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浅谈辨证论治之体会
辨证论治作为中医学的精髓论点之一,其孕育于《黄帝内经》,成型于《伤寒杂病论》,近现代医家在实践中又对其注入新的理解和认识.本文通过结合名家医案,就临证中辨证论治的体会概括出以下几点:一是辨病为先,病证结合;二是方证相应,知常达变;三是知病传化,随证治之;四是伏其所主,先其所因.临证中,需要我们"辨证分析,准确细致;论治方药,贴切对症",逐步提高辨证论治的水平.
-
如何选用对症止痛药治疗脘腹疼痛?
答:目前中医对内科脘腹痛的治疗偏重于辨证用药,如能在辨证求本的同时,辅以恰当的对症止痛药,可缓解疼痛.
-
朴炳奎教授辨证求本治疗肺癌学术经验
朴炳奎教授从医近50年来,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临床工作,主张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强调治病求本,理论联系实际,提倡传承与创新并举,中西互参,不断吸取现代科学技术,补充完善中医理论.在长期的临床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肺癌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认识颇深,并研制中药新药益肺清化膏和颗粒.余有幸跟师学习,受益颇多,归纳总结如下,以求共勉.
-
知常达变话临床(二)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以手足部麻、痛、凉,感觉迟钝及脉搏减弱为主要表现,或出现运动功能减退,偶伴有肌肉萎缩等症.这种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基本相同,但其病理机制不尽一致.辨证求本是中医治病的关键,临床病情错综复杂,要善于分析,不要为假象所迷惑,一定要探知病变之本源.兹举临证中的几则效验病例,以示辨证求本之重要:
-
知常达变话临床——“读经典,做临床”学习有感
临证时,辨证求本是中医治病的关键.为了精于治病,不仅要勤于临床,精思明变,更要善于学习,好学苦思,博学多思.四大经典源于临床,是临床经验的总结,也是多学善思的结果.我们临床时,要效仿先人们善于总结,从临证中学习,不要为临床的表象所迷惑,要善于穷本溯源,知其然只是知其常,是临证的基本要求,一定要知其所以然,病变之本源.
-
方证相应与辨证求本——读《景岳全书》的点滴体会
笔者通过学习《景岳全书》,体会到方证相应即一个病证对应一个佳的治法或佳方剂,一个证对应的佳方剂可以唯一,也可以是两个或更多,但一定是一类的方剂,其治疗大法是不变的.笔者体会:治则是方证之间对应的桥梁.张景岳强调治病应该求本,求精一.组方药物不贵多而贵精,不在靠药物战胜病邪,而在通过药物调理自身正气抗邪.笔者认为,目前中医临床辨证时的误区包括:惟寒、惟温、辨病代替辨证、无大的谋划只用对药、成方代替辨证等等,不一而足.笔者以呕吐、泄泻、腰痛、头痛、淋浊、尿血、癃闭、秘结、月经不调、经迟、血虚经乱、肾虚经乱等内科和妇科常见的病证为例,总结了《景岳全书》的若干典型治法,并与中医经典及中医内科学加以对比.后提出中医辨证论治的动态观的观点.
-
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的经验体会
心律失常属于中医"心悸","怔忡"的范围,是临床常见的病症,涉及现代医学的多种心脏病症(如高血压心脏病、肺原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影响生活质量,严重者降低或丧失工作能力,甚至成为病人卒死的直接原因或潜在危险.西医治疗心律失常,大部分抗心律失常药均有一定的副作用,长期服用会加重心律失常,影响疾病的愈后.中医治疗心律失常,从祖国医学的整体观念出发,辨证求本,因人治宜而不是单纯的针对某种心律失常.现将该病归纳为四种基本证型,随证施治,灵活变通.
-
从乙型肝炎中医诊疗谈辨证学的发展
如何提高乙型肝炎辨证论治的疗效已成为目前辨证学发展的一种动力.本文从辨证求本的角度,并结合近年来乙型肝炎中医诊疗文献的回顾,对这一问题作一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