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2004年浙江省车祸死亡及交通行为分析
目的 分析浙江省车祸死亡流行病学特征和人群交通行为情况,为预防和控制道路交通事故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浙江省公共卫生监测系统2004年资料,采用ICD-10的编码进行伤害死因分类统计,计算伤害死亡率、死因构成、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结果 车祸死亡率为19.49/10万,居伤害死因的首位,农村车祸死亡率高于城市0.56倍,男性高于女性1.80倍,55.98%死亡病例集中在青壮年,学生人群的车祸死亡占其总死亡的比重较高.9种车祸死亡类型中,位居首位的是人-车碰撞造成行人死亡.减寿为严重的车祸死亡者,城市为行人,农村为骑(乘)摩托车人员.调查前30 d,分别有11.30%、11.26%、12.78%的人有酒后驾车史、疲劳驾车(3 h以上)史和无证驾驶史,有36.22%的人驾(乘)摩托车未佩带头盔,有26.33%的行人有不遵守交通规则经历.结论 应加强对全民,特别是青壮年的交通安全教育,提高人群的交通安全意识.
-
我国交通心理研究概况
造成交通事故的基本因素是人、车、路、环境与管理,其中人是主要因素,因驾驶员本身因素引起的交通事故占70%以上,提示驾驶员的身心素质应是学者重视的问题.以前提及安全驾车时常与驾车员的驾驶技能或交通行为相联系,却忽略了驾车员的心理,而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驾车员的安全驾车意识.因此如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预防和控制交通事故的发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
《政策干预》对人们交通行为的影响评价
为科学而客观地评价<洛阳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的执行情况及人们交通行为的影响,我们于2000年12月对洛阳市不同人群的交通安全知识、态度、行为及畏罪违章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
影响机动车驾驶员交通行为的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驾驶员交通行为、驾驶风格与心理健康水平、生理特征、交通违法行为及交通事故的关系.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驾驶行为问卷调查表对驾驶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采用本次团体自我评估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在假设不同道路环境时驾驶员选择的交通行为、驾驶风格与心理状况有关;在性别、年龄、驾龄、文化程度、驾驶人种类、不同的职业间存在显著性差异;选择危险的驾驶行为组交通违法率高于安全驾驶行为组,交通事故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驾驶员交通行为、驾驶风格不仅受生理特征、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还会增加交通违法行为,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几率增加.
-
行人交通行为与交通安全关系的研究进展
在人、车、路、环境构成的交通系统中,人是交通系统中重要的主体.在人的因素中除了机动车驾驶员外,还有行人、乘客、非机动车驾驶员.目前国内外有关道路交通安全的文献,大部分报道均为探讨驾驶人道路交通行为[1-3]和道路交通事故的流行病学分析[4-6],对于行人交通行为的研究很少.
-
牙槽骨内前牙牙根折裂的临床治疗分析
近年来随着工作、生活的高节奏,人们的交际、外出、体育运动、交通行为越来越多,颜面部的外伤有增多的趋势,其中以前牙外伤多见,前牙不但具有美观作用,而且还担负着切割食物、发音等功能,如果诊断治疗不当可造成患牙丧失.笔者对本院2008年12月~2010年2月以来62例前牙牙槽骨内根折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
酒后驾车
2009年12月,我国公安部联合多家网站就进一步改善交通环境征求群众意见,数万名网民表达了对危险交通行为的意见,在列出的近20种危险交通行为中,有近七成群众认为酒后驾车危险,位居危险驾驶行为之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