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广东省2003~2004年血站系统免疫学检验室间质评及室内质控分析
为加强广东省血站系统的管理,提高检验质量,保证各实验室检验结果具有可比性,广东省临床检验中心自1998年第2季度开始,开展血站系统HBsAg、抗-HCV、梅毒抗体和抗-HIV检验室间质量评价(简称室间质评)活动.同时,要求实验室回报每季度前30个连续HBsAg、抗-HCV的室内质控结果,现报告如下.
-
应用即刻性-x进行抗-HCV检测的室内质控
目前国内检测抗-HCV的ELISA法大多参照生化的质控方法,即选择弱阳性标本为质控物,以质控图法控制日常工作的精密度,判断实验的有效性.但由于ELISA检测试剂有效期短(一般为6个月),用同一批号试剂盒连续常规检测20次难度大,有一定的局限性.笔者结合质控图和"即刻性"质控的优点,建立了抗-HCV的即刻性质控图方法,现介绍如下.
-
ELISA检测抗-HCV灰区、弱反应标本与FQ-PCR检测结果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呈灰区、弱阳性样本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的复检情况.方法 选取2012年4月~2016年3月于本院手术和输血治疗的13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ELISA法抗-HCV检测结果将患者标本分为:A组:阴性(S/CO<0.3)240例;B组:灰区(0.7≤S/CO<1)902例;C组:弱反应性(1≤S/CO<3.8)206例,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FQ-PCR复检,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结果 B组灰区和C组弱反应性标本中,FQ-PCR复检分别有41例(4.54%)和172例(83.49%)HCV RNA浓度>1000IU/ml;ELISA检测抗-HCV双试剂灰区HCV RNA FQ-PCR阳性率高于单试剂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抗-HCV双试剂弱反应性HCV RNA FQ-PCR阳性率与单试剂弱反应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LISA法检测抗-HCV为灰区、弱反应性标本存在一定的HCV RNA阳性标本漏检和误诊,采用FQ-PCR检测对于HCV感染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
-
用不同的ELISA试剂盒检测抗-HCV弱阳性血清标本的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目前国内用于抗-HCV检测的ELISA试剂盒现状.方法使用四家国产和一家进口抗-HCVELISA试剂盒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样本再用CHRON RIBA3.0SIA检测确认,并对RIBA测定阴性及不确定的样本用RTPCR方法测定HCV RNA.结果对所选择的28份抗-HCV弱阳性样本,五家ELISA试剂盒测定的假阴性率为25.0%~82.1%;不同试剂盒间的测定结果有较大程度的不一致性.随机两家试剂组合,测定的假阴性率降至14.3%~46.4%.两家国产和一家进口试剂组合使用,可使测定的假阴性率降低至3.6%~14.3%(P<0.01).结论目前国内使用的抗-HCV ELISA试剂盒对弱阳性样本的检出率差异明显,因此对于抗-HCV初检阴性的献血员站应使用不同于初检试剂的国产或进口试剂盒进行复检,以降低HCV感染的经输血传播的可能性.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采用α2b干扰素治疗前后PBMC内HCV-RNA的变化
目的:探讨α 2b干扰素对慢性丙型肝炎(丙肝)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国产α 2b干扰素(300 MU/d)治疗,3个月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并设常规治疗组(Vit C、门冬氨酸)为对照.于疗程结束后分别检测患者PBMC内HCV-RNA和血清内HCV-RNA、抗-HCV.结果:α 2b干扰素治疗组2个疗程后慢性丙肝患者PBMC、血清内HCV-RNA和抗-HCV转阴率分别为42.31%、57.69%、65.38%,常规治疗组慢性丙肝患者PBMC、血清内HCV-RNA和抗-HCV转阴率分别为13.64%、22.73%、27.27%.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α 2b干扰素对血清及PBMC内HCV-RNA具有肯定的治疗作用,其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但对PBMC内HCV-RNA的疗效似有比抗血清内HCV-RNA和抗-HCV疗效弱的趋势.
-
血清混合法筛检供血者抗-HCV的应用
血清混合法筛检供血者抗-HCV的可行性及其实用价值已有学者报道[1~5].笔者通过大量试验证明血清混合法筛检血清中抗-HCV与单份血清筛检血清中抗-HCV的原理及结果完全相同.血清混合法筛检血清中抗-HCV的前景在血站系统尤为深远广阔,现将结果作一报道.
-
院感四项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总结2年来我院住院患者院感四项的结果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ELISA法检测HBsAg、抗-HCV、抗-HIV和用乳胶法检测梅毒.结果 2006年1月~2007年12月共检测18430人,HBsAg阳性979人(5.31%),抗-HCV阳性70人(0.38%),抗-HIV阳性为零,梅毒阳性15人(0.08%).结论 开展院感四项的检测对减少和杜绝是否为医源性经血液传播疾病而引发的医疗纠纷,保护医患双方的利益,都有重要意义,并适合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
-
ELISA法抗-HCV阳性献血者分片段试剂和RT-PCR法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观察无偿献血者标本中ELISA法抗.HCV检测的假阳性问题以及ELISA法对HCV不同抗原片段的反应性.方法 留取本站无偿献血者中抗-HCV阳性(两种试剂检测阳性)样本56份和可疑样本(单试剂检测阳性)90份,分别使用抗-HCV分片段试剂和RT-PCR试剂进行检测,对使用分片段抗-HCV试剂检测单片段和两个以上片段(≥2个片段)阳性的样本再进行RT-PCR的确证检测.结果 56份抗-HCV阳性的样本中分片段试阊两个片段以上阳性45份(80.4%),RT-PCR阳性19份(42.2%);单试剂抗-HCV检测阳性样本90份中分片段抗-HCV双片段以上阳性12份(13.3%),RT-PCR阳性0份(0%);单试剂抗-HCV检测阳性样本90份中分片段抗-HCV单片段阳性20份(22.2%),RT-PCR阳性1份(1.1%);154份阴性样本分片段抗-HCV试剂单片段阳性3份,RT-PCR检测全部阴性.结论 目前采用两种抗-HCV试剂对献血者进行抗-HCV筛选,能够保证血液安全;抗-HCV试剂检测的假阳性率偏高,导致一些献血者的检测结果被误判;单试剂抗-HCV检测存在一定的漏检率,对献血者进行抗-HCV进行检测时应选择恰当的配伍试剂.
关键词: 抗-HCV 分片段抗-HCV检测 假阳性 RT-PCR -
第三代国产抗HCV ELISA试剂盒检测婴幼儿标本结果的分析
目的 研究第三代国产抗HCV EUSA试剂检测婴幼儿血清标本假阳性情况,建立一种有效的避免措施.方法 使用三种国产试剂盒检测105例婴幼儿血清标本,同时用进口试剂进行检测,分析比较不同试剂盒的假阳性率和假阳性结果的分布.同时检测婴幼儿标本RF值和IgG含量,初步探讨引起检测结果假阳性原因.结果 三种国产试剂盒(试剂A、试剂B、试剂C)检测婴幼儿标本假阳性率分别为36.2%、52.4%、52.4%;同时使用三种试剂盒假阳性率为8.6%,将婴幼儿血清1:30稀释后假阳性率为4.44%;RF、IgG含量在假阳性婴幼儿标本和真阴性标本中差别没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使用国产试剂检测婴幼儿标本有较高的假阳性率;多种试剂盒联合应用、将血清稀释后均能有效降低假阳性率;尚需进一步探讨假阳性的原因.
-
2种不同ELISA试剂检测抗-HCV结果比较
目的 探讨不同ELISA试剂在实际血液检测抗-HCV中存在的差异.方法 使用STAR全自动加样仪和FAME全自动酶免分析仪,分别用不同厂家的ELISA试剂对2006年1月~2007年6月年无偿献血者标本检测抗-HCV.结果 75295份标本中共检出HCV阳性835份,阳性率为1.11%,其中厦门新创试剂检出329份,检出率为0.44%,上海科华试剂检出604份,检出率为0.8%,经统计2种不同抗-HCV ELISA试剂阳性检出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厦门新创试剂共检测8批次,其中8批次阳性符合率均为30/30:阴性符合率5批次为30/30,3批次为29/30.上海科华试剂共检测9批次,其中9批次阳性符合率均为30/30;阴性符合率4批次为30/30,5批次为29/30.厦门新创试剂孔间变异系数为9.53±2.31%和上海科华试剂孔间变异系数为7.90±1.86%,经统计无显著性差异.8批次厦门新创试剂盒和9批次上海科华试剂盒的稳定性和低检出量都能符合血清盘试剂盒的要求.结论 2种不同ELISA试剂的抗-HCV检测结果存在差异,单独使用一种试剂都有可能漏检,在实际工作中应重视抗-HCV检测试剂的选择和质量控制.
-
16867例住院患者检测HBsAg、抗-HCV、抗-HIV1/2和TP-Ab的结果及临床意义
目的:对住院患者检测HBsAg、抗-HCV、抗-HIV1/2和梅毒抗体(TP-Ab)的结果分析及临床评价。方法对2012年10月至2014年2月赣州市南康区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患者16867例进行感染性疾病HBsAg、抗-HCV、抗-HIV1/2和TP-Ab检测,其中抗-HIV1/2阳性标本送上级HIV确证实验室进行确证试验。结果 HBsAg阳性、抗-HCV阳性、抗-HIV1/2阳性和TP-Ab阳性率分别为15.97%、0.06%、0.06%、1.45%。结论住院患者进行感染性疾病检测是监测感染性疾病的感染率、减少感染性疾病漏诊和预防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手段,对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健康、更好地预防和处理医患纠纷有重要意义。
-
输血前检查结果及其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受血者输血前检查结果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需输血治疗的1700例住院患者输血前进行血清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阳性检测,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患者感染率。结果男性组和女性组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19~35岁患者HBsAg阳性率与<18岁患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其余年龄度患者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输血者进行输血前4项传染病感染指标检查能够准确发现医源性感染并进行有效控制,对患者的治疗具有显著意义。
-
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CV抗体、HCV-RNA、ALT联合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抗-HCV和HCV-RNA、ALT的联合检测在丙型肝炎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抗-HCV,FQ-RT-PCR法检测HCV-RN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ALT.结果 174例丙肝病毒感染的样本中抗-HCV和HCV-RNA同时阳性在急性丙型肝炎组中所占百分率(30.09%)显著低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59.15%)(P<0.05);抗-HCV阴性和HCV-RNA阳性在急性丙型肝炎组所占百分率(56.31%)显著高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25.35%)(P<0.05); ALT含量与HCV-RNA含量呈正相关性(γ=0.697,P<0.01),ALT异常率与HCVRNA含量呈正相关性(γ=0.726,P<0.01).结论 HCV-RNA含量与抗-HCV同时检测可提高临床对丙型肝炎的诊断,HCV-RNA是反映HCV复制的可靠指标,结合ALT的结果可帮助临床了解HCV在体内的复制状况及肝脏的炎症状态.
-
抚州地区无偿献血者抗-HCV检测情况分析
目的:对本市无偿献血者抗-HCV不合格情况进行分析,以探讨所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否有效。方法对2010年-2014年本市83900例无偿献血者标本抗-HCV 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0年-2014年阳性总不合格率为0.249%;献血年龄和性别分布中,35~44岁和18~24岁年龄段高于其他年龄段,女性(0.149%)高于男性(0.100%);学历分布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献血者不合格率高;职业分布上,不明职业者献血群体不合格率占0.137%,居高。结论加强献血者征询和教育,选择低危献血者,同时开展血液标本核酸检测,可有效减少因抗-HCV不合格而导致的血液资源浪费。
-
闽东地区77222例抗-HCV检测结果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闽东地区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性别、年龄分布状况及变化趋势。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地区HCV感染阳性率平均为0.27%,男性和女性分别为0.29%和0.26%,未成年人、成年人和老年人分别为0.07%、0.30%和0.23%,2010年至2012年,HCV感染阳性率呈下降趋势,2013年略有增高。结论 HCV感染者性别、年龄分布有一定规律,可为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
5832例患者输血及术前四项感染性指标的结果分析
目的 对输血前或手术前的患者进行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了解患者住院前传染疾病感染情况,避免和预防患者医院内感染,降低医护人员感染,减少医疗纠纷.方法 对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5832例本院住院的病人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梅毒抗体(抗-TP)、艾滋病抗体(抗-HIV)四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832例患者四项感染性指标阳性率分别为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16.05%,丙肝抗体(抗-HCV)阳性率1.33%,梅毒抗体(抗-TP)阳性率1.75%,艾滋抗体(抗-HIV)阳性率0.14%;男性与女性HBsAg、抗-HCV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抗-HIV、抗-TP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血前及术前对患者进行感染性指标检测,可以了解患者的感染情况,有利于医护人员和患者采取预防措施,同时为医疗纠纷提供证据.
-
原发性肝癌乙肝两对半及抗-HCV检测结果探析
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乙肝两对半及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检测结果.从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空腹静脉血5ml,采用全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抗-HCV,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乙肝两对半指标.在100例原发性感染患者中,“小三阳”比例为48.00%,“大三阳”比例为13.00%,“小三阳”感染模式比例明显高于其他感染模式(P<0.05),“全阴”比例为10.00%,HBsAg阳性感染率为77.01%,HBsAg阴性感染率为22.99%,HBV感染率为87.00%;抗-HCV检测阳性16例,HCV感染率为16.00%,其中有10例合并HBV感染,HCV和HBV双重感染率为10.00%.乙肝病毒感染可能是引起原发性肝癌发生的主要因素,以HBsAg阳性感染为主,同时以“小三阳”感染模式的肝癌患者占多数,当然丙肝病毒感染不容忽视,两者双重感染需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
HCV-RNA和抗-HCV联合检测在丙型肝炎确诊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回顾分析本院2013年7月~2015年8月收治的丙型肝炎患者179例,根据病症进展情况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89例,属急性丙型肝炎,对照组90例,属慢性丙型肝炎,全部患者均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抗-HCV,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CV-RNA。结果观察组急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CV-RNA与抗-HCV同时检出阳性率为29.2%(26例),对照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HCV-RNA与抗-HCV双阳性检出率高达58.9%(53例),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χ2=17.8952,P=0.0000);观察组血清中HCV-RNA阳性和抗-HCV阴性检出率57.3%(51例),对照组血清中HCV-RNA阳性和抗-HCV阴性检出率26.7%(24例),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χ2=19.2192,P=0.0000)。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丙型肝炎感染情况,并结合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明确诊断早期病毒感染者,准确性高,操作方便,为后期治疗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ALT升高在献血者中分布特点及其与HBsAg、抗-HCV相关性研究
目的 分析汕头市中心血站2003年2月~2004年8月除去金标法初筛HBsAg阳性的无偿献血者28655人检验结果.方法 采用X2检验.结果 ALT升高在献血者年龄中分布特点表现为中问高、两头低,男性ALT升高明显高于女性,兼有HBsAg、抗-HCV阳性者ALT升高明显高于普通献血者.结论 ALT升高与人群的多种非病理性因素有关,同时HBsAg、抗-HCV阳性者ALT明显升高.
-
日照市无偿献血者抗-HCV阳性状况分析
目的 调查了解日照市无偿献血者人群中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方法 2005~2009年日照市街头无偿献血者共计46 720名,应用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使用ELISA方法检测抗-HCV.结果 共检测出抗-HCV阳性者85名,平均阳性率为0.18%.每年抗-HCV阳性检出率依次为0.23%、0.20%、0.20%、0.15%、0.14%.不同性别无偿献血者抗-HCV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偿献血者HCV感染率有逐年降低趋势.检测无偿献血者是筛检出抗-HCV阳性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