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论科研院所外事工作者素质构建的途径及方法
科研院所外事工作者素质构建与发展是关系到科研院所外事工作质量、水平与成果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科研院所普遍注重科学精神培养而忽略人文主义建设背景下,本文拟论述科学精神和人文主义并举是外事工作者全方位素质构建的实现途径,两者共同发展才具有科学性与现实社会效益.望此文能促进科研院所外事人才建设的全面发展.
-
温馨和谐的老人之家——韩国首尔微笑医院
韩国首尔微笑医院是一家以治疗老年人亚急性病、康复、理疗为主的疗养医院.医院占地3453m2,一期建筑面积2875m2,二期4300m2,病床总计600张.医院以"汇集脸上挂着微笑的人们,治愈老人的身心" 为宗旨.在这里,所有患者处处都能感受到人文主义的关怀,尤其在考虑他们特殊的心理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医院的服务及建筑设计细节都做得细致入微.
-
人文主义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
人本管理是传统医院管理方式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所要选择的必由之路.近几年,人本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已逐步被具有战略眼光的管理者应用到医院管理中来.
-
人文主义教育在中医儿科临床教学中的体现
中医文化不仅仅是单纯的科学文化,她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即具备除了科学文化以外的人文文化特征.在其漫长的历史践行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医乃仁术"的中国传统医学,时刻闪烁着人文主义精神的光辉.然而随着医学和医疗技术的发展,中医人文精神正在逐渐淡化.导致临床医生只注重"高新技术"的检查手段,忽视了悉心问诊;只关心显微镜下的组织、器官,忽视了亲自查体、切脉;只关注患者所患疾病,却看不到患病的具体人——即见"病"不见"人"[1].
-
对中医护理人文特色的探讨
传统中医学作为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产物,其理论的人文哲学性质非常明显,整个传统中医学理论体系以中国哲学的基本范畴作为理论基础,如阴阳、五行、气等等.作为祖国医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医护理学,其理论形式和方法也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特色.它起源于个别病案的诊疗体会,积累了历史上诸多医家的护理经验,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医护理学尤其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天人相应,个体差异,整体护理和辨证施护是它的基本特点.本文就中医护理的人文主义特色及其发展前景谈谈自己的观点.
-
护理人文关怀的基本理论及临床应用
1背景资料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文关怀式的服务已成为现代医学文明和现代化医院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积极探索和构建以人文关怀为特点的护理思想并与实践紧密结合,为病人提供"灵性"照护[1]与服务,将被赋予独特的使命和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多年来护理过于技术化的倾向以及护理人力资源的客观不足,限制了护理作为一种特殊服务行业所应体现的人文关怀.护理行业中普遍存在着"重技术、技能,轻服务和人文关怀"[1]的现状.有关人士近期对某医院316名专业护士进行了人文知识和素养的问卷调查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对人文精神的大概内容不知道的为78%;不了解人文主义产生的历史和时代背景的为91%;在校期间未接受过有关人文科学的课程或讲座的为91%;无法说出护理人文科学所包含的主要内容的为87%.100%的专业护士表达了期望学习护理人文科学知识的要求和渴望.观察分析发现,专业护士在校期间人文课程设置甚少,毕业后缺乏人文环境的熏陶,医院继续教育中对人文关注缺乏为主要成因[2].
-
药物临床试验受试者亟需人文关怀
"神农尝百草"是一个流传至今的美丽传说,也是早原始的临床试验.古往今来,医者以"济世救人"为宗旨,留下了无数闪耀着人文主义光辉的范例,如战国时期的扁鹊、东汉时期的华佗、明代的李时珍……他们所留下的不慕荣华富贵,终生以医济世的杏林佳话流芳百世.
-
性学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研究进路
本文主要分析了性学研究上的科学主义进路与人文主义进路各自的优劣.指出鉴于以往性学研究上科学主义进路与人文主义进路的分离所招致的后果,如果要使性学研究保持正确而健康的方向,那么研究过程中科学主义进路与人文主义进路(或者说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就必须融合.
-
走进临床—— 医院药师的发展方向
临床药学已成为医院药学的主体,而医学是一种实践哲学,是在正确理论指导下的一种科学,随着循证医学、药物流行病学、药物不良反应监测(ADR)、药物经济学等技术的发展,为现代医药学由保证医疗质量向提高医疗价值并终向人文主义过渡提供了技术支持.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其中提出要逐步建立临床药师制.这是我国第一次在法规中提出建立这一制度.回顾近年来医院药学工作,我们深深认识到医院药学只有扎根临床,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临床药师.
-
促进我国微创神经外科健康发展
2001年在中国工程院主办的论坛会上对微创外科新概念进行研讨时,我国数位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外科学界的两院院士及相关学科的科学家们认为,微创外科代表了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文化,是"生物-社会-心理"新型医疗模式的一种具体表现,所以他们响亮地提出,微创外科是21世纪外科学的升华.
-
谁懂得中医?费侠莉算一个
谁懂中医?依照"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思路判断,"山外的人"懂.如同电影《魂断蓝桥》男主人公罗易坠入情网时对女主人公玛娅所说的一句名言:"舞蹈嘛,内行不懂外行懂".近百年来,我们总是在两个价值判断的极端之间荡秋千,不是持"民族主义"的立场,全盘肯定,就是抱"科学主义"的偏见,全盘否定.其实,对待中医的学术态度,"民族主义"与"科学主义"的道路都是误区,必须走"第三条道路",那就是"人文主义"的研究姿态与方法.
-
从中国重症医学人文主义研究的现状看医学发展过程中人文主义的重要性
20世纪以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医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医疗技术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我国医疗技术也取得了巨大进步,在某些方面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人口平均寿命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
呼唤人文主义的危重病急救医学
关键词: 人文主义 -
构建人文主义的护理课程
从社会进步和人类需求以及现代教育观出发,分析了现行护理课程不适应时代需要的原因,提出了从人文主义角度建设主干护理课程的几个想法,希望真正把护理学建设成为科学与人文并举的学科,也希望能够引起护理课程建设和实践过程中的思考.
-
心理治疗两种范式的对立及其整合
心理治疗有两种不同的范式:科学主义治疗范式和人文主义治疗范式.前者主要由行为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的诸种治疗形式所构成;后者则包括当事人中心疗法、存在疗法等.两种范式在人性观、心理诊断、治疗关系、治疗方法和治疗目的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对立.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两者整合的构思,以期裨益于心理治疗实践.
-
越是高科技越需要人文关怀——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第十二届年会纪要
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于2006年10月28~29日在上海召开了第十二届年会,约100名学者与会,会议高扬人文主义的旗帜,主题是"让心身医学走进临床",会上专家就近年来心身医学的热点问题展开了讨论.另外还进行了换届选举,何裕民教授当选为第三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姜乾金、吴爱勤、赵明杰、姜凤英教授当选为副主任委员,邓云龙为学术秘书,上届主任委员刘增垣任名誉主任委员.下面将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简述如下.
-
医学人文: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
回顾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历史,其不仅有宗教神学、古希腊与传统中国等三大思想源,而且还可分为实践、历史、宗教、政治和制度等五个组成部分.重视教育和"以语言为本"是其本质特征."以人为本"是其具地域性与局限性的一个侧枝,将其单独引入中国后,不仅造成西方完整的人文主义支离破碎,且在人文理论与实践之间冲出了鸿沟,更引发了医学的文化生态危机.要跨越鸿沟与摆脱危机,首先要重建中国固有的人文生态环境,也就是以人文主义重建孔子儒学思想,先固中国人文主义之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主义不仅系统全面而且不乏比较优势.
-
医学人文思潮如何成为风暴眼——现代生态人文主义对医学人文勃兴的启迪
提出并回答两个跨界的命题,一是医学人文与生态人文在精神气质、知识谱系、学术范畴上具有怎样的共轭性、同构性;二是医学人文如何像生态人文那样通过批评与反诘将一系列技术事件转变为显赫的媒介事件和精神事件,着力开拓公共的知识与价值空间,将健康、生死、疾苦、拯救等人生母题的追问推向人性拷打的思想火山口.
-
医学人文走进临床首先要为自己正名--人文医疗以语言为载体
医学人文要走进临床并成为临床医疗过程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首先要明确其基本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古希腊是西方人文主义运动本源所在,而教育和语言是古希腊人文活动的本体。“以人为本”主要是为了与宗教神学竞争这一特殊目的而建构的特殊概念,在人文主义运动中不具本体性。人文医疗以语言为载体,这不仅是回归人文主义的本体,也是确保其进入临床医疗的基础和前提。人文医疗贵在消解患者心理方面的问题,科技医疗重在恢复患者的生理平衡。“以语言为本”是确保医学人文成为医疗分工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及重要医疗手段的必要条件与保证。
-
林语堂教育观透视
林语堂(1895-1976),是二十世纪中国少有的畅销书的作家之一.他是不带引号的幽默大师,是学贯中西的大学者,曾经以长篇小说<京华烟云>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是现代性灵散文的提倡者与写作者,在文学、文化交流、语言学、教育学等多方面开花结果.林语堂的名字确是家喻户晓的,特别是在西方读者当中,他更以其"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姿态获得了文化大师的称号.林语堂以西方教育为参照系来反观中国教育制度,在批判中国旧教育制度的基础上,形成了以现代人文主义为内核的中西合璧的教育文化体系,在许多方面都有独到的建树.虽然他评论的是中国二、三十年代的教育,但我们今天看来,仍可从中受到一定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