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在灭疟后期以中华按蚊为传疟媒介的疟疾流行病学特征和监测方法研究
1993年崇左县达到基本消灭疟疾,现已连续10年无内源疟疾病例,疟疾发病稳定在较低水平,但由于该地中华按蚊为主的传疟媒介依然存在,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剧增,疟疾传播的条件仍然存在.为探讨灭疟后期疟疾的监测方法,现将崇左县1994-2003年中华按蚊为传播媒介的现场研究结果分析如下.
-
儋州市1996-2000年流动人口疟疾感染情况分析
儋州市现有人口80万人.年平均气温为29.9℃,年降雨量为2896.3mm.本市南部的几个镇,地形复杂,植被茂密,溪流纵横,有利传疟媒介孳生.近年来,在有关部门支持下,增加对流动人口的疟疾管理和防治力度,致使疟疾发病逐年减少,流动人口疟疾发病从63例减少至38例.现将1996-2000年流动人口疟疾感染情况报告如下.
-
1971~2000年鹿邑观堂中华按蚊生态习性调查研究
中华按蚊是黄淮平原地区唯一传疟媒介,为了解该蚊在黄淮平原地区生态习性,为媒介防制提供依据,于1971~2000年选择鹿邑观堂采取了固定地点,日落后牛诱2h、人帐通宵捕蚊等方法,对该蚊的季节消长,叮人率,栖牲及幼虫生态等情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纵向观察.
-
微小按蚊种团及微小按蚊复合体分类研究进展
微小按蚊(Anopheles minimus Theobald 1901)是我国北纬 25°以南山区和丘陵地区以及东南亚重要的传疟媒介之一.它归属于按蚊属(Genus Anopheles)塞蚊亚属(Subgenus Cellia)迈蚊系(Myzomyia series)微小按蚊种团(An.minimus group),近缘种包括:乌头按蚊(An.aconitus)、溪流按蚊(An.fluviatilis)、瓦容按蚊(An.varuna).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认为微小按蚊为一复合体,但分型情况还未统一,有分为A、B型,或分为A、B、C型,并可能存在其它隐型.
-
云南省嗜人按蚊的分布及防制后的变化特征
云南省位于云贵高原,"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疟疾传播媒介的多样化,嗜人按蚊是滇东北地区的主要传疟媒介,而云南大部分地区的主要传疟媒介是微小按蚊,嗜人按蚊的生态习性与其完全不同,在防治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为了进一步地了解嗜人按蚊的分布范围及其特征,为云南省开展疟疾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家卫生部组织的我国"嗜人按蚊分布区疟疾防治对策研究"协作组的研究计划,结合云南省的疟疾流行现状,作者等于1998~2001年开展了此项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云南省昭通地区疟疾流行和防治工作现状调查
昭通地区位于云南省东北部,东经102°52'~105°19',北纬26°32'~28°41'.辖11个县市,总人口339.3万.是以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的间日疟流行区.为了解该地区近年疟疾流行及防治工作现状,于2000年6月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内江市1994~2003年疟疾防治效果分析
内江市位于四川盆地中部,东经104.78°,北纬29.15°~30.48°,海拔400~1 000 m,属川中丘陵地带.年平均气温17.9 ℃,湿度达80%,为亚热带盆地湿润气候,适于疟疾传播.内江市为间日疟流行区.传疟媒介为嗜人按蚊,中华按蚊.其流行特征是长年低发,病例、病灶点分散,偶有外源病例输入.现将1994~2003年疟疾防治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
浙江台州市1996~2001年疟疾监测结果分析
台州市地处浙中沿海,辖9个县(市、区),属中华按蚊为唯一传疟媒介的地区.经积极防治,于1989年达基本消灭疟疾标准,1990年以来按<浙江省基本消灭疟疾后的管理与监测试行意见>开展疟疾监测,现将1996~2001年各县监测结果汇总报告如下.
-
1972~1 999年扬中市疟疾监测及防治效果
扬中市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北部,地处长江之中,四面环水,为长江第二大岛,当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亚热带气候,流行间日疟,中华按蚊是唯一的传疟媒介.历史上疟疾流行严重,高发病率达24.01%,疟疾流行给人民身体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通过坚持不懈的防治,逐步控制了疟疾流行,至1999年经省级考核达到了部颁基本消灭疟疾标准.现将本市1972~1999年疟疾防治情况和效果评价报道如下.
-
永康市基本消灭疟疾后病例分析
永康市位于浙江省中部,属非稳定性疟疾低度流行区,中华按蚊为唯一的传疟媒介.建国后,曾于1955、1967和1973年发生过较大流行,年发病率分别为740.9/10万、314.2/10万和218.9/10万.经采取以根治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于1989年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1990年起进入监测巩固阶段.现将基本消灭疟疾后的疟疾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
嘉兴市秀洲区传疟媒介生态习性调查
嘉兴市秀洲区地处东经120°31′~120°58′,北纬30°35′~30°58′的杭嘉湖地区,总面积542 km2,常住人口33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9 ℃,月平均气温在16℃以上有6个月(5~10月).年均降雨量为1 200 mm,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2%,年均日照2 017.9 h.农业以种植单季水稻和蚕桑为主.嘉兴市为非稳定性疟区,20世纪60和70年代有恶性疟、间日疟流行,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经综合防治后,1990年通过基本消灭疟疾考核.近年来流动人口增多,疟疾输入病例不断出现,秀洲区洪合镇2003年发生外来人口间日疟点状爆发并波及当地居民.为预测疟疾发病潜势,建立疟疾流行的预警监测体系,对当地传疟媒介进行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
桂西山区恶性疟防治与监测
桂西山区位于广西西部,共有12个县(市),182个乡(镇),359.35万人口,南部与越南交界,西部和北部与云南和贵州相邻,居住着壮、汉、苗、瑶、彝、仡佬等6个民族.是广西历史上恶性疟流行区,以微小按蚊和中华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有恶性疟、间日疟和三日疟3种疟疾混合流行.在疟疾大流行的1972年,对142个点的居民抽查,有89个点检出恶性疟1 227例,占疟病例总数的58.7%,恶性疟阳性点数占总血检点数的62.68%,恶性疟平均血检阳性率达18.73%,12个县(市)均有恶性疟流行.为了有效地控制桂西山区的恶性疟流行,于1983年开展对恶性疟的监测及综合防治研究,获得满意的效果.
-
靖西县控制疟疾流行的对策与效果
靖西县位于广西西南部,地处东经105°56′~106°48′,北纬22°51′~23°34′.东接天等、大新县,南与越南高平省毗邻,西连那坡县,北界百色市、云南省富宁县,东北靠德保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岩溶峰丛洼地和峰林谷地貌,平均海拔793.1 m,年平均降雨量1 658.8 mm,平均气温19.1℃.全县辖24个乡镇,290个行政村,2 287个自然屯,居住着壮、汉、苗、回、满、侗等民族,2000年末全县总人口574 195人,总面积3 331 km2,中越国境线长152.5 km,农村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低,属老、少、边、山、穷国家级贫困县.为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混合流行的高、中度疟区,中华按蚊为主要的传疟媒介.
-
广西玉林市2001~2003年疟疾病例调查分析
玉林市辖玉州区、福棉管理区,人口1 026 000人.地处原玉林县东南部,南流江流经,多条溪流,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亚热带气候.北部为山区,南部为丘陵,东部为平原.农业种植以水稻为主,兼种蔗、果、瓜、菜、桑等经济作物.玉林市为间日疟和恶性疟混合流行区,传疟媒介山区为微小按蚊,丘陵平原中华按蚊为优势蚊种.上世纪80年代后期,疟疾年发病率在1以下.为了解灭疟后期疟疾病例分布情况,现将2001~2003年的疟疾病例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
鲁南疟疾联防区灭疟后期的巩固措施及其效果
鲁南疟疾联防区面积3.4万km2,人口2 300余万人,分属30个县区,曾是山东省间日疟高发区,传疟媒介为中华按蚊.经过30多年的积极防治,1988年达到基本消灭疟疾的标准.为巩固灭疟成果,从1990年开始,联防区采取了以控制传染源为主,加强传染源监测,现症病人治疗,疫点处理及流动人口管理等综合措施,使疟疾发病率控制在较低水平,且疫情稳定.
-
清流县疟疾监测结果分析
清流县位于福建省西部,辖15个乡(镇),人口14.4万,居民大多居住在海拔200~600 m之间.清流县为疟疾流行区,20世纪50、60年代间日疟、恶性疟混合流行(以间日疟为主),主要传疟媒介为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和微小按蚊;70年代后仅有间日疟流行,传疟媒介为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建国后曾发生3次暴发流行,经长期积级防治,于1988年达到部颁基本消灭疟疾标准.为防止疟疾发病率回升,巩固灭疟成果,从1989年起开展了疟疾监测,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
模拟墙面滞留喷洒顺式氯氰菊酯(奋斗呐)灭蚊虫效果观察
顺式氯氰菊酯(奋斗呐)是一种高效、持久、低毒对环境污染小的杀虫剂.以往对氯氰菊酯的使用,大多推荐浸泡蚊帐方法,很少采用滞留喷洒灭蚊.而云南省的广大疟区,多为贫困地区,居民蚊帐覆盖率和使用率都很低,因此,用药液浸泡蚊帐控制疟疾媒介很难奏效,故滞留喷洒成为首选的方法.但在使用过程中,当地居民反映该杀虫剂效果不佳.为有效控制传疟媒介,作者对目前使用的顺式氯氰菊酯进行了模拟滞留喷洒效果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红河州疟疾流行与防治现状调查
云南省红河州位于云南东南部哀牢山脉的元江沿岸,北纬22°26′~24°44′,东经101°48′~104°17′.辖13个县、市,总人口390.8万人,有彝、苗、傣壮、瑶等15个少数民族.该地是以微小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的间日疟、恶性疟混合流行区,恶性疟病例约占疟疾总病例数的20%.疟疾发病主要分布于元江沿岸的元阳、金平、河口、红河县.为了解该地近年疟防工作现状,以制定持续可行的抗疟措施,于2000年7月对该地区的6个县、4个乡、1个农场、一个异地移民扶贫开发区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重庆市传疟媒介对菊酯类杀虫剂敏感性测定
拟菊酯类杀虫剂是20世纪70年代引进的高效杀虫剂,重庆市80年代用于疟疾传播媒介防制,对控制疟疾流行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至90年代初进行的中华按蚊对该类杀虫剂的敏感性检测,显示出已具有初级抗性[1].为了解重庆市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对拟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变化,于2000年8月~2001年8月进行了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和二氯苯醚菊酯的敏感性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嗜人按蚊的地理分布及传疟作用
我国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由于自然地理气候复杂,按蚊种类繁多。经调查国内共发现47种(亚种)主要传疟媒介,我省均有分布。现就嗜人按蚊(An.anthro pophagus)的地理分布及传疟作用简述如下:1 地理分布 经对全省11个地州27个县调查,在我省昭通地区的绥江、水富、永善、盐津、威信、奕良,红河州、思茅地区的孟连,西双版纳州的勐腊、勐海,临沧地区、保山地区,德宏州的潞西、畹町、瑞丽均有嗜人按蚊存在。但主要分布在北纬27°以北,海拔1 200m以下地区,其中以金沙江流域的昭通地区分布较多,其余地州县仅为零星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