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广西壮族自治区2004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了解广西2004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总结麻疹控制经验.方法对广西2004年麻疹监测系统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年麻疹发病率为2.91/10万,为历史低水平.病例主要集中在农村,但城市存在病例高发区域,发病呈上升趋势.病例以低年龄为主,10岁以下病例占77.13%,0岁组发病率为34.63/10万,高于其他年龄组.暴发疫情造成的病例占22.22%.未接种麻疹疫苗是造成发病的主要原因.病例报告和调查比较及时,但血清学监测相关指标仍未达到要求.结论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及时对适龄儿童进行麻疹疫苗复种,并有计划地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消除免疫空白,是广西控制麻疹需要解决的问题.
-
甘肃省和政县2006年麻疹流行特征及防制对策
目的 了解2006年甘肃省和政县麻疹高发病率原因,探讨贫困民族地区麻疹防制对策.方法 对2006年和政县麻疹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6年和政县共报告麻疹167例,报告发病率85.58/10万,明显高于往年,高发乡镇达100~168.96/10万.病例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发病集中在3~6月.8月龄以上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占71.54%,回、东乡等少数民族病例有免疫史者(4.76%)明显低于汉族(26.80%).结论 麻疹流行的主要原因是麻疹疫苗(MV)接种率低,存在免疫空白.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及时对适龄儿童进行MV复种,加强疫情监测,有计划地开展高危人群MV强化免疫或应急接种,消除免疫空白,是贫困少数民族地区控制消除麻疹的关键所在.
-
当前麻疹控制的卫生监督策略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临床症状主要是发热、咳嗽、眼结膜充血、口腔粘膜柯氏斑以及皮肤同现斑丘疹等,可引起腹泻、脑炎,严重病例可导致死亡.自实施麻疹免疫计划以来,麻疹的流行强度减弱,降低了麻疹发病率.然而,由于麻疹病毒的基因变异、流动人口和免疫空白等原因,又导致近年来麻疹发病率回升趋势,患者的年龄分布也有所改变[1].近几年以来,浙江省麻诊疫情持续高发,报告病例数比2007年同期增长近10倍,麻疹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
贵南县2006 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效果评价
为加速控制麻疹疫情,保证所有适龄儿童,包括免疫空白儿童和累积的易感人群都得到有效免疫,按照,<青海省麻疹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于2006年6月10-25日,对全县8月龄至14岁儿童接种了1剂麻疹疫苗,现将本次活动实施效果评估如下.
-
麻疹基础免疫起始月龄的探讨
从近年麻疹的年龄结构看,不足8月龄所占比例渐大,而现行的计划免疫程序,麻疹疫苗以8月龄为起始月龄,因而不足以消除8月龄以下的免疫空白.我们尝试以6月龄婴儿为麻疹初免对象,并以8月龄婴儿为对照,以观察其免疫效果.
-
无锡市麻疹发病现状和计划免疫工作评价
无锡市先后3次通过了计划免疫接种率85%的联合审评,麻疹发病率明显下降,但发病率依然处于不稳定状态.麻疹发病率是评价儿童计划免疫质量的一个敏感指标,目前较能客观而迅速反映儿童计划免疫工作质量和水平的主要是麻疹疫情.免疫空白的流动儿童和成人的麻疹疫情,对无锡市麻疹发病现状和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的影响应引起高度重视.
-
黎平县1990-2008年麻疹流行特征分析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传染性极强的呼吸道传染病,常发生于免疫空白或免疫不成功人群中.笔者分析黎平县1990-2008年麻疹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提出防控措施,为麻疹防治及实现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
一起麻疹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2000年3月3日~4月14日,山东省巨野县龙固小学发生一起小学生麻疹暴发,共发病189例,其中学生163例,罹患率15.6%。1 流行情况 巨野县龙固小学位于龙固乡龙固村,覆盖10个自然村,各自然村紧密相连,居住密集,该小学有5个年级,1*!042名学生。 3月3日出现首例病人,随后有少量病例陆续发生,3月20~27日达高峰,共发病120例,占总病例数的63.5%,其后发病逐渐减少,4月14日流行终止。发病年龄小4个月,大33岁,<7岁19例,7~13岁163例(占86.2%),>13岁7例。接种过1针次麻疹疫苗(MV)的只有3人,有接种证的11人。所有病例均有发热、皮疹、咳嗽、卡他性鼻炎、结膜炎等典型症状,平均发热时间为3天,发热>38.5℃的占78%。 采集血液标本106份,检测IgM抗体阳性98例,阳性率92.5%。未检出风疹抗体。表明这是一起典型的以小学生为主,并辐射周围村庄,引起少数散居儿童和成人发病的麻疹暴发。2 流行原因 ①由于基层卫生组织不健全,使龙固乡计划免疫工作在过去的几年里,处于无人管的状态,出现了免疫空白。MV复种工作未落实,使错过基础免疫的儿童未在复种时得到补种。②疫情报告迟缓,乡村医生疫情报告的观念淡薄,对病例仅进行治疗,不报告疫情;乡防保人员主动监测不力,在长达1个月的时间里,又是在乡驻地小学发病,乡防保人员不查不报,任其蔓延。 本次麻疹暴发,有47.8%的病例未就诊,所有就诊病例都在村卫生室,所以乡村医生是麻疹疫情报告的前沿,应强化他们疫情报告意识,提高疫情报告的灵敏性。应加强MV基础免疫,及时接种和定期强化免疫,消除免疫空白。
-
残疾儿童的预防接种调查分析
儿童预防接种工作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保护儿童健康的根本性措施.残疾儿童是儿童中的特殊群体,需要得到更多的关爱.由于某些神经和精神疾病是一些疫苗的特殊禁忌证,在医务人员、残疾儿童家长中还存在着某些认识偏差和误区,使得一些残疾儿童成为免疫空白.通过对241名残疾儿童的调查,发现这一特殊儿童群体中接种率低于正常儿童.因此应该关注和完善残疾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
-
余姚市2014年一起成人麻疹暴发疫情的调查分析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在人口密集的免疫空白人群中极易暴发或流行.其发病特点出现从儿童高发向成人多发或“双向位移”的趋势[1],成人麻疹的高发及疫情暴发的处置成为消除和控制麻疹的重点之一.2014年3月,余姚市发生了一起成人麻疹暴发疫情,疾控机构和有关部门快速应对、积极处置,迅速控制了疫情,现将调查处置情况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
-
澜沧县2013年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总结
为掌握我县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和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乙型肝炎抗体水平现状,发现免疫薄弱地区和免疫空白人群,按照《普洱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全市麻疹等疫苗针对疾病人群抗体水平监测方案的通知》,我县于2013年6月18-23日开展麻疹、乙肝抗体水平监测工作,现将监测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
社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流动儿童管理一直是计划免疫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这能够在计划免疫管理实践中充分体会到,为进一步提高流动人口中儿童免疫接种率和免疫服务质量,消除免疫空白,减少易感人群,降低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发病率,保护儿童健康,我们只有多部门协作、大力宣传、进社区入户排查、仔细、认真的工作态度进行流动儿童的管理,才是促进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有效措施,本研究分析了现阶段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希望能够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工作提供些帮助。
-
辽宁省历次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状况分析
口服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OPV)强化免疫是消灭脊灰的重要策略之一。1993年以来,辽宁省在冬春季连续开展了全省范围的5次10轮的强化免疫日(NIDs)活动,并在此基础上针对脊灰高危地区和工作薄弱地区开展了1998~1999年度全省局部范围的强化免疫日(SNIDs)活动,有效地阻断了脊灰野病毒在我省的传播,提高了人群免疫水平,消除免疫空白和易感人群,充分保障了我省实现消灭脊灰目标的工作进程。本文通过对既住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情况的分析,为全省消灭脊灰工作提供指导依据,以不断改进和完善强化免疫活动的技术措施。
-
如东县掘港镇2002-2009年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现状分析及管理措探讨
近年来,随着南黄海东方深水大港--江苏省如东县洋口港的不断建设与开发,为如东县吸引来了一大批投资者与建设者,致使县城所在地掘港镇的流动人口急剧增长,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增长明显.由于外来务工人员租住地不固定,流动性大,对流动儿童免疫接种成为我镇计划免疫一大难题.为进一步了解我镇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状况,消除流动儿童免疫空白,现对掘港镇2002--2009年流动儿童免疫接种情况予以分析,为探索流动儿童计免工作的新思路、制定完善相应的管理措施、不断提高流动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提供科学依据.
-
启东市206例儿童麻疹发病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儿童麻疹的发病特点与危险因素,以利有效预防和早期控制直至终消灭麻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7~2000年诊治的麻疹206例,将确有麻疹疫苗接种史的72例为接种组,无接种史的134例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 麻疹疫苗接种组较未接种组症状轻,病程短,合并症少,恢复快,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麻疹发病年龄后移,发病季节高峰呈动态变化,潜在危险因素主要为症状及并发症变迁、免疫空白、无效接种、社会环境因素等.结论 加强基层预防接种的监管力度,提高常规免疫覆盖率,杜绝免疫空白及无效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直至消灭麻疹发生的基本的措施.
-
石家庄市建立"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模式"初见成效
石家庄市作为河北省省会,是北方的重要商埠.随着经济的发展,经商、务工人员大量涌入,流动儿童不断增加,因其流动性大、随意性强、流动儿童家长文化素质偏低等原因,导致儿童免疫接种率较低,易形成免疫空白,存在着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潜在危险.探索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模式,已迫在眉睫.
-
运用社区信息服务平台提高学龄前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的依从性
学龄前儿童免疫接种对预防传染病有积极作用。近年来,随着外来入沪人员增多,流动儿童迁移造成的免疫空白、学龄前儿童家长对免疫接种认识不足带来的接种风险对社区预防接种工作形成挑战。学龄前儿童家长缺乏正确的预防接种意识与是否接受预防接种知识宣教有关。为帮助辖区内学龄前儿童家长树立正确的免疫接种意识,提高他们的接种依从性,我们借助社区信息服务平台(简称“平台”)途径提供免疫接种知识,收到一定效果。
-
上海市闵行区流动儿童"免疫预防直通车"服务模式初探
闵行区位于上海市西南,属典型的城郊结合型区域,面积为390 km2.据闵行区统计局的数字,2005年流动人口达92.5万人,比2000年11月第五次人口普查的48.1万增加了92.3%.2005年闵行区在册管理的0~6岁流动儿童4.5万,比1996年的0.4万增长11倍.未经接种的流动儿童是免疫预防相关传染病的主要受害者和传染来源,也是影响和制约我区免疫预防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建立有效的外来流动人口免疫预防服务模式,消除免疫空白,提高疫苗接种率,控制和逐步降低免疫相关传染病的发病率,我们在先前的管理模式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尝试和探索.
-
查验证工作在外来儿童免疫预防管理中的效果评价
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以下简称查验证工作)是幼儿机构、学校开展查漏补种,消除免疫空白,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发生、流行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外来儿童免疫预防管理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几年实践取得一定效果,现评价如下.
-
舟山市2001-2010年麻疹流行特征分析
麻疹是WHO确定的继天花、脊髓灰质炎之后第3个待消灭的传染病,西太平洋地区确定到2012年达到消除麻疹目标.为加速控制麻疹,舟山市于1998年1月1日起启动麻疹监测系统,根据卫生部<加速麻疹控制规划指南>、<全国麻疹监测方案(2009)>[1]和<浙江省加速控制麻疹规划>开展麻疹监测.舟山市自麻疹疫苗(MV)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发病率迅速下降.但近几年来,由于流动人口的增加,流动人口中的免疫空白造成麻疹疫情回升,成年人发病不断增加.尤其是2008年以来,包括浙江省在内的部分省(市)麻疹疫情处于高发状态,舟山市局部地区也出现麻疹暴发流行疫情.为了解全市麻疹病例流行病学特征,现将2001-2010年麻疹病例发病情况分析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