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伤寒论》汗法应用琐谈
汗法是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中中医治病的“八法”之首。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外感表证,要正确应用本法。根据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有关汗法论述的方剂17首为依据,阐述汗法的临床适应症、用法、禁忌症及药后护理等。临床应用汗法时一定要辨证论治,要首分虚实,灵活加减,且要注意发汗有度,勿必注意其慎忌和药后护理。《伤寒论》对汗法的应用论述详尽,独具特色,对当时、后世及现代中医应用汗法也颇有指导和启迪。
-
男性不育辨治琐谈
肾藏精,主生殖,男子以精为本,故男科病治疗关键多在于肾.男性不育不独与肾有关,其病因复杂,表现各异,既有先天禀赋不足,又有后天失养、六淫侵扰、七情内伤、饮食劳倦等因素,导致肝肾不足,脾肾亏虚,气血瘀滞,湿热下注等病理,损伤肾精;或是功能障碍而引起不育.因此,临床治疗当审因辨证,因证施治.做到辨证与辨病,整体与局部,攻邪与扶正,饮食与药物,情志与性事,男方与女方等方面的结合,是治疗男性不育,提高妊娠率的重要途径.
-
琐谈乙型肝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感染乙肝病毒后引起的以肝细胞的变性、坏死和纤维化为主要损伤的传染性疾病。病毒性肝炎共分五种类型,包括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和戊型肝炎,各型肝炎之间无交叉免疫性。这五型肝炎中以乙型肝炎对人体的危害大,这是因为乙肝感染后可以转为慢性乙肝或慢性活动性乙肝,也可成为无症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虽然乙肝病毒携带者平时无明显不适,但在肌体抵抗力降低时却随时可引发乙肝的急性发作。乙型肝炎以20~40岁患者居多,无明显季节性。乙肝病毒的生存力很强,经120℃的高温20分钟才能将其灭活,衣物或用具需用高浓度的漂白粉浸泡30分钟才能将病毒杀灭。
-
琐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
常有家长心事重重地走进心理门诊,来咨询关于自家十几岁孩子的问题。
-
徐氏疗胃膏药新型炼制琐谈
徐氏疗胃外贴膏药是清朝同治年间松屏公首创的.用之多效,代传不休.我们又吸取了新的制膏方法,在学习和实践中获得一些经验、体会,特写出作为"芹敬",献给读者品尝.
-
肺结核琐谈
肺结核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中历史悠久、后果严重的疾病之一[1],近年来出现全球结核病流行加剧的趋势.据2010年WHO全球结核病控制报告显示,全球共有1400万例结核病患者,2009年结核病发病率为137/10万,发病人数为940万例,尽管发病率在逐年下降,但发病人数在增加,估算全球因结核病死亡170万例[2].随着医学的发展,大多数患者经过抗结核化疗药物或中医药治疗可以治愈或使病情稳定,但肺结核的高发病率和一部分患者久治不愈,究其原因,是由于人们对肺结核相关知识的缺乏所导致的.
-
医药擅能绘红妆——中国传统化妆与医药关系琐谈(下)
三、胭脂红妆在中国古代盛行不衰,“红粉”也成为女性的代称,而绘就红妆,离不开胭脂.胭脂在古代化妆中的用途比较广泛,不仅用来添加面颊的红润,还用作口红,或者用来调和膏脂或妆粉擦在外露的肌肤上,使之显得红润健康.五代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曾记载:“贵妃每至夏月,常衣轻绡,使侍儿交扇鼓风,犹不解其热.每有汗出,红腻而多香.或拭之于巾帕之上,其色如桃红也.”[1]杨贵妃的红汗即是由于脸部和身上都擦了红色的妆粉所致.关于此类红妆,汉至唐宋的文学作品中比比皆是.妆粉调和胭脂,可使得其颜色多样,涂敷效果也更加自然.
-
医药擅能绘红妆——中国传统化妆与医药关系琐谈(上)
追求美丽是人类的天性,通过化妆以修饰容颜的历史绝不短于人类的文明史,这从当今社会尚存的原始部落装饰面部的情况可见一斑.早期的化妆目的可能更多的是为了保护自己、炫耀能力以吸引异性,或与巫觋祭祀相关,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化妆逐渐成为大多数女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美容化妆虽然未正式列入传统医学,但其确是传统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反映在各类大型医书如《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普济方》中,皆有专篇记载了大量的美容医方和化妆品调制配方,还表现在化妆品的来源与成分基本皆属于医药的范畴.狭义的美容化妆作为一种治疗手段,用来掩饰容貌与外形的缺陷,而成为传统医疗方式的补充;而广义的美容化妆则作为一种为得到社会认同而采取的生活方式,广泛存在并影响着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
琐谈安全管理应根治的九个痼疾
1.无法可依安全管理文件、制度及规定等不健全,没有及时对失效文件补充完善,会使员工无章可循、无纪可守、无法可依,导致安全工作形成无序态势.对此,必须及时建立健全有效的文件、制度及规定,保证其具有合规性及具有可操作性,并不定期对文件的有效性进行评审,对安全管理缺陷及时进行消除.2.执法不严必须强化安全检查及安全监管工作,不断提升工作质量.安全执法应讲人性不能讲人情、讲主观不能找借口、讲结果不能寻推责,任何时候必须体现安全绝对优先的原则;对员工的偏离行为必须进行纠正与惩戒,对基础设施及工装设备的缺陷及时配置资源进行改进,对不合规现象必须严格进行追责;安全监管工作宁可听骂声也别听哭声,宁可暂时得不到个别员工的理解也别纵容违章违纪行为,宁可小题大做也别得过且过.
-
胸痹心痛治法琐谈
当今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心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该病的预防和治疗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西医学中冠心病之心绞痛、心肌梗塞疾患多见胸痹、心痛之证,现仅就冠心病中出现的"胸痹、心痛"谈谈治疗的体会.
-
肠癌证治琐谈
大肠癌多因饮食不节,恣食肥甘、燥热或生冷之物,导致脾不健运,渐成久痢久泻,湿热蕴毒下迫大肠,损及肠络,毒瘀成块.肠为传导之官,司传化而不藏,若传导功能失司,糟粕不出,则腹痛呕吐;积滞内停,湿热郁蒸,蕴毒成痈,则大便脓血;湿热下注,损及肠络血脉,则下血不止.因此,在肠癌的辨证诊治中,必须紧紧抓住肠为传导之官这一关键.肠癌早期着重化湿解毒,清肠导滞,选用苦参、败酱草、八月札、木香、水杨梅根等;湿热下注则宜清肠泄热,化湿止痢,选用苦参、肿节风、火炭母、石榴皮、救必应、黄连等;瘀毒互结则宜清肠解毒,化瘀消瘤,选用藤梨根、野葡萄根、鸦胆子、红藤、地鳖虫、凤尾草、蜂房等;晚期患者多为脾肾亏虚,治宜健脾益气,养血固肾,宜选用人参、黄芪、薏苡仁、肉豆蔻、菱角、山药、补骨脂、紫河车等.现举验案数则,以资印证.
-
中药的不良反应琐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中药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认识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发生中药不良反应的数量趋升而对不良反应监测严重滞后.针对这一现状的紧迫性,本文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不良反应的概念,产生的主要原因,临床特征及预防的相应对策入手,全方位阐述中药不良反应.目的是使人们正确地对待中药,合理地使用中药,促进中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
慢性萎缩性胃炎临证经验琐谈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消化系疾病之一,其临床表现与一般性胃炎大致相同,一般可见上腹部饱胀不适或胃脘轻微隐痛,食欲减退或恶心,嗳气,口苦口干,少酸或无酸,部分患者可有脘痛连胁,夜寐不佳,形体消瘦等症.我们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以及舌象、脉象,将此病分为四个类型进行辩证施治,疗效满意,现将临床诊治体会介绍如下.
-
琐谈肉苁蓉在妇科病症中的临床应用
肉苁蓉,属列当科濒危种,其别名大芸、寸芸、苁蓉。肉苁蓉是一种寄生在沙漠树木梭梭、红柳根部的寄生植物,素有“沙漠人参”之美誉,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世界濒危保护植物。也是历代补肾壮阳类处方中使用频度高的补益药物之一。肉苁蓉中含有大量氨基酸、胱氨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珍稀营养滋补成份。有降低血压、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有一定抗衰老作用;能促进小鼠唾液分泌;能提高小肠推进度,缩短通便时间,能明显抑制大肠对水分的吸收。能补肾阳、益精血,抑制“阳虚”症状的出现,防止体重减轻。可有效地预防、治疗女子月经不调、闭经不孕等疾病。《本草正义》:肉苁蓉,《本经》主治,皆以藏阴言之,主劳伤补中,养五脏,强阴,皆补阴之功也。茎中寒热痛,则肾脏虚寒之病,苁蓉厚重下降,直入肾家,温而能润,无燥烈之害,能温养精血而通阳气,故曰益精气。主症瘕者,咸能软坚,而入血分,且补益阴精,温养阳气,斯气血流利而否塞通矣。
-
临证用药琐谈
古贤云"多诊识脉,屡用达药"."识脉""达药",非一日之功,数十春秋处方用药,细心揣度药物进退的效验与否,随时总结心得,或可致"达药"之境,"识脉"亦当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