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医用耳脑胶在颅脑外伤手术中的应用
我科近年来在颅脑外伤中应用医用胶治疗69例,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 1、闭合性颅骨骨折56例,其中颅骨线形骨折30例、粉碎性骨折26例。方法:先以生理盐水洗净骨折创面,擦干后再以医用胶滴于骨折创面,粘合2分钟后,置回骨窗以医用胶粘合固定,效果良好,术后无塌陷,无感染及其它不良反应。 2、静脉窦出血9例,其中矢状窦出血5例,横窦出血3例,乙状窦出血1例,以医用胶加明胶海绵一层粘贴于出血处,止血效果良好,术中无继发血肿形成。
-
显微手术治疗矢状窦和大脑镰旁脑膜瘤30例临床体会
[目的]观察与分析显微手术治疗矢状窦和大脑镰旁脑膜瘤的效果.[方法]对30例矢状窦和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给予显微手术治疗.[结果]显微手术Simpson Ⅰ级全切除率为56.67%,SimpsonⅡ级切除率为33.33%,且手术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相比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手术治疗矢状窦和大脑镰旁脑膜瘤效果显著.
-
脑膜瘤瘤周水肿的磁共振成像分析
脑膜瘤是颅内常见肿瘤,其MR表现较有特征性,对其诊断准确率高,并能准确显示瘤周水肿.笔者对51例脑膜瘤瘤周水肿进行分析,结合手术所见和病理组织学类型,阐述脑膜瘤瘤周水肿与肿瘤生长部位、质地、组织学类型及矢状窦是否受累的关系.
-
巨大矢状窦旁脑膜瘤的外科治疗
巨大的矢状窦旁脑膜瘤的外科治疗,不同部位、不同类型需要不同的手术方法以提高疗效.1991年1月~2001年6月我院共收治61例,现报道如下.
-
矢状窦旁脑膜瘤显微外科治疗(2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28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症状、诊断方式、显微手术治疗.结果 手术结果,SimpsonⅠ级切除20例,SimpsonⅡ级切除8例,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2月~10年(平均5.1年),复发1例.结论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有效的控制术中出血,保护上矢状窦,避免回流静脉的损伤是提高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效果的重要因素.
-
矢状窦旁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36例体会
目的:探讨矢状窦旁脑膜瘤显微手术的手术策略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0年7月~2017年7月对36例矢状窦旁脑膜瘤行显微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31例达到了镜下全切肿瘤(SimpsonⅠ级),5例SimpsonⅡ级切除;无手术死亡病例,长随防10年,1例复发.结论:采用显微手术结合良好手术策略、手术技巧不仅可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肿瘤全切除率,并能更好地保护回流静脉及脑重要功能区,改善患者预后.
-
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上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注意事项。方法:对我科5年来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55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病人的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整理。结果:本组病例全部采用显微手术治疗,手术全切51例(92.7%),其中Simpson Ⅰ级切除30例(54.5%),Simpson Ⅱ级切除21例(38.2%),Simpson Ⅳ级切除4例(7.3%)。因手术造成的永久性肢体偏瘫3例,明显脑肿胀3例,颅内血肿1例。术后KPS评分100~90分的44例,80分的5例,70~40分的6例。结论:术中首先处理肿瘤基底部以及对引流静脉及功能区的保护是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治疗水平的关键。
-
大脑镰矢状窦旁脑膜瘤29例手术治疗回顾
目的 总结大脑镰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9例大脑镰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肿瘤起源于矢状窦8例,大脑镰12例,同时累及矢状窦和大脑镰9例,采用手术切除肿瘤,同时处理受累矢状窦和大脑镰.结果 肿瘤全切除28例,大部分切除1例,无死亡病例,肿瘤复发2例(6.9%).结论 全切除和有效处理受累大脑镰和矢状窦是防止肿瘤复发的重要手段.在术中保护主要引流静脉是防止术后静脉性脑梗死和严重水肿的关键措施.
-
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和技巧.方法 对56例经手术治疗的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该病的诊断,手术方法,受累矢状窦的处理及对无法切除之残留的补充治疗.结果 手术全切肿瘤48例(85.6%),其中Simpson Ⅰ级切除15例(26.7%),Simpson Ⅱ级切除33例(58.9%),余8例Simpson Ⅲ级切除(14.4%).术后随防6~72个月,无手术病死.结论 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应力争达到Simpson Ⅰ级切除;良好的手术暴露,有效地控制术中出血,保护并妥善处理好上矢状窦和避免脑皮质损伤,是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全切率与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
矢状窦旁脑膜瘤诊断和手术治疗
目的 总结23例矢状窦旁脑瘤外科手术治疗经验和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了23例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治疗情况及术前特殊影像学资料.结果 手术切除按Simpsome分级:Ⅰ级5例,Ⅱ级16例,Ⅲ级2例.随访21例,恢复工作20例,癫痫3例,复发2例,死亡1例为恶性脑膜瘤.结论 磁共振可作为矢状窦脑膜瘤的首选检查方法.术中正确处理矢状窦及蛛网膜颗粒出血及保护回流静脉能提高手术安全性,可有效降低手术致残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
显微手术治疗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30例报告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大脑镰旁及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0例经显微手术治疗的矢状窦及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的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30例患者按Simpson切除标准,Ⅰ级切除23例,Ⅱ级切除7例,无手术死亡.随访1~5年,2例患者复发,均二次手术治愈.结论 熟悉显微神经解剖关系,采用显微手术切除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可提高肿瘤全切率,减少重要功能区的损伤,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
显微手术治疗大脑镰矢状窦旁脑膜瘤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大脑镰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大脑镰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和显微手术技巧。结果8例患者中,全切7例,Simpson Ⅰ级切除5例,Simpson Ⅱ级切除2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4年,肿瘤复发1例。结论显微手术全切肿瘤、术中有效处理大脑镰和矢状窦、妥善保护重要回流静脉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
手术治疗矢状窦、镰旁脑膜瘤13例
目的 探讨矢状窦、镰旁脑膜瘤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矢状窦、镰旁脑膜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全切除11例(Simpson Ⅰ、Ⅱ级),次全切除2例(SimpsonⅢ、Ⅳ级),无死亡病例.结论 良好的手术暴露、有效地控制术中出血、保护并妥善处理好上矢状窦和避免脑皮质损伤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
56例颅内肿瘤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我科自1994年6月至1999年12月共收治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颅内肿瘤共56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性34例,女性22例;年龄8~71岁,平均年龄39.2岁。肿瘤部位:额叶12例,颞叶9例,顶叶4例,枕叶2例,矢状窦旁5例,跨矢状窦2例,大脑镰旁4例,桥脑小脑角3例,嗅沟1例,小脑半球9例,小脑蚓部5例。病理类型:神经胶质瘤25例,脑膜瘤19例,血管网状细胞瘤4例,髓母细胞瘤3例,脑转移瘤4例,神经鞘瘤1例。1.2 临床表现:全组有43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慢性颅内压增高症状,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幕上肿瘤主要表现为精神症状、癫病发作、肢体瘫痪、病理征阳性、感觉障碍、失语、视力下降、嗅觉减退等。幕下肿瘤主要表现为共济失调、眼球震颤、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
-
EC耳脑胶修补大静脉窦损伤6例
颅内大静脉窦损伤是颅脑外伤为常见的合并症,损伤后由于窦壁坚韧不易回缩,易致汹涌的致死性大出血,十分凶险,危及患者生命,能否及时可靠止血是此类手术成败关键。我院应用EC耳脑胶成功修补大静脉窦破裂6例,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6例,男4例,女2例;年龄大60岁,小7岁。1.2 病例特点及治疗情况:例1,破裂部分矢状窦中1/3,裂口大小1×1cm,出血凶,术中心跳停止1次,修补时间2分钟。例2,矢状窦中1/3裂口大小为2×2em,修补2分钟。例3,矢状窦后1/3裂口为一长3cm×宽0.1cm裂口,修补1分钟。例4,矢状窦后1/3骨折片插入窦内1cm,将骨折片取出时矢状窦被撕裂“Λ”裂口,缝合1针将矢状窦撕裂脑膜固定,再修补2分钟,例5、6,横窦裂口长1cm,宽0.1cm,修补1.5分钟。
-
矢状窦旁巨大脑膜瘤成功切除2例
1临床资料例1,女性,60岁.因头昏5天,突发头痛、呕吐1天,于2001年5月24日入院.神经系统检查除左下肢肌力Ⅳ级、左侧Babinskin征(±)外,余未见异常.
-
矢状窦旁脑膜瘤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和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全切肿瘤6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应力争全切除;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手术暴露、控制术中出血、保护并妥善处理好上矢状窦和中央静脉,避免脑皮质损伤是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全切率与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
带蒂分层硬脑膜修补矢状窦破裂的应用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4例,均为头部外伤所致大出血,3例为顶枕部,1例额部,年龄21-47岁,其中男3例,女1例,其中2例出现偏瘫,1例出现休克,3例均有顶枕部颅骨粉碎性骨折,手术时发现矢状窦破裂,无法原位缝合,暂时停止手术,利用分层带蒂硬脑膜完成矢状窦破裂修补.
-
窦封闭型中后段矢状窦旁脑膜瘤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矢状窦封闭型中后段矢旁脑膜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手术切除肿瘤及距肿瘤边缘1~2 cm的硬膜和大脑镰,结扎切除受累封闭的矢状窦.结果:10例病人术后均未加重神经功能障碍,9例恢复顺利,恢复正常生活工作.1例70岁的老年病人术前右侧肢体完全偏瘫,术后症状无明显改善.结论:矢状窦封闭型中后段矢旁脑膜瘤,术中切除矢状窦不会加重病人的神经功能障碍,可有效地减少肿瘤的复发.
-
脑膜瘤术后并发对侧基底节梗塞一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64岁.1年前左顶部在搞卫生时连续三次受伤,2个月后伤处出现一包块、渐大.2001年11月CT检查发现左顶枕矢状窦旁肿瘤,已突破颅骨,在头皮下形成肿块,CT增强扫描见颅骨内外肿块呈均一强化,肿块相连,考虑窦旁脑膜瘤.全麻下行肿瘤切除,术中发现颅骨特厚,只能边电钻边咬除才能暴露肿瘤,出血较多.肿瘤有一根主要供血血管,位于内侧,切下肿瘤时此血管射血,但立即扎住血止,出血不多.因同时作脑膜和颅骨修补,故手术时间较长,约8 h,术中输血1 200 ml.