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麻黄细辛附子汤临床应用验案浅析
麻黄细辛附子汤由麻黄(去节二两)、附子(炮、去皮、一枚破八片)、细辛(二两)组成;仲景用以治疗少阴感寒证(或称太少两感证),此方为扶阳解表散寒之剂,补散兼施.少阴病为阳气虚寒之证,若始得之而反发热,是兼有表证,因此需用温阳解表之法.麻黄细辛附子汤专为素体阳虚,复感风寒之症而设,使外感风寒之邪得以表散,在里之阳气得以维护.根据临床报道麻黄细辛附子汤可治疗数十种病症,笔者跟随刘康宏副主任医师学习,刘康宏副主任医师对临床所遇案例口传心授,现分析刘康宏副主任医师疗效确切之临床病案,于诸医家共享.
-
麻黄细辛附子汤对变应性鼻炎大鼠血浆白细胞介素-6与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目的:探讨麻黄细辛附子汤对变应性鼻炎大鼠血浆白细胞介素-6(interlcukin-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的影响。方法32只Wistar大鼠按按体质量采用随机区组法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氯苯那敏组和麻黄细辛附子汤组,每组8只。采用卵清蛋白致敏制作变应性鼻炎模型。麻黄细辛附子汤组麻黄细辛附子汤灌胃(0.4 g),氯苯那敏组灌胃0.01%氯苯那敏溶液,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2次/d,共21 d。采用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IL-6、TNF-α水平。结果麻黄细辛附子汤组喷嚏[(2.4±0.9)次/30 min比(18.5±3.6)次/30 min]、鼻抓痒[(4.2±1.5)次/30 min比(31.2±3.7)次/30 min]频率显著低于模型组(P 均<0.05)。麻黄细辛附子汤组血浆 IL-6[(153.00±13.87)pg/ml 比(230.38±33.92)pg/ml]、TNF-α[(21.25±4.62)pg/ml 比(56.38±7.93)pg/ml]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均<0.05)。结论麻黄细辛附子汤可降低血浆IL-6与TNF-α水平,减轻大鼠变应性鼻炎症状。
-
经方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疑难病验案
麻黄细辛附子汤出自《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麻黄、附子、细辛、三味药组成.其功效为温少阴之经,发太阳之表,引邪外透,温经散寒、扶正补气的方药.现代不局限于太少两感证,临床应用广泛.笔者常用本方加减治疗多种疑难杂病,疗效满意.今择验三则:一、难治性鼻炎患者,女,24岁,2011年6月11日初诊.
-
麻黄细辛附子汤干预树突状细胞IL-4/STAT6的研究
目的:研究麻黄细辛附子汤干预树突状细胞24 h后,树突状细胞STAT6磷酸化程度(pSTAT6)及其STAT6 mRNA、IL-4 mRNA、IFN-γ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7 d后收集细胞,用麻黄细辛附子汤干预24 h,收集细胞,检测IL-4、IL-5和IL-13的含量,pSTAT6的表达、检测IL-4 mRNA、STAT6 mRNA、GATA-3 mRNA的表达.结果:麻黄细辛附子汤干预树突状细胞后降低IL-4(P<0.05)、IL-13(P<0.01)的含量,对IL-5的分泌影响不大,pSTAT6的表达下降(P<0.01);IL-4 mRNA、STAT6 mRNA,以及GATA-3 mRNA表达降低(P<0.01)结论:麻黄细辛附子汤能调控IL-4/STAT6通路,调节Th2调节Th1/Th2失衡,减轻了变应性炎性反应的发生,可对过敏性鼻炎发挥治疗作用.
-
麻黄细辛附子汤对肾阳虚外感模型小鼠的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麻黄细辛附子汤对肾阳虚外感模型小鼠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苯甲酸雌二醇(8 mg·kg-1)法复制肾阳虚小鼠模型,按体温随机分成模型组、利巴韦林0.3125 g·kg-1组及麻黄细辛附子汤低、中、高(2.5,12.5,25g·kg-1)组,另设正常对照组.采用鼠肺病毒株FM1滴鼻建立肾阳虚小鼠外感模型.感染ld后给药,给药6d,每日1次,观察小鼠的死亡数和死亡时间,比较肺指数,各组动物肺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肺组织的炎症病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 F-α)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不同剂量麻黄细辛附子汤有降低感染小鼠死亡率的趋势;给药后小鼠肛温显著回升(P<0.05),有效改善肺组织病毒性肺炎的病理损伤;能降低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肺指数(P<0.05);麻黄细辛附子汤中、高剂量组治疗后,血中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麻黄细辛附子汤能够明显的延长肾阳虚外感小鼠的平均生存时间,升高小鼠体温,改善体征,对小鼠流感肺炎症状的减轻、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增强具有一定的效果,为临床用于流感的治疗提供了现代药理学依据.
-
附子不同炮制品对麻黄细辛附子汤煎剂质量的影响
目的:比较不同附子炮制品制备所得麻黄细辛附子汤(MXF)的质量差异,探析经方中炮制品规格选用的科学性.方法:采用临床常用的5种附子炮制品规格分别制备MXF煎剂,选取MXF中具有效毒二重性的化学成分为评价指标,考察不同附子炮制品对MXF煎剂中效毒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建立了MXF中13种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多元统计分析筛选出区别附子不同炮制品制备所得煎剂的指标性成分有卡枯醇、甲基丁香酚、细辛脂素、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和乌头碱.与附子的其他炮制品规格相比,炒附片制备所得煎剂中,双酯型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较低但其单酯型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高.结论:附子不同炮制品制备所得MXF煎剂中效毒成分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可为经方的古为今用提供参考.
-
不同配伍组方对麻黄细辛附子汤体外经皮渗透行为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配伍组方对麻黄细辛附子汤(MXF)体外经皮吸收的影响,以阐明MXF外用的配伍机制,为其经皮给药提供科学依据,也为中药复方外用配伍机制研究积累数据.方法:采用Franz体外扩散池法,以含1%聚山梨酯-80的生理盐水溶液为接受液,采用麻黄生物碱类成分(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附子生物碱类成分(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和苯甲酰乌头原碱)和细辛挥发油类成分(细辛脂素和甲基丁香酚)的12 h累积渗透量(Q12h)和稳态渗透速率(Jss)为指标,考察麻黄组、附子组、细辛组、麻黄-附子组、麻黄-细辛组、附子-细辛组、麻黄-附子-细辛组(全方组)对大鼠背部的透皮吸收情况.结果:各成分的Q12h和Jss比较,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排序均为全方组>麻黄-细辛组>麻黄组>麻黄-附子组,且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和苯甲酰乌头原碱排序均为附子-细辛组>附子组>麻黄-附子组>全方组,且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甲基丁香酚排序为细辛组>麻黄-细辛组>附子-细辛组>全方组.各组中细辛脂素的Q12h和Jss差异不大.结论:不同配伍组方对MXF中各指标成分的经皮吸收有影响,且对不同成分的影响程度不同;成分不同,经皮吸收效果也不同.细辛对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和苯甲酰乌头原碱的经皮吸收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附子对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的经皮吸收均有一定抑制作用,麻黄和附子均会对甲基丁香酚的经皮吸收起到显著抑制作用.
-
基于粪便代谢物组学分析麻黄细辛附子汤干预H1N1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作用机制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麻黄细辛附子汤(Mahuang Xixin Fuzi Tang,MXF)干预H1N1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粪便样品中内源性物质的变化,寻找与疾病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探讨MXF干预H1N1流感病毒感染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KM小鼠随机等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MXF组,小鼠滴鼻感染H1N1流感病毒后灌服MXF(给药剂量20 mL·kg-1),模型组和空白组灌服等量水,连续给药7d并测量各组小鼠的体重和肛温,收集各组小鼠的粪便.采用Halo C18色谱柱(2.1 mm×100 mm,2.7 μm),流动相0.05%甲酸水溶液-0.05%甲酸乙腈溶液梯度洗脱,质谱扫描范围m/z80~1 200,对粪便样品进行LC-MS测定并结合主成分分析和偏小二乘判别分析寻找潜在生物标志物.结果:空白组、模型组和MXF组代谢模式显著不同,鉴定出了9个潜在生物标志物,分别为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胆碱、溶血磷脂酰胆碱、吡哆醛、草酰乙酸、琥珀酸、褪黑素和L-犬尿氨酸.结论:MXF干预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机制可能与其对色氨酸代谢、维生素B6代谢、甘油磷脂代谢和三羧酸循环等代谢紊乱的回调作用有一定相关性.
-
麻黄的“破癥坚积聚”功效分析
结合古今文献研究,分析麻黄“破癥坚积聚”的功效机制,为拓展麻黄治疗妇科疾病的应用范围提供文献依据.通过梳理古今麻黄相关文献,筛选麻黄的特殊用法资料,并结合临床应用,归纳麻黄在阳和汤及麻黄细辛附子汤中治疗癥瘕的临床和配伍特点.麻黄消癥瘕的机制在于温经散寒、散邪外出、宣通气机、振奋肾阳.临床应用麻黄消癥瘕主要体现在阳和汤及麻黄细辛附子汤中.中医辨证治疗癥瘕有很大的应用前景,麻黄灵活配伍治疗癥瘕,疗效显著,扩大了麻黄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范围.
-
基于代谢组学方法研究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肾阳虚外感小鼠的作用机制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麻黄细辛附子汤(MXF)对肾阳虚外感小鼠血清中内源性物质的调节作用,探讨MXF的药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组,采用腹腔注射苯甲酸雌二醇方法复制肾阳虚小鼠,然后H1N1滴鼻感染,建立肾阳虚外感小鼠模型;MXF组给药剂量为2.5g·kg-1·d-1,每日1次,连续6d;肾阳虚小鼠于造模第13-15天测定记录体质量、肛温、趾温、游泳时间,肾阳虚外感小鼠每天记录体质量、肛温、死亡率等,于末次给药24h后收集血清样本,取肺、胸腺、肾上腺等计算脏器指数;血清样本采用HPLC-TOF/MS检测.结果:肾阳虚小鼠精神萎靡,体质量、肛温、趾温、游泳时间等显著下降(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MXF组小鼠体质量、肛温都有上升趋势;死亡率为0,肺指数为0.700±0.072,胸腺指数、肾指数、睾丸指数显著升高(P<0.05,P<0.01);血清样本采集的数据经统计分析,终鉴定出D-葡萄糖、羟脯氨酸、L-乳酸等13种生物标志物,MXF组13种物质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调.结论:MXF治疗肾阳虚外感小鼠可能是通过改善糖代谢,调节视黄醇代谢、甘油磷脂代谢等多靶点、多途径发挥药效.
-
麻黄细辛附子汤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麻黄细辛附子汤抗缓慢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M受体激动剂乙酰胆碱和B受体阻断剂普萘洛尔致大鼠心率减慢模型,硫代巴比妥酸法(TBA)测定本方对大鼠血清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本方对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麻黄细辛附子汤在3.5-14g/kg范围内对乙酰胆碱和普萘洛尔所敛的心动过缓有很明显的抑制作用,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可以提高两种动物模型大鼠血清中SOD的活性和降低血清中MDA的含量.结论:麻黄细辛附子汤有一定的抗心动过缓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作用有关.
-
基于液相质谱联用的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肾阳虚感小鼠肺组织脂质组学研究
目的:研究麻黄细辛附子汤对肾阳虚外感小鼠肺组织脂质异常代谢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雌二醇方法复制肾阳虚小鼠,H1N1滴鼻感染肾阳虚小鼠,建立肾阳虚外感小鼠模型,进而以MXF给药干预;记录小鼠的体质量、肛温等药理指标,末次给药24h后采集肺组织样本,采用UHPLC-QE/MS/MS检测.结果:正常组、模型组和麻黄细辛附子汤组小鼠的肺组织脂质谱分离良好,并鉴定出17个潜在生物标志物,主要为甘油磷脂类和甘油酯类物质,麻黄细辛附子汤对肺组织中部分异常代谢的脂质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结论:通过对这些差异性代谢物生理功能的分析,并结合测定的药理指标,推测麻黄细辛附子汤可能通过能量代谢的代偿性调节,改善甘油磷脂和花生四烯酸代谢等途径发挥药效.
-
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的Meta分析
目的:分析评价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心动过缓的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1949年-2014年CNKI、VIP、CMB三大数据库关于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心动过缓的文献352篇,选择符合要求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临床对照试验(CCT),采用Cochrane协作网,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8篇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的文献,计2 109例患者,经Meta分析结果显示,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其中,①麻黄细辛附子汤与西医治疗:OR=4.19,95%可信区间为[2.75,6.39],Z=6.66,P<0.00001,RR=1.29,95%可信区间为[1.19,1.39],Z=6.42,P<0.00001,RD=-0.20,95%可信区间为-0.26,-0.15],Z=7.04,P<0.00001.②麻黄细辛附子汤+西医治疗与西医治疗:OR=4.36,95%可信区间为[2.87,6.60],Z=6.94,P<0.00001,RR=1.30,95%可信区间为[1.21,1.40],Z=6.92,P<0.00001,RD=-0.24,95%可信区间为[-0.29,-0.15],Z=8.49,P<0.00001.③麻黄细辛附子汤与其他中医药治疗:OR=3.17,95%可信区间为[2.15,4.70],Z=5.78,P<0.00001,RR (total) =1.31,95%可信区间为[1.18,1.44],Z=5.38,P<0.00001,RD=-0.20,95%可信区间为[-0.27,-0.13],Z=5.83,P<0.00001.结论: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心动过缓优于单纯西医疗法及其他中医药治疗.
-
麻黄细辛附子汤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索麻黄细辛附子汤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X F组和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MXF组大鼠给予盐酸普萘洛尔进行灌胃制造缓慢性心律失常大鼠模型,用麻黄细辛附子汤对MXF组进行治疗,监测大鼠心功能.结果:麻黄细辛附子汤可明显提高缓慢性心律失常大鼠的心率、左室收缩压、左室舒张末期压力、左室内压大上升和左室内压大下降速率.结论:麻黄细辛附子汤改善缓慢性心律失常大鼠心功能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心率、增加心肌细胞收缩力、扩大心脏每搏输出量实现的.
-
诊治肾结石的几点体会
肾结石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属于高发病种,一般而言结石小者临床症状不明显且易于排出,而结石大者则难于排出留滞体内而致病,成为继发性病因.临床运用清热祛湿、解毒排石之法治疗肾结石疗效常差强人意.疗效不理想的影响因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对肾结石的病因病机认识局限;诊治未联系他脏;只抓湿热之标忽视肾虚之本;极少运用温阳药物以及化石药.有鉴于此,笔者临床运用补肾温阳之治则,方取济生肾气丸合麻黄细辛附子汤化裁治疗肾结石,取得了良好效果.
-
不同煎煮方法对麻黄细辛附子汤煎剂质量的影响
比较麻黄细辛附子汤的经方煎煮方法与临床常用2种煎煮方法所得汤剂的质量差异,探索经方煎煮方法的科学性.采用经方煎煮方法和2种临床常用煎煮方法,选取麻黄细辛附子汤中具有效/毒二重性的化学成分,考察不同煎煮方法制备煎剂中效毒成分的含量.采用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筛选出区别3种煎煮方法所得煎剂的指标性成分,卡枯醇、新乌头碱、乌头碱.与临床常用煎煮方法相比,虽然经方煎煮方法的煎煮时间短,但是新乌头碱和乌头碱的溶出度低且其单酯型生物碱的溶出度也较高.经方煎煮方法较其他煎煮方法,增加了麻黄类生物碱溶出,加速了附子中双酯型生物碱的水解.采用不同煎煮方法制备麻黄细辛附子煎剂中效毒成分的含量存在差异,为经方的古为今用提供参考.
-
基于代谢组学的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流感小鼠的作用机制研究
该研究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麻黄细辛附子汤(MXF)干预的流感小鼠血清中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寻找潜在生物标志物及相关的代谢通路,探讨MXF的药效及作用机制.实验选用昆明(KM)小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流感组、MXF组,使用流感病毒H1N1滴鼻感染,建立流感小鼠模型;MXF组使用药物干预,其他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6d,记录小鼠的体重、肛温等药理指标,末次给药24h后收集血清样本,采用HPLC-TOF-MS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流感组小鼠体重、肛温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肺指数和死亡率明显升高(P<0.05),MXF组各药理指标出现良好的回调趋势;血清样本采集的原始数据,使用R语言,MPP,SIMCA-P等软件进行处理,发现3组小鼠血清中14种内源性物质发生显著性变化(P<0.05),经MXF干预后代谢物水平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调;进一步利用MetPA数据平台分析发现,14种代谢物涉及的通路包括糖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甘油磷脂和鞘脂代谢等.通过对这些差异性代谢物生理功能的分析,并结合测定的宏观药理指标的分析,推测MXF可能从改善糖代谢,调节花生四烯酸代谢、甘油磷脂和鞘脂代谢等多途径,发挥其药效作用.
-
仲景麻黄细辛附子汤药效分析
目的:分析麻黄细辛附子汤对小白鼠的镇痛效应.方法:分别用热板法和扭体法,观察小白鼠对疼痛的反应.结果;麻黄细辛附子汤能明显降低小白鼠对热疼痛及化学刺激引起的疼痛反应,与颅通定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小白鼠的活动度明显降低.结论:麻黄细辛附子汤有明显的镇痛的作用,兼有一定的镇静作用.
-
中医误诊病案分析
中医学是在长期医疗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去伪存真的过程中,难免发生误诊误治。现将我院内科1997年1月至1998年12月252份中医病历进行了误诊误治统计,结果误诊病历共51份,占20%,其中病名病因误诊6例,病机误诊47例,病名病机均误诊6例,病名病机诊断准确,但治则治法不当或错误4例。今举例如下。 例1:范某某,男,37岁。5年前因用脑过度,出现头昏,少寐,时犯外邪,则病益甚,又添肩背恶寒,肢节酸楚,呈反复发作,苦不堪言。经中西医诊治罔效,于1997年10月10日入院。症见:头痛以巅顶为甚,少寐,双目昏花,心烦,纳呆,腹痛脘痞,肩背恶寒,鼻塞流涕,四肢酸软,舌淡,苔薄白,脉细缓。中医诊为头痛,治以疏风止痛之品,川芎茶调散加味,服3剂无效。细思之,此乃久病阳气已衰,脾虚气弱,复感外邪,雪上加霜。故更正诊断为:胃脘痛;感冒。予升阳益胃汤和麻黄细辛附子汤,1剂症减,续用3剂,外感症除,腹痛减,后予补中益气丸善后。随访1年,未再发作。
-
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6年1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9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治疗,试验组给予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生活质量.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治愈率分别为95.8%、50.0%,高于对照组的77.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试验组患者的CD3、CD4、CD8细胞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升高,也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 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佳,临床有效率高,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