆胃动素显著高于假TEAS组(P<0.05);两组术后4d血浆胃泌素浓度均低于同组术前2 d(P<0.05).假TEAS组术后4d心率变异性的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和24 h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均低于术前2 d(P<0.05);术后4d,TEAS组HF和rMSSD均明显高于假TEAS组(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能缩短胃肠手术患者的术后首次肠鸣音和首次排便出现时间,有效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该作用与其激发术后副交感神经兴奋性,促使术后血浆饥饿素、胃动素浓度提高有关.

  • 加味八珍汤对脾气亏虚证直肠前突STARR术后患者心理-生物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李春耕;李淑娟;魏永辉;李松柱;赵宇琦

    目的:观察加味八珍汤对脾气亏虚证直肠前突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STARR)术后患者心理因素和肛门直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40例直肠前突STARR术后患者,随机根据入组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益气通便颗粒,9g/次,2次/d,温开水冲服.观察组采用加味八珍汤,1剂/d.两组疗程均为连续治疗4周.采用出口梗阻综合征(ODS)量表评估临床症状,便秘患者生活质量自评问卷(PAC-QOL)评估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分别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量表评估治疗前后精神心理状态,进行治疗前后肛管测压,检测治疗前后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和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经Ridit分析,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第4周O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ODS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多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PAC-QOL量表躯体不适、心理不适、担忧和和满意度4个维度评分和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HAMA和HAN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肛管静息压、大肛门括约肌收缩压、肛管残余压均低于对照组(P <0.05,P<0.01),小松弛容积、初始感觉阈值、初始便意阈值和直肠大耐受量均小于对照组(P<0.05,P<0.01),直肠排便压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VIP和S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NO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味八珍汤用于直肠前突STARR手术后脾气亏虚证患者可进一步的减轻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减轻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改善直肠动力功能和直肠感知功能,调节脑肠肽因子水平.

  •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证候与血清脑肠肽水平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吴皓萌;徐志伟;敖海清;史亚飞

    目的:通过研究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证候和血清脑肠肽的关系,进而以脑肠轴为切入点,探讨肝主疏泄影响脾胃运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并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辨证论治的客观化提供依据.方法:检测患者生长抑素(SS)、乙酰胆碱(Ach)、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管活性肠肽(VIP)、5羟色胺3受体(5-HT3R)、多巴胺(DA)、P物质(SP)、内皮素-1(ET-1)等含量,运用SPSS 19.0进行证候与指标相关性的统计分析.结果:肝郁脾虚证与CGRP的相关性P<0.05;肝郁气滞证与Ach、VIP、5-HT3R的相关性P<0.05;脾胃虚弱证与CGRP的相关性P<0.05;脾胃湿热证与SP、ET-1的相关性P<0.01;寒湿困脾证与ET-1的相关性P<0.05;DA、SS与IBS-D各证候的相关性P>0.05.结论:Ach、CGRP、VIP、5-HT3R与IBS-D肝郁气滞证、肝郁脾虚证及脾胃虚弱证等密切相关,可能是体现肝脾两脏功能关系的重要物质基础.

  • 纤体降脂Ⅰ号调节脑肠肽预防大鼠去卵巢后肥胖

    作者:吴晓芳;邝卫红;甘国兴;张国民;刘慧萍;李润虹

    目的:研究纤体降脂Ⅰ号对去卵巢大鼠脑肠肽的影响,探讨其纤体降脂的作用机制.方法:72只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2只,造模组60只,造模组采用双侧去卵巢法造模,假手术组只切除卵巢周围相应质量的脂肪.造模成功后,造模组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组,纤体降脂Ⅰ号高(13.2g/kg)、中(6.6g/kg)、低剂量组(3.3g/kg)和戊酸雌二醇(0.021 mg/kg)组,每组12只.术后第5天开始药物干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相应体积的纯净水,持续13周.给药结束后,ELISA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胃动素(MTL)、胃泌素(GAS)、血管活性肠肽(VIP)、胆囊收缩素(CCK)、胃促生长素(ghrelin)的含量,免疫组化检测下丘脑胆囊收缩素受体A(CCKAR)及胃窦组织5-羟色胺(5-HT)和P物质(SP)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纤体降脂Ⅰ号各剂量组大鼠体质量、体脂含量及Lee’s指数显著降低(P<0.05,P<0.01),高剂量组CCK含量显著降低(p<0.05),各剂量组CGRP显著地升高(P<0.01),CCKAR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5-HT和SP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P<0.01).结论:促进CGRP分泌并抑制CCK、5-HT和SP分泌,可能是纤体降脂Ⅰ号纤体降脂的作用机制之一.

  • 疏肝健脾方干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性大鼠的效应机制

    作者:吴皓萌;敖海清;黄绍刚;郭丽丽;朱艳芳;徐志伟

    目的:研究疏肝健脾方干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内脏高敏感性大鼠的效应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疏肝健脾组、阳性对照组,采用4%醋酸灌肠复合慢性心理应激法制备IBS-D内脏高敏感性模型,灌胃给药,空白组和模型组予0.9%氯化钠溶液,疏肝健脾组予疏肝健脾方,阳性对照组予匹维溴铵.检测粪便含水率、腹壁撤退反射(AWR)评分和血清5-HT、SP、NPY、NGF、VIP和CGRP等指标.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粪便含水率,40、60、80mmHg压力值下AWR评分,血清5-HT和SP升高(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疏肝健脾组大鼠粪便含水率,60、80mmHg压力值下AWR评分,血清5-HT下降(P<0.01,P<0.05).结论:IBS-D大鼠内脏高敏感性与5-HT和SP的异常升高相关,疏肝健脾方通过降低血清5-HT而改善IBS-D内脏高敏感性.

  • 脐疗对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血清脑肠肽水平的影响

    作者:杨肖敏;刘存志;石广霞;马玉侠;高树中;王秀英

    目的:探讨脐疗对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血清脑肠肽含量的影响.方法:33例患者随机分为隔药物灸脐组(11例)、隔淀粉灸脐组(11例)和西药对照组(11例),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和5-羟色胺(5-HT)的含量.结果:治疗后与隔淀粉灸脐组、西药对照组比较,隔药物灸脐组患者血清SP、VIP和5-HT含量明显下降(P<0.01),隔淀粉灸脐组与西药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脐疗可通过降低IBS患者血清SP、VIP和5-HT含量,发挥治疗作用.

  • 针刺足阳明经穴对静脉滴注阿托品家兔外周脑肠肽胃动素、P物质的影响

    作者:邓元江;易受乡;严洁;林亚平;郭晖;刘卫英

    目的:探讨针刺足阳明经穴对胃运动抑制家兔外周脑肠肽胃动素、P物质含量的影响.方法:45只家兔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阿托品模型组、电针足阳明经穴组、电针足少阳经穴组、电针足太阳经穴组,每组9只.分组处理后,放免法测定血浆、胃窦平滑肌组织胃动素、P物质含量.结果:电针足阳明经穴组血浆、胃窦平滑肌组织中胃动素、P物质含量均高于阿托品模型组(P<0.01),而电针足少阳经穴组和足太阳经穴组与阿托品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足阳明经穴可升高胃运动抑制家兔外周脑肠肽胃动素、P物质的含量,且足阳明经具有经脉的相对特异性.

  • 从《伤寒论》阳明病看脑肠肽

    作者:张雪

    《伤寒论》阳明病篇中脑部神经症状的论述很多,说明脑部神经症状是阳明病中非常重要的临床症状.而西医脑肠肽的发现,揭示了脑和肠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并提出脑肠轴学说.由此《伤寒论》作为中医经典著作,也揭示了脑肠相通的关系.

  • 针刺不同腧穴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以及血清脑肠肽的影响

    作者:陈素华;石志敏;郝丽君;俎桂英;史慧;王爱青;刘丽

    目的 观察针刺不同腧穴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以及血清脑肠肽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子午流注刺法组、灵龟八法刺法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40例.3组均接受消化科常规护理及治疗,子午流注刺法组用子午流注纳甲法择时选穴,灵龟八法刺法组采用患者就诊时灵龟八法所开穴位针刺,空白对照组只接受消化科常规护理及治疗.治疗8周后,采用胃肠症状评估量表观察临床症状及治疗前后血清脑肠肽的变化.结果 子午流注组、灵龟八法组、空白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0%、77.50%、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子午流注组与灵龟八法组和空白对照组在血清脑肠肽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午流注刺法能够明显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调节血清脑肠肽水平.

  • 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与脑肠肽相关性研究思路

    作者:周福生;吴文江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drome,IBS)是与肠道动力学异常有关的功能性疾病.本病属中医"泄泻"、"腹痛"、"便秘"、"郁证"等范畴.其病因主要有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外邪内侵、体质虚弱等,病位在大肠,发病主要与肝胆疏泄、脾胃运化和升清降浊功能失调有关,而以肝郁气滞、脾胃虚弱及肝旺乘脾为病机特点.1944年,自Pare首次提出IBS这一概念以来,有关IBS病因病理的现代研究已有50多年的历史.由于其临床表现呈多样性、症状反复发作而无特异性,病因病理的研究仍不十分明了.一般认为,IBS的发病是多因素综合的结果,其中心理、情绪、社会及环境因素在致病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并直接受中枢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制约.因此,IBS是在特殊的基质基础上,以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为中介,以社会心理因素刺激而触发的心身疾病.

  • 中风始发态证候与血浆脑肠肽的相关性

    作者:华荣;孙景波;黄培新

    目的探讨中风始发态中医证候与血浆脑肠肽CCK(cholecystokinin,CCK)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确诊急性脑出血或急性脑梗死(发病时间<72 h)患者采用RIA法检测血浆CCK-8水平,根据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对纳入患者进行证候辨证,分析不同证候间血浆CCK-8水平的差异.结果肝阳上亢证患者血浆CCK-8水平较非肝阳上亢证患者显著升高(P<0.01).结论中风始发态中医证候与血浆CCK水平有相关性.

    关键词: 中风 证候 脑肠肽
  • 基于中医四诊和脑肠肽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证候判别研究

    作者:吴皓萌;徐志伟;敖海清;史亚飞;胡海燕;吉云鹏

    目的 从计量诊断学的角度研究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构建IBS-D中医证候的判别函数,以降低IBS-D中医证候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主观因素干扰.方法 采用《肠易激综合征临床信息采集表》对439例IBS-D患者进行中医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运用聚类分析获取初始证候,以四诊信息和患者血清脑肠肽为变量,运用逐步判别法进行分析.结果 聚类为肝郁脾虚证、脾胃虚弱证、肝郁气滞证、脾肾阳虚证、脾胃湿热证和寒湿困脾证,其中肝郁脾虚证多,有效百分比为34.2%,寒湿困脾证少,有效百分比为5.5%;逐步法所得肝郁脾虚证、脾胃虚弱证、肝郁气滞证、脾肾阳虚证及脾胃湿热证5个判别函数,回顾性误判概率4.1%(16/390),交叉验证误判率为15.4%(60/390).结论 建立的判别函数,对IBS-D的中医证候的客观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61 条记录 1/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