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气候失常可能孕育传染病增加
我国古来就认为天气变化异常、环境条件恶劣与传染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医籍中常将现代的传染病称之谓"疫","疫疠","疠疾","天行","时气","时行","温疫","温病","伤寒"等;并把疹、痘、斑毒等呼吸道传染病归因于吸入时行之气和疠气所致;而肠道传染病是食用不洁食物,水或病死兽肉所致;皮肤传染病则由虫、风所致.翻阅《内经》、《伤寒杂病论》、《肘后方》、《温病条辨》等古籍中,凡阐述到时气,"疫疠","伤寒","温疫"的字里行间,都提示与气候变迁,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
《疫疹一得》论治温疫方药特色探析
温疫病的防治重在把握其发病特点和发病机制,清代温病学家余师愚对此有独到之处,值得现今防治温疫类传染病借鉴,有深入研究的必要.余师愚生平经历多次温疫流行,他结合病状,深究<黄帝内经>,深入系统研究温疫,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治疫经验,在<疫疹一得>[1]一书中详论温疫,对温疫病的辨证论治作出了重要贡献.
-
"非典"与温疫
"非典"以发热为主症,具强烈传染性和流行性,属中医"温疫"范畴.根据有关文献的记载,阐述了温疫学说的发展源流,从中医辨证论治角度,探讨温疫的辨治规律.湿热疫主以透达、攻下,拟达原饮化裁;暑燥疫主以清热解毒,拟清瘟败毒散化裁.推测此次"非典"属湿热疫的可能性较大,依其病情发展可分早、中、极、恢复4期.中医学宝库蕴藏着丰富的防治温疫的有效经验,运用于"非典",需作新的探讨与实践.
-
温疫学派学术思想及治疗经验探讨
温疫学派从不同角度对温疫的病因病机、诊断、辨证、治疗进行探讨,经历全新认识和创新过程,使中医对传染病的理论与诊疗体系逐渐走向成熟.特别是对疫病临床特征的认识,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在治疗方面擅用攻击性疗法、专方为主,随证变化、强调顾护胃气,重视后期调理,以及重视机体的抗病能力,调动机体内在因素,驱除疫毒等经验值得借鉴.温疫学派学术思想及治疗经验对于发挥中医药优势和特色,探讨新发传染病、病毒性感染性疾病发病规律,创新和完善辨证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
从古论今谈中医气象医学与防治温疫--"非典"
"非典"的肆虐正在震撼着世界.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上,却正在彻底改变着人们沿袭已久的不良生活习惯与整体卫生环境.同时,也在向医学界提出了严肃的课题:"类似温疫的流行,是否可预测及有效防治".历史上有多次类似"非典"的温疫发生,而中医气象病理医学五运六气学,及温病学对于分析预测疾病的发生及有效的救治有独特的理论方法与治疗经验.本人就中国历史上几次温疫大流行,做了一下简单的回顾并特别强调指出乾隆癸未年1793年,发生在中国河北北京一带的温疫大流行,其中医学气象病理医学因素与今年2003年的医学气象病理学因素是完全一样的.而当时余师愚根据中医气象病理学五运六气学说分析创制清瘟败毒饮重用"生石膏",救活了无数病人的宝贵经验,对于今天"非典"发展趋向的评估及救治,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借鉴.
-
辨证心悟
喻嘉言在<时尚论>中指出温疫的治法应从三焦论治,以解毒逐秽为主.
-
漫谈清瘟败毒饮
清瘟败毒饮是清代著名温病学家余师愚所创制的名方,载于其所著的<疫疹一得>一书中."瘟"即瘟疫,亦称温疫.是感受自然界疫疠之气而引发的、多种流行性急性传染病的总称.所谓"疫疠之气",又称毒气、戾气或杂气,是指具有强烈传染性的致病邪气.古人认为,疫疠之气的产生及其致病流行,与久旱、酷热等反常气候有关.因此,瘟疫也可以理解为就是"热疫".清瘟败毒饮所主治的证候,便是因疫毒邪气内侵脏腑,外窜肌表,气血两燔,表里俱盛的火热实证.临床表现为高热汗出,大渴饮冷,口干咽痛,头痛如劈,干呕狂躁,神昏谵语,或吐衄,或发斑,四肢或抽搐、或厥逆,脉沉细数,或沉数,或浮大而数,舌绛唇焦等.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防治保健
今年春季以来,由于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传染性强,毒力大,病情严重,病情发展迅速,终致呼吸衰竭,后果严重.中医诊断为温疫,多为热毒挟湿、气阴暴脱.由于此次非典型肺炎发病以热毒症状明显,大多有挟湿,同时可迅速损耗气阴.因此,在预防上,针对该病热毒重,来势猛,很快即损伤人体肺气和津液的特点,防治以清热解毒,芳香化湿辟秽,补气生津为法.专家们采用辨证论治的原则,提出了一套提高免疫力、防治非典的处方:
-
吴鞠通学术思想浅析
吴鞠通生于清代乾隆嘉庆年间,一生经历了多次温疫流行时期,很多亲人死于温病,因而致力于温热病的研究,潜心钻研叶天士的学术思想,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考之<内经》、<伤寒论》诸书,纵观历代医家对温病的认识,著成<温病条辨》一书,在温热病的治疗方面有所创造、有所发明,对祖国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现就其学术思想浅谈如次.
-
SARS恢复期的中医治疗
SAIRS属于中医温病范畴.相当于春温,风温.多因冬令人体精气失于固藏,感受寒邪伏藏于里,郁久化热.至春月阳气开泄,伏热随升发之气外溢,或因再感新邪引动伏热而发病.发病后迅速蔓延,造成大流行的称为温疫.笔者有幸对恢复期患者进行观察治疗,细悟前贤医理,至深至妙,至高至远.现赘述轻、重病例二则,以示印证.
-
SARS患者舌象观察
中医认为SARS病属温疫之患,其疾病的发生发展机理有其特殊性,因此舌诊在SARS疾病诊治中有极其重要意义.我们观察了128例住院SARS患者的舌象变化,并分析了舌象与SARS各期证型、肺部损伤、激素并发症的相关性.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与温疫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WHO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简称SARS),从其发病季节及临床症状分析,应属于中医温疫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毒时邪,病位在肺.
-
湿温疫的临症思路
关键词: 温疫 -
浅析病毒感染的辨治特点
目的:探索针对病毒感染性疾病的辨证治疗规律.方法:通过分析病毒致病的特点,论述针对病毒性感染疾病的辨证治疗方法.结论:病毒性感染疾病当按温毒、温疫辨证,同时应突出"毒"邪致病及传变特点;治疗当以解毒泄热为总则,兼予通利排毒,给毒邪以出路.
-
明清医家防治温疫研究特色及启示
明清时期为中医辨治疫病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涌现出许多治疫大家,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十六位医家防治温疫经验进行研究,以探讨明清时期温疫学派总体防治疫病的方法与特色,为现代临床防治传染性疾病、病毒感染性疾病提供借鉴与参考.
-
温病学术流派分类集释源流考
温病学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崛起了伏邪学说、新感学说、温疫学说等不同学术流派.由于诸多医家的研究,对其成因、部位、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自成一派,形成了一种学说,丰富充实温病学的内容,推动温病学的蓬勃发展.
-
《内经》运气理论与温病SARS辨识
SARS病,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对中国危害烈.SARS来势迅猛,传染性极强,死亡率高,属中医温病学中的温疫范畴.对于温疫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防治方法,<内经>中早有所论述.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辰戌之岁,初之气,民厉温病;卯酉之岁,二之气,厉大至,民善暴死;终之气,其病温.寅申之岁,初之气,温病乃起;丑未之岁,二之气,温厉大行,远近咸若.子午之岁,五之气,其病温.巳亥之岁,终之气,其病温厉."从运气学角度论述了温病(疫)会在不同的年份、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发生;再如<素问·刺法论>中也论述了预防温疫的方法:"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等等.
-
论吴又可治疗温疫的特点
吴又可在<温疫论>中论述了温疫的病因、病位、病邪传变和治疗法则及具体方法等.其治疗方法为疏利透达,直捣病所;给邪出路,分消内外;扶正养阴,调理善后.这些独特的见解,特色鲜明,富有创新,为后世温病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今天防治疫病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
《黄帝内经》君相二火与温疫的关系
温疫的发生有内在的自然科学背景,五运六气理论以《黄帝内经》“人与天地相参”整体观为指导思想,认为君火、相火的变化与温疫发生有密切关系,即客气中的君相二火影响疫病的发生,主气中的君相二火影响疫病发生的程度.君相二火司天、在泉,与岁火之岁相合,或不能正常迁正、退位,易引发温疫.
-
试述《素问》三虚相合易发疫疠的医学思想及其对预防温疫的启示
《黄帝内经》中关于疫疠的理论对于防治温疫具有重要借鉴价值.分析《素问·本病论》《素问·刺法论》三虚相合易发疫疠的重要理论观点、基本内容及其在疫疠发生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显示,某些年份所致的异常气候是导致疫疠的重要外在因素,人体五脏之气不足、精气与神气失守是致病的根本.这种既重视外在气候因素,又重视人体正气在疫疠发生发展过程中能起到重要作用的“人与天地相参”的整体医学思想,对于防治温疫及外感流行性疾病具有重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