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灭疟后期疟疾监测方法的研究
为探讨灭疟后期疟疾监测的方法和血检的对象及血检率,本文对徐州市连续6年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发热病人血检和IFAT可作为灭疟后期监测疟疾流行态势的主要方法.血检对象为疟疾、疑似疟疾、不明原因发热者和流动人口.年血检率可定在总人口的2%左右.
-
云霄县消除丝虫病的防治对策
云霄县地处福建省南部沿海丘陵地带,总面积1 108.9 km2,总人口398 790人,辖6个镇、3个乡、1个农场、194个行政村、街道.为班氏丝虫病流行区,致倦库蚊为传播媒介.1 防治概况班氏丝虫病流行于该县10个乡镇(场),平均微丝蚴率为4.5%.在4个阶段的防治中,累计血检705 973人次,发现微丝蚴感染者15 629例,治疗14 262例次.1958年为第1阶段,血检134 439人,受检率88.05%,阳性率4.05%,治疗率86.22%.1970~1975年为第2阶段,血检129 719人,受检率68.12%,阳性率为4.21%,治疗率95.27%.1976~1980年为第3阶段,血检137 376人,受检率67.99%,阳性率1.24%,治疗率92.90%,阳性率有明显下降.1981~1985年为第4阶段,血检206 078人,血检率为86.99%,阳性1 525人,阳性率0.74%,治疗1 414人,治疗率92.72%.在3个阳性率较高的乡镇开展普查普治(海群生药盐防治).人群微丝蚴阳性率由1958年的4.5%下降到1986年的0.07%,流行范围由122个村减少到26个村,微丝蚴阳性数由6 045例(1958年)减少到32例(1986年).全县共有27例慢性丝虫病病人,分布于陈贷、列屿、东厦、和平4个乡镇22个村.经过近30年的反复查治,1986年经省、地、县(区)联合考核组考核,并经省卫生厅确认云霄县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
-
三都水族自治县1994~2003年1656例疟疾病例分析
三都水族自治县地处黔南,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平均海拔880m,年平均气温15.6℃,系贵州省疟疾主要流行区,1955年和1970年曾先后2次爆发、流行.1984年后,由于采取了一系列综合防治措施,发病率大幅度地下降,我们对1994~2003年发生的1656例疟疾病例进行统计分析,以期巩固和加强疟疾防治成果.
-
崇左县基本消灭疟疾后的管理措施与效果评价
广西崇左县历史上是高疟区,中华按蚊是主要传疟媒介。经过多年的防治,至1993年已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此后,重点抓了传染源的检索、流动人口及重点人群的管理。由于措施得力,6年来没有发现内源病人,疟疾发病稳定在较低水平,现将6年来的管理措施和效果报告如下:1 监测和管理措施1·1 传染源检索各乡镇镜检站继续对“四热”(疟疾、疑似疟疾、感冒和不明原因发热)病人血检疟原虫,并要求凡近3年内疟原虫阳性所在村屯年血检率10%以上,其余血检率5%以上(1999年改为2.5%以上),村屯覆盖率达100%。各乡镇镜检站月底将血检情况报县防疫站,对阳性血片及时上送县防疫站寄防科鉴定虫种。1·2 现症病人管理及病灶点处理现症病人一律用血检疟原虫阳性确诊,并用氯、伯5日疗法治疗,采用专人送服(送服到手,服后再走),进行个案病例调查,建立档案;凡发现疟疾病人的村屯,一律列为病灶点。在流行季节出现病人时,除治疗传染源外,对病家及周围人群进行预防服药。同时使用杀虫剂对居民住房及牲畜房进行喷洒灭蚊。
-
黄岩区基本消灭疟疾后4年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基本消灭疟疾后的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疟疾流行期开展当地居民和流动人口"四热"病人血检和病例分析;开展中华按蚊媒介能量调查及基本繁殖率计算.[结果] 4年血检当地居民5 32 1例,流动人口671例,原虫阳性率分别为0.02 % 和0.60 %;1999年5~10月中华按蚊平均媒介能量0.01059,基本繁殖率0.1059.[结论] 4年来当地疟疾发病率处于相当低的状态,疫情稳定,传播阻断;病例散在分布,5例输入病例的分布与流动人口集聚有关;中华按蚊媒介能量与基本繁殖率低,似可认为输入病例没有引起当地疟疾传播和流行的原因.
-
不稳定的中低度疟疾流行区血检对象和血检率的探讨
六合县是以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为媒介的疟区,直至60年代仍未控制恶性疟与间日疟流行,此后,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1995年达到了基本消灭恶性疟的标准,间日疟发病率控制在1/万以下。属不稳定的中低度疟疾流行区。由于在疟疾防治过程中发热病人血检是及时发现传染源的主要手段,因此随着疫情持续下降,血检对象与血检率也要作相应的调整,我们于1996-1998年在疟疾流行季节对此项工作进行了探讨。1 方法 在全县抽取10个乡镇,其中,中、高疟区4个乡,低疟区6个乡,按往年的疟疾发病率与人口数大致相同分成两组,即第1组(下同)中、高疟区的东王乡、竹镇镇,低疟区的龙袍镇、龙池乡、新皇乡;第2组(下同)中、高疟区的凡集乡、马集镇,低疟区的玉带乡,新集镇、东沟镇。然后按不同的血检对象和血检率进行对比观察。2 结果 1996-1998年10个镇(乡)共检查发热病人24 226人次,占当地总人口的9.54%,年均血检率为3.18%。查见疟原虫为168人,阳性率为0.69%。其中临床诊断为疟疾者取血检查147人,查见疟原虫为112人,阳性率为76.19%。疑似疟疾者检查251人,23人查见疟原虫,阳性率为9.16%。发热原因不明待诊者检查17 655人,24人查见疟原虫,阳性率为0.14%,流动人口发热病人检查365人,9人查见疟原虫,阳性率为2.47%。感冒者检查5 808人,未查见疟原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