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重度膝外翻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重度膝外翻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的护理要点和疗效.方法 对20例重度膝外翻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回顾总结.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经过顺利,术前术后予以精心护理.经6~24个月的术后随访,效果满意,优良率达100%,无1例发生感染,无假体松动、腓总神经损伤及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结论 对重度膝外翻全膝关节表面置换的患者术前及术后进行正确有效的护理能预防各种术后并发症,并能促进患肢功能恢复,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在严重侧方不稳膝关节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究全膝关节表面置换在严重侧方不稳膝关节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3例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来我院进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的膝关节严重侧方不稳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效果.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90.8±10.6分钟,术后24小时平均引流量为439.1±99.6ml,患者术后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量表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膝关节屈曲情况明显优于术前(P<0.05).结论:严重侧方不稳膝关节治疗中使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方法,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全膝关节置换微创切口与标准切口的早期临床对照研究
背景: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增加,使患者术后达到加速康复的理念逐渐被外科医师接受.微创切口入路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是否较标准入路具有临床优势,使患者达到加速康复仍存在争议.目的:通过临床对照研究微创切口与标准切口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近期临床效果和影像学结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重度骨关节炎患者70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微创组和标准组,随访并比较两组各项临床指标、影像学指标、康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随访.微创组手术切口长度、术后血红蛋白减少量、24 h引流量、术后股四头肌肌力恢复时间、术后第1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优于标准组;两组术后7 d、6周、12周、6个月的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术后影像学评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的深静脉血栓、关节感染等并发症.结论:与标准切口入路比较,微创切口入路具有手术切口短、更美观,减少术后疼痛、引流量、血红蛋白下降值,更早恢复股四头肌肌力,提高患者膝关节活动度的优势,能使患者加速康复.
-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对膝骨性关节炎Ⅳ期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和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究并分析全膝关节表面置换对膝骨性关节炎Ⅳ期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瓦房店第三医院收治的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的膝骨性关节炎Ⅳ期患者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患者采取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对照组采取关节清扫术,对患者进行1个月的随访,观察并记录两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肾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0%(27/30)比64.3%(1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肌酐水平在组间、不同时点间及组间·不同时点间的交互效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1d、术后7d、术后30 d的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浓度分别为(52±4) mg/g、(53±4) mg/g、(53±4)mg/g、(50±4)mg/g,术后先升高,7d后开始降低,但变化不大;观察组分别为(52±4) mg/g、(54±4) mg/g、(51±5) mg/g、(41±3) mg/g,于术后1d升到高,随后开始不断降低,两组在组间、不同时点间及组间、不同时点间的交互效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1d、术后7d、术后30 d的胱抑素C水平分别为(0.88±0.13) mg/L、(0.87±0.12) mg/L、(0.88±0.17) mg/L、(0.88±0.14) mg/L,于术后1d有所降低,随后恢复;观察组分别为(0.88±0.12) mg/L、(0.87±0.16) mg/L、(0.85±0.12) mg/L、(0.82±0.03) mg/L,于术后1d开始不断降低,并于术后30 d达到低值,两组在组间、不同时点间及组间、不同时点间的交互效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能有效改善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疗效显著,但术后可能发生肾功能不全,需引起重视.
-
补阳还五汤对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肿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肿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在四川省中医院骨伤科行单侧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5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评分表将患者进行分组,分为A组与B组,各组25例.术后对A组按照传统消肿镇痛方案进行治疗,B组在传统消肿镇痛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口服补阳还五汤治疗,水煎服,日1剂,一日三次,7天为一疗程.观察两组术后疼痛的VAS评分结果;术后膝关节肿胀评估表.结果:两组术后疼痛在术后前3天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4-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测量髌骨中点周径与健侧对应部位的周径差值术后前3天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4-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配合西医常规消肿镇痛A组与西医常规消肿镇痛B组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消肿镇痛方面临床疗效均有体现;B组对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消肿、止痛疗效优于A组;B组在7天的疗程内,未出现显著不良反应,有较好的安全性.
-
不使用自体血回输膝关节表面置换471膝临床分析
目的 对我院施行的269例全膝关节表面置换病例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 本组269例471个膝关节,男39例,女210例,年龄54~77岁.类风湿关节炎18膝,退行性骨关节炎452膝,创伤性膝关节炎1膝.膝关节平均畸形屈曲10.3°,内翻平均11°假体,采用不保留后交叉韧带的后稳定型假体.均不施行髌骨表面置换.术后常规使用膝关节周围局部浸润麻醉止痛,膝关节主动功能锻炼为主,术后常规速避凝抗凝一周.结果 术后随诊6~28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HSS评分:优:(85 - 100分)450膝,占95.5%,良16膝(71 - 84分)占3.3%,其他5膝占1.2%.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是治疗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手段,彻底的术中止血和术后的加压包扎可以很好的控制失血.
-
28例膝关节表面置换体会
目的 探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膝关节炎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骨二科28例(32侧)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患者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28例病例中90%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恢复满意,膝关节HSS评分平均89分,优良率93.4%.结论 全膝表面置换为严重膝骨关节病病人解除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的有效治疗手段.
-
全膝关节置换术髌股关节并发症的国外研究进展
在过去30年中,全膝关节置换术已被证实是治疗各种膝关节炎性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随着此项治疗技术运用的日益广泛及研究的深入,各项并发症亦为人们所逐渐认识,Aaron等[1]报道全膝关节表面置换后髌股关节并发症发生率在4%~41%之间,而全膝关节置换术翻修术后髌股关节并发症发生率则高达45%.
-
CR假体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早期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保留后交叉韧带旋转平台假体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膝关节炎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对应用CR假体行膝关节表面置换38例(42膝)患者,采用美国膝关节外科学会评分标准进行疗效分析.结果:38例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恢复满意,术后6个月美国膝关节外科学会评分术后平均为93.1分,优23膝、良17膝、可2膝,优良率95.2%.HSS评分由术前的34.3分(0~40分)提高到术后出院时的90.9分(75 ~ 96分),膝关节屈曲度由手术前的平均45.8°,提高到出院时的100.3°,手术后6个月达118.8°.结论:旋转平台型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为重度膝骨关节病病人解除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的有效治疗手段.
-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
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即用人工假体置换病变的股骨远端,胫骨近端的软骨面,主要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膝关节破坏,是膝关节病变晚期的挽救手术.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可矫正关节畸形,改善患膝的功能状态,缓解关节疼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亦给患者精神上的安慰和鼓舞.
-
严重膝关节畸形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的治疗体会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 TKA)被认为是治疗终末期或严重的膝关节炎有效、成功的手术之一.但是目前在我国术前关节炎晚期且合并各种严重关节畸形患者较多[1],此类患者实施关节置换手术,存在较大的变数,对施术医生的操作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国内、外仍在不断地探索与经验的积累过程中.自2000年6月~2008年6月我院完成严重膝关节畸形32例41个膝,取得一定手术经验并获得随访,现总结如下.
-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体会
目的讨论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重度膝骨关节炎的作用及影响疗效的因素并加以分析.方法自1993年1月~1998年6月采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重度膝骨关节炎患者22例(24膝).结果随访82个月(56~120个月),采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优良率为87.5%.结论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对重度膝骨关节炎治疗效果满意.病人的选择、手术技术和假体安装的精确度及术后的功能锻炼均影响其疗效.
-
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围术期的护理
目的 探讨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围术期的护理.方法 对11例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患者进行系统的术前术后护理,同时做好功能锻炼及出院指导.结果 11例均手术成功.无一感染病例,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 护士在围术期给予正确的指导和相应的护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
抗凝治疗对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疗效的影响
目的 通过比较利伐沙班、依若肝素和非抗凝治疗对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的疗效,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必要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8月我科收治的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患者154例,按治疗方式分成利伐沙班组(A组)、依若肝素钠组(B组)及非抗凝组(C组).观察各组术后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术前及用药后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术后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伤口情况;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结果 A组与B组术后无静脉栓塞症发生,C组出现静脉栓塞症3例;A、B、C三组术前与术后凝血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显性失血量高于A组(P<0.05);三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各回访时间点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凝药物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效果确切,利伐沙班与依若肝素疗效相当;抗凝治疗不会增加术后失血量及伤口并发症的发生率,且对术后膝关节中期功能恢复无影响.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使用抗凝治疗效果良好,安全性可.
-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病的护理体会
人工关节是一种类似人体骨关节的假体,利用手术方法将人工关节来置换被疾病或损伤所破坏的关节面,其目的是切除病灶,消除疼痛,大限度地恢复关节的活动与功能,目前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已成为严重膝关节病的佳治疗方法.
-
腰椎管退行性病变合并膝骨关节炎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腰椎管退行性病变合并膝骨关节炎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骨科手术治疗的26例退行性腰椎管病变合并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腰椎管手术均行狭窄节段扩大减压,后路钉棒系统矫形固定加横突间植骨融合,其中有11例椎体不稳者行椎体滑脱节段椎间融合术;有10例14膝行关节镜清理术,16例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结果本组有20例先行腰椎手术,6例则先行膝关节手。腰椎采用JOA评分,膝关节采用HSS评分。随访时间为6~36个月,腰椎JOA评分由术前的12.2分升至26.8分;膝关节HSS评分由55.2分升至87.4分。结论对退行性腰椎管病变与膝关节病变并存的患者,区分出引起临床症状的主要病因,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顺序,就能取得佳的治疗效果。
-
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严重畸形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术后护理
我科2007年8月7日收治了1例严重畸形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采用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该手术创伤较大,易发生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手术配合与护理
总结了20例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手术配合与护理经验,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和术后随访的要点及注意事项.结果:手术配合提高了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质量,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
220例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的护理体会
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即用人工假体置换病变的股骨远端,胫骨近端的软骨面,主要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膝关节破坏,是膝关节病变晚期的挽救手术[1] .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可矫正关节畸形,改善患膝的功能状态,缓解关节疼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亦给患者精神上的安慰和鼓舞[2].
-
高屈曲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已经成为对严重膝关节病变施行外科重建的常规手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