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辛甘化阳与酸甘化阴"阴阳属性解析
药有五味,即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药味不同,作用亦不相同.不同药味配伍之后,又产生新的作用,称之为"气味和合".中医理论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可概括为机体阴阳偏盛偏衰,利用药物的不同味可纠正机体阴阳之偏而祛疾疗病.早在<内经>中就有关于药物气味的论述,如"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以辛散之,以酸收之,以甘缓之"等."辛甘化阳"与"酸甘化阴"乃临床常用之药味配伍.成无已在<注解伤寒论>中首先提出"甘酸化阴,辛甘化阳"的概念.兹对其配伍后阴阳属性试作解析.
-
辛甘化阳法在《温病条辨》中的应用
"辛甘化阳"四字常指辛温、辛热之品与甘温甘平之剂合用以扶助阳气.其实不然,寒凉之品中辛甘合用亦可有扶阳之能,又可制其温燥之性,从而化生无穷妙用.辛甘相合,其应用广泛,化阳之功用可简概为以下七种:一、扶正阻邪深入,二、护阳守津液,三、扶正清余邪,四、扶阳化浊,五、通阳调气,六、生津润燥,七、护心通窍.
-
从五味合化角度探析张仲景组方原则
五味合化理论是由五味药性理论发展而来的一种配伍理论,即酸、苦、甘、辛、咸五种药性和滋味配伍化合出新的功用.试从五味合化角度探讨张仲景组方原则,具体从辛甘化阳、酸甘化阴、苦成泻热、辛开苦降等几个方面探讨五味合化理论在《伤寒杂病论》中的体现.
-
张仲景酸甘化阴辛甘化阳治则浅析
经方历经千年,临床疗效显著,故一向为中医临床所重视.调和阴阳是仲景立法用药的原则.早在<内经>中就有关于药物气味的论述,如"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以辛散之,以酸收之,以甘缓之"等.但<内经>中只论述了有关甘酸、辛甘药性,未明确说明其合化作用.成无己在<注解伤寒论>中首先提出"甘酸化阴,辛甘化阳"的概念.在张仲景方中,酸、甘、辛味药配伍的方剂比比皆是,试分析如下.
-
从“五味合化”思想谈“辛甘化阳、酸甘化阴”
“五味合化”思想是中医学药性、配伍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学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辛甘化阳、酸甘化阴”是“五昧合化”思想的典型代表,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以“辛甘化阳、酸甘化阴”为例,就“五味合化”思想的发展源流、理论认识及现代研究等做一探讨.认为“五味合化”思想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促进了中药药性理论和方剂配伍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发展,是临床各科多种疾病的重要治则治法.中医“五味合化”思想的理论研究及临床应用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
从阴阳属性探析辛甘化阳的实质
“辛甘化阳”是药味合化反应的主要形式之一.该理论发端于《黄帝内经》,应用于张仲景,发展于金元明,提出于清代郑钦安.对“辛甘化阳”实质的认识不应停留在发散风寒、温补阳气上,而应从阴阳属性的角度,结合具体的方药进行.“辛甘化阳”的核心在于“阳”的特性——向外、温热、主动,包括辛甘发散和辛甘温通.辛甘发散类方药具有向外的特性,可见于发散风寒类方药、发散风热类方药以及透邪外出的清气分热方药;辛甘温通类方药具有温热、主动的特性,可见于温里、补益、行气活血、祛湿除痰、消食、泻下等方药.
-
辛甘化阳治法探赜
<素问·至真要大论>在阐述药物性味时指出:"辛甘发散为阳",由此产生了"辛甘化阳"的治法.这一治法是由辛味药和甘味药合用,以资助阳的一种治法.汉·张仲景擅用此法组方,如桂枝甘草汤、小建中汤、桂枝附子汤、苓桂术甘汤、甘草干姜汤等均是.尤其桂枝汤中,不仅有辛味如桂枝、生姜,甘味如甘草、大枣等辛甘化阴之品,还有白芍与甘草、大枣酸甘化阴之味,竭尽阴阳两调之能事.因而桂枝汤除治外感外,也是内伤杂病的常用方.辛甘化阳法在临床应用甚广,如桂枝甘草汤功能温补心阳,适用于伤寒发汗太过,心阳亏虚者.苓桂术甘汤有温脾阳,化水饮之效,乃痰饮病常用方.其它若肾阳不足者,可用肉桂、鹿角胶、熟地黄、甘草组方,以补肾壮阳.本法对于因脾肾阳弱而及于阴,致阴血亦亏损者,亦可以辛甘化阳之品与养阴血药物配用,取阳生阴长之意.
-
辛甘化阳法在《温病条辨》中之应用
一提到辛甘化阳法,吾等首先想到的常是四逆汤等回阳救逆之剂或是参苓白术散等温补之品.<温病条辨·下焦篇>中四十四条,湿久脾肾阳虚之安肾汤;五十八条劳疟,气血两伤,胁有疟母之加味异功汤;六十一条少阴三疟,气血两虚之扶阳汤;七十一条痢久阴阳两伤,阳虚甚,肛坠腰胯脊髀酸痛之参茸汤;七十七条噤口痢之肉苁蓉汤;七十二条久痢厥阴气逆之乌梅圆;七十三条休息痢阴阳皆虚用之参芍汤,俱为辛甘温阳法之经典方剂,后二剂之运用尚有酸甘化阴之功以阴阳并治.可见"辛甘化阳"四字常指辛温、辛热之品与甘温甘平之剂合用以扶助阳气.其实不然,寒凉之品中辛甘合用亦可有扶阳之能,又可制其温燥之性,从而化生无穷妙用.现以<温病条辨>为例作一粗浅归纳.
-
7种病,试试“出汗疗法”
风寒感冒病因起因通常是劳累,或没休息好,再加上受风或受凉,使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通俗说就是我们常说的着凉感冒.症状发热,恶寒,头痛或骨节酸痛,或自汗,恶风,脉浮.代表方剂 麻黄汤和桂枝汤.麻黄汤为汗之峻剂.方中麻黄辛温,开腠理而发汗,桂枝温经散寒助麻黄发汗以解表邪,杏仁利肺气助麻黄平喘,甘草和中.四药配合,以收开腠发汗、宣肺定喘之效.桂枝汤中桂枝、甘草,辛甘化阳,以温振阳气;白芍、甘草,酸甘化阴,以补阴液.此方是在轻补阴阳的基础上,加生姜辛散,加甘草、大枣培中,扶正祛邪,用于正虚之外感.
-
《伤寒论》桂枝甘草“辛甘化阳”对大鼠能量代谢的影响
目的:从能量代谢角度探讨《伤寒论》桂枝、甘草“辛甘化阳”的配伍内涵.方法:采用盐酸普罗帕酮诱导大鼠“心阳虚证”模型.动物末次给药后50 min,自腹主动脉采血6~8 mL,分离血清检测TC、TG、GLU、INS、GC、T3含量.结果:桂枝、甘草各配伍组均能降低TG、INS水平,增高GLU、GC含量.其中,对TG的影响以4、5、6、8组配伍较显著(P<0.05);对GLU的影响以2、4、6组配伍的增高幅度较显著(P<0.05或P<0.01);对INS的影响则以4、8组配伍的下降趋势尤为突出(P<0.05);对GC的影响则以4组配伍上升趋势较为明显(P<0.05).结论:《伤寒论》桂枝、甘草“辛甘化阳”配伍原理的内涵与干预大鼠血清TG、GLU、INS、GC等指标的代谢有关,其作用的发挥与桂枝、甘草配伍比例及煎煮时间密切相关,桂枝、甘草用量应大于6 g,煎煮时间以15~35 min为宜.
-
吴惟康运用“辛甘化阳法”经验探析
辛甘化阳法的临床应用颇为广泛,所治疾病除内科病以外,也同样广泛应用于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各科疾病.吴惟康教授从辛甘之功效与阴阳属性出发,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深度挖掘辛甘化阳的内涵,对辛甘化阳法做出的归纳总结,较为系统、全面地诠释了辛甘化阳法在临床上的配伍应用,丰富了龙江医派学术宝库的内涵.
-
《伤寒论》桂枝、甘草配伍对心阳虚证大鼠心肌能量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以能量代谢相关酶为考核指标,探讨《伤寒论》桂枝、甘草配伍“辛甘化阳”的内涵.方法:将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桂枝、甘草不同配伍1~8组.采用盐酸普罗帕酮诱导大鼠心阳虚证模型.动物末次给药后50 min,剪取相同部位心肌组织0.1g左右,制成100 g/L的匀浆液,离心,分离上清液,检测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Ca2-Mg2+ ATP酶和Na+-K+ATP酶活力.结果:《伤寒论》桂枝、甘草各配伍组均能提高大鼠心肌组织SOD、GPX、Ca2+-Mg2+ ATP酶、Na+-K+ ATP酶活力,其中配伍4组的SOD、配伍5组的GPX、配伍3组的Ca2+-Mg2+ATP酶和Na+-K+ ATP酶活力与其相对应的模型对照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寒论》桂枝、甘草配伍辛甘化阳配伍原理的内涵与干预心阳虚证大鼠心肌组织能量代谢酶有关,其作用的发挥与桂枝、甘草配伍比例及煎煮时间密切相关.
-
桂枝甘草汤“辛甘化阳”配伍对低温环境大鼠能量代谢的影响
目的:从能量代谢角度探讨桂枝甘草汤“辛甘化阳”配伍原理的内涵.方法:将SPF级SD大鼠饲养于低温(4~6℃)环境,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桂枝甘草汤组、单味桂枝12 g组、单味甘草6 g组4组,每组20只.桂枝甘草汤组、单味桂枝12 g组、单味甘草6 g组分别灌胃相应的药物,给药剂量1.62,1.08,0.54 g/kg,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纯净水.分别于给药第15d、30 d,每组各处理10只动物,分离血清,检测TC、TG、GLU、INS、GC、T3含量.结果:桂枝甘草汤对低温环境大鼠TC、TG、GLU、INS、GC、T3代谢有一定的干预作用,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能降低大鼠血清TC、TG、INS、T3水平,其中T3的下降为显著(P<0.01);可增高GLU、GC含量(P<0.01,P<0.05).桂枝甘草汤对T3、GLU、GC的干预作用是通过桂枝、甘草配伍共同实现的.结论:桂枝甘草汤“辛甘化阳”配伍原理的内涵与干预低温环境下大鼠能量代谢,调节血清GLU、GC、T3含量随给药时间的增减有关.
关键词: 桂枝甘草汤/治疗应用 辛甘化阳 能量代谢 配伍原理 大鼠 -
桂枝甘草汤对低温环境大鼠心肌PGC1α、CS、α-KGDHC含量的影响
目的 从能量代谢角度探讨桂枝甘草汤“辛甘化阳”配伍原理的内涵.方法 SPF级SD大鼠饲养于低温(4 ~6℃)环境,并分别于给药第15天、30天,每组各处理10只动物,分别采集相同部位心肌组织0.1g左右,精密称重,加9倍体积的PBS缓冲液制成浓度为10%的组织匀浆液,离心,分离上清液,采用Elisa法检测PGC1α、CS、α-KGDHC含量.结果 随给药时间的延长,桂枝甘草汤能持续增高大鼠心肌PGC1α、CS、α-KGDHC含量(P<0.01,P<0.05),并且其作用是通过桂枝、甘草配伍共同实现的.结论 桂枝甘草汤“辛甘化阳”配伍原理的内涵与调节心肌能量代谢,增高低温环境大鼠心肌PGC1α、CS、α-KGDHC含量有关.
-
桂枝汤加减治疗绝经前后诸证浅析
桂枝汤是《伤寒论》第一方,《伤寒来苏集》述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原方本治疗太阳中风表虚证,方中桂枝解肌发表;芍药益阴敛营,共调营卫,相须为用;生姜温通卫阳,助桂枝解肌散邪;大枣益气和中;炙甘草合桂枝辛甘化阳以实卫,合芍药酸甘化阴以和营,且调和诸药。诸药相合,共奏“发中有补,散中有收,邪正兼顾,阴阳并用”之功[1]。因此,临床上桂枝汤加减广泛的应用于诸多外感内伤病症。
-
乌梅丸新用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由乌梅、黄连、熟附子、当归、细辛、干姜、黄柏、桂枝、人参、花椒组成.乌梅丸具有酸甘化阴、辛甘化阳之效,并非只为蛔厥、久利而设.笔者临床应用,凡见寒热错杂,上热下寒各种病症皆可选用.兹举验案2则如下.
-
中西医结合治疗围产期心肌病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围产期心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左室射血分数(LVEF)45%以下的围产期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常规应用卡托普利片联合倍他乐克治疗,治疗组在此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辛甘化阳法组方中药,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主要症状改善、BNP、CRP、超声心动图结果及心功能分级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在主要症状、心功能分级改善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而在LVEF、BNP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西医基础治疗加辛甘化阳法组方中药与单纯西医治疗相比有一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症状改善及心功能分级方面.
-
浅论"辛甘化阳"——临床中药学名词术语规范化研究
本文对"辛甘化阳"的概念及其内涵从药物功效、传统临床应用、现代临床应用以及现代基础研究等几方面进行探讨,对临床中药学名词术语规范化研究进行一些探索.
-
小建中汤运用四则
小建中汤为专治脾胃两虚之主方,方中桂枝性温,通行阳气,温中散寒,饴糖味甘而厚,缓急止痛,合芍药酸甘化阴,合桂枝辛甘化阳,芍药味酸,收敛阴血,养荣平肝;甘草甘平,调中益气;大枣补脾滋液;生姜健胃理气。该方酸甘化阴,辛甘化阳,使之阴阳相生,中气自立。笔者运用此方加减化裁治疗多种阳虚证候,每多效应,举例如下:
-
张仲景酸甘化阴辛甘化阳治则研究进展
张仲景的酸甘化阴辛甘化阳的配伍协同作用指的在临床上的应用过程中,通过药物性味的阴阳配伍、相生相制、互根互用,调节机体阴阳失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很久很久以前,人类对药物的认识也只是和觅食活动联系在一起的[1].因为这种活动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以及冒险性,所以才会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说法[2].单纯并且原始的"滋味说"不可以解释每种药物的复杂及多样的作用,而后被改为"五味说".<黄帝内经>中的五味学说也继承了这一思想,并且按照五行论中所提到的思想方法, 把五味放在各种事物及其属性间的联系中予以考察,对五味与机体整体平衡的关系进行探索和解释,并且将此作为医疗实践的指导,在当时这种认识可以说得上是一种进步[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